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 选题的根据: 一、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人类社会开展的不同经济时代,各种资源曾先后发挥过不同的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智力成了最主要的消费要素,谁拥有智力,谁能高效的利用智力,谁就拥有财富和权利。智力的拥有者和载体---人力资源,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正如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鼓励人力资源从而激发出其最大的潜能来做好工作的过程。因此,对人力资源的鼓励就成为企业管理最主要的任务。通过人力资源的鼓励,能不断更新人的知识和技能,进步人的创造力,从而使物力和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知识经济要求不断创新。这种创新表如今消费上,就是必须不断采用新设备、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表如今管理上,就是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这些都需要对原有的人力资源进展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提升。而人力资源中的员工鼓励问题有着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为员工鼓励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根底。在知识经济不断开展的时代,对于企业而言,整理、研究其人力资源的员工鼓励制度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 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鼓励问题。鼓励不是操纵,不是控制,而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对人的行为和积极性地引导与调动。一方面,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共同性,只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员工的真心。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和行为又具有个体差异,这样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切忌“一刀切〞和“一勺烩〞,必须设计个性化的鼓励方案,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个员工。如何让员工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这与管理者对鼓励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和观念,进而对企业制定有效的鼓励政策、制度、 措施亲密相关,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鼓励员工也就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在阅读大量有关企业员工鼓励制度文献的根底上,结合企业实地调查理解的情况,对XX公司现有的员工鼓励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作出了详细原因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鼓励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借此时机帮助企业完善员工鼓励制度,进步鼓励制度鼓励员工的程度,帮助企业进步消费效益。 二、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鼓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鼓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鼓励理论,俗称“内容型鼓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鼓励过程理论,它也被称作是“行为型鼓励理论〞。 1、内容型鼓励理论
XX企业员工鼓励制度研究 李能文 刘岚 讲师 所属学部专业年级 预计字数 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专业2021年级 13000字 开题日期 2021-12-10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进一步开展了莫瑞的研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且这五个层次的顺序,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了根本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 1.2、.赫茨伯格的鼓励—保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因素理论打破了这一假设。他于1959年在?工作的鼓励?一书中提出了保健——鼓励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鼓励因素。保健因素可以用来表达高程度员工的不满意,鼓励因素可以用来表达高程度员工的满意度。他认为只有鼓励因素才能促发员工积极性,进步消费效率。 1.3、麦克利兰的成就鼓励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从2O世纪4O至5O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展研究,他着重研究了人们的高层次需要。在其1969年出版的?鼓励经济成就?(与D.G.Winter合著)一书中系阐述了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亲和需耍。这些需要并非像马斯洛理论所指出的那样是先天的本能欲求,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成就需要理论也称后天需要理论。 2、行为型鼓励理论 2.1、.洛克的目的设置理论 2O世纪6O年代末,埃德温·A·洛克和他的同事们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研究目的对于人类行为和绩效的效果。他们的研究导致了目的设置理论的创立并不断地得到验证,提出:指向一共同目的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他还提出了详细的设置目的的步骤。 2.2、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鼓励?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期望理论,其根底是:人之所以可以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的,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的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鼓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 2.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对员工受鼓励程度的大小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进展研究,并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消费率的关系?(1962年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等等著作中提出来了公平理论的观点。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消费积极性的影响。 国内研究动态: 相对国外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关于鼓励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也正因为起步晚,所以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对鼓励问题进展研究,对不同类型人员的鼓励因素进展研究,分析如何对他们进展有效鼓励,怎样建立系统有效的鼓励制度,从而进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有一部分研究专家专注于鼓励主体和客体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如今,我国专家学
