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来源:东饰资讯网
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除了科学文化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而想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单凭学校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应依靠家校合作。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创新家校合作方式的建议,即应强化家校合作的理念、构建家校合作协调机构以及组建家长心理学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家校合作的方式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引言

学校与家庭是大部分中小学生活动的场所,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相关活动是在这两地方实施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深受其影响。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方面的责任,家庭的影响与家长的教育也至关重要。学生作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教育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家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当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强化家校合作的观念

第一,学校方面要重视家校合作。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学校应清楚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价值。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以及家长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都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学校与家庭之间不但要了解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还要了解彼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两者达成一致,采用同样的方法才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学校可以对教师展开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让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第二,家长要注重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监护人,都非常希望孩子能得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家长还意识不到自己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多认为是“装的”、“没事找事”、“让老师好好说说”等。因此需要转变这种学生教育应当由学校全权负责的理念,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在一些活动中给家长发放一些心理学的专业资料。不但要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自身的言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且要让家长注重家校合作,这是实施家校合作教育的前提。 二、构建组织协调机构

学校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因为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与教育目标而有了交集与协作。合作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协调机构,组织协调结构不但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保证,而且还可以推进家校合作,巩固家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

具体而言,这一组织协调机构有三大主体:组织协调机构领导、具体负责人以及家长委员会。其中组织协调机构的领导,可以由学校方面负责行政工作的领导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一般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来担任。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则是由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教育专家来组成。然后在明确三者之间的分工:其中组织协调机构的领导负责协调与沟通的工作,发起一些较大的家长会议或家校合作倡议,促使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具备一定的教

育教学经验与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主要负责合作方案的制定、具体教育措施的推行以及相关专业性知识的推广普及等。家长委员会则主要负责在家庭中深入的了解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会议上进行讨论。在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时,或不知道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时,要及时的与心理健康教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此外,家长更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组建家长心理学校

部分家长在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交流沟通上存在着障碍,因此创办家长心理学校很有必要。家长与家长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并非所有家长都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并非所有家长都具备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因此组建家长心理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家长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转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以及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家长心理学校的主要工作有三:第一,提升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事物的观点、看法等都影响着学生。只要家长自身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同时学生也才不会受到家长的不良影响。第二,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家长心理学校的建立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让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丢掉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成长的片面观点。第三,教授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促使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与家长都有责任与义务,两者的良性合作,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促进学科教学及亲子关系。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加强家校共育效果,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中秀, 张守武. 浅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v.17(02):146-147.

[2]吴镜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的相关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2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