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1
(一)行业基本情况...............................................................................................................1
1、华曦牧业所属行业.....................................................................................................1 2、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和主要法律法规.............................................................2 (二)行业发展现状...............................................................................................................2
1、国际发展综述.............................................................................................................2 2、国内发展综述.............................................................................................................7 3、行业技术水平...........................................................................................................11 4、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16 (三)行业上下游分析.........................................................................................................19
1、行业上游分析...........................................................................................................19 2、行业下游分析...........................................................................................................34 3、对上下游的依赖程度...............................................................................................54 (四)市场竞争对手分析.....................................................................................................54
1、行业竞争格局...........................................................................................................54 2、竞争对手分析...........................................................................................................56 (五)市场容量及增长前景分析.........................................................................................62
1、市场容量分析...........................................................................................................62 2、行业增长前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63 (六)行业发展障碍和风险.................................................................................................64
1、行业发展的障碍.......................................................................................................64 2、行业面临的风险.......................................................................................................65
行业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华曦牧业所属行业
公司所属行业为畜牧业中的蛋鸡行业。蛋鸡产业是一个由若干密切相关的以 纵向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的代际畜禽产业,从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蛋鸡到鸡蛋产品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产业链条。其中,相对于蛋鸡产业而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种鸡是行业上游,蛋鸡养殖是中游,而鸡蛋以及蛋制品是产业链中的下游。
2、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和主要法律法规
(1)国家对本行业的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国家畜牧法鼓励养殖小区建设,云南省实施绿色强省战略对畜牧业给予重点倾斜,云南省政府把华曦集团列为重点培育上市的45家非公、中小企业,官渡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已将畜牧业东移、在大板桥建立蛋鸡、肉鸡养殖标准化小区列入计划安排内容。昆明大板桥正在建设新的国际机场和以机场为中心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工程,大板桥成为昆明空港区的主要辖区。 (2)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政策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药残、重金属、微生物、产品的认证体系等成为出口的重要技术壁垒。各国为保护本国农业,通过关税、进口配额等贸易壁垒限制他国农产品的进入量。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安全问题,必须提高家禽业整体生产水平,而且在发展生产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都提到了要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蛋鸡行业门槛的要求。由于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提高,消费者对禽蛋的消费越来越重视品牌,独立的小养殖户发展空间缩小,大的养殖基地建设受土地资源和资本的限制,禽蛋养殖行业的门槛逐步提高,新的竞争者加入不易。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发展综述
(1)西方发达国家鸡蛋行业发展历程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蛋品行业发展,基本上都经历了从分散生产到集中经营的转变过程。以美国为例,鸡蛋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前,“庭院式”户外农场模式。
第二阶段:上世纪50~70年代,“庭院式”与大型专业化养鸡场并存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集约化大型生产基地模式。
美国蛋品行业的特点和趋势:第一,集约化。前10位企业市场占有率达40%。第二,加工趋于深入。蛋品消费将成为鸡蛋消费的主要方式。第三,追求品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蛋鸡饲养更多关注动物福利。第二,鸡蛋从产出到包装上市整个过程实现“无触摸”化。第三,蛋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资料来源:《韩伟:国内蛋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世界鸡蛋行业格局
1)世界鸡蛋产量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家禽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畜牧业中没有其它产业表现出类似的增长速度。全球蛋产量从1960年1,950万吨增长至2009年6424万吨,增长了229.4%。
图1:世界鸡蛋总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FAO数据库
这种增长并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超过了发达国家,
并且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年增长率仍然较高。这种 趋势造成了重大的区域变化而完全改变了全球鸡蛋生产的格局。在过去,欧洲几乎占了全球生产量的 31%,亚洲(除了苏联 )占了23.7%。在 2006 年,亚洲以占全球蛋总量60.8%的比率跃居主导地位,欧洲只占到了14.4%,这就意味着欧洲失去将近一半的份额。
1970年到2006年中国超过53%的增长量 ,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表1:各大洲鸡蛋产量情况 country (10000Tone)
year World Africa Americas 1961 1,440.9 39.4 1970 1,954.1 59.2 1980 2,621.7 93.6 1990 3,524.6 154.2
487.6 578.6 703.6
Asia 286.8 463.0
Europe Oceania 608.1 19.0 829.0 24.2
700.6 1,098.2 25.7
799.3 1,380.3 1,166.3 24.4
948.0 19.9
2000 5,111.3 192.3 1,040.8 2,910.2
2009 6,242.6 250.5 1,244.2 3,708.7 1,016.9 22.3
图2:各大洲鸡蛋产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FAO数据库
2)世界主要产蛋国
世界主要产蛋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等世界农业大国,其中前十大产
蛋国产量占比由1990年的56.80%,提高到2000年的77%,随后回落到71.61%。
表2:世界主要产蛋国产量(单位:千吨)
中国
美国
印度
日本
墨西哥1,010 1,666
俄罗斯 1,867 2,119
巴西
印度尼西亚 法国
887
土耳其385
1990 7,946 4,034 1,161 393 2000 22,433 5,011 1,782 465
1,230 364 1,400 406 1,825 1,267
1,050 660 879
824
2008 22,749 5,339 2,740 2,554 2,337
数据来源:FAO数据库
图3主要产蛋国产量在世界中的比重
数据来源:FAO数据库
3)世界鸡蛋主要进出口情况
1970 年到2005年,全球出口壳蛋从403,618吨增长到 120 万吨。其中欧洲
国家出口增长43.2万吨,占了绝对优势;亚洲出口增长25.4万吨。很明显,欧洲国家鸡蛋贸易仍占主要地位。但是亚洲鸡蛋生产国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相比较,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鸡蛋出口仍相当低。
从进口方面看,欧洲和亚洲仍然是两个主要的鸡蛋进口地区 。2005 年,欧
洲国家以 64.1%的比例占了全球进口的主导地位,亚洲占了25.1%。
从鸡蛋进出口前10位来看,中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相对于05年国内
总产量2,104万吨的产量来说,占比都比较低,鸡蛋进出口对我国的鸡蛋行业影响不大。
表3:1970 年和 2005 年前十位鸡蛋出口国
1970年 进口国 比利时 荷兰 中国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芬兰 黎巴嫩 德国
2005年
出口量(吨)
百分比(%)
出口量(吨) 百分比(%)进口国 88,088 21.8 79,682 19.7 33,850 8.4 27,514 6.8 22,828 5.7 22,391 5.5 17,333 4.3 16,793 4.2 14,604 3.6 11,178 2.8
荷兰 马来西亚西班牙 德国 中国 比利时 美国 印度 波兰 法国
267,422 22.9 127,343 10.9 102,762 8.8 95,852 8.2 80,564 6.9 75,665 6.5 73,775 6.3 58,744 5 49,377 4.2 39,093 3.4
10个国家 334,261 82.8 全球
10个国家 971,597 83.3 全球
1,124,915 100
397,615 100
数据来源:Hans‐Wilhelm Windhorst(国际蛋品委员会统计分析师),1970 年以来全
球禽蛋业发展动态及未来预测。
表4: 1970年和2005年前十位鸡蛋进口国
1970年 国家 德国 中国香港 苏联 法国 瑞士 奥地利 美国 荷兰 英国
进口量(吨) 126,823 44,610 33,461 24,800 24,301 18,937 13,814 13,243 11,342
百分比31.9 11.2 8.4 6.2 6.1 4.8 3.5 3.3 2.9
2005年国家 德国 中国 荷兰 法国 新加坡 比利时 加拿大 英国 瑞士
进口量(吨)
百分比
273,196 24.3 92,417 8.2 88,169 7.8 82,897 7.4 54,686 4.9 42,300 3.8 39,877 3.5 37,712 3.4 28,345 2.5
意大利 10个国家 全球
10,014 321,345 397,615
2.5 80.8 100
阿联酋 10国家全球
27,884 2.5 767,483 68.2 1,124,915
100
数据来源:Hans‐Wilhelm Windhorst(国际蛋品委员会统计分析师),1970 年以来全球禽蛋业发展动态及未来预测。
2、国内发展综述
(1)国内鸡蛋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蛋品行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农户散养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适度规模化、专业化的大中型养鸡场生产模式
第三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公司+农户”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由于国内70%的人口在农村,农户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工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公司+农户”模式是国内蛋鸡行业的过渡阶段。
