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朝建筑

来源:东饰资讯网


辉煌的唐朝建筑—大明宫

说到中国的朝代,最让我们自豪与骄傲的莫过于唐朝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它强大的影响知道现在还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延续,海外人士把侨居的华人称为唐人,海外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可见唐朝的强大与繁荣。

唐朝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它促进了中国的强大,烙印下中国团结不屈,坚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史称汉唐盛世。唐朝把中国文明推到历史的高点,它的强大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主宰了世界的格局,它的发展标志着世界文明史的进步,很多国家仰慕唐朝的繁荣经济及发达的文明,纷纷派使者到长安学习,同时也给唐朝带来了各色的文化。唐代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倒有很大的发展,建筑上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唐代的建筑组群层次有序分明,错落有致,建筑一般成方形,最中为正殿,也称为前殿,前殿后面是后殿,一般为人们的住所,而正殿是建筑主人所居住的。前殿左右上方有厢房,一般为来客人所住,也有为堆积货物或者是杂货房的用处。各个殿之间设有通道长廊,长廊宽阔高大,上有棚顶,为人们遮阳挡雨,等等这些构成一个院落,院楼最外围是高大的围墙,围墙一般有大门和后门,还设有偏门,但是一般不开放。这种建筑构造大到大型宫殿,小到一般庭院都可见到。此外,唐代的陵墓建筑也很有特点。据史料考察可以知道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大多都是在大山中建造,这样不仅节约开支,同时也体现了帝王的权威性,犹如山那般高大。陵墓内部规格也气势恢宏,建造有很长的引道,引道旁边有石雕,还设有多种机关,目的是防止盗墓的情况,保护帝陵的完整。而且一般的墓内都会画有艺术性的壁画,其形态多种多样,色彩绚丽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1 / 5

同时,色彩在唐代运用最为广泛,在唐代之前,色彩单一,搭配简单,而在唐代,色彩文化课发展开来。各种各样的颜料,色彩斑斓,在很过工艺品上都有,在建筑上更是布局得当。不同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不同,建筑的色彩搭配也不同,这不仅使建筑美观,耐用,给人在视觉上个更是别开生面,让人有种天然和一的感觉。不同阶层的人也有特定的色彩用在不同的场合,这说明色彩的搭配运用不但被人们创造革新,同时也造就了艺术的提高升华。唐代现存木建筑物色彩朴实但不缺乏含义,屋顶舒展平滑,护栏阶梯设计合理,朴素无花,给人稳重,大方的感觉,这是即使在以后的朝代建筑上也没有的艺术风格。

是当时的人们追求艺术和美的享受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壁画技艺。

壁画技艺要数敦煌的壁画最具代表性。敦煌壁画尤为生动,形态、动作栩栩如生,让人望而观止,在壁画宫阙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中央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中右三部,左右二部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一整体,突出于外的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一感。远观就犹如自己站在大山面前,到近处看就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种美的享受即使到现在也吸引着很多人,是人们身心归一,向往的艺术归宿。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由都市建筑、宫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组成。就唐代宫殿建筑而言,大明宫、兴庆宫和华清宫最具代表性,有着鲜明且彼此不同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从考古发掘可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宫城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下盛中书盛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同时唐玄宗还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

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办公区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

2 / 5

区又以园林为主。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大明宫是唐朝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350公顷,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大明宫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

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

3 / 5

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大明宫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3.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

它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它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

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4 / 5

宫城之北,为禁苑区。唐代的大明宫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作为大唐的权力中心,随着帝国的覆灭,大明宫最终毁于战火,留下千古的遗憾。

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这固然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综观以上特点,唐代建筑所彰显出来的建造手法,取材,设计,文化具有很高的深度,可以说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虽然现在有些建筑保留了下来,但是随着社会的而发展进步,一流的唐代建筑业会随着皇权的灭亡而逐渐衰亡,所以现在的我们要重视唐代建筑,重视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加大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了一千多年,很多辉煌的建筑神话已经被尘埃深埋,我们今天只能从残破的遗址中想象当年的伟大奇迹。中华文明也走过了一千的多年的兴衰史,在我们沉溺于先人的辉煌成就时,我们要想到的是他们铸造辉煌的精神,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吸引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进驻,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最终铸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留给我们一座座伟大的建筑奇迹,这些建筑是历史的长河中的明珠,是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要以宽广的胸襟来海纳百川,吸取先进文化的精华,争取盛世的再一次降临。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