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莱西市基础设施“十一五”规划

来源:东饰资讯网
公路交通

一、“十五”公路交通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已拥有高速公路2条,潍莱高速路28.1KM,同三高速路49.8KM,共计77.9KM;国道1条,长36.4KM;省道7条,长207.8KM;县乡道47条,长705.6KM。全市累计在养里程1027.7KM。其中沥青(水泥)路面496.8KM,占公路总里程的48.3%。到2005年底,公路密度已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7.5KM,市区与镇之间都通了沥青路面,为促进莱西市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顺利完成了国道主干线同江—三亚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同三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之一,是贯穿全国的沿海大信道,自2001年来,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于2003年底实现了全线通车,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了半年,完成投资3亿余元。

(二)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根据地方公路建设计划,我市先后拓宽改建了南城线50.6KM、蓬水线19.0KM、龙水线33.8KM、804线29.7KM、躬仁路33KM等干线公路166.1KM,并铺筑硬化了10条市乡道路和乡镇连接主干线道路。五年中投入修路资金3.3亿余元,成为我市公路建设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三)完成蓝烟铁路复线公铁立交桥改建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蓝烟铁路复线公铁立交桥26座,投资5600万元,彻底消除了公铁平交道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四)全面建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为进一步提高公路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国家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根据计划,“十五”期间我市预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50公里,完成投资8000万元。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编制“十一五”交通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交通部、省交通厅及有关文件精神,抓住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超前规划,科学布局,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不断使公路建设适应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

三、公路交通“十一五”发展目标

鉴于目前我市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我市公路建设总的规划目标:在目前已形成的公路主框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国家和山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完善山东半岛高速公路网为契机,以改建县乡路为重点,使县乡路建设同通村路相结合,选准经济欠发达区域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计划新增县乡路沥青路面428.6KM,基本达到青岛市提出的到2007年底“小康公路”的规划目标,建立起纵横交错、南北贯通、东西相连、深度通达、村村通油路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同时,建立健全公路客运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更好地为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服务。

四、发展重点 (一)公路建设

1、青岛——龙口高速公路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小城市发展的„大框架‟”,尽快实现“一小时”经济圈,拟于2005年起修建青岛~龙口高速公路,南起即墨市青银高速公路马山出入口,北至莱西与招远交界。穿越我市夏格庄、店埠、孙受、院上、沽河办、日庄、南墅、马连庄等八处乡镇。这样,既可以连接同三、潍莱和青银高速公路,又可使莱西及周边地区到青岛和前湾港距离缩短,使沿海重要的港口大连、烟台、青岛、龙口、蓬莱等连成一体,从整体上发挥效能。连接线全长51.8KM,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路基设计宽度28M,设计速度120KM/h,工程概算投资约为12亿元。

2、烟青线(原204国道)

烟青线134K+900~162K+800段即从齿轮厂洙河大桥~即墨交界五沽河处,134K以北段路面已全部拓宽至16米,134K以南段是75年以前的老油路,全长28.8KM,路面宽度仅为8.0M,但日交通量达5000车次以上。路面油层严重老化,路面破坏严重,给行人行车带来不便,周边人大代表多次提案,建议拓宽改建,沿线乡镇政府也多次建议进行拓宽改建,严重制约了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使莱西至青岛第二出口提速,实行一小时经济圈,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按照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将路基拓宽至27M,路面拓宽至23M,预计总投资:1.97亿元。

3、大古路

东起莱阳市的大夼镇,西至平度市的古岘镇。我市境内25.5KM,于2000年已拓宽改建东段15.4KM,路面宽度10M。随着大沽河桥于2004年的建成,西段路面硬化也迫在眉睫,西段长10.0KM,路基宽度14M,硬化10M,工程概算1450万元。东西贯穿我市绕岭、孙受、店埠、院上四个乡镇,同时与我市南北三大主干线相交。建好此路既可以启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与同三线院上进出口连接,有利于中南部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4、榆院路

