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来源:东饰资讯网
 􀅰理论探索􀅰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2期

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徐 波 安 龙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ꎬ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ꎬ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ꎬ并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ꎮ这其中ꎬ教师受到的挑战最大ꎮ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挑战ꎬ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是教师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挑战ꎮ为此在互联网+时代ꎬ教师要树立新的角色ꎬ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ꎬ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能力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ꎻ信息技术ꎻ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2-0019-04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2.004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ꎬ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ꎮ然而ꎬ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ꎮ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官方文件«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ꎬ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ꎬ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ꎮ”

[1]

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ꎬ并要求各行各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ꎬ从而实现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发展ꎮ自此ꎬ互联网+便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词汇ꎮ然而ꎬ由于人们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不尽相同ꎮ[2]尽管如此ꎬ我们认为“互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ꎬ甚至可以说自“互联网”出现的那一天起ꎬ“互联网+”就已经潜在的存在了ꎮ“互联网+”在本质上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等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ꎬ从而催生出一个新的行业形态ꎮ“互联网+教育”即是如此ꎮ

客观的说ꎬ在互联网与众多传统行业进行不断融合并获得较大发展的一段时间里ꎬ教育则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保守性ꎮ“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ꎬ‘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ꎬ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ꎬ你会发现ꎬ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ꎬ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ꎬ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ꎮ”[3]互联

后ꎬ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ꎮ进入21世纪之后ꎬ信息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ꎮ特别是近几年ꎬ整个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ꎬ它极大的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ꎬ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的认知ꎮ与以往相比ꎬ在“互联网+”时代ꎬ教师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ꎮ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并努力将其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ꎬ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时代诉求ꎮ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

2015年3月“两会”期间ꎬ李克强总理在«政府

收稿日期:2018-02-28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16H176)ꎻ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XSYGG201712)ꎮ作者简介:徐波(1981-)ꎬ男ꎬ陕西安康人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ꎮ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ꎮ

 19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 第2期

JiaoYuWenHuaLunTan

 􀅰理论探索􀅰网和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仅仅建立了一种浅层的工具性关系ꎮ好在这种关系在2012年之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ꎮ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度逐步提升ꎮ与传统教育相比ꎬ“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ꎮ[4]移动学习、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正是“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形态的产物ꎬ它们正在改变着传统学校教育的生态环境ꎬ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正在形成ꎮ在这一背景下ꎬ教育的各个构成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ꎬ将产生负面影响ꎮ在这一背景下ꎬ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教化育人之作用正在逐渐消减ꎮ

(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之前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递—接受模式为主ꎮ这一模式体现为一种先教后学的思想ꎮ即使经历了新课改的思想洗礼ꎬ这一模式仍然在我国的广大课堂中占据中心地位ꎮ近要素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ꎬ其中以教师所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ꎮ

  二、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挑战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ꎬ教师都是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教育影响的他者ꎮ在学校教育的语境中ꎬ这一重要角色主要集中体现于教学之中ꎮ在教学中ꎬ教师既承担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ꎬ同时也作为道德的楷模担负着教化、育人之作用ꎮ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ꎬ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和真理的化身的荣光将褪去ꎬ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将渐居其次ꎮ因为ꎬ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异常容易ꎬ教师以占有更多的知识的量而自居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ꎮ现时代只要学生输入所需知识的关键词ꎬ就能在搜索引擎中迅速获取大量的与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ꎬ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量ꎮ同时ꎬ互联网+时代提供给所有身处其中的个体一个无限的学习资源空间ꎬ只要愿意学习ꎬ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的在这个开放的场域中学到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ꎮ对于新生代的学生ꎬ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ꎬ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ꎬ在他们进入学校之前ꎬ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ꎮ这就对学校教育中以知识传授者为其角色的教师构成了极大挑战ꎮ

与此同时ꎬ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周围无处不充斥着海量的信息ꎮ然而ꎬ这些信息却良莠不齐ꎮ为了吸引人们的点击率和关注度ꎬ很多明显有悖于伦理道德的新闻被大众媒体所推送ꎮ这些新闻

 20 年来ꎬ随着信息技术发展ꎬ中小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ꎬ比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ꎬ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ꎬ之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ꎬ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ꎬ或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解决ꎬ或予以针对性解决ꎮ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思想ꎬ即先学后教ꎮ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ꎬ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ꎬ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信任ꎮ这种新的教学形式ꎬ对教师构成了更大的挑战ꎮ它要求教师改变先前熟悉的教学流程ꎬ将教学准备的重点由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转向对学生的研究以及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的解决之上ꎮ同时ꎬ还要求教师要对线上、课堂的学习内容与组织都要熟悉ꎬ否则将很难胜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ꎮ

(三)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教学能力是教师立教之本ꎮ如果说在前互联网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话+时代ꎬ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更有效和清晰地