第四阶段:大型集约化、一体化生产基地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蛋品行业在一个较高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要求建立完善的禽病防控体系,现阶段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难以达到;第二,蛋品下游行业及蛋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一体化经营(资料来源:《韩伟:国内蛋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国内鸡蛋行业现状 1)概况
国内蛋鸡生产总体稳定,养殖主体体现明显的大规模、专业化的小群体发展特征。监测表明,2010年我国蛋鸡存栏量约14.8亿只,预计全年验收产量在1932.5万吨左右(月均161万吨),蛋鸡生产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大规模蛋鸡养殖企业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如圣迪乐集团、安徽荣达等均扩大了养殖规模。总体上我国的蛋鸡养殖区域继续由“小规模、无专业的大群体”向“大规模、专业化
的小群体”转移,养殖总量稳步扩大,从业者素质越来越高。
在蛋鸡养殖的区域分布上,“新养殖区”异军突起。商品鸡市场继续由经济发达的“老养殖区”向经济欠发达的“新养殖区”转移。北方的“鸡蛋主产区”向南方的“鸡蛋主销区”转移。在南方市场,本地鲜鸡蛋产量日益提高,中部的湖北、江西等省份蛋鸡养殖业迅速扩张。雨润集 团和圣迪乐集团都加快了在我国中部的蛋鸡养殖业务的拓展步伐。
国产种鸡供给能力扩大。近年来国内从美国、欧洲进口祖代鸡大幅增加,造成国内祖代种鸡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销售价格低迷,大部分祖代场亏损。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的蛋种鸡一优良的性能和适应性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目前国内自主培育品种有“京红”、“京粉”、农大3号和京白939等,在种鸡市场的份额达到近50%,蛋鸡行业健康发展有了国内种业技术的保障。 2)蛋品贸易情况
我国是蛋品净出口国,蛋品出口额相对较大,进口额很小。2010年1‐10月出口11786.5万美元,同比增长19.4%,而去年同期则比2008年同期下降12.8%。进口120.5万美元,净出口额为11666万美元。
我国蛋品进出口品种结构比较集中。前10个月我国进口的主要为种用禽蛋,占蛋品进口总额的84%;出口的主要为鲜鸡蛋,占蛋品出口总额的67.5%,其次是咸蛋,占13%。我国蛋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市场,香港从大陆进口蛋品金额占到我国蛋品出口量的75%,其次是日本,占7.5%。我国禽蛋出口来源比较集中。主要省份是湖北、广东、辽宁、山东、福建等,位居前5位出口省份的蛋品出口额,占全国蛋品出口额的90%左右。其中,湖北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3)我国鸡蛋价格情况
90年代初,蛋与猪肉价格一般是斤肉斤蛋,即蛋肉价格相持,如1991年猪
肉价为6336元/吨,蛋价为6999元/吨;而到2011年3月,猪肉价21620元/吨,蛋价仅为7500元/吨,差价达1.9倍。
鸡蛋的价格每年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般每年4~5月份和8~9月份为价格的峰值。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鸡蛋的需求有关,每年端午、中秋、国庆及春节的鸡蛋需求量大。另外受替代品的消费的周期的影响:夏季人们倾向于消费清单
的食品,肉类食品消费量将减少,鸡蛋消费上升;秋季随着蔬菜的供应量上升,肉类消费增多,鸡蛋的需求下降,造成鸡蛋价格呈周期性变动。我国鸡蛋价格由2000年初的每公斤5块左右,上升到近些年的8元/左右。 图6:2000~2011年我国鸡蛋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禽业信息网
4)我国鸡蛋行业总产值
根据我国2000~2010年鸡蛋产量,及同期鸡蛋的价格,我们可以粗略测算
2010年中国鸡蛋行业总产值为2083亿元。2000~201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为7.1%。 图7:2000~2010年我国鸡蛋行业总产值预测
5)我国鸡蛋产能分布
目前我国的养殖密集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吉林,四川等省。这些地区的优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位于粮食主产区,饲料价格低,有助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靠近北京、上海、天津等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有利于蛋品
迅速、集中销售到广东等大城市和南部销区省份。三是更适合家禽生产的气候条件。
目前在我国北方省区,特别是起步较早、饲养量较大的鸡蛋主产区,由于饲料价格攀升、疾病侵扰等诸多原因造成蛋鸡饲养“投入大,风险高,利润低”,很多养殖户已经放弃了蛋鸡养殖这一行业。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商品鸡饲养区由我国华东、华北的“养殖发达区”向我国西北和南方的“养殖欠发达区”的快速转移,整体养殖规模并没有明显出现下降。
图9:我国5大区域蛋鸡养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行业技术水平
高产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生产流程图:
(1)、阶段划分
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
a、育雏阶段 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有试验表明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
b、育成阶段 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育成阶段又可细分为育成前期9~12周龄,合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 c、产蛋阶段 指由5%产蛋率到淘汰。一般从21周龄到72周龄左右。产蛋阶段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21~42周龄,产蛋中期43~60周龄,产蛋后期61周龄至淘汰(72周龄左右)三部分
(2)、不同阶段的饲、管技术要点 a、0~8周龄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认真做好育雏前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必须计划地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育雏舍的清扫、冲刷、熏蒸消毒、供温保暖,备好饲料及常用药品、器具。
②提供适合于雏鸡生长发育的舍内环境:育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舍内环境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舍内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要素。一般要求 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22~24℃维持恒定。舍内相对湿度以2周龄内保持在65%~70%、3周龄起逐渐降为55%~60%为宜。
③饮水与开食:雏鸡进舍后先给水,间隔2~3小时后再给料。1周龄内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过夜水应及时更换。开食第一周应少量勤添,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造成饲料浪费。
④饲料营养:雏鸡采食量虽少,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口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0.9%左右,总磷0.60%~0.65%。
⑤光照时间和强度:前3天23~24小时光照,第4~7天减至18小时,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小时。光照强度先强后弱,1周龄为每20平方米用1只60瓦灯泡,1周后更换为40瓦,灯泡距离鸡床(或地面)2.0~2.2米。 ⑥断喙: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内进行。它可节省饲料消耗,减少啄癖发生,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死亡或终身残疾。在断喙前3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K、维生素C。
b、9~20周龄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如果说育雏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舍温、保证饲料质量,那么育成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光照时间和体重。 : 育成前期(9~12周龄) ①适时分群,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育成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调整好饲养密度有益于群体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并可减少疾病发生。育成前期12~15只/平方米,育成后期8~10只/平方米。
②育成前期是育雏期的延续,对饲料营养仍有较高要求,许多养鸡户往往忽视了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而造成了开产后难以弥补的损失。育成前期要求日粮粗
蛋白在15.5%~16.0%,代谢能不低于11.5兆焦/千克,其他同雏鸡。 ③光照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采光窗用有色布帘遮挡,以免光线过强。 育成后期(13~18周龄):
①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后备母鸡进入13周龄后无论是体型外貌或生殖生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明显发育、骨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又一关键时期。为避免因性早熟而影响产蛋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在10小时以内。
②控制体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此时应以防上体重超标为主,町采取限质饲养使口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口粮营养水平,延长饲养时间,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
③驱虫:上笼前一般在17周龄内进行一次性体内驱虫工作,可选用左旋咪唑作为驱虫药物,根据后备蛋鸡的数量、平均每只体重来确定用药量。将药片碾碎后逐级拌入后备鸡一天的料量中任其自由采食。喂前将料清干净并停料数小时,使鸡处于饥饿状态效果更佳。 产前过渡期(19~20周龄):
后备蛋鸡经过18周的精心培育,骨骼生长已经完成,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发育也较为充分,并已转入产蛋鸡舍,此时可供给产蛋期日粮,将育成阶段0.9%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到2.0%~2.5%。经过两周的过渡准备为产蛋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后备蛋鸡快速、整齐地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后备蛋鸡面临着鸡舍环境、日粮构成、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以及生理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应激,在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刺激,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类药物的添加量。
18周龄以前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可延长,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不能过快,过渡期每天延长15分钟即可。
c、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前期(27~42周龄):
所谓产蛋前期主要包括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一般从21周龄正式步入产蛋期,经过6~7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90%以上)。此时产蛋鸡敏感且娇气,抗病力较弱,需加倍精心呵护。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高。从5%产蛋率(21周龄)开始就给以高峰期日粮,这时产蛋率呈直线快速增长,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加。这种营养先于产蛋率到达高峰的饲养方法有益于育成蛋鸡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体成熟,有益于高产遗传潜力的发挥,使产蛋高峰期延长。产蛋前期是新产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其管理要求严格、细致,但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日粮粗蛋白18%~19%,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3.3%~3.6%,有效磷不低于0.4%。尤其重要的是保证日粮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平衡并含有足够量的复合维生素、矿物盐及酶类物质,否则难以保证在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
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产蛋环境。主要包括舍内温度(13~23℃)、相对湿度(55%~65%)、空气质量、通风与光照及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
③严格确定合理的光照时间。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提高,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直至产量高峰(27~28周龄)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小时,且将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严格固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④保持饮水供给和清洁卫生,产蛋期不可断水,杜绝非工作人员入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改变服饰,尽量避免因外界刺激造成的一切应激反应。如果饲养与管理不当,在产蛋上升期间遭到逆境致使产蛋率下降则难以复原。
