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杨 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 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评议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补史艺文志; 诗经;目录学 等著作。[4,sl 续汉书艺文志》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 钱大昭于“诗类”共辑出伏黯、伏恭、薛方丘父子、 杜抚等人著作十五部,其中齐诗二部、韩诗六部、毛 诗六部。有十一条目录后附小注述著者爵里、书目争 议或同书异名,其余四条仅存书目。 续汉・书艺文志》首开清代补《汉志》之先 河,集辑、注、考为一书,成果卓硕:纠王应麟考 证之谬,例证“薛夫子”乃“薛方丘”之误;梳理 齐、韩两诗派家学、师学传承顺序,伏恭《齐诗章 句》删自伏黯(侪诗解说》,杜抚学说承自薛汉,赵 长君学说承自杜抚。其目录简明易查,以辑为主、 注次之、考又次之,为后世学者进一步完善《汉志》 奠定了基础,侯康、顾榱三、姚振宗、曾朴几家补 [摘要】清代学者钱大昭、侯康、顾 檬三、姚振宗、曾朴五家综合各代目录学 之成果,共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 二十一部,其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 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部。五家著作各有其 侧重,从书目事实上反映了两汉四家诗的 体裁特点和兴衰流变。 [中图分类号]G257.33;G256.3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o05~8214(2014)02--0075--05 1 概述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学”思想的载体,是 我国最重要的元典文化之一。[1 3近年来, “诗”被首 尊为“经”的汉代诗经学引起了学者浓厚的兴趣。诗 序之争、四家诗废立等问题均属汉代诗经学研究范 畴。从目录学角度管窥汉代诗学之流变,可从数量、 内容和流传家法上综合考量其诗学发展之盛况。 做 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和补《汉志》都是 可资查考的“诗类”文献史志目录。现存五家补《汉 志》著作六部,均为清代学者所作:钱大昭 续汉 志均参见其书。 钱氏书首定“著者名+书名+卷数/章节”原则, 为后世学者沿用(卷数无从考者,则略之,仅留著者 书名)。但其书不附论断所出文献,使其辑补书目无 从依考。如“长君”为“赵哗”之表字(见《后汉 书・儒林传》),钱氏仅《赵长君诗细》《赵长君历神 渊》二书用其字而不用其名,令后人疑惑无从解,亦 难推论其文献依据,邵晋涵序文仅略及其“取蔚宗本 史所载,及书之见存于今代,引证古书著录,于别史 暨家藏所录”,[ 亦未及其具体所依,影响了钱书的 书艺文志》二卷、侯康 后汉书艺文志》四卷、顾 榱三 h后汉书艺文志》十卷、姚振宗《汉书艺文志 拾补》六卷、 (循汉艺文志》四卷以及曾朴((牢 后汉 书艺文志并考》一卷(补一卷,考十卷)。_2,3 五家学 参考价值。 如下。 笔者简化其小注要旨并列举。附书目 ①伏黯齐诗解说九篇注:作者小传。 ②伏恭齐诗章句注:恭省简父黯章句,定为二 十万言。 者辑补成果不一,笔者从书目差异、辑补数量、学术 贡献三方面平议五家之是非优劣,力求还原汉代诗学 典籍之原目,以便众学者兹考研究。 2清代五家补《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 2.1 钱大昭《辛 续汉书艺文志》二卷补十五部 ③薛汉韩诗章句二十二卷注:薛夫子乃薛方丘 之误。 ④杜抚诗题约义通注:杜抚受业于薛汉,又名 钱大昭(1744~1813),字晦之,一字竹庐,又号 可庐。