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银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王文龙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 乡镇银行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 县域经济,了解这一现状,关系到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并使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乡镇银行有助于填补县域经 济资金不足的空缺,利用自身优势满足县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探索乡镇银行的 发展的问题,并试图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镇银行政策 问题建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2.2 乡镇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引入竞 能实现,有些乡镇银行只有 个网点,没有加入银联,村民存、 争机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实践证明,设立乡镇 取款都必须到网点来,由此造成业务办理环节多,效率低下, 银行,不仅‘叮以完善和发展农村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而且 给社会公众带米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各项存贷款业务的开 可以打破现有农业企业的融资格局,增加金融m场竞争氛围, 展,此外,由于没有得到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允许,存款准备金 扩人“三农”融资渠道,较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无法上缴,结算不畅适,企业基本户无法开立,难以发展人的 提供资金支持。乡镇银行作为地方白己的银行,在支持地方 客户群体,各项业务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_T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 时感到U前乡镇银行还存在着“少 小 弱”覆盖面低的缺陷, 自身在发展中也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网难。 1乡镇银行发展的问题 1.5信贷风险较大,补偿措施较少 乡镇银行设计定位是为当地三农提供服务,信贷客户以 涉农行业为主,而涉农行业一般缺乏规模经济,受环境因素影 响较多,问报率较低,乡镇银行所有贷款具有“额小、面广、期 限长、风险大”的特征,日前盈余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 目前具有政府背景的风险补偿措施较少。 2乡镇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1.1配套政策欠缺,发展后劲不足 地方政府给 的税收优惠时问较短,乡镇银行“比照信用 社享受国家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利民银行仅享受了一年 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公共财政没有相应的奖励、补贴、税 收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作用欠缺。 2.1加大改革力度,增大乡镇银行的覆盖率 要把大力发展乡镇银行作为构建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环 1.2存款增长缓慢,影响信贷支农 节来做,伞力打造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三农工作的资金支撑 乡镇银行属新型金融机构类型,群众认知度不高,公信度 体系。这是金融改革的重点,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要 比较弱,有的群众错误地认为乡镇银行是私人银行,在组织资 引导地方大力办好乡镇银行,有计划地进行营业网点全覆盖 金及客户营销等方面还需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存款增长与 建设。建议将农村信用联社转为农村商业银行;打破金融企 旺盛的信贷资金需求极不对称,现信贷支农资金已出现紧缺 业办银行的一统局面,将非金融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 现象,信贷支农后劲不足。 1_3政策门坎较高,业务拓展受限制 乡镇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根据银行业监管部门的规 定,最大单户贷款只能控制在400万元以内,集团客户单户只 金互助社纳入农村商业银行范畴,以增大覆盖面。 2.2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做大做强现有的乡镇银行 2.2.1政策扶持 建议相关部门取消对村镇银行的各类歧视性业务门槛限 能控制在600万元以内,难以满足地方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 制,乡镇银行目前不能如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吸纳各类社 需求,市场定位只能为当地其它商业银行拾遗补缺,市场竞争 保性存款资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城建房屋维修及政府相 乏力,业务难以快速做大做强。 关涉农补贴资金等,至使乡镇银行的组织存款渠道窄,信贷支 农资金短缺,业务规模难以做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 1.4科技力量薄弱,制约业务的发展 乡镇银行目前业务办理全部依托省联社业务平台,无独 存款对乡镇银行的倾斜力度,积极引导各类涉农资金、财政及 立自主的业务网络和平台,业务创新没有相应的平台作支撑。 机关团体存款存入乡镇银行,加强乡镇银行的支农资金。 业务网点较少,业务覆盖面小,受服务及接触面窄的影响,制 2.2.2业务扶持 约业务发展。部分乡镇银行截止目前尚未加入人民银行支付 建议上级管理部门加强指导。考虑建立乡镇银行自律组 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没有在人民银行开户,致使银行之间的 织,为乡镇银行发展出谋划策。乡镇银行应至上而下建立自 清算,客户资金的跨行汇划只有通过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才 律组织,帮助乡镇银行协调和解决业务经营及管理过程中的 一科教导刊r电子版J・2013年第三期r中j一 153 l 各类凼难。 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问的矛盾。邮政储莆的存款是中央银行的 2.2-3舆论扶持 识的学习和宣传,增加乡镇银行的社会认I时度和公信度。 基础货币,吸收的存款只能转存巾困人民银行,无风险的高息 快,金额不断增加很多。