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学生辅导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朱蓓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 要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辅导工作的特点,希望能给广大辅导员以帮助,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切入点。
关键词 心理发展 生理发展 辅导员 心理隔离 中图分类号:C-44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大学生活是学生从小家进入社会这个大家的过度期。如何能让学生平稳过度、努力学习、生活愉快、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做辅导员的所面临的课题。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那种圈养式、命令式、填鸭式的管理方式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失败。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辅导工作的特点,希望能给广大辅导员以帮助,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切入点。
二、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以前的大学重视的只是学校的师资队伍的构成,有多少讲师、教授,学校的教学设备是否先进,校园的环境是否广大、优美。学校往往把学生的辅导工作简单化、边缘化。这使得近年来诸如马加爵、郭力维、丽江女生、药家鑫...等恶性事件频发。这些事件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的缺失,学生辅导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管理性工作,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心理发现和教育引导的工作。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就变得重要起来。
(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及在现实中的表现。
人的发育大体可分这样几个阶段;婴幼儿期1至2岁,儿童期2至12岁,少年期13岁到15岁,青春期16岁至18岁,青年期19岁至30岁,中年期31至55岁,55岁以上就为老年期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各阶段的年龄也会发生些许变化,发育提前或衰老推后,但这不影响我们的研究。
大学生进入学校时一般已经过了青春期,进入到了青年期。第二性征已经完全发育成熟。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已明显缓慢下来,男生的肌肉组织更加紧密有力。女生的肌肉则更富弹性。男女生的体态均呈现出成年人的体态。这一时期是人的运动能力,创造能力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脑机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峰值。由于神经系统的拟制机能的发展,兴奋与拟制过程变得更加协调,现实表现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人体是复杂的,由于性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素的产生影响到脑垂体,从而导致兴奋,使某些个体抑制过程表现为不稳定,导致冲动。男生表现为极易发生争吵甚至斗殴、伤人事件。女生除争吵之外可能会走极端,甚至产生轻生的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在现实中的表现。
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使心理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中的的心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着,且因人而异。有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终止,其实不然,自18世纪后,西方某些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认为个体的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是否连续,是否成熟决定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循规蹈矩,是否积极阳光。因为心理活动的过程反映了心理发展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其实质就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学生从原来熟悉的中学,从熟悉温暖的家庭进入完全陌生的大学。环境、人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不适应感,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隔离心理”。隔离心理又分为客观隔离心理,和主观隔离心理。其现实表现为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环境,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无法返回熟悉环境造成的可观隔离。由于个体沟通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差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我保护,远离陌生而造成了主动隔离。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自闭症,或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激。马加爵、和郭力维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强烈的主动隔离造成了同学的几句话,某些正常的活动在他们眼里,耳里成为莫大侮辱,对他们的莫大攻击,脑垂体的异常兴奋导致行为失控而酿出悲剧。如果辅导员、班主任或是老师能早些了解他们与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妥当的补救措施,这样的悲剧发生的概率就会小得多。另一种主动隔离的现实表现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冷漠,个体的极度自私。现在流行语\"羡慕嫉妒恨\"也可以归为主动隔离的范畴。如何消除可观隔离带来的影响和拆除主动隔离这堵“墙”,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应首先解决。
(三)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相互作用。
人在老年时期常说这样的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讲的是人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到峰值开掉头向下,走向衰老。各项生理指标走向衰落,想干的事情由于身体机能的限制而无法完成。而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正处在上升期,像毛主席形容的那样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体内还蕴藏着巨大潜能。这时候的学生往往变现出积极向上,渴望求学,追求创新但有时又会出现好高骛远、贪大喜功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上都是生理发展作用于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这些作用属于直接作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由其他因素传递的,既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而起作用。发生在学校的“校园恋爱”就是这种作用的集中体现。对待这个问题是否合适一直争论不断。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是同一文化背景,不同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也会因个体差异对校园恋爱看法不同。
三、消除隔离心理乃辅导员工作首之要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了解造成心理隔离的原因以及心理隔离所造成的后果后辅导员就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和补救措施。第一、放下身段、深入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首先和学生们交朋友,尽可能地同学生们打成一片。发自内心地平等看待学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在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中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隔离。应避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重心理隔离。第二、耐心细致,缓入为先。凡学生出现问题时,应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motive(动机),切忌主观匆忙作出判断。第三、减少命令、增加沟通。命令可以轻而易举地下大,但学生毕竟不是军人,无法做到军令如山。所以命令式的管理收效甚微。我们应多听听学生的诉求,与之沟通从而事半工倍。
以上只是从心理学地某些部分研究了学生辅导员工作开展之法,限于篇幅,无法将更多的观点赐予读者。简而言之,辅导员应做学生们的心灵鸡汤,让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在学校期间健康发展,这样一定能做好辅导员的工作。□
(作者:本科,武汉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学) 参考文献:
[1]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2]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3]张厚粲.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