与其兄钱大昕同是清代乾嘉学派著名代表。著 君法》。 ⑤赵长君诗细二卷注:长君受诗于杜抚,又名 有《两汉书辨疑》四十卷、 续汉书艺文志》二卷 《诗谶。 2014・第2期I 75 LlBRARY TH£ORY AND PRACTIC£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文献学 ⑥赵长君历深渊一卷。 ③薛氏韩诗章句二十二卷注:薛君(方丘)乃 薛夫子。 ⑦张匡韩诗章句注:作者小传。 ⑧侯包韩诗翼要十卷。 ⑨卫宏毛诗序。 ⑩马融毛诗注十卷。 ⑩贾逵-g-i, ̄杂义难十卷注:述三家诗与毛诗异同。 @一@郑玄毛诗笺二十卷毛诗谱三卷。 ④景鸾齐诗解。 ⑤卫宏毛诗序。 ⑥杜抚诗题约义通注:又作《诗通义说》。 ⑦侯包韩诗翼要十卷注:辑《毛诗正义》中佚 文,“包”一作“苞”。 ⑧一⑩赵长君韩诗谱二卷诗神渊一卷诗细 @吕叔玉诗说注:杜子春注《春官》引之,不 知主何家说。 注:此书“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据人情之归极”《草 木鸟兽虫鱼疏》(循汉书》作 谱》,《华阳国志》 作((诗通义说》。从(俣越春秋》辑佚文。 ⑩张匡韩诗章句注:作者小传。 @郑众毛诗传注:郑众是否有其书尚存争议。 从(倜礼注・宰夫之职》辑佚文。 @贾逵毛诗杂义难十卷典篇=》辑佚文。 ◎马融毛诗传十卷注:与毛诗略有差异。 ◎一@郑康成毛笺二十卷诗谱三卷。 @荀爽诗传注:作者小传。 2.2侯康((辛 后汉书艺文志》四卷补十七部 侯康(1798~1837),字君谟,原名廷楷,广东番 禹人。道光十五年举人,研精注疏,尤深于史。其代表 作有(仨国志补乏 四卷、 后汉艺文志》四卷。[4] 侯康生于嘉庆末期,他充分利用了钱大昭所补、 惠栋所注《又是 研究成果,引 }文叙录》(以下简 称解文》)《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烨阳 国 等书记载,附按语于其后。辑补谢曼卿、伏黯、 注:从枫俗通义・祀 薛方丘父子等人诗学著作合计十七部,其中齐诗二部, 韩诗七部,毛诗八部。十三部书目后有小注。 ◎荀爽诗传注:作者小传。 2.3顾榱三《辛 后汉书艺文志》十卷补三十一部 (合三国十部) 侯康参照钱书,多补出谢曼卿、景鸾、郑众三家 著作,合伏黯、伏恭二人之书为《伏黯齐诗章句解》。 顾穰三(1785一?),字秋碧,江宁人,幼著才名, 对多补之书持谨慎态度,如:郑众《毛诗传》后注 “郑众传毛诗,不言作传,惟《隋志》有作传之文,而 亦不录其书,疑误也,今未敢臆断,姑录之”。比对 工诗赋,另有《奉 五代史志》一卷。 5] 顾榱三 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无序,其文征引 浩繁,考(循汉书》姗府元龟》((释文》((七录》《隋 志》中所存目录,补《汉魏遗书》((初学记》 匕堂书 钞》中所存佚文。共补书三十一部,其中鲁诗一部, 齐诗三部,韩诗八部,毛诗十九部。 顾榱三新补鲁诗《许氏章句》;又将薛汉父子 《韩诗章句》别为二书;改“赵长君”为“赵哗” (从《后汉书》);补杜琼傅#诗章句》;多补毛诗:郑 玄等九人《毛诗音》及李 、刘桢、王基、王肃等人 著作。新补著作中,杜琼、李撰、刘桢、王基、王 肃、孙炎、陆玑、袁准、徐整、韦昭十人为三国人, (循汉书》与《隋志》序及目录的记载出入,有疑惑, 且“姑录之”而不作论断,其谨慎可见一斑。此外, 对新补赵长君《韩诗谱》举其出处:《诗疏》《后汉 书》,又举此书异名,以加强说服力。侯康在补、注、 考的同时,亦加入辑佚成果,侯包《韩诗翼要》、郑 众《毛诗传》、贾逵《毛诗杂义难》均有侯康所辑佚 文于后。其小注爵里明确,引证原书所载,较钱书更 为详实可靠。 侯康所补所注与钱氏多有不同,如:支持惠栋 “薛君(方丘)乃薛夫子”之说,与钱大昭“薛夫子 所撰著作十三部当属三国时期。[ ]顾氏小注在侯康 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每书均引作者 爵里,用辑录体提要形式列众家之说综合考辨,如卫 乃薛方丘之误”相悖;多补赵长君《诗细》一书;著 录赵长君缅神渊》为((诗神渊》;用郑玄表字“康 成”定其书名,引发了后期补志研究的诸多争议。