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
摘要:临时用电所造成的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密切相关。结合工作经验,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常见隐患进行了分析,探讨处理措施,以促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关键词: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处理措施;配电箱;开关箱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减少现场安全用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例如:电器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而是照般硬套旧工程项目的用电线路、电器设备;电工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规范、标准的规定,仍然按照习惯进行临时用电的安装、使用。本文旨在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常见通病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以促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1、常见隐患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在线路方面常见的隐患主要有:
1.1施工现场缺乏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没有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者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全面(没有严格按照编制导则编写、未绘制线路图、未标明使用部位),随着施工进度变化,对现场临电系统的要求发生较大变化,却没有相应的修改升版,造成临电方案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现场临电施工人员只是凭经验架设线路,配置设备,造成用电不合理。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未实行三相五线制或者采用4+1 电缆方式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制。
1.3用电系统混乱,把配电箱作为开关箱,直接控制多台电器设备。配电箱、开关箱采用的材料材质差,隐患多;箱体设置位置不当,周围乱堆建筑材料,操作维修极不方便;箱体尺寸小,箱内电器紧靠;箱内没有装设隔离开关;电器装置安装在木板上;电器裸露,破损较多,部分闸刀缺少闸盖;配电箱、开关箱标识不清,出现紧急情况易造成误操作;箱体引出线随意,有的从侧面进入箱体,有的直接从箱门口上进入,箱体无防雨措施,雨水极易进入箱体;箱内杂物多,一闸多用,分配电箱与开关箱、开关箱与用电设备距离较远,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1.4配电线路及盘箱架设位置不合理;电缆线路沿地表敷设,私拉乱接;地埋敷设的电缆线路埋设深度较浅或者没有覆盖细沙和保护块,埋地电缆引出地面处未采取保护措施;电缆接头常采用干包式接头,防水性能差;架空线路的电杆没有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电杆杆径过细,埋地深度不足,长度不符合要求,档距超过规定要求,致使线缆弧垂度大;电杆的终端杆,转角杆没有加装平衡拉线,电杆上缺少绝缘子,横担上线路排列混乱等等。
1.5工地现场照明系统设置随意,特别是现场临设大多低矮,线路高度小于2.4 m 的没有采用安全电压供电;照明线路及灯具随意搭设;照明线路未采用专用回路,电线采用软线,破皮老化,绝缘差;生活用电私拉乱接等现象较多。
2、处理措施
2.1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用电安全技术的前提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明确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 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 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 台以下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 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建筑施工工地应该结合现场的特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步骤大致为: 现场查勘——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统计用电负荷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设计配电系统,包括设计配电线路、选择电缆(导线)、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设计接地装置—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有供电系统图、供电系统平面布置图、供电立面图、接地装置设计图—设计防雷系统装置—确定防护措施,包括外电防护—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并颁告现场人员。用电组织设计应当做到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布置,使其成为具有真正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项目现场临电系统应设有专(兼)职维护人员,并对每一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实施。
2.2配电线路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 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三级配电、两级及其以上保护,确保“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现场临时用电工程的配电线路自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开始敷设,依据各级配电装置的相对位置,一般采用放射—树干式配线型式为宜,线路敷设方式一般采取架空或埋地。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和现场施工经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线路,应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和控制:
(1)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严格分开,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中间断开,严禁穿过漏电保护器或通过任何闸刀、熔断器等开关电器,并且在保护零线的末端及中间应多处做重复接地,保证每处重复接地电阻值<10Ω,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绿/黄双色线,与电器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 的绝缘多股铜线。
(2)线路敷设。由于施工工地的线路均为临时性户外线路,易受各种应力和机械损伤而引起事故,为此应做到:采用具有保护性能的带护套电缆,在线缆始
端和终端增加固定点,避免线路端子接头直接受力。线路敷设应避免撞击或碾压,当架空线与道路交叉时,架空线的架设高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宜在架空段悬挂标示牌并注明标高,对穿过主要路面的地下电缆应加套钢管保护,一般线路也尽量不被人所触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2.3 配电箱、开关箱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是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中枢环节,而开关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端,是用电设备的直接控制装置。规范要求配电箱应作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切实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施工现场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控制,分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要使用铁制箱体,且满足有门、能锁、防雨、防尘,铁皮厚度不小于1.5mm 的要求,盘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并有足够2 人同时工作的空间或通道;电箱前面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电箱外壳应有明确的分路标记并提供维护人员通讯方式;箱内设备能够牢固、规范地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板上;箱体金属安装板和箱门之间用保护零线作电气联接;电箱的进出线应从箱底进出,进出线必须加护套分路成束进出;箱体安装要端正、牢固,箱体中心点与地面垂直距离为1.4〜1.6m;移动配电箱应设在牢固的支座上,箱体中心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0.8〜1.6m范围之内,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漏电保护器是安全用电的主要防护措施之一(最好使用具备闪断功能的塑壳式漏电保护器)。但是目前工地上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认识上的模糊,错误地认为用电设备已经做了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再装设了漏电保护器就能保证安全生产,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并没有认识到装设的漏电保护器参数是否匹配,接法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性。有的工地在末级开关箱装的漏电保护器与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装的漏电保护器,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都是一样大,没有认清谁是主保护,谁是后备保护,使其不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一旦出现事故,或者低级漏电保护器不跳闸造成事故严重化,或者上级漏电保护器动作,扩大了事故影响区域,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出现漏电保护器频繁动作,导致器件损坏或灵敏度下降,失去保护功能,留下了安全隐患。
因此,正确的选用漏电保护器及其安装的准确性是安全用电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要求“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除在末级开关箱内加装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中再加装一级漏电保护器,总体形成两级及其以上的保护。通常我们应该选用由漏电保护器与空气开关组装在一起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一般来说,额定漏电动作时间越短越好,宜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装置。
2.4现场照明
现场照明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应与动力线路分开,自设独立的线路系统,其电
源电压为220 V,以避免动力电源出现故障或有人触电而造成停电时,不会影响照明回路,在有照明的情况下,有利于迅速排除故障,避免或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对于潮湿或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等符合规范内特殊环境条件的区域,应使用安全电压。对于木料加工、油漆存放、喷砂防腐等存在油气、粉尘之类爆炸危险因素的施工区域,应选用防爆灯具并按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内相关条文要求安装照明回路。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3、结束语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是一项技术性强、实施难度较大,且跨越整个工程实施过程的项目,需要现场全体人员的关注,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结合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合理规划临电系统,配备合格的临电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克仁,建筑施工临时用电事故的起因及预防[J]安全,2010.06
[2] 陈海刚 尚宁,浅谈施工临时用电问题及正确做法[J]建筑安全,2009.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