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波洛尕熊地区多金属矿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35卷第5期 2017年10月

海大学学报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Vol. 35 No. 5 Oct. 2017

青海波洛尕熊地区多金属矿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冶玉娟1,康伟浩2,冶文斌2

(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青海西宁810012; 2.青海大学地质系,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为了研究波洛尕熊地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规律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采用1: 1 万地质草测、岩石剖面、地化综合手段等有效方法手段对区内水系沉积物异常、矿化有利地段 进行查证,寻找矿化有利地段。对地表已发现矿体及矿化有利地段利用物探剖面及槽探工程 进行追索控制,了解矿体的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岩石剖面在构造蚀

变岩中圈定金矿(化)体3条。新发现的3条的金矿体及2条铜矿体均产于岩体内的构造破碎 蚀变带中。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是构造蚀变岩型。花岗闪长岩中的硅化带和硅铁蚀变带、地表 强氧化带、构造的交切及开启和产状变化部位、金的高异常区是该区找矿的主要标志。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沟里地区;波洛尕熊;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8996(2017)05 -0085 -04

DOI:10.13901/j. cnki. qhwxxbzk. 2017.05. 013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in of the gold

polymetallic ore at Boluogaxiong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YE Yujuan1, KANG Weihao2, YE Wenbing2

(1. The Eighth Team of Nonferrous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Qinghai,

Xining 810012,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te, metallogen-

ic regularity and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of Boluogaxiong area, the 1*10 000 geological surveying

map, rock profile and geochemical comprehensive means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stream sediment anomalies and favorable mineralization zone. The discovered surface ore body, geophysical profiles of favorable mineralized areas and trenching engineering were recourse controlled to understand the size of the ore body, production and grade changes. Three gold (mineralized) bodies were delinea­ted in the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by means of rock sections. The newly discovered three gold bodies and 2 copper ore bodies are all found in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of the rock.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considered as a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The main indicators for the prospecting in the area are the silicified zone and the altered zone of silicon in the granodiorite, the strong oxidation zone of the earth ^s surface, the intersection and open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change of its position and the high abnormal area of gold.

Key words: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Gouli area; Boluogaxiong;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

pecting

波洛尕熊地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境内矿集区西侧。2001年至2013年,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

收稿日期:2017 -06 -12

:作者简介:冶玉娟(1982—),女,青海西宁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预测。E-mail :550660272@ qq.com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211037)

86

青海大学学报

第35卷

局八队在沟里地区发现了果洛龙洼金矿后,陆续在按纳格地区、瓦勒尕地区、达里吉格塘地区和阿斯哈 地区等发现规模不等的金矿床,使该地区成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通过近十年的矿产勘查,取得了较好 的找矿成果,在沟里地区估算332 +333 +334金资源量达78. 9吨[1]。前人对果洛龙哇金矿做了较多的 研究,在找矿方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金的赋存状态、成矿流体等[2_1()]方面做了 较为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波洛尕熊金多金属矿处于沟里矿集区外围,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沟里地区金矿 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目前研究程度较低,本文结合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于2014—2016年在 波洛尕熊地区进行的矿产调查项目,对分析该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标志,并探讨其 成矿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地处塔里木一柴达木板块柴达木板段南缘昆仑前锋弧东部,昆中断裂与昆北断裂之间。并

处于伯喀里克一香日德印支期成矿带东段,是青海省著名的金矿成矿区带[1]。该构造带为早古生代东 昆仑大洋坂块向华北板块西南缘俯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岛弧带[1^14],带内以大面积分布的前寒武纪基 底变质岩系和各时代的侵入杂岩为特征,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一古元古代的金水口(岩)群(结晶基底), 晚泥盆世磨拉石沉积及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地层总体沿昆中、昆北断裂带分布(图1)。

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大面积的断裂构 造发育。地层出露较少,露头主要为岩片、断块 等,呈造山带特征,是典型的构造混杂岩带。出露 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白沙河组的变质岩,沿昆中 断裂有超基性岩脉侵入。其侵入岩年代多在加里 东期、华里西期及印支期。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复 杂,岩浆活动频繁,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良好[5]。

