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423期2017年第9期(3月 下)山区公路的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及设置方法陈康俊(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摘要:首先探讨了目前山区公路路线交叉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存在及产生原因,并提出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和方法,最后提出针对大交通量交叉、陡坡平面交叉、小角度平面交叉等典型路线交叉问题的设置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运营问题,提高通行效率,保证行车安全。研究可为山区公路路线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山区公路;线路设计;路线交叉;设计原则;设置方法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B度不仅降低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也给行车舒适性带来问题,增加驾驶员的不确定因素。在交叉口较大的道路坡度,也进一步增加交通风险。1.3 交叉口视距不足为了适应山区道路的复杂地形和地势,同时又需要满足道路坡度设计要求,使得山区公路的设计很多采用小半径曲线或者回头曲线的方法以减缓道路的纵向坡度。在这些曲线道路中,路线交叉区域的视距一般有限,较小的视距极大地增加了行车风险,特别是不同支路汇集的情况,撞车风险更大。1.4 交叉口行驶速度高山区公路交通量小,使得车辆的行车速度较高,而山区公路的复杂线形以及路线交叉口的不足设计,则使得速度较高的车辆容易发生行车事故。而实际中发生交叉口事故的重要外因就是行车速度高。0 引言我国山区环境地形和地貌复杂,公路的建设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山区公路路线交叉就是重要的设计难点,若不根据实际环境设计好路线的交叉方法,极容易在交叉口出现拥堵、撞车、车辆驶离车道等问题,不能发挥公路的运营效果。实际建设的山区公路主要是平面路线的交叉问题,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普遍存在交叉口位置设置不合理、交叉路线线形设计不合理、汇入车辆视距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高等级的山区公路存在立体交叉问题,例如山区环境的互通式立交等,该立体交叉方式在山区环境比较少见,同时为了满足这种交叉设置所需要的经济代价很高,因此大部分情况是采用平面交叉设计方法。1 现有山区公路路线交叉存在问题山区公路地形地势复杂,大都依山傍水而建,使得道路的平面和纵面都复杂于普通的公路。正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我国早期建设的公路结构设计标准低,使得很多山区公路路线交叉在运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系统总结主要有交叉范围小、道路坡度大、交叉口视距不足、交叉口车辆行驶速度高等问题。1.1 交叉范围小山区公路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交通通达性的基本要求,由于车流量并不高,因此道路一般是单向单车道或者双向两车道,车道宽度小使得路线交叉面积也变小,会车需要小心谨慎,而一旦车辆速度较大,很容易造成撞车等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山区地形限制,在线路交叉口也不容易拓展较大的面积作为交叉。1.2 道路坡度大道路坡度大是山区公路的普遍性问题,为了减小建设里程,一般山区道路都有很大的坡度,而且不同坡度道路之间的缓坡距离较短。据统计山区农村公路的纵向坡度普遍在7%~9%,部分区域更是达到12%。较大的坡2 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原则山区公路路线的交叉设计是保障行车安全、道路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山区公路的路线交叉设计,需要遵从以下设计原则。2.1 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道路坡度、视距、行车速度等都应该按照山区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如果路线交叉范围内的路线设计不能满足要求,应该调整主线或者交叉路线的几何线形,交叉路线的视距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移除障碍物或者更换交叉位置等方式,改善行车视距。2.2 路线交叉选型合理路线交叉需要综合考虑公路网总体功能、地形和地质条件、交通流量、交通管理方式和用地条件等,对于路线交叉选型考虑不充足的情况,可以采用改变交叉型式或者交通控制方式来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路线交叉需要考虑主线和支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以提高主线交通通行效率为原则,尽量降低支线交通对主线的影响,设计中通常采用支线减速停车、让车收稿日期:2016-12-21作者简介:陈康俊(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设计、咨询工作。40
等方式,控制次要道路上车辆对主线交通流的影响。2.3 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平面交叉的线路不可避免存在交叉口交通冲突问题。当一方车辆采取非正常交通行为时,例如改变速度、突然停车、转换方向等,如果另一路线车辆不进行紧急避险,则很容易发生车辆碰撞,引发交通事故。平面交叉路线为了避免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需要划分好不同交通行驶区域,通过设置交通警示牌或者道路路线,增加视频拍照等手段,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交通行为。3 山区公路线路交叉设置方法山区路线交叉口的设置需要从路线交叉型式、设计技术指标、冲突点以及交通通行效率等角度考虑。以下分析山区路线交叉中普遍存在的三类问题:大交通量交叉、陡坡平面交叉、小角度平面交叉,提出相应的设置方法。3.1 大交通量交叉当相交道路交通量很大时,在平面交叉内会存在较大的冲突,因此可以通过两种手段进行控制:①保障主路交通通行,严格控制支路直行及左转车流,通过设置较缓和方法将支路车流汇入主路中,同时在汇入区域扩展车道宽度设置变速车道,对于需要左转车流可以在汇入主路后进行左转,这样可以较大程度保障主路交通运营稳定;②设置信号控制灯,通过信号灯引导交通运行。3.2 陡坡平面交叉对于陡坡接入交叉路线的情形,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进行控制:①提高速度控制措施,通过设置横向减速带和限速标志等,保证汇入车辆的速度受到控制而不发生交通事故。②设置缓和路段将陡坡平稳接入主线中,缓和路段的坡度一般以不超过2%为宜。如图1所示,设置25m区域的缓和路段将陡坡引入交叉口,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支路引入主路的缓和坡段需要保证至少25m长度才能满足平稳接入要求。3.3 小角度平面交叉图1 陡坡接入主路的缓和路段设置小角度平面交叉是山区公路最为常见的交叉型式,为了减少施工量以及规避复杂地形的影响,采用小角度平面交叉解决路线混合问题。但小角度交叉设计不合理往往使得行车视距不足、通行效率低等问题,例如小角度交叉往往使得货车转向难度过大,行车不容易察觉其他路线的车辆来车情况等。对于小角度平面交叉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交通世界TranspoWorld①通过扭正交线方法增大交叉角度。如图2所示,如果支线与主线的交叉角度过小,则行车视距有限,容易引发交通安全,可以通过扭正交线的方法,增加交叉角度,一般不低于70°,提高行车安全。图2 扭正交线增大交叉角度②减少集中交叉,尽量分散交叉口位置。山区公路会遇到很多的支线在同一位置交叉汇入的情形,多个交叉口在同一位置的汇入对主路交通形成很大冲击,使得主路行车稳定性差,应该尽可能分散交叉口。例如斜交十字交叉的路线可以通过分散的方法形成两个T形交叉线路,提高车辆集散效率和行车稳定性等,如图3所示。图3 分散交叉口的集中度4 结论山区公路地形和环境复杂,路线交叉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保障行车安全和交通集散效率。论文探讨了目前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的运营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开展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用于指导道路及交叉口的设置;最后,给出了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设置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山区公路路线交叉运营问题,提高通行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参考文献:[1] 胡澄宇,张志伟,李桂林,等. 高原山区一级公路路线交叉优化原则及典型方案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89.[2] 孙宝芸, 陆键, 戈权民,等.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3(4):50-54.[3] 丁少敏. 山区路线交叉的设置[J]. 交通世界,2012(8):150-1.[4] 刘佳墨. 公路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科技视界,2015(4):362.(编辑:蔡海霄)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