产蛋中期(43~60周龄) :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优秀的高产蛋鸡平均产蛋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像对待产蛋前期一样,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水平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②此时产蛋鸡逐渐出现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尾梁、墙壁、窗户等处蓄积有一定的尘埃污物,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营造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
③适当降低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产蛋后期(61~72周龄):
就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后可视为是产蛋后期了。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左右),即使供给高水准的日粮也难以改变。由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因此,在日粮营养水平上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高钙(含钙3.4%~3.8%)、低蛋白(14.0%~14.5%)为特征。
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随时将休产、低产鸡剔除。
(3)、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
为使蛋鸡500天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产蛋率,降低死淘率。除以上所述的饲养管理要点外,还需认真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和免疫接种工作。 a.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①健全和完善卫生防疫工作制度,责任到人,严格执行。
②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勤打扫,勤消毒。定期清除粪便,产蛋阶段每日一次,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每周2~3次。
③坚持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海周进行2次,消毒剂要交替更换使用。 ④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每次饮完都必须刷洗、冲净后再使用。料桶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笼养使用V形水槽者,必须每天认真擦洗1次,1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
⑤产蛋阶段应每天擦拭灯泡,报废灯泡及时更换。
⑥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及粪便情况,及时捡出死鸡作焚烧或深埋处理。及时淘汰病、弱、残鸡,并做好每日工作记录。 b.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烈性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没有哪一种免疫程序可以通用。在进鸡以前应制定出符合本地发病特点和规律的免疫程序,按时免疫接种。
图:影响鸡只高产的因素
4、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从不同的饲养区域来看,全国蛋鸡成本收益率均不相同,以农业部最新披露的2010年发布的《2010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的数据可以看到,中等规模蛋鸡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要好于大规模养殖的成本收益率;以全国平均为例在2009年全国中等规模蛋鸡百只净利润为854元,远好于大规模蛋鸡百只的435元净利润;云南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云南中等规模蛋鸡养殖的净利润百只为968元,而大规模养殖的情况仅仅为630元。无论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的情况下,湖北、四川和河南成本利润率最高,分别达到19.04%,17.73%,16.17%和 23.35%,13.16%和11.1%;
图:2009年中等规模蛋鸡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图:2009年大规模蛋鸡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造成这种差异的情况我们以全国平均数做了一个对比:我们发现蛋鸡养殖成本中的几乎绝大多数数据都显示大规模蛋鸡养殖成本高于中等规模。
项 目
一、每百只物质与服务费 (一)直接费用 1、仔畜费
2、精饲料费 3、青粗饲料费 4、饲料加工费 5、水费 6、燃料动力费 电费 煤费 其他燃料动力费 7、医疗防疫费 8、死亡损失费 9、技术服务费 10、工具材料费 11、修理维护费 12、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 2、保险费 3、管理费 4、财务费 5、销售费 二、每百只人工成本 1、家庭用工折价
单位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中等规模
全国平均
大规模
全国平均
结果
11227.21 11848.45 11079.92 11523.63 ↑ ↑
2173.98 2283.22 ↑ 8576.36 8830.99 ↑
14.94 19.94 ↑ 12.13 22.66 ↑ 68.61 100.76 ↑ 52.35 86.03 ↑ 16.21 13.97 ↓ 0.05 0.76 ↑ 127.95 139.14 ↑ 83.11 86.76 ↑ 0.82 3.22 ↑ 9.88 13.23 ↑ 12.14 23.51 ↑
0.20
↑
147.29 324.82 ↑ 106.79 155.87 ↑ 2.25
11.22 47.68 ↑ 2.28 11.93 ↑ 24.75 109.34 ↑ 456.00 529.95 ↑ 309.70 106.52 ↓
家庭用工天数 劳动日工价 2、雇工费用 雇工天数 雇工工价 三、附
1、仔畜重量 2、精饲料数量 3、耗粮数量
日 元 元 日 元 公斤 公斤 公斤
12.49 4.30 ↓ 24.80 24.80 146.30 423.43 ↑ 3.77 10.52 ↑ 38.80 40.27 ↑
3990.90 3917.22 ↓ 2826.56 2781.02 ↓
(三)行业上下游分析 1、行业上游分析
(1)蛋种鸡行业 1)种鸡概况
种鸡:即为了保持某一鸡种的优良特性(产肉、产卵高或药用价值高等)而
特别饲养的鸡群,所产鸡蛋用于孵化,主要是为了饲养肉用鸡或蛋用鸡等而提供优质的种苗。
现代化商品鸡生产必须经过从“育种→祖代种鸡繁育生产→父母代种鸡繁育生产→商品鸡饲养”的过程,其中祖代种鸡繁育生产过程兼有选育和扩繁生产的双重任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父母代蛋鸡和商品代蛋鸡的品种决定于祖代场饲养的品种,只是时间上有滞后性,一般父母代种鸡滞后祖代7个月,商品代蛋鸡滞后祖代14个月。
在一个完整的商品鸡产业链中,纯系原种鸡、曾祖代种鸡和祖代种鸡的育种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通常被形象地比喻为金字塔结构的顶端。我国现阶段目前主要依靠进口祖代种鸡以生产父母代种鸡(2010年,国产祖代蛋种鸡约30万套,首次超过了引进蛋种鸡总量28.35万套)并进而满足下游整个环节对肉鸡、鸡蛋产品的需求。
图表1: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繁殖示意
祖代种鸡场 购买 饲料 取暖保温 小海兰褐种鸡 粪渣 大海兰褐种鸡 粪渣 饲料 种蛋 运输 消毒 孵化机 蛋壳 防疫 销售 父母代鸡苗图表2:某一品牌种鸡各代次存活率比较
代次 祖代 父母代 商品代
育雏期( 0-6 周龄)育成期( 7-18 周龄)产蛋期( 19-72 周龄)97-98% 97-98% 98-99%
98% 98% 99%
90-92% 90-92% 92-94%
我国对祖代种鸡的总量绝对值并不大,但由于种鸡的繁殖扩大作用,最终的
产品数量是惊人的。以肉鸡生产的一般标准为例,每1套祖代肉种鸡可生产50套父母代肉种鸡,每套父母代肉种鸡可生产130只商品肉鸡,每只商品肉鸡在45天内可长成重达2.8千克的成品肉鸡,成品肉鸡的屠宰率约为85%,据此计算,一套祖代肉种鸡最终可以提供约15.5吨的鸡肉产品。 2)提高种鸡繁殖性能
祖代种鸡繁育是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良好的饲养和选育手段,将设计的遗传潜力完整地传递下去,其生产的父母代种鸡将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优越的生产性能。否则,经过两个代次传递下来的遗传性能就会退化。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祖代种鸡繁育生产过程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当,将会造成疫病垂直传播,并在更大范围内造成疫病流行。
在祖代种鸡繁育生产环节中,公鸡选育的重要性更为明显,美国供给我国的祖代种鸡中,每100只D系母鸡配套26.5只C系公鸡,35只B系母鸡和10.5
只A系公鸡。以平养方式进行种鸡生产,进入产蛋期后公鸡与母鸡的配比为1:10,C系公鸡的选种淘汰率为62.2%;以笼养人工授精方式时,公鸡与母鸡的配比是1:20,C系公鸡的选种淘汰率为81%,A系公鸡的选种淘汰率为83.3%。这就意味着通过这种淘汰最终可以选用最优秀的公鸡进行繁育生产,繁殖出更优秀的父母代肉种鸡后代。 3)祖代鸡更新情况
进口及国产量:2010年全国共有18家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祖代蛋种鸡28.35万套,2009年全国共有17家企业从国外引进祖代蛋种鸡29.25万套,2010年比2009年进口数量减少0.9万套,降幅为3.08%;此外还有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大午公司和北京北农大种禽有限公司等国内4家育种企业自育自繁的祖代蛋种鸡约30万套,比2009年的25.5万套,增加了4.5万套,增幅为17.65%。全国进口和自育自繁祖代蛋种鸡共58.35万套,与2009年新增的祖代蛋种鸡54.75万套相比增加了3.6万套,增幅为6.58%。
图表4:祖代蛋种鸡进口及国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进口结构:在所有的引进品种当中,美国海兰占着绝对的领先优势,其占到了2010年我国引进总额的60%以上,其次第二、三位的分别是罗曼和海赛克斯;海兰、罗曼属于德国的EW集团,海赛克斯品种则是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旗下伊沙家禽育种公司所有。
图表5:祖代蛋种鸡引进品种及份额
祖代种鸡引进品种及份额100.0%80.0%60.0%40.0%20.0%0.0%2007200820092010其他海赛克斯罗曼海兰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图表6:全球主要蛋鸡育种公司及简介
全球主要蛋鸡育种公司公司概况EW集团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育种集团,它是德国的一家私营企业集团,目前拥有4000名员工,年销售额为8.5亿美元,共有40个分公司,在18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2005年,Wesjohann买下安伟捷集团公司,改名为EW集团,集团旗下拥有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3家蛋鸡育种公司(海兰、罗曼、尼克)。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于2005年收购法国伊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伊沙家禽育种公司在全球拥有一系列的全资机构和合资公司,现有480余名员工其旗下共有海赛克斯、宝万斯、迪卡、伊沙、雪佛、沃伦、巴布考克等蛋鸡品牌,以前这几大品牌分别归属独立的公司,通过这些品牌,伊沙家禽育种公司将竭力为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蛋鸡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巴波娜国际育种公司成立于1789年,是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农牧联合体。公司良种培育、品种改良等领域在欧洲名列前茅,专门致力于现代蛋鸡基础研究及育种工作已有40多年。公司致力于高品质、高性能、抗病力强、易饲养的蛋鸡品种研发和推广,目前针对中国的气候特点和饲养条件、管理模式推出了巴波娜褐(褐羽-褐壳蛋)、巴波娜黄(黄羽-褐壳蛋)、巴波娜黑康(黑羽)、巴波娜粉四个配套系。EW集团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伊沙家禽育种公司)匈牙利巴波娜国际育种公司
4)祖代鸡存栏量
2010年我国祖代蛋种鸡存栏规模基本呈M型走势,从1月份的58.03万套增加到3月份的61.21万套,在4月份淘汰接近6万套种鸡之后,从5月份开始存栏量一直恢复性上涨,到8月份达到59.07万套之后又开始持续减少,到11月份已经达到年度最低的46.35万套。2010年全年在产祖代蛋种鸡平均存栏量
55.52万套,较2009年同期的64.32万套减少了8.81万套,降幅为13.69%,而比2008年的53.65万套仍有所增加。
图表7:2008-2010年全国祖代蛋种鸡存栏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5)父母代蛋雏鸡销售情况
2010年全国父母代雏鸡销售量2376.89万套,比2009年的2893.18万套减少516.3万套,降幅为17.85%,月均销售198万套,平均销售价格5.32元,比2009年的7.13元下降1.81元,降幅达到25.37%。2010年1季度雏鸡销售价格季节性回调,但由于整个蛋鸡市场持续的低迷,没有足够基础支撑,2季度价格低位徘徊。7月份以后在市场回暖的拉动下,反弹走高,但9月份以后又开始季节性回调,11月份达到了年度的最低点。整体来看,2010年父母代蛋雏鸡市场整体依然疲软。
从图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2008、2009年祖代鸡更新量创出新高,分别达到55.6万套和59万套,大量更新的祖代鸡,使得祖代鸡存栏量达到在2009年8月达到新高,超过了71万套,随后,父母代蛋雏鸡价格又进入了新一轮的下跌(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一轮快速下跌)。
图表8:2008-2010年全国父母代雏鸡平均销售价格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6)父母代种鸡生产情况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公布数据,占全国父母代存栏量20%以上的父母代场2010年全年商品代雏鸡销售量为2.9亿只,比2009年同期的3.05亿只减少0.15亿只,降幅为3.94%;月均销售2441万只;平均销售价格2.49元/只,比2009年的2.42元/只增加0.07元,增幅达2.79%。整体来看,2010年商品代蛋雏鸡的销售情况较为乐观,虽然整体价格比2009年提高不大,但由于每套父母代平均销售出去的商品代雏鸡几乎接近80只,高于2009和2008年的64只和70只的水平,所以整体销售市场较好。
