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终末事件:指发生心脏骤停的最终结果。所谓“终末事件开始”是指心脏骤停前1h之内的这段时间内心血管系统出现的急性变化过程,是终末事件开始的表现。
3. 休克:指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强烈袭击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溉不良,引起组织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临床各科疾病均可引发的常见急危症之一。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急性损伤后,由于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大于24小时)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障碍或衰竭的临床综合症。
5. 心肺复苏术(CPR):是心脏、呼吸骤停抢救中实施的一种最基本人工救治操作方法,按照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药物治疗的ABCD方案进行现场抢救。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指胰酶排泌障碍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坏死同时伴有其他器官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
院前现场急救护理评估程序:①现场评估 ②病情初步评估 ③进一步的全身评估 ④伤病员的现场分级与标志——一级急救-危重病人(红),二级急救-较重病人(黄),三级急救-轻伤病人(绿),四级急救-死亡者(黑)
2、 昏迷的评分标准:Glasgow 昏迷评定量表(GCS) A.睁眼反应 B.肢体运动 C.意识状态 自动睁眼 4 能按指令运动 6 呼之睁眼 3 对刺激有反应 5 疼痛引起睁眼 2 对刺痛能躲避 4 刺激无反应 1 对刺痛有屈曲反应 3 正常 5 混乱 4 躁动 3 嗜睡 2 对刺痛有过伸反应 2 昏迷 1 对刺痛无反应 1 3.医疗差错:医疗机构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过失,经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或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
医疗过错:医疗机构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规范、原则及法律法规,由于存在过错,造成一定后果的医疗纠纷。
区别:二者的特征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过失所造成后果的差异。 4、80%的心脏骤停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10-15%由心肌病引起。
发病机制三大类型: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非心源性心脏性猝死。
5、心电图是诊断心脏骤停的辅助检查最主要,最可靠的形式
6、无论实施单人或双人CPR按压/通气比例应为30:2,如抢救者只是实施人工呼吸而不行CPR操作,通气频率为10-12次每分。 7、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1)能触及到大动脉搏动或收缩压>8kPa(60mmHg)(2)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扩大的瞳孔逐渐回缩或出现睫毛反射(4)呼吸状态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5)昏迷逐渐变浅或出现挣扎。 终止心肺复苏操作的指标:(1),被抢救者自主呼吸及心搏已经恢复;(2)、复苏操作已达30分钟以上而患者仍呈昏迷,且自主呼吸、心跳一直未能恢复;(3)、心电图示波一直呈现直线。
8、脑死亡判定的三个标准:深昏迷状态、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 9、急性动脉夹层检查目前最好方法:核磁共振成像。(MRI) 10、脑血管病诊断——CT (首选)
11、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晕厥;咯血;休克;其他(咳嗽,心悸,注“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 12、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
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最严重——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3、出血程度的估计:20ml时粪便潜血实验可呈阳性结果;50~75ml可出现黑粪;短期超过250~300ml可导致呕血。不超过400ml,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超过500ml,出现头昏、乏力、心悸、心动过速、血压降低;超过1000ml,可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性贫血,氮质血症等。
14、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我国50﹪以上是胆道疾病所致,国外是过度饮食和酗酒。
临床表现:当血钙小于1.75mmol/L时,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脐周皮肤呈青紫色称为Cullen征,下腹部及腰部皮肤呈青紫色为Grey-Turner征。
15、甲亢实验室检查: (1)、血T3、T4或游离t3、T4:在甲亢危象时可突然增高。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克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部分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谷丙转化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4)、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钠血症,低钾血症。