笔 者列其书目,简括其小注于下。 宏《毛诗序》,流传子夏作序、毛公作序、卫宏作序 三种说法,顾榱三以近三千字笔墨,阖惠栋、曹粹 ①谢曼卿毛诗i)lI注:曼卿似前汉人,《隋志》 称其后汉人误。 中、陈启源等人之说,举((诗经・羔羊》《维鹊有巢》 等篇证诗序“非成于一人之手”,又言及诗大序乃卫 ②伏黯齐诗章句解九篇注:黯子恭减定为二十 万言。 宏语,小序为古序,疑诗之世次等问题,其详细缜 密,可谓诗序之专学独见。另一方面,纵向梳理书目 76 I 2014・第2期 文献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8F ARy TH《oRY AN13 pRACTlC《 卷数变化,如:刘桢《毛诗义问》,《隋志》载十卷、 《通志・校雠略》三卷、 姗府元龟》九卷,对比同一 书不同时期的卷数差异,可佐证辨伪、辑佚、考证等 多项研究。_l0 ◎孙炎毛诗传注:作者小传。 @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注:作者小传。 ◎袁准诗传注:作者小传。 @徐整毛诗谱畅三卷注:作者小传。 @韦昭毛诗问难七卷。 顾禳三 后汉书艺文志》诗类书目篇幅较侯康 之书篇幅增进一倍,不以东汉为界,一并录入三国十 2.4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 《后汉艺文 志》四卷共 ̄l-.z-十八部 三部诗学著作。但卷首无序陈及此问题,小注作者爵 里亦不标魏、蜀、吴人,易混淆世人误人书目为汉; 姚振宗(1842~1906),字海槎,小字金生,会稽 陶堰人,是清代补志卓有成就的一位学者,著有《汉 分伏氏(侪诗解 为二书、薛氏((韩诗章句》为二 书,以扩充书目,细化书目却有缺乏严谨之嫌。笔者 书艺文志拾补》六卷、 (循汉艺文志》四卷等补志书 目五部。 简要其小注,附书目于下,与前学者相同之处不再重 复列出。 《汉书艺文志拾补》作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 (1888~1891),[11]以补西汉书目为主,鲁诗三部、齐 ①景鸾诗解文句注:作者小传。 ②伏黯齐诗解说注:作者小传。 ③伏恭删定齐诗章句。 诗三部,韩诗一部及《吕叔玉诗说》,共计八部。 循汉艺文志》以补东汉书目为主,齐诗四部,韩诗 八部,毛诗十一部,共二十三部。两部著作除少许重 ④鲁诗许氏章句注:许晏师王扶,改学日许氏 章句。 合,书目共计二十八部。姚振宗生于咸丰时期,当时 已有钱大昭、侯康的补志目录和朱彝尊经学目录存 世。他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参考《七录》《隋 ⑤薛方丘韩诗章句。 ⑥薛汉韩诗章句二十二卷注:证《困学纪闻》 “薛夫子”误;辑《汉魏遗书》佚文。 ⑦杜抚诗题约义通。 ⑧赵晔诗细二卷。 ⑨赵晔历深渊一卷注:“渊”避讳作“泉”。 志》、钱大昭 续汉书艺文志》、侯康 续后汉书 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及《日本在见国书目》 等诸多著作而成此书。 姚振宗新补西汉刘交、韦贤、辕固之作四部, 所补后汉书艺文志书目与钱、侯、顾三家无太大差 ⑩张匡韩诗章句注:作者小传。 ⑩侯包韩诗翼要十卷注:《乐书》有引。 异,姚氏精研小注,每部书目之小注别列为三层: 一@杜琼韩诗章句注:十万余言,杜琼受学于 任安。 ◎贾逵毛诗杂义难十卷。 是征引文献原文,用于说明书目出处和以往研究 成果;二是小字解释,用于补充说明人名、版本等 辅助信息;三是姚氏按语,用来直抒姚氏本意。体 例完备,每引一家之说即另启一行,层次清晰。并 汇历代目录学研究成果、广辑众家之说、对比历代 记载之变迁,补、考、辑、注条理分明(详见书 @卫宏毛诗序注:序非成于一人之手。 ◎马融毛诗注十卷鲁说。 ◎郑玄毛诗谱三卷注:有太叔裘及刘炫注。列 诸侯世及诗之次。 @郑玄毛诗音注:毛诗音者九人。 注:陆德明时已无下帙。 @郑玄毛诗笺二十卷注:郑笺宗毛,亦从韩 目)。