图表9:2008-2010年全国商品代蛋雏鸡平均销售价格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图表10:2008-2010年全国商品代雏鸡销量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行业协会
整体判断:祖代种鸡存栏量依然在较高位,国产祖代鸡发展迅速,因此,未来祖代鸡不会成为制约蛋鸡行业发展的瓶颈;2010年全国父母代雏鸡销售量比2009年有所下降,未来商品代雏鸡价格走势下跌的概率不是很大;鸡苗成本在整个蛋鸡养殖总成本中占比不高,不到5%,所以商品代雏鸡价格波动不是影响鸡蛋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
(2)饲料行业
鸡蛋作为一种鸡产品,实质上是饲料的过腹转化物,在生产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支出,占总支出的70%以上,第二项是雏鸡费,占15%-20%,然后是疾病防制费等。 图表11:饲料行业产业链
我国饲料行业在1985-1995这10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饲料产量由1985年的1200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5268万吨,增长了3.4倍,期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9%;1996年以来,饲料行业则步入了稳定发展期,到2010年,饲料产量差不多达到16000万吨,15年里,饲料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7.7%。 图表12:我国饲料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资料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鸡饲料中主要成分包括:王米、豆粕、麸皮、次粉、鱼粉、添加剂等,其中,玉米和豆粕是鸡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构成原料,分别占全价料(蛋鸡
料)的60%~65%和20%~25%。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饲料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鸡蛋成本的波动。 1)玉米供给情况
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的 22%和 25%,粮、饲、经多用,在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轻工和经贸等行业,都是重要的产品和原料。据USDA数据显示,0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31,182万亩,较1992年17,694万亩增长76%。北方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来源于棉花、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而南方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一部分水田转化旱地。
图13:我国玉米种植面积 图14:我国玉米优势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USDA数据库、国家统计局
我国 31 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具体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等六大产区。按照自然资源禀赋、玉米生产条件及规模和市场需求,以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玉米区为优势区域。并根据玉米生产规模和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等指标,在三大优势区域内确定 575个县(市、区、农场)作为今后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其中北方玉米区和黄淮玉米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0%,产量占73%。
北方春玉米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7 省玉米种植区,河北、北京北部,陕西北部与山西中北部,及太行山沿线玉米种植
区。区内耕地面积 6.55 亿亩,其中玉米面积 1.70 亿亩,玉米总产量 6563.6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53.2%;玉米单产 385 公斤/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09 倍;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3.1%和 47.1%。
2010年末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1.9亿亩以上,力争到2015年末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 2.0亿亩左右,其中 233 个重点县(市、区)玉米播种面积达到 1.4 亿亩左右,优质玉米面积比重提升到 85%左右,单产提高 15%。
黄淮海夏玉米区涉及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西、陕西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区域。本区耕地面积 4.61 亿亩,其中玉米面积 1.45 亿亩;玉米总产量 5033.3 万吨;玉米单产 346 公斤/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98.3%;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36.8%和 36.1%。该区多为小麦-玉米两熟制。区内阶段性干旱与病虫草害对玉米生产的威胁很大。 到 2010 年末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1.6 亿亩以上,到 2015 年末玉米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1.7 亿亩左右,其中 275 个玉米优势生产县(市、区)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1.2 亿亩,优质玉米面积比重达到 85%左右,单产提高约 15%。
西南地区因畜牧业发展带动,播种面积由2003 年的 6798 万亩增加到7845万亩,成为另一玉米主产区。 图15: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布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未来玉米面积可能会随玉米价格上涨,农民收入提高而有所增长,但是土地
供给整体来说已经很紧张,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未来玉米产量增长主要
依赖于良种和精耕细作来提高单产。 2)玉米的需求情况
2008/09 年度,我国玉米消费中饲料消费约占63%左右,工业消费约占27%左右,食物消费约占7%左右,消费结构相对稳定。
图13:中国玉米供求长期内处于紧平衡
数据来源:wind、USDA数据库
饲料产业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实施工业化以来快速增长,2009年产量超过1.4亿吨,目前已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其中配合饲料2009年产量1.07亿吨,占总量的 76%,结构已相对合理。因配合饲料直接消耗玉米,原料中玉米占比约 50%-60%,如按年均 5%的增速计算,每年将增加 260 万吨以上的玉米需求,带动玉米消费增速 3%左右。工业消费中,淀粉产品约占55%,乙醇产品约占30%,另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 等其他产品约占 15%。国内市场在 2000 年随玉米能源属性的挖掘而快速增长,2006 年开始,因对粮食安全
的担忧,在政策引导下工业玉米增长逐步平稳。 总体上看,未来几年玉米需求将保持平稳提升,供需将维持相对平衡,长期来看,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深加工尤其是玉米乙醇潜力巨大,玉米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图14:中国玉米消费构成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3)未来玉米价格趋势分析
玉米收储和国储玉米抛售是国家调控玉米价格的一种有力的手段。2011年1月,国储玉米库存只有1100万吨,预计未来国家通过抛储来调控玉米价格的能力仍将乏力。同时,猪肉价格及白条鸡肉价格维持上涨态势,预计饲料用玉米价格还会进一步增长,进一步加深供求的矛盾。总之,未来一段时间内,玉米价格仍将维持上行趋势。
图15:玉米库存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USDA
4)豆粕需求
豆粕需求通常饲料生产情况决定。据USDA数据库显示,我国饲料产量从1990年2367万吨增长到13060万吨,符合增长率高达8.5%,其中2000-20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2000-2010年间我国豆粕需求量由2000年的14,454万吨增长到37,676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9.1%。
图16:我国豆粕供求情况和豆粕价格情况
图17:豆粕期货价格走势
5,0004,0003,0002,0001,0000
豆粕:期货收盘价(元/吨)
数据来源:USDA、同花顺数据库
5)豆粕供给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2000~2010年间,我国豆粕产量由11,112万吨增长到38,496万吨,复合增长率高达11.96%。我国豆粕产出量增速高于行业消费增速,使得的我国豆粕进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量由2000年进口3,360万吨快速下滑到2010年256万吨。我国的豆粕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格局。
6)豆粕价格变化的季节性因素
通常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份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波动会很大。豆粕价格还随豆粕主产区的收购、库存变化而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豆粕不同于玉米,其储存时间较短。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3)我国鸡蛋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成本分析
开产成本:以美国海兰鸡为例,其开产周为23周,开产成本约25元(是指从进苗到开产前所有耗用总额,一般把这个时期称做育成期)。海兰鸡一般是购买鸡苗后育成产蛋鸡,育成期间种苗成本加上药物疫苗成本、饲料成本合起来就
是开产的支出成本,再减去育成期零星淘汰鸡的收入,最终构成母鸡的开产成本。
种苗成本 + 育成期饲料成本 + 育成期药物疫苗成本 ‐ 育成期淘汰收入
种鸡开产成本
种蛋成本:海兰鸡从开产当天到最后淘汰这一段时间称为产蛋期,产蛋期的耗用成本全部归集到种蛋成本中。在种蛋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用支出,其占总支出的70%以上,是决定禽蛋价格的主要成本(其他成本包括人工、折旧等)。饲料中,玉米和豆粕是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构成原料,分别占全价料(蛋禽料)的60%~65%和20%~25%(具体占比还得视各自价格的高低而定)。
图表:产蛋期鸡饲料构成
产蛋期鸡饲料构成原料玉米小麦麸大豆粕肉骨粉33%畜禽专用甜菜碱50%氯化胆碱5000单位植酸酶原料单价(元/公斤)2.2613.042.18520配比67.70%5.28%21.27%1.47%0.08%0.10%0.01%金额1,5305364731652原料复合酶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杆菌肽锌预混剂食盐蛋氨酸原料石粉原料单价(元/公12255101250.1配比0.10%0.10%0.02%0.03%0.31%0.09%8.74%金额1221133239
截止今年10月27日,大连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为2263元/吨,豆粕价格为3041元/吨。如果按全价料平均2336元/吨(具体见图表-产蛋期鸡饲料构成),只鸡日耗料120克计算,只鸡日饲料成本0.28元(2336*0.12/1000=0.28元),全年需饲料费102元,按照饲料支出占整个成本构成的75%计算,蛋鸡年成本136元/只(人工、折旧等其他成本34元左右)。 2)盈利分析
假设1年的产蛋期中产蛋量为240个,按照每个鸡蛋重量62.5克,每公斤鸡蛋现价8.85元/公斤计算(农业部:2011年10月27日全国鸡蛋批发价),一只鸡年产蛋收入为133元(62.5*240*8.85/1000=133),按照年终淘汰鸡价格10元/公斤,每只平均淘汰鸡2公斤,可回收20元;合计一只鸡每年总收入153元,
扣除成本136元,再扣除开产成本25元,毛利为-8元。
按照产蛋量270个计算,则一只鸡年产蛋收入149元,加上20元淘汰鸡收入,减去开产成本和种蛋成本,每只鸡可贡献毛利8元。
按照产蛋量300个计算,则一只鸡年产蛋收入166元,加上20元淘汰鸡收入,减去开产成本和种蛋成本,每只鸡可贡献毛利25元。
敏感性1:不同产蛋量下的毛利分析 a、基本假设:
鸡蛋重量(克/个) 鸡蛋售价(元/千克) 淘汰鸡回收(元)
62.5 8.85 20
种蛋成本 开蛋成本
136 25
b、敏感性:
产蛋量(个) 毛利(元)
240 -8
260 3
280 14
300 25
320 36
敏感性2:假设产蛋量为300个,不同玉米价格、鸡蛋售价下的毛利分析(其他成本假设不变)
鸡蛋售价玉米价格200021002200230024002500
8.01613108528.4242118151298.83128252320179.23936333027249.646434038353210.0545148454239 2、行业下游分析
蛋鸡养殖业对应的下游主要是鸡肉和蛋品。 (1)、鸡肉行业概况 1)世界鸡肉市场情况
a、世界鸡肉产量及消费量
作为肉类的主要种类之一的鸡肉,近年来产量、销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世界鸡肉产量从1990年的3,540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7,70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 4.42%;鸡肉消费量从 1990 年的 3,379 万吨增长至 2008 年的 7,651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 4.66%。
数据来源:USDA
b、世界主要的鸡肉生产国