2矿区地质特征

中断裂由矿区外南部东西向贯穿通过,受其

影响制约,区内构造多呈东西向、北西西向,其中 东西向构造在区内出露规模相对较大,具延伸远,延续时间长,活动多期的特点。断裂构造从其展 布方向可为北西西一近东西向,其性质多为压扭 性,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北西西一近东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均为压性或压扭性,倾向北,倾角50°〜 80°,大致呈平行排列,断裂带沿走向宽窄不一,带内见有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沿断 裂带局部见有岩浆岩体侵入。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表现在区域主断裂带所波及的两侧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中,产生 牵引揉皱、小褶曲等变形现象,形成拖曳式小褶曲,一般规模不大,在构造强烈发育地段零星出现。

图1波洛尕能矿区地质构造简图

Fi& 1 Geological map of Bduogaxirag mining area

3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共发现矿体5条,其中金矿体3条,含铜矿体2条(图2)。矿体总体呈透镜状赋存于花岗

3.1矿体特征

闪长岩的含矿蚀变带内,倾向北西,倾角介于55°〜80°。金铜矿体的结构构造、矿体形态及蚀变类型有 所区别(表1)。

第5期

冶玉娟等:青海波洛尕熊地区多金属矿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

表1

Tab. 1

87

波洛尕能金矿矿体基本特征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re - bodies in Boluogaxiong gold deposit

矿体形态/m

矿体

AuI-1AuII -1AuIX -1CuICuII

-

长 400801404040

宽1.11.70.911

-平均品位21.6x10-61.62x10-62. 97 x10-60. 80%0. 74%

蚀变

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高陵土化、

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

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

3.2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

金矿体主要产在岩体内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与 闪长玢岩脉同时出露地段,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等。

硅化普遍呈脉状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常与 硫化物形成含金硫化石英脉。

黄铁矿为研究区内最普遍的载金矿物,呈稀 疏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于岩石中;或以自形一半 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与硫化物(黄铜矿)一起 呈脉状产出;或者以粗粒巨晶形态与石英呈脉状 产出;其他形态还包括粉末状等碎裂结构。

图2 矿体位置分布图

Fig. 2 Location of orebody

4矿区内矿床成因分析

波洛尕熊金矿的最主要的矿石就是黄铁矿化

构造蚀变岩,其中含金的构造蚀变岩呈灰白色、氧化面呈黄褐色,脉中黄铁矿呈团块状、浸染状、细脉一 网脉状,局部含有铅锌和铜矿化。构造运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还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导矿通道,为矿体 形成提供了容矿空间。

从围岩蚀变来看,一般蚀变沿裂隙比较发育,近矿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矿体中心或其近侧表现为硅 化,伴随有黄铁矿化,硅化强烈的地方矿化亦较强。

区域内矿体全部产出于华里西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中,岩浆活动频繁。这些岩体与含金构造破碎 带联系紧密,出露相对较好。一部分闪长岩脉及斜长花岗岩脉黄铁矿化较强,金富集,说明岩浆活动提 供了成矿所需的能量来源及物质来源。

由此可见,波洛尕熊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5

5. 1

矿区内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控矿因素

波洛尕熊金矿的分布严格受岩体内构造破碎带控制。蚀变带产于东昆仑东段华力西期灰白色中一 粗粒花岗闪长岩体中。矿区内断裂较发育,构造破碎带起主要控矿作用。矿体主要分布于华里西期花 岗闪长岩内的蚀变带中,主要蚀变现象为硅化、黄铁矿化。矿体多呈碎块、粉末状,集中于构造破碎带内

蚀变矿化发育地段。

金矿体多产出与破碎构造带活动最强烈地区,无论在走向或在倾向上,其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一 致。金矿富集地段特点为:岩石破碎、蚀变严重、金属矿化富集,即破碎带中有以黄铁矿为主伴有石英脉