此外,姚振宗对汉代“诗类”典籍体裁及流传 规律有所创见,如“章句”“文句”乃“汇众家诗 解”之文体;《元王诗》《齐诗伏氏章句》《薛汉韩 诗章句》皆由父传子、由兄及弟,体现着西汉家学 传承特点,而东汉谢曼卿、卫宏、郑玄、马融著作 又多承自师学。 ◎荀爽诗传注:作者小传。 @李撰毛诗传注:作者小传。 @刘桢毛诗义问注:《隋志》十卷;《通志》三 姚振宗著作亦对诸多问题困惑混淆,两部著作书 目有所出入,如《齐诗伏氏章句》在((后汉书艺文 卷;姗府元龟》九卷。((初学记》 E堂书钞》等处有 佚文十一节。 志》别为三本:《改定齐诗章句》《齐诗章句解说》 (铖定齐诗章句》,其原因今El看来无非是“诗类”典 籍口授流传变化之故,而姚振宗并未对此作以探究。 另,补志众家均证赵哗《诗谱》与《诗细》为同书异 @一@王肃毛诗注二十卷毛诗义驳毛诗奏事 毛诗问难注:作者小传。 @王基毛诗驳注:作者小传。 201 4. ̄2 77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lCe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文献学 名,而姚氏别为二书,又补三国魏刘桢著作入汉,梁 ◎荀爽诗传注:《太平御览》有佚文,其诗学 承自毛公,毛公承自孙卿,苟氏承其家学也。 ⑨郑玄毛诗笺注:《隋志》:毛诗二十卷;汉河 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 艚书・经籍志》 (以下称《1日 唐志》):毛诗训诂二十卷郑玄笺; 《唐书・艺文志》 (以下称《新唐志》):郑玄笺毛诗训诂二十卷;《宋 史・艺文志》 (以下称(徕志》):毛诗二十卷,毛苌训 启超定其“过于嗜博求全”亦有其道理。 l2 笔者列书 目如下。 《汉书艺文志拾补》 ①元王诗注:上承浮丘伯,下启刘向。 ②齐诗伏氏章句注:辕固传夏侯始昌,始昌传 后苍,苍传匡衡,衡传伏理,理传子湛。 ③一④齐诗辕氏内传齐诗辕氏外传注:齐诗始 于辕固,苍为辕固再传弟子,作侪诗》。 ⑤鲁诗韦君章句注:上承申公,下传薛汉。 ⑥鲁诗许氏章句注:许晏乃许晃之伪。 ⑦韩诗薛夫子章句注:薛氏之诗源自薛广德, 诂传郑玄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下称《四 库》):亨传,隋志误:《汉志》记((毛诗》二十九卷, 妁潸是 附“郑笺”作二十卷,疑郑康成僻之;郑康成 自创“笺”体,“笺”乃标识、注释之意,对毛公所 述未尽进一步解释,对不同见解“即下己意”。 @郑玄毛诗谱注:列诸侯世及诗之次,故名谱 广德习鲁诗,历经三代传至薛方丘、薛汉父子,改习 韩诗。 也。 《释文》:郑玄诗谱三卷; 《隋志》:毛诗谱二 卷; 《日本国见在书目》:毛诗谱序一卷; 《旧唐 ⑧吕叔玉诗说注:杜子春注(倜官》引“肆夏 繁遏,渠皆周颂也。” 志》:毛诗谱二卷;《新唐志》:毛诗谱三卷; 《宋 志》:郑玄诗谱三卷。今行世者,欧阳修补续本。 @刘桢毛诗义问 注: 《隋志》毛诗义问十卷 刘桢撰; 《旧唐志》毛诗义问十卷;《新唐志》:刘 桢义问十卷。马国翰有佚文十二节。[1 ] 2.5 曾朴 ((辛 汉书艺文志并考》补一卷,考十卷补 十七部 《后汉艺文志》 ①一③伏黯改定齐诗章句伏黯齐诗章句解说九 篇伏恭减定齐诗章句注:伏黯乃“理之子,湛之 弟”,齐诗章句自伏理至伏恭,三定其本。 ④景鸾诗解文句注:文句为章句异名,汇众家 诗解而为之章句。 ⑤侯苞韩诗翼要十卷注:侯苞与侯芭、侯巴并 非一人。 曾朴(1872~1935),字太朴,别号东亚病夫,江 苏常熟人,著有晚清著名谴责小说 目录学著作 海花》等。其 ⑥一⑦薛汉韩诗章句杜抚韩诗章句注:杜氏删 定薛汉。薛氏父子既以章句著名,则亦自有其书,汉 汉书艺文志并考》是清代最后一部补 做志》专著,朴“仿朱氏《经义考》之例,得侯氏 人能自立成一家,往往有书以名其学。 ⑧杜抚诗题约义通注:又名((卡土君法》。 ⑨赵晔诗细注:又名《诗道 。 ⑩赵哗韩诗谱二卷注:((诗谱》即《诗细》恐 不然。 书,钱氏补志”,ll 分全书为“补”“考”两部分, “补”卷集中经史两部列出书目, “考”处分别注释。 补齐诗二部,韩诗五部,毛诗十部,共计两汉“诗 类”著作十七部。