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于的产生和发展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
答: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P18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1、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科学性:1、它不带任何偏见
2、它具有深刻性
3、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为什么说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立统一规律
5、简述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关系
答:矛盾同一性是指: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接的。
区别: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两种相互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一方面,统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
6、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
意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1、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必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7、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意义: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接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8、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
其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简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就会导致“均衡论”。
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质量互变规律:
10、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和掌握事物度方法论意义。
答: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又有部分质变。
意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辩论或庸俗进化论。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简述事物的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意义
答: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积极因素。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
意义: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