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东饰资讯网
技术与市场 金融 管理 丽 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及对策 蒋欣,刘文倩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分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障碍;利率敏感缺口;改革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 1.04.101 所谓利率市场化即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 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它要求以中央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为 核心,其它金融机构在规定的幅度内围绕基准利率自由浮动各 自的存款利率,形成中央银行可以调控、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 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从我国利率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 可分为四步走:固定利率——管理浮动利率——放开部分利 率——利率全部自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到第二步的 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并且 放开了部分利率,现在的问题是要走好第二步,积极推进第二 步到第三步的转变,逐步扩大利率自由化的种类和范围,并最 终实现利率市场化。走好第二步的中心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利率 浮动制度。 1利率市场化阻碍分析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主要有来自三方面的障碍:分别是 国有企业的机制,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 1.1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 国家与企业的“父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软预算约束体 制”还没有从根本上革除。在资金的成本和可得性上相比,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可得性,而不是成本的大小。从 市场化程度高的上市公司看,其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仍然达到 66%,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决策和管理的机制普遍还没有形 成,这就造成了企业对利率杠杆的反应迟钝。 1.2从银行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商业银行对 利率的调控、反应不灵敏 我国中央银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工具。在市场 主体缺乏自我约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利率根 本无法起到左右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作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 行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 融企业,对利率的信号反应不灵敏。据统计,1999年,我国4家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74%,存款份额占银行 业总存款的70%,贷款份额占银行业总贷款的77%。国有独资 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弱,市场利率的形成 越可能产生垄断化,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就越低。而过多的经济 扶持任务造成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短存长贷趋势严重,一般都存在较大 的利率敏感性资产缺口,一旦加息,面临风险很大。就2003年和 2004年的中国银行为例。其短期存款远高于短期贷款,使得利 率敏感型缺口远小于零,分别为一1,272.772和一1,604.296。我国 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八次降息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降息预 期,因此,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一直处于不匹配状态,利率敏 感型缺口一直为负且有加大趋势,同时长期资产在资产中所占 比例越来越高。 1.3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阻碍了市场利 率的最终形成 首先,我国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较低,规模太小, 公众参与很少,不能充分反映货币市场供求状况。据有关资料 统计,1999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总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为46.3%, 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比例大大低于市场经济国 家或地区;其次,我国构成货币市场的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 和票据市场彼此分割,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准利 率。基准利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最后,我国 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种类少,数量小,性能差,质量低。间接融 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善;债券 发行以国债发行为主,行业债券发行不足,企业债券严格控制; 商品期货品种不足,金融衍生品种没有,市场急需扩大与发展。 2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深化国企改革.使其利益机制与风险机制相对称 企业是我围提高利率的最大阻碍力量,因此,使企业成为 一个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是完善 我国利率政策传导机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只有这样,在 银行变动贷款利率时,企业才能通过对成本、利润的合理预期 做出增加或减少的计划,并对利率调节的信号做出灵敏的反 应。 2.2完善央行及经营性金融机构的体制 加强央行的独立地位,确保利率政策的制定、实施的稳定 性和独立性。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真正把稳定币值 作为央行的唯一政策目标。正确利用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和公 开市场操作来执行货币政策。并且,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管理主 要受市场行为的导向,应以间接控制为主。 2.3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 发育健全的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银行间的资金运用效 率,扩大资金在地区的横向流动,同时也为央行运用政策工具 干预金融市场打下基础。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关键在于加快 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放松对货币信贷的行政控制,扩大证券发 (下转第161页) 159 技术与市场 第18卷第4期201 1年 垒融管理 例进一步下降。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在中国境外。 罗特克斯在中国境内对双汇发展的持股,一直稳定在 是不可能的。 (2)征收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 条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 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 51.45%。不过,高盛通过罗特克斯之上的股权架构设计和股权 转让,已经在中国境外实现了对双汇发展的实际减持。 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 的款项中扣缴。所称本法第三条第三款即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 到2009年年底时,高盛问接持股罗特克斯已降至6.4%,进 而对双汇发展的持股比例降至3.3%。这与2006年高盛间接持 股双汇发展31%相比,有天壤之别。 2.2直接来源于境内所得与间接来源来境内所得的区分 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 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 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此案例中,因罗特克斯公司为境内公司即双汇发展的直 由于以上所述涉税环节均发生在中国境外,并且股权转让 收入绝大部份情况下不会从境内往境外支付,而是由境外企业 直接支付的,无法实现税法所说的源泉扣缴。 (3)信息的掌握。本案例由于双汇发展为上市企业,需要披 接股东,若罗特克斯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双汇发展的股份,则罗 特克斯将产生直接来源于境内的所得。高盛、鼎晖、ShineB、 RiseGrand为罗特克斯的直接股东或间接股东,其转让罗特克 斯的股权,则间接转让了其持有的境内双汇发展的股份,取得 了间接来源于境内的所得。若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均应 露相关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披露并非是及时的,以致于出现如 双汇发展2009年末才在社会公众前披露3年前的事,才有“高盛 补税风波”的出现。 交纳所得税,而不管是在哪一个层面,按照发生股权转让情况 出现的先后顺序,针对此案例,则: (1)从涉税各环节来看,针对有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 的企业均缴纳所得税是不现实的。1)2007年l0月,高盛转让罗 上市公司尚且出现这样的情况,何况非上市公司,对于非 上市公司要掌握境内公司的直接股东是否变更倒是可以从工 商局获取信息,但如果要象双汇发展那样,要知晓境内非上市 公司的股东的股东,或更上几层的股东,恐怕需要工商局对公 司变更登记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了,或就是需要通过国际间的频 繁信息交换。 特克斯5%股权给鼎晖;2)2006年3月,高盛、鼎晖在英属维尔京 群岛注册设立公司shineBH0ldingsILimitedfShineB),完全控股 罗特克斯。此时,高盛、鼎晖将罗特克斯的股权100%转让给 ShineB;3)2007年10月到2009年11月,通过一系列的股权交易, 所以,无论从征收管理,还是从税收征税原理来看,高盛之 前的减持均在境外进行,而罗特克斯直接持有境内双汇发展的 高盛对ShineB的持股从30%下降至15%,鼎晖则从50%增至 65%,这此期间的股权转让;4)ShineB转让罗特克斯股权转让 给RiseGrand;此4种情形出现时均应缴纳所得税,但为何仅对 股权并没有任何变化,中国税务部门不应对高盛的减持征收所 得税,除非罗特克斯转让其直接持有境内公司…一双汇发展 的股权。即只应对直接持有境内公司股份的直接投资者转让其 高盛转让股权应否征税有争议,也就是说涉及纳税的主体包括 高盛、鼎晖、ShineB均出现了涉税事宜。 对境内的投资时征收所得税。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z】.2007. 【2】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Z].2007. 再假设高盛、鼎晖公司以下层面的股权关系都没有变化, 而高盛或鼎晖的直接股东或更间接的股东发生了股权转让,是 否这些股东也要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而征税呢?明显 (上接第159页) 参考文献: 行与流通,建立与完善间接调控机制,加快金融立法和规范市 场融资行为,以免因放松直接金融控制而导致金融秩序混乱。 【1】 曹慧平,黄涛珍.如何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U].北方 经贸,2002,(12).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 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 [2】张同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银行利率风险衡量分析U1.商业 时代,2010,(2) 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 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 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 [31赵纲.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UJ.中国 外资,2010,(209). 【4】 王颖丽.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阻碍与对策U】.经济论坛,2006, (4). 7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