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东饰资讯网


题 目: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姓 名: 周锐文

学 号: 700911144

系 别: 教育系

专 业: 初等教育 班 级: 09初等教育定向班

指导教师: 徐长斌

完成日期: 2013年2月26号

目 录

摘要…………………………………………………………………3

引言…………………………………………………………………4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4

二、本文调研情况综述 ……………………………5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和关键问题:………………………………6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7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8

七、成果的展示方式………………………………………………9

参考文献……………………………………………………………9

后记………………………………………………………………10

摘 要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忽略的问题,老师和家长们更关心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目前大环境是: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飞速的,这势必要求我们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优良品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只是学科成绩优秀,而良好的心

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重要前提,是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现状 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引言:目的探讨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方法随机整群抽取研究对象,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和心理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小学生心理控制行为过分内控和过分外控的占6.8%,过分自尊和缺乏自尊的占6.6%,有孤独倾向的占7.9%。心理活动在心理控制源、需要层次、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结论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发展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忽略的问题,老师和家长们更关心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目前大环境是: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飞速的,这势必要求我们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优良品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只是学科成绩优秀,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重要前提,是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

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意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运用恰当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本文调研情况综述

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主要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里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等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这是论文的重点。

2.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一些理性思考,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总目标。

1、学校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研讨会议,确立课题研究方向、课题名称。

2、查阅和准备相关资料文献,收集信息。

3、研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4、论证课题研究方案,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5、重点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调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课题组成员调查分析本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为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基础材料。针对课题组调查到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一系列心理辅导方案,并付诸实验,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

(一)2013年10月——10月中旬:

1、制定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

2、调查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3、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并分类整理。

4、召开情况分析会议,研讨、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二)2013年10月中旬月——2013年12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专题研究活动。

2、请专家指导。

3、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组调查到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一系列心理辅导方案。

4、并通过与教师交流,分析个体原因,然后确定相应的辅导方法与措施。

(三)2013年12月

1、课题研究小组召开会议,总结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布置。

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本着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分析、探究有效的辅导和治疗方法,并能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3、研究材料及时归档。

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活动。

三:结题阶段(2013.12—2014.1),总结评审出符合该课题研究目标的优秀论文、团体和个别辅导设计、个案咨询报告或教案。

1、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课题结题阶段工作。

2、邀请专家对课题结题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3、充实完善结题报告,填写成果鉴定书。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研读相关文献,分析各时期代表性的研究案例,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撰写该课题研究的论文或经验总结,为该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参考。

2、实验研究法:精心编制一系列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

3、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应调查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开拓务实地进行研究,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辅导。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评审出符合该课题研究目标的优秀论文、团体和个别辅导设计、个案咨询报告或教案。

七、成果的展示方式:

①实验研究报告 ②论文、经验总结、案例 ③研究课、汇报课 ④ 教师成长记录袋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等专题著作和《烟台教育》、《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

(2)薛喜民,薛雅芬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孙玉莲《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浅谈》;

(4)刘锦娟《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5)蔡雪红《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6)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

后记

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