全球鸡肉生产主要集中于美国、中国、巴西、欧盟等地。美国为世界最主要的鸡肉生产国,2008 年美国鸡肉产量占全球产量的 21.65%。中国的鸡肉产量仅次于美国,2008 年约为 1,265 万吨,占比 16.42%,排名世界第二。
资料来源:博亚和讯资信网
c、美国鸡肉经营模式与主要企业
美国肉鸡生产大部分采取一体化经营模式或合作经营模式。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饲养厂、孵化厂和加工厂,如 Tyson Foods。合作经营模式主要是指公司与养殖户签订生产合同,由养殖户负责饲养,企业负责加工销售。
美国肉鸡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行业集中度高,生产技术水平先进,设备现代化程度高,肉鸡主要采取集中饲养生产。
2)国内鸡肉市场情况
a、国内鸡肉市场产量与消费量
中国肉鸡产业从1990年至1998年,经历了一段较为迅速的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发展速度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亚洲第一鸡肉生产国,鸡肉产量从1990年的266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1,26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 9.31%;鸡肉消费量从 1990 年的 271 万吨增长至 2008 年的 1,28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9.20%。2009年,我国鸡肉产量1291万吨,比2008年增加26万吨,增长率为2.1%。2010年产量为1331万吨,增长了40万吨。我国鸡肉年产量、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均快于世界平均水平。鸡肉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数据来源:USDA
b、我国人均消费情况
1990‐2000 年期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食用肉类增速较快,其中鸡肉增速高达 13.4%。我国人均日鸡肉消费量由 1990 年的 6.44 克增长至 2008 年的 26.43 克,年平均增长率达 8.16%,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肉类消费市场还处于快速升级阶段,鸡肉市场容量还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资料来源:博亚和讯资信网
2000‐2009年期间鸡肉消费增速仅为 2.4%,略高于猪肉的 1.6%。
促进中国鸡肉价格增速高于猪肉的因素:
1生产和价格优势。鸡肉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等优点,因○
此价格也较为平稳。近期鸡肉价格同比增长约 20%,而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则高达 50%。
2营养优势。相比猪肉,鸡肉蛋白质的质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富含多○
种氨基酸,也是磷、铁、铜与锌的良好来源。
3在外用膳尤其是快餐的比例提升。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在外膳食费用支出○
年增长达 14%,而快餐门店数增速高达 20%。由于中低端餐馆注重成本管理,在当前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鸡肉比猪肉更具有优势。
c、国内鸡肉价格与利润情况
鸡肉的价格跟猪肉价格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鸡肉的价格比猪肉价格更平稳,主要原因是肉鸡生产周期较短。以圣农发展为例,公司鸡苗投入鸡舍饲养7周即可出栏,加上消毒两周时间,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肉鸡企业能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能迅速调整生产规模。但是鸡肉价格仍受猪肉价格的影响。猪肉价格由2010年6月的15.5元/公斤涨到2011年10月的29.3元/公斤,鸡肉的价格也由7.3元/公斤涨到9.07元/公斤。
对于上下游一体化的肉鸡养殖行业来说,毛利率普遍在15%~25%之间,其中肉鸡养殖各个环节的毛利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肉鸡上下游企业ROA普遍在10%左右,企业销售净利率在10%左右。
3)、国内鸡肉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a、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肉类消费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将伴随收入水平同步上升。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推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促进了肉类消费。作为重要肉类消费品之一的鸡肉,其市场容量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且在较长时期内将继续稳步增长。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民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将逐渐向城镇居民靠拢,饮食结构将逐步发生变化,肉类需求比重将逐渐扩大,鸡肉的需求也将随之上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居民的肉类
消费结构将与世界发达国家逐步趋
同,鸡肉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 c、生活质量的提高
收入水平的上升带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从量的需求转变到质的需求。在食品消费中,人们更注重营养均衡,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鸡肉因此成为肉类消费的主流,市场份额仍将进一步提升。
d、未来中国鸡肉市场发展趋势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测算,5年后鸡肉行业需求将增长19%。基于2.4%的人均消费量增速、0.6%的人口增速、以及我们附加其 0.5%的营养和价格溢价,肉鸡行业增速或将达 3.5%,5 年可增长 19%。(进出口占比不及 10%,暂不考虑)
4)、国内肉鸡市场生产格局及重点肉鸡企业 a、国内肉鸡饲养的主要模式
国内肉鸡饲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农户饲养、基地饲养与公司自养。基地是指与公司有投资、合作、委托等关系的肉鸡饲养场。
各种饲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生产模式
农户饲养 1、投资少; 2、规模小 ;
主要特点
3、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兽药残留难控制 ; 4、产量不稳定
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与基地饲养的合作经营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肉鸡是否主要由企业自建饲养场饲养。采用一体化自养自宰经营模式的企业,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整个生产过程由企业统一控制,企业投资大、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体系统一、产量稳定。
基地饲养 1、投资大,投资主体多样化 ; 2、产量较稳定 ; 3、通常采用“五统
1、投资大,投资主体单一;2、产量稳定;
3、公司对饲养场具有完全
公司自养
食品安全体系一”方式,但需要公的控制能力,司具备较强的对基地的管理、约束能力
可测、可控、有效
目前国内年出栏量 2000只以上的鸡场出栏比例已高达 80%,但 2,000‐50,000只的养殖规模占比为 55%,100万只以上的共 128户,出栏占比仅为5%。相比之下,美国仅泰森出栏占比达30%,CR10 达 72.3%,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中国。随着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成本缩减和技术提高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养殖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发明显,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
b、国内主要肉鸡生产企业
中国的白羽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有圣农发展、正大集团、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等。
圣农发展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于 2006 年 10 月 17 日由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圣农有限的前身,是由福建省光泽县光大肉鸡有限公司。本公司现注册资本为91,090万元。
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和鸡肉销售,鸡肉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 95%以上。本公司鸡肉主要以分割的冻鸡肉产品形式,销售给快餐以及食品加工工业、批发市场等市场领域。
公司经过近 30 年发展成为全国肉鸡专业化养殖龙头。创始人傅光明夫妇自 1983 年开始从事个体养鸡场,1993 年成立光泽鸡业有限公司,肉鸡年产量 300 万只。而目前公司年产肉鸡约为 1 亿羽。公司生产的鸡肉主要以分割的冻鸡肉
产品形式,销售给快餐以及食品加工工业、批发市场等。
2009年10月圣农发展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募集资金8.1亿元,用于建设9600万只的养殖及屠宰产能。截止2011年6月,公司共有饲料加工厂3座,饲料产能48万吨,拥有父母代种鸡场19个,种蛋产量1.3万枚,肉鸡场46个,养殖规模超过1亿只,肉鸡加工厂2个在产,另两个将于年底前投产。
公司上市后,大力发展自己的产能,计划在2011年底,公司实现养殖、
屠宰产能实现翻番。目前公司的产能部分已经投入使用。公司三季报显示,鸡肉价格上涨15.6%,达到12.56元/公斤,高出行业价格3.5元/公斤。随着产能的扩张和鸡肉价格的上涨,公司11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增速为50%,净利润增速高达130%,预计全年净利润增长90%~130%。
正常情况下,圣农发展的毛利率维持在20%上下,每只鸡的净利润在4
元左右。
下游客户
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为:快餐、食品加工和批发市场,公司以圣农商标进军福建、珠三角等地的商超。公司的白羽鸡产品要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下游餐饮客户:肯德基、德克士、真功夫、铭基、福喜等饮食巨头和(麦当劳)肉类供应商。
食品加工客户:太太乐、双汇。其中,公司直接向餐饮客户供应鸡肉,而对超市的销售采取经销商制。直供的比重达60%多。
肯德基将自己的供应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策略供应商,目前主要包括圣农发展、辽宁大成和山东新昌三家;第二层级是核心供应商,目前约有 10 家左右;第三层是一般供应商,目前肯德基拥有 19 家一般供应商。从公司了解到,山东新昌是香港泰森的一家控股子公司,因为鸡肉有质量问题,目前公司的策略供应商已经下降到两家,现在麦当劳的每半年和圣农和大成谈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其他供应商以他们之间定的价格为基准,所以公司有一定的定价权。
公司和肯德基的定价方式采取成本加成的方式,一般是鸡肉屠宰的成本+7%的利润率,因为大成等供应商自己养殖基地不能满足,靠部分收购来交货,所以他们的屠宰成本较公司高,能保证圣农发展20%以上的毛利率。
(2)、蛋品行业
1)禽蛋的结构及组成成分
禽蛋由蛋壳、蛋清和蛋黄组成。其中蛋壳约占蛋重量的11%,蛋清占57%,蛋黄占32%。蛋壳主要由无机物构成,主要是碳酸钙,含有少量的碳酸镁、磷酸钙及磷酸镁。蛋壳中有机物主要为蛋白质,另外还有一定量的水及少量的脂质。蛋白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水分,还含有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色素等。蛋黄中干物质约占50%,为蛋白中干物质的4 倍。蛋黄的组成非常复杂,除含水分外,还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和铁等无机盐。
2)禽蛋中的营养成分组成
禽蛋的一般化学组成成分取决于家禽的种类、品种、饲养条件和产卵时间等。蛋的结构复杂,其化学成分也丰常复杂。虽然各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变化,但同一品种蛋的基本成分是大致相似的。现将几种主要禽蛋的化学组成(可食部分)总结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鸡蛋的水分含量高于水禽蛋的水分含量,而脂类含量则低于水禽蛋的脂类含量,鸡蛋的缺点是胆固醇含量较高。鹅蛋的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
三种禽蛋,相比之下蛋白质含量偏低。而鹌鹑蛋是近年来迅速普及的一种营养性食品,不仅口感细腻,营养成分全面,还具有独特的食疗作用和较高的综合营养价值。
3)国外发达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现状
世界蛋品工业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随着蛋品深加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世界蛋品生产、加工、研发、消费的形势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a、蛋品加工专业化与规模化
国外蛋制品加工比重大、专业化程度高。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就有大约300多家加工厂,把世界30%的禽蛋加工成禽蛋制品。在日本,加工后蛋制品消费的比例超过了40%,在欧洲,加工后蛋制品的消费量在25\"‐30%之间。加工产品有经过清洗消毒分级的沽蛋、液体蛋、分离蛋、专用蛋粉和其它生化制品等系列禽蛋深加工产品。单个企业加工规模大。
b、加工装备系统化与自动化
目前,国外蛋品加工机械与自动化程度高,如荷兰的MOBA公司,美国的
Diamond Systems公司,日本的NABEL与KYoWA公司等。这些企业根据使用者的目的而进行不同的设备组合,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率的结果。以时处理量而言,有1500枚到120000枚不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处理设备是美国的Diamond公司制造,每小时可达144000枚以上。
