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疗事故的处理途径有哪些?

来源:东饰资讯网

法律分析:当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纠纷,这是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关心的问题。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一般可以通过三种合法途径予以解决: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共同协商达成的解决方案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当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只具有合同上的法律效力。2.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解解决。在实践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进行调解,具体医调委组织调解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在纠纷解决中,不做独立的意思表示,只起到促成当事人形成一致意思表示的目的。调解协议和协商协议一样,具有合同效力。3.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解决。医患双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人民法院所做出的判决和调解,都属于国家公权力对民事活动的干预,具有强制性、终局性和权威性。

一、遇到医疗纠纷,一般通过哪几种途径来解决

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

一、协商。

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协议书,可以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

三、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纠纷可以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侵权为案由的,诉讼时效为1年,以违约为案由的,诉讼时效为2年,均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四、调解(第三方支持下协商解决)、仲裁(双方同意仲裁)等。

二、医疗纠纷调解怎么办

医疗纠纷调解有异议的处理办法:一般可由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情况下,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故等级、情节、本人态度,除责令其给病员或其家属一次性经济补偿外,还可以处一年以内的停业或者吊销其开业执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