[ 曾朴生于晚清,受西方思潮影响 更注重书目的条理和易查,他未补出新的书目,着重 于对已有书目的求实补全和体例的简明易查,如:对 ⑩赵晔历神渊一卷注:梁后改名《诗神泉》。 ◎张匡韩诗章句。 ◎谢曼卿毛诗训注:毛公授贯长卿,卿授解延 年,延年授徐敖,敖授陈侠,侠传谢曼卿。 @卫宏毛诗序注:卫宏学诗于谢曼卿,其诗序 为子夏所传,毛公、卫宏加润益。 @郑众毛诗传注:众兼通易、诗,其书久亡, 见于《隋志》序而不著录,侯康断误。 @一@贾逵毛诗传诗异同毛诗杂义难注:逵 有“经”“传”“义”“论难”等数万言。 @马融毛诗传十卷注:郑玄受业于马融,应本 师说,然马国翰所辑佚文与郑著作不同。 争议书目(《诗细》《诗谱》《毛诗异同评》)持谨慎态 度不单独列出;剔除顾、姚二家所补三国刘桢著作; 说明每部书目卷数。不似姚书繁冗求全,钱、侯、 顾、姚、曾五家六部以曾朴书最为可靠完善。其时为 民国,各补志搜罗尽详, 《汉志》和《后汉书艺文 志》书目大抵已全。笔者整理曾朴小注,如下。 ①伏氏齐诗解说九篇。 ②景鸾诗解文句卷数佚。 ③薛氏韩诗章句二十二卷注:薛氏有魏薛夏之 疑。 曾朴证其臆断。 ④杜抚韩诗注卷数佚注:又名伎约异通》。 78 I 2014・第2期 文献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⑤赵君长韩诗谱二卷注:此处作“赵君长”。 五史补编 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 2095. ⑥赵君长诗神渊一卷注: (循汉书》作“历”。 ⑦张匡韩诗章句卷数佚 ⑧谢曼卿毛诗训卷数佚 [8] (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 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3189. ⑨郑众毛诗传卷数佚注: 《周礼・载诗注》 (倜礼・大师注》 《国语》中有佚文。 ⑩一⑩贾逵毛诗传卷数佚义》有佚文。 ◎卫宏毛诗序卷数佚注:举证卫宏作序说,子 夏作序说等诗序源流问题。 [9] (清)丁国钧撰,丁辰注.补晋书艺文志[M]// 二十五史补编 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 】955:3563. 毛诗杂义难十卷。 @卫宏毛诗传卷数佚注: 《释文叙录・毛诗音 [10](清)顾榱三.补后汉书艺文志[M],/二十五史 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2131. [11]沈晓宇.论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研究[D].哈 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l,7. @马融毛诗传二十卷注:《释文》 僦文》有 佚文。 [12](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9:8. ◎一@郑玄毛诗笺二十卷郑玄毛诗谱二卷注: [13](清)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 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1525. 《旧唐 3结论 惭唐 妹 三卷; ((释文=》二卷。 ◎荀爽诗传卷数佚 以上六部书目,互相补充、去其重复及三国书目 后,得补《汉志》“诗类”书目十六家二十一部,其 中鲁二家二部、齐二家三部、韩五家六部、毛六家十 [14](清)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M]//二十五 史补编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2448. [作者简介]杨华(1988一),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 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2—09—27 十 q ●十 q ht p ^● d 部(《吕叔玉诗说》不明流派,缺乏依据,未列入, 合计应为二十二部)。