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短歌行》教案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一、作者介绍:

  (师)大家对曹操形象的理解或许都源于一部名著《三国演义》,他有一句处世名言是?(生):{“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对曹操的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么历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又是如何呢?(PPT展示)

  {鲁迅先生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PPT展示: 曹操简介)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他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播放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那么,今天我们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二、创作背景:

  咱们来看看《短歌行》的创作背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幻灯片)

  三、朗读: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朗诵,读准字音。

  3、齐声朗读,读出气势,体味诗歌思想内容。

  四、课文详解 【总览全诗】

  (师):通过朗读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已经对本首诗本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让同学找到这首诗的诗眼,如果是一个字,应该是哪个字。

  (生):“忧”。(师):对,(PPT展示关于忧的诗句)全篇诗作都在谈忧的问题,抒发忧之情。那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曹操那种忧虑读出来,读的语气要慢,语调不应太低。看看能不能体会曹操的心境,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他要为什么而忧?带着问题读一遍!

  (生):······(师):总结,PPT展示 【分层解析】 第一小节

  (师):全诗分为二节,我们把每一节节再分为二节,如果划分的依据是忧的话,应该怎样划分?

  (生):······(师):分为四个小节,我们从四个小节分别来看曹操的感情是如何贯穿下来的?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开头的一句话,忧的`是什么?

  (生):人生短暂。(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师):人生短暂得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没了,是不是很短?诗人在此发出如此感慨,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人生感受(汉末社会,生灵涂炭,很多人死于疾病,王粲,徐干等人就是)那他忧的是不是只有人生短暂呢?应该还有深层次的东西,他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接着往下读。(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曹操为什么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这东西能不能解忧?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

  (生):能,但只能解一时之忧愁。

  不能,因为大诗人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师):魏晋以来,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借酒消愁也是历代文人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方式。酒与中国诗人有着不解之缘。

  (师):能不能说出一些学过的与酒相关的诗文及其蕴含的感情?可以互相讨论。

  (生):······ PPT展示(师):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何而忧?(生):人生的短暂······功业未就(师):对,我们可以把第一层的大意归纳为: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板书)古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有这么四种:

  {PPT展示(①有的想提高生命质量,及时进取,勉励建功立业。

  ②有的想增加生命长度,服食求仙,到处求长生不老药。③ 有的则是借酒消愁,及时行乐。

  ④还有的是像陶渊明式的采取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师)诗句原来是表达什么意思?(生):思慕情人(师):曹操把它引用到这里要表达什么含义呢?(生):思慕贤才(师):从哪一句可以直接看出来?(生):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师):诗人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盼了。

  (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个诗句原来是指什么?(生):······(师):《鹿鸣》是一首古代君王宴请群臣、民间宴请嘉宾时演唱助兴的乐曲。

  第三小节(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大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情绪是什么?(生)忧。(师):那么作者忧愁什么呢?难道是忧愁天上明月不可得吗?(生):不是,是忧愁贤才如天上明月一样难以得到。(师):很好,那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贤才——明月(师):到底是谁屈驾来了?(生):贤才(师):那位同学对照课下注释谁来翻译一下?(生):一旦贤士沿着纵横交错的田野小路长途跋涉,屈驾前来存恤问候我,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师):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南征北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一统天下)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生):没有。(师):所以他忧自己功业未就,那么这一小节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生):还是招贤纳士(师):对,同时他又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愁思。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小节概括为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板书)(师):对,“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贤臣们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明主,无所适从。作者生动的刻画出当时犹豫人才的处境。曹操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于是他对天下贤士发出了呼唤。请看下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生):课文注解(师):这个典故在本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表明诗人渴望贤才到来(师):这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生):贤才多多益善(师):曹操在向贤臣们呼唤,多多益善,表明了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好,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又是个典故,那位同学解释一下?(生):······

  (师)在本诗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生):对贤才的重视(师):还有呢?(生)······(师)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好,我们再来归纳一下这一层的主要内容?(生):求贤若渴···虚心礼贤下士···(师):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板书)

  五、总结全文:

  此诗通篇都是一个目的,在招纳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为自己完成大业而努力,通篇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通常我们说“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我们了解到曹操的“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PPT展示 板书 艺术手法

  1、引用典故

  2、比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