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证办理及管理规定概述:兵役证是适龄男性履行兵役义务的凭证,需按规定参加登记报名。兵役机关保留相关信息,证件遗失应及时补办。兵役制度分为义务兵役和志愿兵役,现役包括军官和士兵,预备役为军队外服役。办理兵役证需携带相关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的武装部办理。
法律分析
兵役证不一定要每年盖章,登记过,领了证就行了。登记过后,兵役机关(人武部)就保留了相关信息。兵役登记,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有服役义务的男性公民,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报名。办理兵役证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应征适龄青年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是确定公民服兵役能力的主要形式。
兵役证是适龄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资格的凭证,凡年龄在18至24周岁的男性适龄公民都应依法参加兵役登记、领取兵役证,接受兵役机关的兵役证年度审核。18至24周岁的男性适龄公民在就业(含临时就业)、就学、申请出境、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专业证件时应当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出示兵役证,并接受查验。兵役证遗失时,应及时到发证机关申请补办。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变化。
兵役制度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而服义务兵役的士兵,称为义务兵。
服役制度。中国的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是指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在现阶段,凡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公民,都属于服现役。现役分为军官的现役和士兵的现役。现役士兵分为义务兵和志愿兵。预备役是指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在现阶段,凡是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都属于服预备役。预备役区分为军官的预备役和士兵的预备役。
本人办理兵役证,须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学历证明、以及自己免冠一寸证件照两张去往户籍所在地武装部办理;家人帮助办理,则需要携带自己的户口本、被办理人员身份证、被办理人员学历证明、被办理人员免冠一寸证件照两张到户籍所在地的武装部办理。
结语
兵役证是适龄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资格的凭证,登记过并领取兵役证后,兵役机关保留了相关信息。兵役登记是按照法律规定,有服役义务的男性公民进行的登记报名。办理兵役证的目的是准确了解适龄青年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是确定公民服兵役能力的重要方式。兵役制度是一项关于公民参军或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军事制度,根据性质可分为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兵役制度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指在军队中服役的公民,预备役指在军队外服役的兵役。办理兵役证需要携带个人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免冠一寸证件照前往户籍所在地的武装部办理,家人代办还需要携带户口本、被办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明和免冠一寸证件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十五条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按照兵役机关的安排在当年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的安排,负责组织本单位和本行政区域的适龄男性公民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初次兵役登记可以采取网络登记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到兵役登记站(点)现场登记。进行兵役登记,应当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