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舞蹈课教案
【篇一:一年级舞蹈教案 解建影】
一年级舞蹈教案 授课单位:龙湾屯中心小学授课教师:解建影
第一课 舞蹈基本动作练习 儿童舞蹈赏析
一 课程分析:
舞蹈地方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舞蹈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健全体魄,完善心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孩子自信心。 二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儿童,年纪为6-7岁,孩子的有点为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但注意力欠缺,所以要将讲授与活动相结合,让孩子能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便于集中孩子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
1 要求孩子学会舞蹈的基本动作,站姿,坐姿,挺拔,端正。 2 掌握头部,肩部,腿部及脚步的动作。 3 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 4 积极参与活动的乐群精神。
5 通过欣赏舞蹈,让学生体会艺术的美好,乐于学习舞蹈。 四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有规范的坐 立 行 走姿势,纠正不美观的姿势。 五 教学难点:
舞蹈的基本姿势的掌握 六 教学过程: 1 问好: 2 分组排队: 3 舞蹈赏析:(关注学生的感受,学生根据舞蹈谈自己的想法) 4 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 地面部分的练习 (1)头部动作:
两肩保持水平,肩的动作不要带动其他部位,先左肩,后右肩,上抬,下方(四拍)回位。然后右肩上抬,下放(四拍),回位。双肩一起,以肩为轴向前转动(八拍),回位。然后,以肩为轴向后转动,(八拍),回位。 (3)勾绷脚训练:
七 学生练习与三个动作复习: 八 总结:
第二课 站队进行曲-1 (新授课)
一 课程分析:
该课预讲解内容为《站队进行曲》,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舞蹈课堂的程序和礼仪。孩子在学习该舞蹈的过程中学会站队,并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调整间隔。最后可以根据旋律很好的整齐的排好队伍。本课舞蹈分为两课时进行学习。 二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善于模仿老师,要利用这以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正确方法。熟悉舞蹈课堂的程序和礼仪。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站立形态的习惯和精神抖擞的课堂状态。
3 要求学生快速的形成队形,确定教室方位。整理服装,让孩子快速进入舞蹈状态。 四 教学重点:
学生有规范的站立姿势,以头和手的训练为重点,脚的节奏训练为次重点。 五 教学难点:
学生的整齐性,一年级儿童较小,口令意识差。 六 教学过程: 1 问好;
2 分组排列队;
3 对所学舞蹈整体感知; 4 舞蹈学习: 1 抬踏步:
向左 向右看齐双手放旁平位,前平位。脚下碎步移动。 3 报数:
由右向左的顺序依次喊出自己的数字,同时双脚蹦跳。 4 行礼:
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屈膝点头行李。
组合动作: 准备段:
第一段 ①-8 — ④-8 抬踏步走至上课的位置,
⑤-1 — ⑤-4 头转向右看齐,双手旁平位,
⑤-5 — ⑤-8 头转至正前方,双手落回身体两侧自然垂下, ⑥-8 重复⑤-8 动作,
⑦-1 — ⑦-4 头向前看齐,双手前平位,调整队形, ⑦-5 — ⑦-8 双手落回身体两侧自然下垂。
第二段 ①-8 — ②-8 报数 两拍一次。
③-8 整理衣服 做好上课准备;
④-1 — ④-4 两人相对行礼一次(两拍),问你好,身体回至正前。
④-5 — ④-8 相反方向两人相对行礼一次(两拍),问你好,身体回至正前。 ⑤-8 — ⑥-8 原地抬踏步
⑦-1 — ⑦-4 双手抬至旁按首位 ⑦-5 — ⑦-5 行李,问老师好
七 总结:
站队进行曲-2(复习课)
一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上已经学习过该舞蹈的动作极其要求,对舞蹈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仅在口令的引导下可以正确的做出对应的舞蹈动作,同时,要求学生在播放音乐时,无口令也可以将动作整齐化。 二 教学目标:
1 对所学习的舞蹈进一步进行练习,能全部掌握。
2 要求在音乐声中学生快速的形成队形,确定教室方位。 3 整理服装,让孩子快速进入舞蹈状态。 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整理好队形,站姿挺拔。 四 教学难点:
音乐的节奏和口令的节奏的变化,学生在理解上要适应。且动作正确。 五 教学过程:1 口令练习:
第一段 ①-8 — ④-8 抬踏步走至上课的位置,
⑤-1 — ⑤-4 头转向右看齐,双手旁平位,
⑤-5 — ⑤-8 头转至正前方,双手落回身体两侧自然垂下, ⑥-8 重复⑤-8 动作,
⑦-1 — ⑦-4 头向前看齐,双手前平位,调整队形, ⑦-5 — ⑦-8 双手落回身体两侧自然下垂。
第二段 ①-8 — ②-8 报数 两拍一次。
③-8 整理衣服 做好上课准备;
④-1 — ④-4 两人相对行礼一次(两拍),问你好,身体回至正前。
④-5 — ④-8 相反方向两人相对行礼一次(两拍),问你好,身体回至正前。 ⑤-8 — ⑥-8 原地抬踏步
⑦-1 — ⑦-4 双手抬至旁按首位 ⑦-5 — ⑦-5 行李,问老师好2 音乐练习:3 个别动作指正: 六 总结:
【篇二:舞蹈课教案】
活动名称:
小班健康活动:《认识五官》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内容是在主题《六个好宝贝》的背景下孕育发生的。主题总倾向为
1、能感知五官的位置,学习小班健康活动《认识五官》。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2、知道自身已有六个好宝贝:眼、耳、鼻、口和手脚,知道它们的作用及保护方法。3、平时能主动地运用自身的“宝贝”感知事物,做自身能做的事。 目标预设:
1.幼儿通过自主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们在脸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积极游戏,愿意关心自己的身体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们在脸上的位置。
难点: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设计理念: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设计了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贯穿本次活动,另外小班幼儿大都通过直接的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也勇于运用感官探索。因此我利用镜子让幼儿的观察,进而养成观察的习惯,而这些正是一切学习的重要基础。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和同伴之间共同生活的乐趣。在生活中,小班已有了运用五官的经验,但对于五官并没有系统的认
识,也不知道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五官,同样体验五官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 、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 、一瓶香水(供幼儿闻气味)、保护五官的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玩游戏“鼻子、鼻子、眼睛”。
教师: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玩个游戏,名称叫做“鼻子、鼻子、眼睛”。
1.教师说明游戏玩法:游戏开始时,教师念“鼻子、鼻子”时,食指点在自己的鼻子上,当说到最后“眼睛”时,手指在换成点指相应的部位。教师可以将“眼睛”换成其他部位。如:嘴巴、耳朵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所指的部位是否正确。及时的给予知道!
