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 唐·戴叔伦 一汀烟雨杏花寒 古诗赏析
苏溪亭上草漫漫, 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
诗 词 赏
析
苏溪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上有漫漫春草。萋萋春草是离情、愁思的触媒,所谓“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说的正是这种情感。在此处,有美人依阑远望。“依阑”,必有所企盼,或思念远人,或排遣忧思。诗中的女主人公在东风中遍倚阑干,可见心中的希望与失望。“谁倚东风十二阑?”诗人故意设问,虽没有直接刻画女子的外貌神情,读者已从中看出了她凝眸沉思的身姿、忧愁失落的神情。
三句“燕子不归春事晚”,点出暮春时节,及女子心中所思所想。“燕子”双宿双飞,象征着美满的爱情;如今,燕子未归,则表明情人未回。“春事晚”,说明时至暮春,此时百花凋零,一派凄凉;同
时,暮春也代表女子的青春年华即将逝去,美人迟暮,更令人心惊。“一汀烟雨杏花”,寒暮春时节,风雨凄凄,杏花在朦胧的雨中俨然成了楚楚动人的美人。杏花被雨笼罩,美丽中带着一种寒意。
诗中虽然有茂盛的春草,也有美丽的杏花,但它透露出的却不是生机或活力,而是凄凉与衰飒。原因在于诗人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令人感伤的,再加上感情色彩浓重的“寒”字,就组成了一个清冷凄美的意境。
注释
1.十二阑:曲曲折折的栏杆。十二,言其曲折之多。 2. 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