88

的多金属硫化物富集区。5. 2找矿标志

青海大学学报

第35卷

根据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及岩浆岩发育的特点,分析控矿因素,对矿区的找矿标志分析如下:(1)构造。波洛尕熊矿区总体位于构造破碎带内,区域内断裂发育。区域构造对岩浆活动具有控 制作用。而构造的交切、开启和产状变化部位。构造蚀变带产状的变化对矿体的富集和厚度变化有重 要的制约作用,往往造成矿体膨大、富化或矿体的尖灭、再现,因此应当沿构造带在走向和延深方向上追 索和控制矿体。因此应沿构造带走向及延伸方向上进行找矿。

()蚀变。构造带内硅化、黄铁矿化、碎裂一糜棱岩化等蚀变强烈地段,是金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含矿岩体内多形成硅化、黄铁矿化带,这些类型蚀变发育地段以及类似的蚀变分带可以作为找矿标志。(3) 矿化露头。矿化露出地表后,经过风化侵蚀氧化带发育,蚀变带地表呈黄褐色,这些是判断矿 体存在的重要依据,结合硅化、黄铁矿化及絹云母化可进一步确定矿体范围。(4) 异常标志:金的高异常区是找金的有利地区。多元素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 的化探异常,是找金的有效标志。

6讨论与结论

波洛尕熊多金属矿床处于沟里矿集区外围。依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认为,其成矿地质背景与沟里

地区果洛龙洼金矿有一定的相似性[7]。波洛尕熊多金属矿区总体位于构造破碎带内,明显受构造蚀变 带产状变化控制,与果洛龙洼金矿受剪切带系统内的次级断裂或断裂控制模式类似[3]。研究区内共发 现含矿蚀变带5条,并在蚀变带中圈出金矿体3条,铜矿体2条,金矿体呈脉状、似脉状集中沿构造破碎 带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部位产出,在走向与倾向上,其产状与构造破碎带产状一致。

通过对波洛尕熊多金属矿成因及找矿标志分析,综合前人对沟里矿集区果洛龙洼金矿区的研究成 果[4],研究区内找矿标志:构造蚀变带标志、硫化物标志(硅化、黄铁矿化、破碎一糜棱岩化等)、矿化露 头标志及异常标志。铜矿体为含黄铜矿石英脉透镜体,矿体规模小,由于石英脉中含金极其微弱,铜矿 体又构不成规模,目前仅评价为一处铜矿点线索。发现的金矿带规模较大,矿化富集地段品位较高现 象,这与果洛龙洼金矿区金矿造成次生堆积物中的金和相关元素的异常相符。参考文献:

[1 ]樊双虎,周晓中,范丽琨.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1:5万矿产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调查报告[R].西宁: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

矿产勘查院,2005.

[]陈树民.青海省果洛龙洼金异常区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资源,2002,11(2):83 -87.

[]文雪峰,王怀超.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6,14(5) :27 - 29.[]杨宝荣,杨小斌.青海都兰果洛龙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J].黄金科学技术,2007,15 (1) :6 - 30.

[]胡荣国,赖健清,张绍宁,等.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质与勘探,2010,46(5) :31 -941.[]丰成友,张德全,李大新,佘宏全.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学报,2003,24(6) :93 -598.[]杨小斌,杨宝荣,王晓云.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地质与勘探,2006,42(5) :7 -59.[]周凤.青海省果洛龙洼金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丰成友,薛春纪,姬金生,等.东天山西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球化学[].矿床地质,2000,19(4):322 -329.

[0] 丰成友,张德全,王富春,等.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学报,2004,20(4) :49 -959.[1] 钱壮志,胡正国,李厚民.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矿床地质,2000,19(4):315-321.[2] 殷鸿福,张克信.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些特点[].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7,22⑷:339 -342.[3] 袁万明,莫宣学,王世成,等.东昆仑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带关系[].地质与勘探,2003,39(3):5 -8.[4] 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等.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矿床地质,2001,20(2): 138 -146.[5] 陈旺,陈树民,杨晓斌,等.青海东昆仑造山带沟里地区金矿找矿前景[].矿产与地质,2003,17(增刊):386 -388.

(责任编辑唐宏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