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an,2 0 1 2 第l8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V01.18 N O.1 浅谈积极人格对大学生道德的培养 梁 惠,邓瑞琴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出发,分析积极人格和道德的关系,而且浅析了积极人格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 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提高道德情操的命题。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12)O1—0o05—02 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个 因此,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是教育中应予以重视的内容。 性心理特征的总和。Alan Cart在《积极心理学——关于 积极人格指引大学生对世界和社会树立一个客观认知,学 人类幸福力量的科学》中提出人格特质是相对持久的,能 会客观认识和客观看待世界和社会中不和谐因素,对世界 够影响行为的个人特征…。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积极人 和社会发展中积极因素或和谐因素加以学习和传播,并清 格特质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正是积极人格研究 楚个人在发展中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定位。 的特殊领域。积极人格的培养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3.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积极动力。 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 相对历史而言。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幸福和实现自我 作用。 价值。然而只有把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利益完美地结合 一、大学生与积极人格 起来,他们获得的成功感才更加巨大,得到的幸福感才更 大学生积极人格是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形成积极、 有价值以及自我实现才更加充分。积极人格是大学生面 正面、并且相对持久稳定的人格特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对学习、就业和社会实践的有力因素。在当前社会背景 是不断追求正向发展的结果。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健康 下。大学生只有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特长在社会发展 成长的保证和不断发展的基础。 所需要的道德素质的引导下,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 1.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前沿群体,对职业生涯、自我 要,才能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认知、社会实践的认识以及价值定位还需要不断加强。当 二、大学生积极人格与道德的内在关系 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代青年。其中大多数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具有认 人是沿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正面方向发展。积极人格倡 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社 导的内容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力量。具有积极 会正面的价值取向。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道德是对人和事 人格的当代大学生,是乐观向上,充满人格魅力并且严于 的负责,不伤害他人的准则。站在心理学角度上说,道德 律己有较高道德水准的时代青年。 是心理行为在社会文化指引下的反应。人的本性是欲望 2.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离不开当下文化的影响。大学 和满足,所以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也成了维护 生群体组成形式多样。其中存在着个人的自身原因、家庭 完美追求幸福等正面事物而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和 环境和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洗礼的区别,一些消极的人格因 准则。在每一社会阶段所倡导的道德都是为促进社会和 素在隐形中制约大学生健康发展。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 人的全面发展并且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凸显,社会拜金主义抬头,重利轻义的现象通过媒体、网 西方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与人的道德是存在一定 络、报纸以及杂志等媒介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大学 相互关系。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性格就是 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在社会影响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品德。品德体现人的社会性,即人的本质,它主导个人个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梁惠,女,广西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邓瑞琴,女,广西大学政法学院 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 ・5・ 性心理和道德都是人内在的组成部分并相互影响。它们 致性、方向一致性和价值统一性的特点及意义。 都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普 2.积极人格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素质。 通的言行举止。积极人格是人格中的积极方面,人的健康 人格破裂和人格不完善使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升出现 发展是积极方面不断战胜消极方面而获得提升的空间。 了缺口。不同的学者对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进行了分析和 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已经受到 研究,主要概括为:一是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偏差:--是大学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有较高智商、较高文化及较高 生的道德意识弱化:三是道德情感的冷漠,四是道德信念 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在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高 的迷失 J。积极人格是推动人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它 等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业优势不 能引导人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对待自我、有效地控制 再、学习适应能力弱、同学关系紧张、感情生活不如意等原 自我和不断地超越自我。大学生能够有效的客观的认识 因,心理遭受痛苦折磨,在道德言行上表现出不正面的现 和管理自身: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 象。这些消极心理因素在外化中常常表现为不良的言行 首先要具备一个健康和积极的人格基础。 举止和心理的不健康状态。 四、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大学生崇高的道德素 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当代大学生面临 养 着与以往不同的时代背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良风 1.积极组织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和道德情操相互增 气以及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使社会主义国家也充斥着多 进。 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社会主义国家原始的单 大学生生活离不开班集体、学生会、社团以及党组织 一的文化观点以及执政党推崇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等组织团体。积极的组织,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 值观受到挑战。因此,在新的道德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起 强、创造力的提升、凝聚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培养等。同 来的情况下,那么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转型期和市 时积极组织的生活和正确弓l导能够让大学生学会团结、学 场经济发展中将不断受到侵蚀。这就引发道德导向产生 会互助、学会尊重、学会见贤思齐,从而不断提自身的道德 多元化状态。势必给道德认知不深以及社会经验不足的 素质。 大学生产生不良的道德引导。从而在道德认知、道德认同 2.积极环境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塑造。 感或个性培养中产生相应的偏差。 校园的良性运行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系统,优化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不断接收社会信息和新鲜事物的 大学校园环境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和道德素养的途径 群体。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现象光怪陆离,一 之一。校园文化、校园风气、校园生活影响到大学生积极 些不良的实例不断打破传统道德底线。从社会发展过程 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及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 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一个社会倡导什么美好东西 要结合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力量,塑造积极的校园环境。促 的时候,说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不和谐的事物打破 进人格和道德在积极环境下进行优化。其一,积极环境的 了原有的底线。目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感恩问题、心理 塑造需要校园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包括积极的教学场所 问题等等都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积极人格体现的是一 和课余生活场所以及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校园硬 个具有积极健康的身心条件,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件设施的完善课余提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和满 展现的是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气质和性格魅力以及理性为 足感,并且在优良的环境中树立信心、乐观、健康的心态。 人处事的能力和扎实苦干的学习与工作能力。因此,塑造 其二,要不断完善高校的软件设施,包括高校的管理积极 积极人格是推动大学生培养高尚道德素养的有效力量。 化、学校网络建设积极化以及积极的校园舆论宣传等等。 三、积极人格对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 此外,积极的家庭和积极的社会也是大学生塑造积极 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 人格和培养较高道德素养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家庭教 望,承担着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任务。塑 育中,要不断改变甚至是取缔传统、消极的教育模式和教 造大学生积极人格,树立健康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需要 育方法,多采取积极教育和积极引导,为大学生积极人格 注重大学生人格塑造和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 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学生群体应在课余多参与社 善和道德素养的提高,是社会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项 会实践,把学习的知道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再从实践中检 基础性工作。 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汲取社会 1.积极人格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和有效力 中一切有利条件为我所用,不断改进自我和完善自我,使 量。积极人格是人各方面优秀特征的总和,它在人这个矛 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积极人格魅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 盾体中促进人正面的发展。它督促和鼓励人不断提高个人 青年。 的修养、乐观地面对问题和困难、真诚与人进行交往。积极 的人格让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不断发现和培养个人的兴 参考文献: 趣,开发个人的创造力,维护公正和正义,明辨是非,学会感 [1]AlarI Cart郑雪.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 恩,懂得发挥个人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断追 的科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求卓越,使自己成为正直的,有活力、勇敢、智慧以及社交智 [2]曹二连.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 力的人。这些积极人格的组成部分是道德的准则及要求在 [J].华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 个人培养上的直接体现。积极人格和道德素养有着目标一 (责任编辑:胡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