ꎬ那么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ꎬ教师的教学能力则更多的体现为教会学生学习ꎮ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师教学能力观ꎮ前者注重教师知识的传递能力ꎬ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ꎬ教师会使用各种教学技能和技巧以展示一个教者的风采ꎬ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ꎮ而后者则注重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学会学习ꎮ

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学习ꎬ更加强调认知方面ꎮ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ꎬ但是它以学习者自身为对象ꎬ是一种自我对象化的学习ꎬ是一种元学习ꎮ元学习不仅关注认知结构ꎬ也关注非认知结构ꎮ非认知因素通常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之类的心理要素ꎮ这一类要素既参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也同时参与元学习ꎮ一般的学习以知识为对象ꎬ元学习主要 􀅰理论探索􀅰徐 波 安 龙: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以学习者自身为对象ꎮ显然ꎬ自觉地自我对象化ꎬ自觉地改善自身的各种心理品质ꎬ这对于学生更为重要ꎮ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ꎬ信息与知识大爆炸ꎬ仅仅依靠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来应对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ꎬ显然是不可能的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ꎮ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ꎮ学会学习ꎬ既需要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ꎬ也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ꎮ这是更为艰巨的同时也更具有价值的教学任务ꎮ

师是学习内容的协调人、课程的合作者ꎬ学生不仅学习教师所提供的内容ꎬ更从教师教学中选择价值认同ꎮ[6]从这个角度说ꎬ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中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海洋中的灯塔ꎬ为学生指明知识学习和价值认同的方向ꎮ

2.知识的加工者和连接者

互联网迅速发展在方便人们学习的同时ꎬ学习

时间和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比较严重ꎮ碎片化学习时元学习向教师提出了如何教自己会教的问题ꎮ只有当教师自己拥有很强的元学习能力ꎬ很高的学习智慧时ꎬ才能较容易的教自己会教ꎬ进而才可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ꎮ[5]但反观当前ꎬ具有很高学习智慧并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师有多少呢?这无疑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了挑战ꎮ

  三、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面对新的时代ꎬ教师树立新角色

如前所述ꎬ在互联网+时代ꎬ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不断弱化ꎬ作为道德楷模的作用也在降低ꎮ那么ꎬ新时代教师将承担怎样的新角色呢?

1.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资源的选择者和组织者

ꎬ学习者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量

相对有限ꎬ有限数量的学习资源也主要由教师提供ꎬ学习者只要围绕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即可ꎮ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ꎬ使得学习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ꎬ信息和知识变得唾手可得ꎬ以至于传统教师作为信息资源供给者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不断降低ꎮ但与此同时ꎬ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急剧膨胀ꎬ也同时对学习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ꎮ因为在众多的信息和知识中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ꎬ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ꎬ更何况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ꎮ这时ꎬ教师作为信息资源的选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就凸显了出来ꎮ面对着海量的信息资源ꎬ教师的优势正在于其所拥有的学习者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ꎬ从而确保所选资源的适切性ꎬ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ꎮ信息选择和组织的过程ꎬ正是教师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过程ꎮ因而ꎬ“互联网+”时代的教

间的利用ꎬ一方面可以视为对时间的合理而充分的利用ꎬ但同时也极易造成学习者不愿深入思考和深加工知识的习惯ꎻ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则使学习者难于建立起知识间的意义联系ꎬ从而不易形成知识网络ꎮ这样ꎬ学习者就难以进行深度的学习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ꎬ教师主要的作用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者ꎬ而需要整合大量碎片化的信息ꎬ成为对信息的加工者和连接者ꎬ从而帮助学习者建立起零散、碎片化的知识间的联系ꎬ构建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ꎮ

3.时至今日个性化的教育者

ꎬ学校教育仍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

方式进行教学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发展之初正好适应了当时社会对大量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ꎮ然而ꎬ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问题是所培养人的同质化ꎬ难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ꎬ也难以造就创新型人才ꎮ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ꎬ这种统一的、集中于固定教室围墙之内的教学组织形式正在被颠覆ꎬ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ꎮ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前知识基础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ꎬ以至于在进入学校之前ꎬ他们之间的差距会变得比以往更大ꎮ因而ꎬ在这个时代ꎬ教师很难再像以往一样作为一名集体化的教育者ꎬ而要尽可能成为一名个性化的教育者ꎮ教师作为个性化的教育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必然存在ꎬ但是在任何时候ꎬ都不像今天这样的迫切ꎮ甚至可以说ꎬ个性化教育者将成为教师的主要角色ꎬ师生可以在课堂中或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双向选择ꎬ据此教师为学生制定符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目标ꎬ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ꎬ并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和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ꎮ个性化的教育者作为互联网+时代

 21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 第2期

JiaoYuWenHuaLunTan

 􀅰理论探索􀅰作用ꎮ

教师的重要角色ꎬ对开展因材施教和在此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观的影响ꎬ无疑是发挥着更大的