同时,国外的禽蛋生产场都配有一整套自动化禽蛋生产设备和鲜蛋处理系统,将各环节和鲜蛋处理有机结合成一套自动化管理系统。禽蛋产出后经输运带送至验蛋机,剔除破壳蛋,进入洗蛋机自动清洗,再送向禽蛋处理机,自动涂膜、干燥等,最后进入选蛋机进行自动检数、分级和包装。目前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鲜蛋自动处理程度和技术水平很高,其鲜蛋加工处理设备由气吸式集蛋传输设备、清洗消毒机、干燥上膜机、分级包装机和电胶打码(或喷码)机组成,对禽蛋进行单个、不接触人的处理,实现全自动高精度无破损的处理和分级包装,已经实现了加工的系统化、自动化。
c、生产清洁化与绿色化
国外蛋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副产物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加工中采用酶工程技术、超高压连续杀菌技术、冷冻升华干燥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系列产品满足消费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解决加工过程中的综合利用问题,实现绿色加工目标。
d、产品安全与健康化
国外技术研发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研究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以满足品质控制要求,蛋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控制标准已经成为产品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国际上常用的技术壁垒。
4)、我国蛋品产业现状
a、原料蛋生产分散、集中度很低
在我国现阶段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下,大量禽蛋由个体养殖户生产,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卫生状况无法保证,会直接影响到蛋品加工企业终端产品的质量。而欧美等国家蛋鸡饲养非常集中,2008 年美国拥有蛋鸡场255 家,总存栏量为2.8 亿只, 其中6 家存栏量在1 100 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占全国总存栏量的42%,这种高度集中的养殖模式确保了蛋品产量的稳定供应和质量的保证。
b、禽蛋产量大,加工比例很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美国鲜蛋产量的31.9%用于加工全蛋液、蛋白液、蛋黄液、普通全蛋、蛋白及蛋黄粉、糕点及糖果。而我国蛋品加工比例还不足1%,发展空间巨大。
2007 年我国禽蛋总量接近3030 万吨,但绝大部分是鲜蛋类初级产品,蛋制品仅占鲜蛋总量的0.8%,对于有限的蛋品加工数量,又多为传统的加工方法,如腌制等形式。而发达国家蛋制品加工量占到鲜蛋总量的15%~25%,品种有液蛋、蛋粉和其它生化制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c、加工技术落后,新产品少
据资料记载,我国是世界禽蛋加工的发源地, 早在130 多年前就有皮蛋从上海输出到美国和欧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蛋品加工业却未能完成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传统蛋品加工,现代蛋制品加工起步晚,适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方便蛋制品、液蛋产品等种类少。
d、加工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
目前全国加工企业有1700多家,但大多数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2008 年产值达到5亿元的有1家,2‐‐3 亿元的有1 家,1~2 亿元的不到10 家。由于经营不善和产品品种单一,很多小企业效益并不好,有些大企业也在惨淡经营。
e、产品内销多,出口少
受我国禽蛋加工制品质量低、成本高的制约,蛋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内销多,出口少,尤其是近年来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影响了产品出口。目前蛋品出口量较大的企业有大连韩伟集团、福建光阳蛋业公司、湖北神丹公司等几家大企业,皮蛋等传统蛋制品虽然也有一定的出口量,但是集中度很低。
f、作坊式生产多,装备水平很差
大量企业只进行小规模作坊式手工生产,基本上不采用先进生产设备。
g、蛋品深加工设备国产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鸡蛋深加工设备全部直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套进口,价格高昂并且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维护和维修都得依赖供应商,成本风险大。
h、科技研发薄弱,研究课题少
目前专业从事蛋品研发的科研机构少, 经费投入有限,不能满足蛋品业现代化生产需求。
5)蛋品加工业面临问题
目前,我国蛋品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
a、 脏蛋加工与流通问题
在国外,禽蛋未清洁前是禁止上市流通的。而我国大多数的流通鲜禽蛋依旧是母鸡下蛋后直接走人流通环节,或者直接用于加工,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细菌入侵,尤其是部分禽蛋表面还残留粪便,增加了沙门氏菌感染风险。这就需要推行清洁蛋技术,除了对蛋壳表层进行清洁外,还有镀膜供需,有效防止细菌的后续入侵。
b、 仓管和运输问题
禽蛋产品易碎、易损且销售上要求较高的新鲜度。而目前,国内的物流环境比较混乱,物流水平不高,造成了运输过程中禽蛋的破损问题,一旦破损、流清将有可能对周边的禽蛋产生污染。而且运输过程新鲜度难以保障,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在非冷链运输环境下,蛋品容易变质,在冬季虽然蛋品不易变质,但同样存在蛋壳容易冻裂等问题。
c、 冷链销售问题
在欧美、日韩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鲜禽蛋在商超中都是在封闭的冷柜中摆放,而国内则是在常温环境下、开放式的摆放,销售中手摸、拿放都容易传播细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d、 质量安全控制问题
国内蛋制品企业规模都不大,小型加工厂往往通过降低品质的方式和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不仅打击了业内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而且使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对大规模的蛋禽、蛋品进行安全检测,是十分繁琐的,国内目前检验检测方面的能力尚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的造成产品流通中的安全隐患。
6)蛋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a、 加工趋向深化
由于受加工技术和传统以食用鲜蛋为主的饮食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蛋品消费比例一直较低,而扩大鲜蛋消费进一步拉动市场的空间不大。
随着蛋品下游产业及蛋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深化蛋品加工已成必然。一是国内蛋品下游行业,如医药行业、化妆品业、食品行业等快速发展,加大了蛋品的市场需求;二是国外蛋品市场空间巨大,需求潜力很强。我国蛋品的成本相对较低,国际竞争优势明显,把不易储存和运输的鲜蛋加工转化成各种蛋品(蛋粉、冷冻蛋及液态蛋)再行出口,既可进一步拉动国际市场的需求,又便于储存和运输,还可化解产业经营风险,促进蛋品加工做大做强。
b、品质趋向高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鲜蛋及蛋品加工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如发达国家的鸡蛋生产基本采取整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处理系统,从鸡蛋的产出到最后的包装入市全是自动化操作,整个过程实现“无触摸”,大大增强了鸡蛋产品的安全性。欧盟已经明确提出禁止笼养蛋鸡,至2012年基本实现无笼养鸡。建立我国蛋品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蛋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出路,这既是国内人们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蛋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敲开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大门,加大蛋品出口的现实需要。
c、产品高附加值
目前我国的蛋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大多企业还只是生产蛋白粉、蛋黄粉等低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依靠先进技术生产的高附加值蛋品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如采用膜分离技术、色谱技术等高新技术方法对鸡蛋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提取鸡蛋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生物活性产物(蛋黄免疫球蛋白、高活性溶菌酶、蛋黄卵磷脂、高F值寡肽等)。近几年,许多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含有各种天然生物活
性成分的、高附加值的禽蛋加工产品已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蛋品加工技术,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是我国蛋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
d、规模集约化
我国是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长期沿袭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致使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分散生产或中小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过程中蛋品的品质与质量很难控制,市场集中度低,基本还处于“分散”生产的发展阶段。从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大中型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基地、高效的集约化产销体系,一有利于蛋品品质的控制与提升,尤其有利于防御禽流感的发生;二有利于对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大中型机械化生产、经营规范,企业形象和诚信度相对较高。我国目前的中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基地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集约化产销体系的雏形和过渡,加快行业集中,建立先进的标准化、集约化产销体系是我国蛋品行业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出路。
7)几种蛋品深加工产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禽蛋制品加工起步较晚,近几年一直呈现徘徊局面。禽蛋制品企业只是进行了初级蛋制品的生产,经济效益低下,禽蛋制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如溶菌酶、蛋黄卵磷脂、蛋黄免疫球蛋白等大都被浪费。其原因是禽蛋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效提取制备技术与产品开发技术不成熟,产业化程度极低。我国作为世界禽蛋产量最多的国家,禽蛋深加工技术及其产品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研究和开发这个领域十分必要。充分发挥我国禽蛋总量第一的优势,深入研究禽蛋产品中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的高效提取制备技术与产品开发技术是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a、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溶菌酶以鸡蛋清含量最丰富,占蛋清蛋白总量的3.4%‐‐3.5%。20世纪50年代以后,研究者对鸡蛋清溶菌酶的结构、氨基酸序列等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出溶菌酶提取的直接结晶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亲和层析法、反胶束萃取法、薄层层析法、沉淀法等。
溶菌酶的用途较广,国外已将溶菌酶作为药物制剂、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生化试剂和医学诊断剂等。因此,对禽蛋产品中溶菌酶的高效提取技术与产品开
发技术研究更为重要。本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是:采用树脂吸附法提取溶菌酶,同时需要研究工艺简单的方法,进而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化。
b、蛋清低聚肽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活性肽和蛋白质水解物类食品在西欧、日本和美国早已有各种商品化产品。近10年来,国外已有7—8种蛋清肽产品问世,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领域。蛋清肽除用于营养食品外,还被用作EPA粉制作的基料。由于蛋清肽的保湿型和低过敏性,它被应用于洗发剂和化妆品中,并正向食品方面转移。国内市场尚无此类产品。
寡肽尤其是三肽或四肽在肠道中比氨基酸更易于吸收的机制已被证实,所以口服寡肽混合物比口服氨基酸混合物对机体的补充更为有效。因此可以推测从食物蛋白中提取高F值寡肽混合物应用于临床,作为口服制剂是可行的。
近年来,研究蛋白质水解物中低肽分子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新的热门课题。蛋清蛋白质是食物中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利用酶水解蛋清蛋白质,改善蛋清蛋白的功能性质,可拓宽它的应用范围。蛋清蛋白水解物作为功能食品基料,可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
c、蛋黄卵磷脂和蛋黄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对提取卵磷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主要集中在大豆磷脂的加工方面。目前蛋黄油和卵磷脂的工业化方法都是以溶剂的提取为基础的,乙烷是现在所用的重要溶剂,但价格高,并存在安全性、环境和健康问题,而乙醇以无毒、成本低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如今新的提取蛋黄卵磷脂的技术相继出现,如色谱法、酶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和乙醇法是比较理想的提取卵磷脂的方法。在卵磷脂提取过程中,提取条件对于原料蛋白质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及原料的综合利用。
