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来源:东饰资讯网


寓学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一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教《识字四》蚂蚁地上运食粮这句时,我就问学生“蚂蚁那么小,它们是怎样运食粮的” 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可以查找资料,探究蚂蚁是怎么生活的。几天后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兴奋地给我讲他们的发现,以及他们如何用馍馍渣做实验,观察到蚂蚁运食粮的整个过程,我顺势利导,如果你们能用一、两句话将看到的写下来,那你也可以写书了。学生听后很高兴地去写。

学以致用,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印象深。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都是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好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松鼠和松果》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写成一段话。孩子们兴趣大增,他们编出的故事充满童稚,想象出人所料,令人惊喜。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

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教学《村居》后,为了巩固对诗的理解,设计这样的练习:喜欢绘画的人,请根据诗的意境画一幅图;喜欢写的人,请把诗改写成文,展开想像写一段话,并用上这一句诗等。无论是绘画、改写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在“活动”中理解。另外每个星期,规定学生在采集本上积累五个词语,并理解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