(二)转变教学理念ꎬ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ꎬ使得原有的教学时空界限被打破ꎬ为学习者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和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模式ꎮ这不仅会引起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ꎬ更会带来教学理念的转变ꎮ如前所述ꎬ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教会学生学习ꎮ学会学习是学习化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ꎬ但是在今天这种要求则显得更为迫切ꎮ学会学习也是我国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所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构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ꎮ教会学生学习ꎬ其前提是教师自身要会教学ꎬ这种会教学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ꎮ

传统的“三中心”模式将被彻底打破ꎬ依附于“三中心”模式的“授受范式”将转向“学习范式”ꎮ后者更加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ꎮ反映在教学方式上ꎬ“先教后学”将逐渐被“先学后教”所取代ꎮ

严文潘教授在“未来的学校到底学什么”一文中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阐释“先教后学”思想与“先学后教”思想的区别ꎮ[7]他认为传统的“先教后学”是教师将处于认知层次较低的内容放在课堂上讲授ꎬ而将高认知层次的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外学习ꎮ“先学后教”思想正好与此相反ꎮ学生在课外先对低认知层次的内容进行自学ꎬ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则围绕着高阶认知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ꎮ这一阐释的意义在于向我们道明了“先学后教”的思想实质ꎬ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理念转变的重要性ꎮ在互联网+时代ꎬ信息技术是实现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不断成为教学现实的工具ꎮ但这并不意味着ꎬ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素养就无法实现“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式ꎮ实际上ꎬ信息技术只是实现“先学后教”教学方式的一种手段ꎬ只要我们认清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ꎬ那么即使在没有掌握较高信息素养的前提下ꎬ依然能够实现相应的教学方式ꎮ比如ꎬ我国中小学倡导的“导学案”在实质上也体现了这种“先学后教”的思想ꎮ当然ꎬ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ꎬ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ꎬ那自然更好ꎮ

(三)实践+反思ꎬ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ꎮ在互联网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时代ꎬ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将成为保持课堂教学

ꎮ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构成ꎬ是教师能力的重要表征ꎮ提升教师教学能力ꎬ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ꎮ

 22 教学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这种经验的不断反思ꎮ波斯纳认为ꎬ经验+反思=成长ꎮ经验的得来则主要依靠教学实践ꎬ但仅仅依靠实践经验又是不够的ꎬ还需要有基于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主动反思ꎮ教师的反思ꎬ其本质是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的对话ꎬ是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沟通ꎬ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根本的机制ꎮ[8]不难发现ꎬ这里所说的教师反思ꎬ实际上仅仅是将教学作为客体而进行的一种反思活动ꎮ这种反思在传统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课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反省ꎮ但事实上ꎬ教师的反思ꎬ不仅包含了对外在于自身的客体对象的反思ꎬ亦包含了对自身的反思ꎬ而后者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ꎮ教会学生学习体现了教师卓越的教学能力ꎮ而这种卓越教学能力的提升则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反思ꎮ正是在这一意义上ꎬ教师又被称为反思性实践者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ꎬ极大的改变着我们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认识ꎬ一个新型的教育形态随之而来ꎮ为了适应这种新型的教育形态ꎬ我们既要清楚其对教师构成的挑战ꎬ更要寻求应对之策ꎮ唯有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ꎬ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ꎬ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才能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替代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ꎬ2001:3.[M].北

[2] 研究张岩ꎬ2016(2).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3] 赵国庆日报ꎬ2015.“互联网-6-9(14).

+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

 􀅰理论探索􀅰育研究ꎬ2016(6).社ꎬ2008:54-60.

徐 波 安 龙: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4] 秦虹.“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势[J].教[5] 张楚廷.教学论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6] 沈璿.“互联网+”时代教师伦理的技术转向与思考[7] 严文蕃.未来的学校到底学什么?[J].教育研究与评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6(7).

论ꎬ2016(6).

[8] 王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

2008(5).

(责任编辑:赵广示)

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

TeachersinInternet+Era:therealisticchallengesandcountermeasures

XUBoꎬANLong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ꎬXianyangNormalUniversityꎬXianyangꎬShaanxiꎬ712000)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ꎬInternet+erahascomequietlyꎬprofoundlyaffectingeducationinallitsaspectsꎬamongwhichꎬteachersarethemostchallenged.Challengestotheroleoftraditionalteachersꎬthewayoftraditionalteachingandteachers’teachingabilityarethethreemajorchallen ̄wayofteachingꎬandconstantlyimproveteachingabilitybasedonthepracticeandReflection.

gesforteachers.ThereforeꎬintheInternet+eraꎬteachersshouldestablishanewroleꎬchangethetraditionalKeywords: internet+eraꎻinformationtechnologyꎻ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teachers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