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练习设计

来源:东饰资讯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看录像。

  2、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从“中”字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是啊!地震并没有完全停止,危险也没有完全过去,在这个时候,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93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2、学生交流,反馈。

  3、默读课文,找出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三、讲读课文

  1、提问:

  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⑴ 全班交流。

  ⑵ 抓住重点段深入体会: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为什么写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而不直接写36小时?

  ② 从“再”体会曾有人阻挡他,父亲与其他人的对比,丰满父亲形象。

  ③ 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朗读。

  ④ 想象画面,揣摩心理。

  ⑤ 有感情朗读。

  过渡:父亲不懈的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儿子最终找到了吗?让我们听听废墟中传来的声音。(cai)让我们用掌声恭喜这位执着的父亲看到了希望吧!

  2、提问: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⑴ 小组讨论交流。

  ⑵ 全班交流讨论。

  ⑶ 想象画面,训练说话(cai):

  他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对小伙伴们说:“ ……”

  ⑷ 讨论为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

  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问:

  安全出口打开了,父子可以团聚了,可父亲的声音为什么是颤抖的?

  ⑴ 讨论。

  ⑵ 小结: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哪怕是同一句话,同一个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于我们读书要懂脑筋,用心去体会,才会有收获。

  四、总结

  1、体会“爱”,边总结边板书。

  2、小练笔:

  写出自己想对父子说的话,并交流。

  3、推荐阅读书目。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爱子

  了不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