鸡蛋黄中含有10%以上的卵磷脂,其中的磷脂酰胆碱含量为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15—20倍。每个鸡蛋卵黄约含有6克磷脂,且卵黄干物质中有66%的脂肪。因此卵黄是极具潜力的重要的油脂来源。由于卵黄油中含有人乳中脂肪酸成分,是婴儿配方化食品中的基础油。卵黄卵磷脂具有高收集率、稳定性好的特点而优先用于医药行业及磷脂酶工业。食品、医药以及生物技术对卵黄卵磷脂和卵黄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使用无毒溶剂提取卵黄卵磷脂
和卵黄油的快速、经济而又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效提取技术。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卵黄卵磷脂和卵黄油恰恰符合上述要求,这是该领域今后发展的趋势。
d、超微细蛋壳钙质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蛋壳含水分1%、蛋白质3.3%、脂肪0.03%、矿物质95%及其他物质。蛋壳的矿物质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其次是碳酸镁、磷酸钙,因其易于消化吸收,可作为人和动物的钙、磷强化剂。20世纪90年代以来,蛋壳的利用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在畜牧业中,蛋壳粉可用于畜禽补钙,加工蛋壳粉饲料和蛋壳血粉;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食品钙强化剂,制作黏结剂和发泡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提取“凤凰衣”、溶菌酶和加工鞣酸蛋白;在轻工业及化妆品生产中,可生产蛋壳粉化妆品,制造卵壳膜抗皱护肤霜。
目前,已将食用蛋壳粉添加到许多食品中,这些食品因此附加价值大为提高。蛋壳粉主要应用于面类食品、畜肉、鱼肉、油炸食品以及膨化食品中,但应用范围因其粒度较大影响食品品质而受到一定限制。若采用超微细技术将蛋壳制成超微细蛋壳粉,不但结构疏松多孔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以改善食品品质,便于添加到多种加工食品中。因此,蛋壳粉是非常好的生物钙,应尽快利用这一天然的生物钙源,将我国每年废弃的上百万顿蛋壳变废为宝。
3、对上下游的依赖程度
影响蛋鸡收益率的因素很多,该行业对上下游的依赖程度很高,收益波动性非常大。最核心的因素是饲养周期的选择(200天周期和300天周期的成本就差别非常大),以及上游的饲料、种鸡选育、人工和电费成本,下游主要是鸡蛋价格波动因素。
(四)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1、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禽蛋行业仍属于中小规模养殖,大规模养殖(超过50万只以上)
企业只有十几家。2010年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里,公布了2009年全国蛋鸡规模养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2、竞争对手分析
(1)国内
我国鸡蛋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名称
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圣迪乐村公司 大连韩伟集团
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鸡蛋产量(万公斤)
6000350(公司加农户)
350(公司+农户)
30058003003421.8蛋鸡规模(万只)
辽宁新风集团牧业有限公司 华曦牧业
北京百年栗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50 60 50
1)韩伟集团
韩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蛋鸡生产企业,拥有存栏鸡300万只,年产鲜蛋5800万公斤;韩伟集团是中国第一个代表中国加入世界蛋品协会的国家级会员;韩伟集团是中国唯一通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600项苛刻检验的中国鸡蛋企业;韩伟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鸡蛋行业营销网络,在国内12个中心城市设有分销公司,产品到达56个城市,上万家超市销售咯咯哒鸡蛋;韩伟集团还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咯咯哒鸡蛋:咯咯哒鸡蛋是中国蛋类第一个驰名商标,成为韩伟养鸡有限公司主打产品。咯咯哒牌高品质鸡蛋于2000年4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11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了日本冷冻食品协会的检验,产品热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咯咯哒鸡蛋又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养殖基地地处三面环境优美的大连,“山海湾畔,钻石级蛋产区。”
蛋粉和液态蛋:韩伟集团于2005年投资1.6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完全采用丹麦公司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蛋粉生产的企业,专门从事鸡蛋制品的生产和开发。日处理鲜蛋能力150万枚; 年生产蛋粉规模达5000吨,是亚洲最大的蛋制品生产企业。蛋粉的原料全部来自于咯咯哒鸡蛋。 2)圣地乐
四川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控股,以绿色鸡蛋生产为主,是全国同行业率先获得HACCP认证,并获得ISO9001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害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其蛋鸡养殖规模已经达到275万只,圣迪乐村自己拥有上万亩的绿色玉米种植基地,有年产数万吨的绿色饲料厂,构建分布于四川绵阳、成都邛崃、江西丰城、湖北京山、河北涿州的大规模养殖基地,有覆盖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武汉、昆明、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20多个核心城市的市场行销网络,800家大型卖场,2000家便民店,3500家农贸网点。
圣迪乐村提出“三种结构”、“七个统一”和两个自带。三种结构:家庭承包、
家庭投资、公司自控,这种经营结构明确了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一体化;七个统一即由圣迪乐公司为农户统一提供养殖设施、统一提供优良鸡苗、统一提供专用饲料、统一提供绿色蛋鸡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统一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提供药品和防疫、统一品牌回收农户生产的全部蛋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对外销售,这“七统一”解决的是鸡蛋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两个自带:由农户自带每人养鸡3000—5000只所需的一个劳动力,自带每只鸡25元的流动资金到园区从事规模化的商品蛋鸡养殖。这种模式已在绵阳市的梓潼县、成都的邛崃市、江西的丰城市、湖北的襄樊市、广元市的剑阁县、河北涿州等市县得到多点复制和推广,形成了一个个”圣迪乐村”。 3)德青源
目前,德青源生态园拥有农业养殖系统、壳蛋包装厂、液蛋厂、饲料厂、沼气发电厂、有机种植园等多个项目。农业系统目前达300万只蛋鸡的养殖规模,日产150万枚鸡蛋,现有员工260人;壳蛋厂是专门的鸡蛋分级包装厂,单班处理量达200万枚鸡蛋,现有员工105人;液蛋厂是蛋白液、蛋黄液和全蛋液的生产和包装车间,现有员工50人;饲料厂是专业的鸡饲料加工厂,日产量可达20万吨,现有员工30人;沼气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采用德国进口原装发电机组,年产电量达1 400万千瓦时;德青源种植园拥有大棚蔬菜水果,占地500亩,可常年供应纯天然无污染的新鲜有机蔬果。作为国内蛋鸡重点龙头之一,2009年11月,德青源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德青源健康养殖、蛋品加工、循环经济等进行深入研发和示范推广。 德青源现已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2008年度荣获了世界水晶鸡蛋奖,并成为奥运会蛋品唯一指定供应商,2008年年产值达3亿余元,2009年突破5亿元。集团2020年长远规划将在全国建成10个可循环生态农场,届时可以达到3 000万只蛋鸡的养殖规模。目前,德青源在安徽黄山已经启动了种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在广州也开辟了新的基地,在今后的几年中,公司在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的项目也将会陆续启动。
2007年,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德青源在北京品牌鸡蛋的市场占有率达71%。作为总资本的养殖业,德青源的毛利率达到25%~30%。 德青源的经营特点是集约化喂养: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德青源坚持走集约
化养殖的道路,而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养殖场供水、饲料和鸡粪清理全部实现自动化。生态园内的家禽养殖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欧盟标准,和美国动物福利标准。
标准化流程:对鸡蛋进行水洗、烘干、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工序,并根据大小、形状、颜色进行筛选和分类,合格的分级出售。
走品牌化战略:所有出售的鸡蛋均标有有商标、生产日期和防伪编码,通过编码,可直接查出鸡蛋生产日期、批号、鸡舍、质检工号等信息,甚至找到产蛋的那只母鸡。为保证其品牌地位,德青源坚持以大中型超市为主要销售渠道。 4)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阳蛋业创办于1995年,现有福建福清、江西南昌和湖北监利三个专业蛋品加工厂,年加工蛋品能力6万吨,带领4250户蛋农,饲养蛋禽350万羽,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世界蛋品协会(IEC)会员。“光阳”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光阳蛋业现拥有福建福清、江西南昌、湖北监利三个蛋品加工厂,年加工蛋品能力6万吨,建成亚洲最大禽蛋分选线,每小时处理禽蛋18万枚。光阳人时刻牢记“食品质量无小事”,引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美国FDA注册登记,实现出口美国16年零事故。
光阳蛋业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定位,公司在全国率先对蛋禽养殖基地实行种苗、饲料、饲养、防疫、用药、收购的“六统一”管理和严格的产品溯源制度,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同时公司积极探求农业产业化合作新模式,率先推行规范防控疫病、污染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蛋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生产模式,带领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示范、合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带领农民饲养蛋禽385万羽,年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
光阳蛋业在2005年实现产值超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值达到10亿。
(2)国外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鸡蛋生产国。此处详细介绍美国的情况:95%的美国鸡蛋生产
集中在大约200家公司手中。1998年前10大占35%,到了2007年,前十大占43.2%。
1)Cal‐Maine Foods,Inc.
排名第一的Cal‐Maine Foods公司成立于1969年,被《福布斯》评为美国快速成长的100 家
公司拥有3100万只产蛋鸡,为美国29个州生产鸡蛋、区分鸡蛋等级并进行包装,企业之一。
每年生产超过72亿只带壳鸡蛋,正如它的名称所示,“Cal‐Maine”代表着它覆盖的市场,从加利福尼亚州(美国西部)到缅因州(美国东北角),Cal‐Maine 的产品在美国29 个州的零售店里都能买到;也就是说,除美国西北部地区外几乎任何地方都有销售。公司还保持着“不断并购”的传统。其创始人坚持认为,只有继续进行收购才能抵御鸡蛋价格下滑所带来的影响。从1989年起,公司进行过19次收购,被收购的公司蛋鸡养殖规模从60万只到750万只皆有。公司共约2,100名员工,其中1870人在鸡蛋的生产,加工和营销环节工作,110人从事饲料厂操作和120个行政人员。
2010年,Cal‐Maine占美国市场18%的份额,生产的蛋中21%是散养蛋、有机蛋、营养增强蛋。公司销售两个特种品牌蛋,一种是以低胆固醇著称的Egg‐Land’s Best,另一种是放养鸡蛋Farmhouse。前者对公司的业务增长贡献尤为巨大,Egg‐Land’s Best创造了连续13年以两位数增长(15%~18%)的纪录,之前在美国从未有过一个食品领域的公司有过这样的成绩。现在,Egg‐Land’s Best在全美超市品牌鲜蛋中已经拥有75%~80%的市场占有率。为了降低鸡蛋的胆固醇含量,EGG-LAND’BEST 采用不同于传统的鸡蛋日粮配方,不采用动物脂肪和其他动物副产品,配方中包括海藻,苜宿和CANOLA菜子油,并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添加了一种以海藻为基础配制的含碘专用原料。这样生产出来的EGG-LAND’S BEST比常规蛋的胆固醇含量低将近12%。从面市到现在,EGG-LAND’S BEST话了5年的时间成为美国第一品牌。其次,EGG-LAND’S BEST 通过提供鸡蛋菜谱,鸡蛋知识,鸡蛋口感测试等方式让消费者建立品牌忠诚,并组织消费者现场考察放养鸡场地,开展认养产蛋鸡的推广活动。
Cal‐Maine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7.83亿美元,静态PE13.2倍,PB1.89 倍。ROE14.16%,毛利率18.33%。过去三年收入9.95、9.28、9.4亿,净利润6083、6782、7950万。但2011年截至8月27日的财季,该公司营收增长28%,从上年同期的1.90亿美元增至2.44亿美元。但净盈利下降35.4%,从上年同期的480万美元,降至310万美元。Cal‐Maine表示鸡蛋销量增长7%,从上年同期的1.94亿打增至2.08亿打。但每打鸡蛋的饲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上涨15%。
2)Rose Acre Farms, Inc.