同《汉志》“诗类”书目合计 三十七部。补续书目多集中于东汉,以韩、毛二家为 [责任编辑]王 岗 p 计+ p ^● d , 动态・资料 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通过《昆明宣言》 ; 2013年11月19日, 2013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 《 多,直接反映东汉四家诗的流传演变;齐、鲁家学由 盛转衰,韩、毛师学后来居上。 纵观清代学术研究,补志多集中于清中后期。钱、 侯时尚补其主体,至顾、姚、曾时已难再补一二。五 家著作各有长短,姚振宗著作受后世评价最高。 [参考文献] 在云南昆明开幕。本次论坛是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题设定为“知识全球化与亚洲图书馆发展 。!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云南省副省长高峰、国家图书馆馆长j 周和平和国际图联秘书长詹妮弗・尼克尔森等出席开幕式。 《 [1]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M].北 京:中华书局,2002. 周和平在题为《=共同推动亚洲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i 的主旨报告中建议,亚洲地区图书馆应促进文献资源的共《 知、共建、共享,积极探索亚洲各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 共享机制,适时启动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共同建立“亚 [2]刘仁霞.钱大昭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24—38. [3]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二十五史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5. 第二册 洲数字图书馆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开放核心技术和遵循统 一标准,实现各国已有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 《 更具开放性的亚洲图书馆交流合作平台,在人员交流、协{ 同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本次论坛由文化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 [4]刘克东.补后汉书艺文志五家考论[D].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3—18. [5]臧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M].郑州:中州古籍 出版社,1993:1161,621,1795. 图书馆、云南省文化厅承办,云南省图书馆协办。论坛通 过了《亚洲图书馆昆明宣言》,亚洲各国图书馆将以此为契: 机,进一步增强互助意识,深化合作内涵,共同推动图书i 馆领域务实合作的逐步升级。 ——[6](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M],/二十五史补编 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3165. [7](清)邵晋涵.《辛 续汉书艺文志》序[M],,二十 摘自2o13年11月20日《中国文化{艮》 l 第2期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