2.幼儿进行游戏2~3次
本环节利用游戏,集中了幼儿注意力同时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出示人头像,教师说: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和这位哥哥或者姐姐问声好:哥哥好(姐姐好)他想出道题目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位置。
2.幼儿能通过以鼻子为中间,在鼻子的上面是眼睛,鼻子的下面是嘴巴等大概位置。
此环节运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认识五官的兴趣,兴趣是小班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这个环节让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顾并能够初步的感知鼻子在五官中的位置,眼睛在鼻子的上方,嘴巴在鼻子的下方,
三、给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让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3.师进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的脸上长着什么?眼睛有几个?嘴巴有几个?有几个鼻子?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这个环节通过对镜子中自己的观察,加深幼儿对五官的认识,知道所有人都有两个眼睛,
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因为小班的孩子只有反复的讲述,才能让幼儿对五官的印象深刻,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四、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和用途。
1.幼儿进行讨论:
(1)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2)鼻子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3)嘴巴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4)师进行总结: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这个环节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直接感知鼻子的作用, 通过迁移鼻子的作用,拓展了幼儿对其他五官的作用认识。巩固了活动重点。
总结:
五、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不乱吃脏东西。
2.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
此环节通过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幼儿了解如何在生活中正确的保护我们的五官,突破活动难点。
六、 竞赛游戏:帮助小娃娃找五官,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缺少五官娃娃的图片,请幼儿将五官贴在娃娃的脸上,谁贴的快又准确为胜利!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启发他们如何保护五官,否则幼儿会经常把脏东西放嘴巴、揉眼睛或者挖鼻孔,极不安全,极不卫生,因此我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幼儿保护五官的意思,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篇三:咯咯咯舞蹈教案第一节 microsoft word 文档】
舞蹈咯咯咯教案(第一节)
教学目标:
1、学习咯咯咯这首歌曲,感受老母鸡的动态和情感。
2、学习咯咯咯舞蹈的几个静态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学习舞蹈动作中的摇头、低头、仰头和歌曲; 教学难点:能跟上节奏正确的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小鸡和母鸡的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小鸡和母鸡的图片,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播放歌曲,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拍,和小鸡快乐的情感。
二、 揭题示标
多媒体展示:咯咯咯
师: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自己做一回小鸡,跟着鸡妈妈一起来学习小鸡的歌曲吧。
学习目标:
1、
2、 我能记者歌词并能跟随原唱唱出咯咯歌曲; 我会三个头部动作;
三、 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歌词,并读一遍;跟随唱三遍。
老母鸡带小鸡,咯咯咯咯咯咯咯,
好久没有吃东西,咯咯咯咯咯咯咯。
路上找到一颗米,
衔起来又放下,咦呦喂!
咯咯咯咯咯咯咯!
咯咯咯咯咯咯咯!
我的孩子快来吃,快来吃!
路上找到一颗米,
衔起来又放下,咦呦喂!
咯咯咯咯咯咯咯!
咯咯咯咯咯咯咯!
我的孩子快来吃,快来吃!
(教法:生跟随齐学;抽生独唱;后教几遍,跟学)
研探要求:
1、独学 自由学习舞蹈动作,每个动作做三遍;不会做的跟着老师练习三遍。
2、对学 小队子互相喊节拍练习。
3、小组同时练 有小组长喊节拍一起练习,同时哪个同学不会组长及时纠正。
学情展示:
1、 我是小老师:我能领唱歌曲。
2、开火车做出舞蹈动作,我们组最棒。
3、我是评论家,我能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公平的评价。 研探内容:
舞蹈动作中的摇头、低头、仰头
研探要求:1、独学:请认真观看视频的动作,并自己学习。
2、对学 小队子互相喊节拍练习。
3、小组同时练 有小组长喊节拍一起练习,同时哪个同学不会组长及时纠正。
学情展示
1、
2、 展示舞蹈动作,我们组最棒。 我是评论家。
课后总结
将学的舞蹈动作,总体窜起来一起复习两遍。
课后活动:
芭蕾手位,虫儿飞。
回顾总结:今天我学到了什么?并齐唱一遍歌曲。
课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们记歌词,通过认识歌词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另外让他们通过记口诀的方法来学习舞蹈动作。
不足:不能对全班同学进行纠正动作。
改进:为了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也为了能放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专门设计了一节展示纠正课,通过评价和展示让孩子们学会舞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