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人口流动越来越大,这对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成为城精神文建设的重要内容。园林绿化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园林绿化在前期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布局以及区域需要等,在建设中要采用合适的园林建设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在建成后不能放任不管,要进行后期养护,需要聘请一些专职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工作。因此,本文对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技术与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推动城市绿化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种植施工;养护管理 1导言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现代化中园林绿化建设也逐渐得到了更多重视,如何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利用最少的自然资源将绿化区域、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率达到最佳是核心问题。
2园林绿化种植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2.1绿化种植设计问题
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化项目离不开一套合理的设计方案,前期的设计图纸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种植质量。绿化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前期设计人员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气候、土质等生态环境,以及苗木品种生长适应性问题,合理地选择苗木搭配品种,适地适树。部分设计单位人员往往未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考察不到位,在设计苗木品种选择及搭配上存在不合理性,造成苗木种植后出现大量死苗情况,极大影响绿化施工质量。其次,部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有限,设计风格及手法单一,对于设计图纸的深化未到位,景观节点位置苗木品种、形态、色彩、层次搭配不合理,按图纸施工难以表达出绿化景观的艺术性、美观性,达不到预期效果。
2.2绿化种植成本投入问题
绿化项目的成本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经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忽视种植质量问题。首先,减少苗木的投入成本,会造成进场苗木质量较差,种植后整体效果不理想;其次,减少种植过程人工、机械成本的投入,省工导致种植工艺太粗糙,在细节处理上不够精细,造成种植后观感效果较差。
2.3绿化种植苗木材料问题
绿化苗木材料进场质量问题直接决定着种植施工的质量及效果,部分苗木未按设计要求形态及规格进场,如乔木胸径、高度、冠幅未达到要求的尺寸规格,或者树形存在严重偏冠,会影响整个上层乔木骨架种植效果;部分灌木品相较差,规格未达标,枝叶不够饱满,土球松散、穿根等,也会造成中下层灌木种植质量及长势效果较差;部分地被苗规格太小,冠幅稀疏,存在病虫害等,会导致种植后下层视觉效果太差,缺乏层次。
2.4绿化种植施工管理问题
绿化种植施工过程管理是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单位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材料进场的验收把控不够严格,对于种植工人种植细节的交底及把控不到位,影响苗木成活率及施工质量,另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对于设计图纸理解不透彻,未能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苗木灵活调整种植,最终造成绿化效果不理想。
3园林绿化种植施工技术 3.1树种选择
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所以其对外界生长环境与条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种植时,必须要选择与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相符合的植物。不能盲目选择绿化效果强或外形美观的植物,因为这些植物在一个地方生长得好,不代表在所有地区都适宜生长,如果它们与所处环境不相容,则无法达成良好的种植效果,甚至容易死亡,带来较大的绿化损失。选择合适的树种是第一步,选
好树种之后还要严格挑选质量好的树苗,最好是根系发达易生长、无损伤、无病虫害的树苗,有利于植物生长。除此之外,种植绿化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也要根据季节与气候选择种植时间,符合植物生长习性的种植时间有利于植物更好地生长,能够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3.2土壤选择
土壤作为绿化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研究土壤性质,促使植物健康、快速地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而言,不同的绿化植物有不同的种植土壤性质需求,例如土壤的透水性、酸碱性等都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所以在进行绿化植物种植前,查验土壤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查验土壤性质之后,由于一片土壤之内可能性质不均,所以还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优化,例如,发现某片区域缺乏某种植物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可以适量施用一定的肥料来补充。与此同时,保证客土质量、基肥腐熟程度、土壤翻挖深度达到绿化植物种植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
3.3绿化施工
绿化施工不等于简单地种植植物,而是要保证种植的结果符合绿化、美观等目标。所以,通常而言,绿化植物的种植必须经过前期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考察设计,编制合理的施工种植计划书,然后再由专业的种植人员进行种植。绿化施工不仅要做好绿化,还要考虑园林的排水、放线等情况,这要求植物种植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园林结构混乱、功能失调等问题,此外,还应该注意,如果是多种园林绿化植物同时进行绿化施工,其种植的先后顺序也不能轻易改变。
4园林绿化种植养护管理措施 4.1结合生长需求合理施肥
施肥是植被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后期植被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养护人员要重视植被的施肥。根据不同的植被,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另外,在选择施肥时尽量选取一些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肥,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施肥之前给植被周围松松土,提高土壤的松软度,使肥料得到充分地利用。
4.2提升美观度,合理修剪枝桠
考虑到美化环境的需要,植被的形状也需要进行具体的管理,园林管理人员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形状,当植被长到一定的高度时进行修剪。如果是单个比较大的植被,可以将它们按照同样的形状进行修剪,如果是比较小的花草,则可以利用所有的花草来设计一个整体的形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观赏性,而且还能够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4.3合理浇灌,促进植物生长
在植被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浇灌,浇灌次数要合理安排,不能等到植被完全缺水之后才进行浇灌。在刚种下植被的时候和栽种一段时间后的浇灌的时间和量各不相同,园林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灌。植被品种不同,浇灌的次数与量也各不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把所有的植被都以同一种方式浇灌。
4.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虫害的出现,所以管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定期防治,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在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尽量采取无污染的方式。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2种手段,前者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可以给植被进行树枝修剪,这种方式成本高但是环境污染小,后者主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驱虫治病,成本低但是会污染环境。
4.5松土技术
在对树苗种植之后,还要对树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控,要保证树苗有良好的生长状况,就需要对树苗进行适当的松土,保证根部的有氧呼吸活动,更有利于树苗的生长。在对树苗进行松土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松土技术,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的松土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树苗的正常生长,也要防止因过度松土而导致树苗根部损伤。
5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渐提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价值和作用,加强日常的施工与养护管理将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必须要切实针对不同的植物类型,采取有效的施工与养护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树刚.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5):44-45.
[2]王明清.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种植的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居舍,2018(30):107.
[3]李光明.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9(4):201-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