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专业特色课程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34学时 学分:2
理论学时:30 其他学时:4
大纲执笔人:赵怀娟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开课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大纲编写时间:2012年9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院长审定:戴卫东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特色课。
教学任务: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基本状况。掌握社会工作介入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路线和方法,能够体察患病儿童、肿瘤患者、艾滋病人的处境和需要,并制定服务方案。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与《社会工作伦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课程有紧密联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课堂授课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3、PPT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第一层次:“了解”。即要简单了了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2、第二层次:“熟悉”。即要清楚地理解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3、第三层次:“掌握”。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课程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上编:
第一讲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第二讲 医学模式与健康问题
第三讲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编:
第四讲 疾病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第五讲 疾病治疗与社会工作介入
第六讲 疾病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下编:
第七讲 少年儿童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第八讲 肿瘤疾病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第九讲 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二、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4,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内 容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医学模式与健康问题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疾病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疾病治疗与社会工作介入 课内学时 5 3 4 4 3 6 7 8 9
疾病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少年儿童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肿瘤疾病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三、教学环节 1.课前指导
3 4 4 4
2.讲授新课前复习旧课
3.导入并讲授新课
4.课程总结及布置作业
5.课后答疑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讲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概念、特点、内容等,了解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掌握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和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重点与难点: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被警告
主要教学内容: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五、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六、医务社会工作知识基础
七、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医务社会工作?其内涵拓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2、简析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
3、简析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4、分析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内容。
第二讲 医学模式与健康问题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医学模式演进历程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当前的医学模式,理解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重要性。通过对健康观及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分析,使同学们理解健康问题的社会性,进而明白社会工作介入健康问题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医学模式的转型;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主要教学内容:
一、何谓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进
三、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四、健康观及其演变
五、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复习思考题:
1、概念:医学模式;恩格尔模式;健康观
2、简述医学模式的演进历程。
3、简析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4、试析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第三讲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新医改的背景,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新医改
主要教学内容:
一、我国古代的卫生事业
二、我国近代的卫生事业
三、计划经济时代的卫生事业
四、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2009医改方案解读
六、新医改的初衷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
复习思考题:
1、试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2、如何看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社会工作如何为医改服务?
第四讲 疾病预防与社会工作介入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思考疾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工作介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运动的意义,掌握实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
重点与难点: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健康促进的策略
主要教学内容:
一、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二、生活方式与健康问题
三、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四、社会工作介入疾病预防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工作介入
复习思考题:
1、概念:疾病谱;健康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举例说明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疾病预防?
4、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第五讲 疾病治疗与社会工作介入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医院的类型、部门设置、患者的需要和权利,明确在就医过程中如何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如何在化解医患矛盾中提供接入服务,以及如何协助患者及家人安排出院计划。
重点与难点:医疗机构的类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
一、医院的分类与机构设置
二、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部门
三、患者的需要与权利
四、就医流程与社会工作服务
五、医患关系与社会工作介入
六、患者支持活动与社会工作介入
七、出院计划与社会工作介入
复习思考题
1、了解卫生部关于医院级别与类型的规定。
2、如何理解患者的权利?
3、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4、谈谈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5、何谓出院计划?社会工作者如何制定出院计划?
第六讲 疾病康复与社会工作介入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康复的内涵与理念,了解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功能、特点,掌握康复社会工作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康复社会工作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一、康复与康复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
三、康复社会工作的特点
四、康复社会工作的功能
五、康复社会工作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概念:康复;康复社会工作;社区康复
2、了解康复社会工作的内容。
3、简述康复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方法。
第七讲 少年儿童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儿童卫生事业发展概况,了解患儿及其家庭的需要和问题,掌握介入模式及技巧。
重点与难点:患儿的需要与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一、我国儿童卫生工作的发展
二、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健康问题
三、患病儿童及家庭的需要
四、社会工作为患病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五、实例:白血病患儿及家庭关怀活动
复习思考题:
1、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何特点和规律?
2、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患儿服务?
3、找一份活动方案,讨论其结构和特点。
第八讲 肿瘤疾病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与讨论,增进学生对肿瘤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体察肿瘤患者的心态及需要,并设计相关的服务方案。
重点与难点:肿瘤患者的心理;通用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一、肿瘤知识简介
二、肿瘤患者的需要与问题
三、肿瘤社会工作内容
四、肿瘤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
五、对肿瘤患者的跟进服务
六、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1、简析肿瘤患者的需要。
2、如何为肿瘤患者提供跟进服务?
3、查找肿瘤及其患者的资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第九讲 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与讨论,使学生了解艾滋知识,澄清对艾滋病人及HIV携带者的错误认知。讨论艾滋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通过间接介入方法设计服务方案。
重点与难点:HIV及其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道德化,四免一关怀
主要教学内容:
一、何谓HIV与AIDS
二、全球艾滋疫情简介
三、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与病程发展
四、我国的防艾政策
五、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艾滋病防治服务
六、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1、概念:HIV;AIDS;四免一关怀
2、了解全球艾滋疫情和中国疫情情况。
3、简述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
4、简析社会工作在艾滋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 考试方法
平时成绩(25%):包括课堂讨论、出勤;
期中考核(15%):书面考试或小论文;
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
第五部分 使用与辅助教材
【教材】
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参考书】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