16、 甲状腺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 特异性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T3,T4,FT3,FT4均下降 (2)、血清TSH测定——原发性甲减时TSH升高,继发性甲减时下降。 非特异性检查: (1)、基础代谢率减低;
(2)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血糖降低;血钠降低;钙正常或降低;肌酐升高。 (3)、血气分析:呼吸性酸中毒、PaO2降低,PaCO2升高 (4)、心电图:心电图示低压,心动过缓以及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 (5)、X线及CT检查可见蝶鞍增大、胸腔积液、心脏增大。 (6)、超声心电图示心包积液。 17、突发性创伤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尽早清创、一般不做初期缝合、充分显露伤道。
18、气胸根据胸膜腔内压力的改变可分为: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采取胸腔闭式引流为最简洁抢救方法。
19. 多发伤:系指同一致伤因素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出现的损伤性疾病。影响心、脑、呼吸的抢先处理。
复合伤: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
20、筋膜间隙综合征(FES):是指骨和筋膜封闭区域由于不同原因所至的压力增高而发生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创伤所致的急性并发症。
治疗原则:应按急症治疗,不可拖延,关键是进行切开减压。
21、毒物的吸收:经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吸收,注射吸收,创面吸收。 22、肺部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疗相关性肺炎(医院、呼吸道、医疗机构) 2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鉴别题
鉴别点 鉴别点 脑栓塞 脑出血 发病年呕吐 少见 多见 龄 常见病血压 多正常 可明显增高 史 TIA史 瞳孔 多正常 患侧有时大 起病时眼底 可见动脉动脉硬化、可见状态 栓塞 视网膜出血 起病缓偏瘫 多见 多见 急 意识障少见、短暂 多见、持续 脑膜刺无 可有 碍 激征 头痛 少有 多有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CT检查 脑内低密脑内低高度灶 类型 缺血性脑出血性脑血管病 度灶 血管病
2.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鉴别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部位 胸骨中上段 与心绞痛相似 疼痛性质 压榨性、窒息性 更剧烈伴濒死感 疼痛时间 1-15分钟 较长,几小时或数天 硝酸脂类疗效 作用明显 作用差 发作诱因 多较明显 不明显 血压变化 无变化或升高 常降低或休克 胃肠道症状 无 常见 肺水肿 无 常见 坏死性吸收热 无 常有 血清心肌酶变化 无 序列性改变 心电图 无变化或ST-T暂时改变 可见特征性、演变性ST-T变化
1、 脑栓塞与脑出血鉴别 脑栓塞 脑出血 青壮年多老年(50-65岁见 多见) 风湿性心高血压及动脉脏病 硬化 少见 少见 不定、由静多在动态 到动 最急 急 问答题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抢救与治疗措施
救治原则:立即脱离中毒现场、清除污染物、清洗皮肤、口服中毒者应立即洗胃、导泻、及时应用解毒剂对症处理。
治疗措施:
⒈迅速消除毒物:洗胃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消除尚未吸收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⒉解毒药物的应用
⑴ 胆碱酯酶复活剂的应用:恢复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能较迅速解除烟碱样症状,但对毒蕈碱样症状作用效果不佳。
① 使用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 ② 常用药物:碘解磷定、氯磷定
⑵ 抗胆碱药的应用: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减轻或消除毒物
所致的毒蕈胆碱症状,对抗AOPP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肺水肿、循环衰竭、挽救生命,起到治“标”的作用。
① 使用原则:早期、适量、反复、高度个体化,直至毒蕈胆碱症状明显好转或达到阿托品化
② 常用药物:阿托品、苯那辛、苯甲托品
③ 使用方法:抢救时多提倡静脉给药,病情恢复维持治疗时可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④ 阿托品化的指标:皮肤干燥、口干、心律加快、瞳孔较前扩大并不再缩小,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显著减少或消失,意识状态好转。 ⑤ 阿托品中毒表现:瞳孔明显扩大,颜面绯红,皮肤干燥;原意识清楚的患者出现神志模糊、谵妄、幻觉、狂躁不安、抽搐或昏迷;心动过速,同时伴有明显尿潴留。 ⑥ 使用前阿托品皮试试验
⑶血液灌流
⑷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功能正常应始终作为AOPP的救治要点。控
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不可忽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