榆林 靖边 周子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们不断地在改进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探索来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借鉴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益,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多年的识字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在生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写字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的途径。下面,我个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关于识字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
一、 发挥教材优势,读中识字
低年级的课文,句子短,篇幅小,故事性、趣味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最能吸引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文本”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将识字、朗读、语言积累有机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 境界,使孩子们识字、阅读、说话、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他们负担自然就轻了,语文的整体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全面提高。
例《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段:
师出示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
房子的人住。”这两句“还有一间”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呢”,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字读正确。 师:看清句尾的两个词和标点,再读读。
师:如果把“呢”和“啊”对换一下位置,你还能读吗? 生:不能读好了。
师:谁还能用“呢”或者“啊”说一句话?
此教学片段进行了“呢”和“啊”两个生字的教学,但又不仅仅是生字教学,还包含了词语教学、朗读句子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这当中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这样的识字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游戏中识字,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其音律、形体、情趣别具一格,颇具魅力。关于汉字的趣事也很多,学生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设计教学,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开火车、编顺口溜、摘苹果、猜谜语、找朋友、小猫钓鱼、表演识字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好奇心和愿望。例如教学“雨”字,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再如教学“看”字时,教师先让学生上台学猴子往远处看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把手放在目上就是“看”等等。
教学完一课生字,把生字做成各种图片,如苹果、蘑菇、星星等,让学生做摘苹果、采蘑菇、摘星星游戏,对了领着大家读一读,错了请别人帮一帮。这样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在有趣的氛围中巩固汉字,寓教于乐,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这是识字教学的极佳途径。
三、交流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我们农村的生字教学总是离不开“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字义解释”这三步,千篇一律的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灌输,学生则被动的感知与记忆,毫无兴趣可言。如果开设“自助餐”,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效果会迥然不同。我听过一位老师上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这节课的生字时,出示了“万、丁、冬、百、齐”五个生字,对学生说:“这是课文的5个生字,对我们有些同学来说其中几个可能已经是熟字了。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认识哪几个,是怎样认识它的?”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气氛热烈。
教学生字是我们也可以为汉字做“加、减、换”,既可以对已学过的汉字进行巩固,又达到了学习新生字的目的。如学习“日、甲、白”等字时,可将“日”字做字根,用加一笔的方法就能记住其他许多字。在学习“早、星、咱、香”等合体字时,可言引导学生把两个熟字相加进行识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渠道,让识字教学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课内外结合,不仅引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同时更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识字的范例,为后续识字打下结实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教师在识字中要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识字情感,调动起他们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汉字的趣味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的眼、口、手、脑,激起学生的识字情感,让他们乐而喜学,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善于利用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参与,多种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