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 理研究有助于推广到其他化合物NACE 2007年13卷第7期 由该电解质组装的扣式电池以 0.5 mA・cm 恒流充放电,25℃时50 次循环后几乎无容量损失,具有良好的 循环性能;即使60℃时,电池仍能保持 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图8参13 关键词:电纺;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聚合物电解质 07070642 150・40 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上.图5参14 关键词:非水毛细管电泳;静电相互作 用;四烷基季铵盐;酚 o707o638 150・30 体能够获得无损伤超光滑的LBO晶体 表面,其表面粗糙度的RMS为 0.3 nm.图2表2参13 关键词:化学机械抛光;LBO晶体;超 光滑表面;表面粗糙度 07070640 150・40高分子物理 聚苯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 基于核酸适配体和纳米材料的凝血酶蛋 白特异性识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刊, 中]/郑静(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062),林莉,程圭芳,王安宝,谭雪 吸波性能研究--Preparation and micro— 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p ̄yani— PBT/POE—g—MAH/PP共混体系的相态结 莲,何品刚,方禹之//中国科学B辑.一 line/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cs[干U, 2006,36(6).—485~492 中]/王鹏(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介绍了一种结合核酸适配体技术和纳米 上海200240),王庆昭,王剑,邱光磊, 技术,以凝血酶蛋白为研究对象的高效、 范俊峰,周持兴,/高分子学报.一2006, 高灵敏、特异性识别蛋白质的电化学生 (9).一1 100t 1 105 物传感器.利用金纳米颗粒标记的核酸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为乳化剂 适配体以及被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上的 和掺杂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 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蛋白同时结合形成 DBSA掺杂聚苯胺/蒙脱土(PANI—DBSA/ 磁性颗粒/凝血酶/纳米金胶的三明治结 MMT)纳米复合物,并对其微波吸收特 构,利用磁性分离,将金胶纳米颗粒特 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 异性地吸着到电极表面,通过检测电极 傅立叶红外(Fr-瓜)和四探针测试仪对复 上金胶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对凝血酶靶 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PANI— 蛋白的检测.这种生物传感器对凝血酶 DBSA/MMT复合物中MMT层间距离明 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其检 显扩大,纳米复合物中的PANI以 测不受其他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等存 emerladine盐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典型 在的干扰,可应用于实际血浆中凝血酶 的插层型纳米复合物.利用HP8722ES 的检测.由于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使得分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2 mill厚、PANI— 离、富集和测定在同一个自制的电化学 DBSA/MMT含量为50 wt%的试样在 反应池中进行,其操作不仅简单,而且 2.0~18 GHz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 检测的灵敏度得到提高.该蛋白质生物 经计算得到以反射损耗表示的微波吸收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6×101 ~1.12× 曲线,发现PANI—DBSA/MMT纳米复合 10一mol/L,检测限可以达到1.42×10 物在9.1~12.5 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 mol/L.图7表1参30 于一10 dB,在11 GHz处存在的最大反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纳米材料;凝血 射损耗为一15.8dB.图5参19 酶;电化学;传感器 关键词:纳米复合物;聚苯胺;蒙脱土; 07070639 150・35化学物理学 微波吸收 . 无损伤超光滑LBO晶体表面抛光方法 o7o70641 150・40 研究=Chemical Physics.Damage—free 聚偏氟乙烯电纺膜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 and super smooth surface ofLBO c ̄stal 究=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刊,中]/李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Poly(vinylidene 所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flu0ride)membranes[刊,中]/高昆(哈尔 100080),朱镛,陈创天,/光学技术.一 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1), 2006,32(6).一838~841 胡信国,伊廷锋,陈辉,/高分子学报.一 传统的抛光LBO晶体的方法是选用金 2006,(9).一1050~1054 刚石抛光粉在沥青抛光盘上抛光.沥青 用电纺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纳米纤 盘易于变形不容易修整,金刚石粉特别 维膜,它们具有多微孔结构,能够作为 硬容易损伤抛光晶体表面.抛光过程中, 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纺中聚合物溶 抛光盘和抛光粉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液的浓度对制备的电纺膜的结构形态有 直接影响到抛光效率和最终的表面质 很大的影响,低浓度(10 wt%)时得到珠 量.新的抛光LBO晶体的方法,其抛光 丝结构的膜,浓度15 wt%时则为纤维结 过程是一个化学机械过程,抛光盘、抛 构,而高浓度(18 wt%)时,电纺膜为交 光粉和抛光材料相互作用.选用两种抛 联的网状结构.用电纺法制备的聚偏氟 光盘(培纶和聚氨酯盘),三种较软的抛 乙烯纳米纤维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 光磨料(CeO2,A12O3和SiO2胶体),并 率,而且它们与锂金属电极具有良好的 在LBO晶体的(OO1)面进行抛光实验.用 界面稳定性;在25 ̄C时吸液率最高可达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和分析了表面粗糙 340%,以这种膜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室 度.结果表明,使用聚氨酯盘和SiO2胶 温电导率可达到1.57×10 S・cm-。; 构与性能一M0rph0l0gy nad properties of PBT/POE—g—MAH/PP ternary blends[刊, 中]/魏ifJ,(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成都610039),余燕,黄锐,/高分子 学报.一20o6,(9).-1062 ̄1068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一辛烯共聚物弹 性体(POE—g—MAH)与聚丙烯(PP)在双螺 杆挤出机上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3种 新型增韧改性剂.研究了增韧改性剂的 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相 形态结构、熔融与结晶行为的影响。力 学性能测试表明,POE—g—MAH与适量 PP并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韧作用,当 POE—g—MAH与PP的配比为70/30时, 所得增韧改性 ̄/IJ(POEg2)具有最佳的增 韧效果.当POEg2含量达到15%时,共 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 )从纯PBT的7.5 kJim 提高到51.2 kJim ,与15%的纯 POE—g—MAH弹性体增韧PBT具有相近 的缺口冲击强度值.同时,共混物的拉 伸强度( b)损失最小.采用AFM和SEM 观察发现,新型增韧改性剂作为分散相 具有软壳一硬核结构.DSC测试表明,随 增韧改性剂中PP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 壳一核结构中软壳层出现不完整现象,导 致界面作用力减小,共混物的 和 都出现明显下降.图8表3参13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协同增 韧;脆韧转变;软壳一硬核结构 O707O643 150・40 一种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膜蛋白/聚合 物复合膜=A membrnae protein/polymer composite film with photcohromic re— sponse[刊,中]/马德旺(复旦大学高分子 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上海200433),明明,洪洁,吴佳, 李庆国,黄伟达,丁建东,/高分子学报.一 2006,(9).一1078~1082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古紫质4(rachaer- hodopsin一4,AR4)膜蛋白的基因转入本 身不表达该蛋白质、也不表达玉红素的 嗜盐菌株L33中,去除了天然菌株xz515 所获得的AR4膜蛋白脂环境中的玉红 素,优化了AR4的光致变色性能.将重 组古紫质4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复合 膜,并通过提高体系的DH值,延长了 M态的寿命,进一步实现了简单图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