[3][1][3][1][1][1]
者对职工需求、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鼓励问题研究主要按以下几个方面逐级开展: 1、对影响企业内不同类别员工的鼓励因素进展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993年俞文钊通过设计?员工需要自我评价调查表?,研究发现不同单位、职务因素、文化因素、年龄因素等在需要等级上存在不同。[16] 2002年陈东升编著的?员工鼓励金点子?中,就将鼓励对象分为受雇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四种鼓励对象。提出要坚持效用最大化原那么,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和鼓励频率。 2、对企业经营者鼓励问题进展研究 在周文霞2007年编著的?管人用人鼓励人?这本书中,指出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知道的太多了,什么新概念、新理论他们都知道,遗憾的就是做不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管人用人鼓励人?给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出建议:中国的企业不缺脑袋,缺的是“手和脚〞。进步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有助于完善企业的员工鼓励制度。 3、对人力资本进展研究 娄勤2021年编写的?探究如何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鼓励制度?文章中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所有者分成负责经营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经营者〞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消费者〞;[7]王承先在2002年编著的?企业员工鼓励技术?一书中说明,鼓励制度是指在组织系统中,鼓励主体通过鼓励因素与鼓励对象(或鼓励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方式,他认为鼓励制度应包括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和行为规划制度。4、综合鼓励体系的研究 梁梁、张绳良两位学者以心理学理论根底对员工鼓励进展深化研究,1994年俩人合作发表?关于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根底与结合研究?,对需求、动机、行为等相关因素在鼓励理论中的作用做了研究和总结,提出精神鼓励要和物质鼓励相结合,对员工进展全面鼓励,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的综合鼓励方法。[15][12][1][4] 综观国内外的鼓励理论,大多数是停留在定性分析上,比较注重理论研究的普遍性,而缺乏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特殊性研究,理论成果较难由企业管理者加以实际操作应用,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我国企业对鼓励的运用在过去因为体制的限制所以比较少,在思想上也有许多误区。当今,我国作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企业要面对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竞争,学习领会掌握正确的鼓励观念和鼓励方法,是一个当务之急。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员工鼓励概述及理论根底 2.1 鼓励概述 2.1.1 鼓励的定义 2.1.2 员工鼓励的原那么 2.1.3 鼓励作用 2.2 员工鼓励相关理论根底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2.3 麦克利兰的成就鼓励理论 2.2.4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第三章 美的顺德电子分厂员工鼓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企业背景介绍 3.2 美的电子分厂现用的鼓励制度及存在问题 3.2.1 现用鼓励制度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鼓励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3.3.2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3.3.3 薪酬鼓励程度不高 3.3.4 高管对企业文化的鼓励作用重视度不够 3.3.5 没有个性化鼓励制度 第四章 该企业员工鼓励制度的改进对策 4.1 总体思路 4.2 改善的方法及对策 4.2.1 进步鼓励制度执行力度 4.2.2 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进步员工竞争意识 4.2.3 进展薪酬制度改革 4.2.4 增强企业文化的鼓励作用 制定企业员工个性化鼓励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研究方法: 资料搜集法 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2021年10-11月:查找并研读资料,拟定提纲 2021年12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 2021年01月08日:完成第一稿 2021年02月23日:完成第二稿 2021年05月14日: 定稿 (2)主要措施: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中国知网、涉外图书馆文库里关于员工鼓励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全面、正确地理解员工鼓励制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研究根底和理论根据。 网络搜集法,即借助网络,搜集有关本论文主题的资料。还有,在写作期间与同学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向指导老师请教等。 主要参考资料: [2] R.Brayton Bowen. 鼓励员工[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 黄虎.员工鼓励理论的研究与探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金 [6]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10 [7] 制度[J].上海商业,2021.10 [8] 唐丰收,楼百均.民营企业经营者精神鼓励现状及对策[J].经济纵横,2021.10[9] 袁莉,龚自贵.现代企业薪酬鼓励有效性的完善[J].中国商贸,2021.3 [10] 孟[J].企业管理,2021.5 [11] [美]R.韦恩.蒙迪等著,葛新权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 [12] 王承先.企业员工鼓励技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 韩大勇编著.知识型员工鼓励策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4] 于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根底与结合研究[J].运筹与管理,1994.6
[15] 俞文钊,?中国的鼓励理论及其形式?[M] 指导老师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开 题 报 告 会 纪 要 时间 与 会 人 员 姓 名 职务〔职称〕 姓 名 地点 职务〔职称〕 姓 名 职务〔职称〕
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院 意 见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