尽管中困人民银行已经下达文件,对 新增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降息政策,并允许邮政资金_卜农村 政府部门和会融_卡管部门耍在干部和群众中进行金融知 收入给邮政机构带来了较人的利益,因此,邮政储蓄发展的很 2.3加大自律力度,用特色服务提高竞争力 乡镇银行是新型的地方金融组织,具有广阔的发展11if景。 信用合作社协商好后转存农村信用合作社用lr支农,但往往 要抓住当前金融改革的有利时机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增资扩 南于邮政部门提出的利率价格等过高而无法实现邮政资金反 股,增加营、I 网点,壮大实力。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员 哺农村。因此,这就需要银J{{c会出台相关的文件来解决这一 上技术培训,打造‘支过硬的地方金融工作队伍。进 步创 问题,以更好的发展乡镇银行。 新 r作机制,创新贷款晶利t,尽快探索乡镇银行发腱的新模式。 灵活的T作方式,鲜叫的服务特色,积极稳步的扩人市场份 参考文献 额,小断提升乡镇银行的竞 力,把乡镇银行真正办成支持地 方经济发展、支持“三农”T作的地方自己的银行。 2.4解决自己流失问题 邮政储蓄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加重了县域资金紧缺 [1]唐晓东,国家”三农”优惠政策300『几1【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刷德文乡镇银行弥补金融机构空位要进—步松绑咽BDl】.t却: w E岫㈣∞,. sbanSyo'114/2011/1109P.34293. ̄ml. 【3]杨再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邮政储蓄成抽钱机【I .北京:中国银监会, 2005-l1.12. (上接第l52页)二灶文化内容产业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结 主要,【}j于支持长_一角重点文化产、f 园 、文化产业基地和文 合,文化产业融入数宁、l乜子终端制造业,并促进其的发展与 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J~播影视、新闻J1J版、文化娱乐、T艺 全面升级,属于交义融合。 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带动 美术、旅游演艺等文化氽业晕点项目和产品,原创动漫、数字 相关文化川晶、文化载体、文化产业道具、文化器材、设备等文 广播电视、数_宁出版等新兴文化、 态及传统文化产、 l技术改 化制造业的发腱与升级,属于关联融合。 3.2文化科技融合 造升级项日,文化产 和服务…E1,以及 他需要扶持的文化 产业发展项U。 其次,加大文化氽业股权激励。 ‘方面,对文化领域专门 先,科技创新摊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产品的创造力。 ‘方面,长j角文化产业运用电 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 人才、核心创意人员以及科技人员实施以其专利权、著作权、 等现代技术,催 新的文化业态。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与科技 版权换取公刊股权;对_ 经营管理人力实施股票期权、股票增 融合的基地建设, 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 干力量,解决当前 值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等实施股权激励。另‘方面,积 制约文化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幅度增加文化与科技融合 极引导天使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风险资本的注入,引 的有效供给与高效推J’ ,增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能力。 入新的金融创新1'=具。 其次,科技手段十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 的表现力。 声、光、电技术的 断进步使表演的区域从舞台延伸至整个, 再次,完善文化产业市H关资本Il,场。一方向长三角文化 产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的融资方式,对处_ 成熟期的 体的 问,布景的内窖从实物道具拓展至一切可能的虚拟画 文化企业,支持其在主板市场上Il :对已上市的企、 鼓励其 强化了文化产晶的表现 和视觉冲击力。在文化产 和 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对符 服务的创意阶段,科技使文化产品以丰富的形态呈现设计思 合条件的长二角中小文化企业,支持其在创业板 I:市;对 J 资 ,路和产品雏形,赋’ 文化产品新的生命力。在艺术作品中,长 产规模不够大,但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尚佳、发展潜力较 角文化 业运用科技的于段,生动具体地表现文化产品的 大的长_一角中小文化企业则可以发行集合债券,获得发展所 内涵。 需的融通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 贷款、产权市场上的溢价转让等间接融资解决长三角文化企 再次,科技媒介提升传播效率,增强文化产品的传播力。 ‘是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 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向双向的转变。二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建成长 三角覆盖广泛的移动广播电视网。三是加快发展互联网,’‘播 参考文献 影视,推进 联网、电信网和物联网“二二网融合”的速度,形成 [1]俞海波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1. 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富媒体于一体的媒体传播网络。四 是加快电影数字化发展,构建长三角数字电影制作基地。 3-3文化金融融合 【2】赵辉_中国动漫产业科技与文化融合探讨[J】.科技向导,2012(17). 【3]朱旭光.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的三维分析【J】.经济论坛。2009(2). 【4]邵培仁,廖卫民.文化传播力:解读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全景图——对 2006年以来中央媒体的一种实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3). 【5】师琼.科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构建思路[J].科学之友,2006(1 1). 首先,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154 一科教导刊r电子J饭J・2013年第三期r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