Rose Acre Farm是一家有着125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总部设在西摩,印第安纳州。1930年在印第安纳州开始销售其Rose Acre品牌鸡蛋。1955年,Rose Acres在Seymour建起了它自己的第一家养鸡场,从此以后生意就稳固上升。2010年公司共有2260万羽蛋鸡,占全美市场份额为8.1%。
Rose Acres最大的生意是为很多超市和大型连锁商店供应自有品牌的鸡蛋,以及Rose Acres品牌的鸡蛋。零售时,新鲜的鸡蛋分成5种尺寸—巨大、非常大、大、中等、小—种类也各不相同包括白壳蛋、褐色蛋、散养鸡生的蛋、素食蛋、Golden Premium高营养蛋以及经过认证的有机蛋。99% Rose Acres的鸡蛋都是符合美国农业部等级系统中的AA级标准的,也就是说鸡蛋的蛋白又厚又稠;蛋黄很大很圆,几乎没有任何缺陷;蛋壳干净,不易破损。特别值
维生素D,维生素E,叶黄素及丰富胆碱。Rose Acres得介绍的是Golden Premium蛋:富含ω‐ 3,
含有100 MGS的ω‐ 3,维生素E和低25%和Cal‐Maine一样也有自己的EGG-LAND’BEST品牌:
公司还在自己的孵蛋所培育自己的雏鸡,而且还分别为液体和粉末状鸡蛋产品的饱和脂肪。
进行打蛋和烘蛋操作。该公司还拥有自己的冷链车队及船队。
3)Michael Foods, Inc.
迈克尔食品公司(迈克尔食品)是在美国的领先的多元化的食品加工公司之一。该集团公司从事蛋制品,冷冻马铃薯产品,奶酪和其他乳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下游覆盖餐饮,零售和食
Farm Fresh Foods, Northern 品配料市场。该公司的著名品牌较多,如Papetti的,MG Waldbaum,
迈克尔食品公司的三个主Star, Crystal Farms, Simply Potatoes, Diner's Choice 和 Better'n Eggs。
要业务是蛋制品,土豆制品和水晶农场。2010年,该公司被GS资本收购。
(五)市场容量及增长前景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蛋产量从1960年1,950万吨增长至2009年6424万吨,增长了229.4%。
世界鸡蛋总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FAO数据库
根据我国2000~2010年鸡蛋产量,及同期鸡蛋的价格,我们可以粗略测算2010年中国鸡蛋行业总产值为2083亿元。2000~201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为7.1%。
图:2000~2010年我国鸡蛋行业总产值预测
2、行业增长前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蛋鸡行业前景
国内蛋鸡行业未来将从单纯的扩大规模化养殖走向提高单产和品牌化的道路,蛋鸡行业养殖是有一个最佳规模水平的。国内蛋鸡行业规模化的瓶颈主要来自于饲料瓶颈和环境保护成本,例如农业部预计我国2010年能量饲料缺口达4300~8300万吨,而蛋白质饲料缺口高达3300万吨,2030年将达5000万吨, 可见未来饲料原料供应形势之严峻,因此该行业不太可能走向出口导向型。但是鸡蛋作为一种营养非常丰富而且价格十分低廉的优质动物食品是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需求长期萎缩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蛋鸡行业的增长相当大的可能性将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其速度和购买力以及城市化进程速度相适应。
从发展趋势上讲,预计到2030年,禽蛋产量可能达到3000万吨,平均每年在1%‐2%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蛋鸡达到存栏量15‐16 亿只的水平就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极限了。在这样一个稳定的数量情况下, 通过提高单产水平(目前国内单产水平在15千克左右,与国际标准差的很远)、减少死淘率达到总产量适度增长的目标是非常现实的。
(2)国外蛋鸡行业前景
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简称USDA)和亚太零售商协会联盟(FAPRI)对美国2017年人均鸡蛋消费量做了预测,如下表。表中可看出,人均消费基本将无增长,亚太零售商协会联盟甚至预测是负增长。
这两个协会还对美国产蛋量进行了预测
(六)行业发展障碍和风险 1、行业发展的障碍
(1)鸡蛋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近年来,我国的蛋鸡存栏量和鸡蛋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9.25%和42.04%。由于国内鸡蛋的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来已经超过15千克,远远超出了世界的人均水平,增加国内消费量的潜力已经不大。 (2)疾病是困扰蛋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养鸡业每年由于传染病所导致的鸡只死亡数量约为3亿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在国内许多蛋鸡主产区传染病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蛋鸡的生产和健康水平,提高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对蛋产品卫生质量的影响,这也是我国蛋产品出口方面最大的障碍。
(3)新技术推广缺乏力度
近年来我国在家禽营养与饲料、饲养设施与环境控制、自动化技术、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等领域内的研究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许多新技术却
没有能够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新技术推广缺乏力度的另一种表现是蛋鸡业生产中的从业者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懂技术的人员很少直接从事生产。
(4)蛋品质量是制约蛋鸡业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的蛋鸡生产中由于疾病、所使用的饲料原料和药物等方面的原因,褐壳蛋鸡的蛋壳颜色常常出现深浅不一,蛋壳表面粗糙以及有黑褐色斑点附着的情况,这样的蛋所占的比例有时还比较高,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 (5)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难以与大市场接轨
目前,我国蛋鸡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以中小型规模的农户养殖为主,其所饲养蛋鸡数量约占商品蛋鸡总量的75%以上。在1998年以后,我国蛋鸡存栏量及鸡蛋产量供求平衡或供略大于求,国内消费者对蛋品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国家对食品质量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使得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和经营的方式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6)生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污水和粪便处理需要增加投资,环保意识不强,一些蛋鸡养殖场将粪便、病死鸡随处堆放,对鸡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鸡群生活在一个受污染的环境中,时刻都受到疾病的威胁
2、行业面临的风险
(1)种源风险
我国蛋鸡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鸡肉,目前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只蛋鸡年产蛋约13公斤,料蛋比2.4:1,死淘率超过20%,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一方面,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生产性能有望实现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种源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种鸡质量是决定蛋鸡生产潜力的关键,蛋鸡的内在品质不仅取决于品种的遗传潜力,也受种鸡场疾病净化、营养、管理、孵化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我国已全面进入世界良种推广阶段,但由于国内父母代雏鸡价格长期低迷,每套父母代价格只有6‐8元,祖代经营风险较大,不少祖代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普遍通过强制换羽等措施提高进口祖代鸡的利用率,由此
减缓了遗传进展的传递速度,影响了种鸡的生产性能,特别是种鸡的抗病性降低。 (2)疾病
影响我国养鸡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疾病,目前我国鸡蛋场普遍缺乏防疫卫生设施,尤其是农村养殖户,饲养密度,品种繁杂、引种分散,而且鸡龄大小不一,导致频繁发病,交叉感染,难以控制。病毒病(免疫)、细菌病(卫生管理)造成农村养鸡产蛋期死淘率在20%以上。疾病也是近年来养鸡业效益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技术层面上,由于对鸡群免疫效果缺乏有效监测,所采用的免疫程序并不适合鸡群的情况,免疫效果不佳,引起鸡群发病。
与国内商品蛋鸡企业,如正大集团、德清源、韩伟集团等日益重视技术、设备和品牌效应相比,国内种鸡企业的技术、设备相当落后,种鸡白痢、霉形体(MG)等疾病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蛋鸡业发展的“瓶颈”。 (3)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蛋鸡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但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蛋鸡产业相比,产业链较短且农户家庭饲养在生产链条占比很大,并且短时间内不会下降。禽蛋深加工程度不高,禽蛋有大约95%是以鲜蛋出售。因此,整体上行业的净利率水平不高,利润率受鲜蛋价格波动影响非常大。 (4)鸡舍及设备
目前蛋鸡业的生产设备要落后肉鸡许多年,基本采用开放式鸡舍、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虽然减少电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但自然光照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再晚秋与冬季,日照时间短,对鸡只产蛋有抑制作用,造成全年产蛋不均衡。此外,自然光照的强度不能控制,阳光直接照射时,光强度过大,容易造成鸡只烦躁不安,神经质及啄癣等,尤其对育成鸡影响很大,顺季时自然光照渐长提前开产,逆季时自然光照渐短推迟产蛋。自然通风随机性太大,单纯依赖自然条件,通风效果不能保证,如高温季节经常热死鸡,产蛋率下降25‐50个百分点。 (5)饲料
蛋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是尽量保证体重达标。但由于各饲料公司片面追求饲料的低价格,饲料能量严重不足,育成鸡体重很难达到标准。因而蛋鸡生产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饲料选择和采购上也存在风险。 (6)区域性扩张风险
行业上下游均存在运输半径壁垒的风险。上游种鸡运输要求在48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种鸡将是不合格的(见民和股份招股说明书)。下游鸡蛋对运输距离有一定限制,尤其对保质期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鸡蛋品牌是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的特点,如果向外省推广可能会导致费用上升而收益下降的风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