东起莱阳市榆科顶镇,西至莱西市南墅镇院后村。我市境内22.4KM,2004年完成路面硬化8公里。现路基宽度8~12M,拟将原路基拓宽至12M,硬化10M,工程概算2000万元。是我市北部丘陵地带的一条重要的东西信道,横穿我市马连庄、唐家庄、南墅镇,该路建成后对于年加快丘陵地区致富步伐十分必要。

5、环湖路

路线长31公里,路基宽18米,硬化宽度16米,工程概算6000万元。该路经过水集、河头店、日庄、马连庄四个镇(办),是为开发莱西产芝水库的旅游观光资源而新规划的环湖公路,同时实现沿线库区村庄通油(水泥)路的目标。

6、水集-牛溪埠路

东起水集办事处,西至沽河办事处,是莱西市区向西的主要信道,并与同三线牛溪埠出口的重要连接线。全长13公里,路基宽40米,路面宽度32米,工程概算7000万元。

7、姜潴路

东起姜山镇,西至店埠镇潴洲村。全长24.5KM,现路基宽度8~14M之间,拟拓宽改建至路基宽度14M,路面宽度12M,工程概算投资3500万元。拓宽改建以后,可提高当地农副产品运输能力,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8、李于路

东起李权庄镇,西至店埠镇于家小里村。全长29.9KM,现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8M,如果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2800万元。改造后,可以大大提高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向东南部运输能力,从而促进周边经济发展。

9、日院路

北起日庄镇,南至院上镇。该路长29.9KM,连接日庄、武备、院上三个镇,是我市西部经济欠发达镇的一条重要南北信道。路基宽度8~14M,拟拓宽改建至路基宽度14M,路面宽度10M,工程概算3500万元。

10、水李路(原水展路)

南起黄水路与潍莱高速公路相交处交叉桥,北至马连庄镇李家草泊村。全长14.7KM,路基宽度14M,路面宽度12M,若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2117万元。该路建成后,对打通公路盲区,实现村村通油路,具有深远意义。

11、望武路

东起望城省花生研究所,西至武备镇,长19.5KM,原路面宽度8M,现拓宽改建为路基宽度16M,路面宽度12M,工程概算为2808万元。修建这条路可使望城火车站、磷肥厂、水泥厂、麻纺厂等物资西运绕开城区,直达潍莱高速路毛家埠立交桥西行,减轻城区交通紧张的压力。

12、河马路

东起河头店镇,西至马连庄镇。全长11.6KM,现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8M,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1100万元。该路的修建,提高了两镇之间通行速度,又可与同三线河头店站进出口近距离连接,带动北部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13、水华路

北起望城镇林泉庄村,南至即墨市华山镇。全长36.4KM,贯穿望城、姜山、李权庄三个镇,并穿越望城、姜山、李权庄三个镇经济开发区,原路基宽度10M,拟拓宽改建至路基宽度14M,硬化路面12M,工程概算5200万元。以带动周边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

14、迟狼路

北起孙受镇迟家庄村,南至店埠镇狼埠村。全长12.9KM,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10M,改建工程概算1548万元。该路建成后,对实现村村通油路,意义深远。

15、岚上路

南起马连庄镇岚桑村与小莱路交叉口处,北至马连庄镇上柳连庄村与龙水路相接。全长14.7KM,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8M,改建工程概算1411万元。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16、上院路(原孟东路)

北起马连庄镇上柳连庄村,南至沽河办事处牛溪埠村。全长28.3KM,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10M,若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3396万元。该路建成后,对连接我市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实现经济提速,具有重要作用。

17、蒲刘路

北起孙受镇蒲湾泊村,南至姜山镇刘家埠子村。全长9.0KM,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8M,若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864万元。该路建成后,将实现该地区村村通油路。

18、南院路

北起南墅镇驻地,南至日庄镇院里村。全长8.6KM,路基宽度9M,路面宽度7M,改建工程概算722万元。

19、水李路延伸线

根据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议,为加快北部乡镇经济发展步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需将原水李路向北延伸至马连庄镇展家村。延伸段全长7.0KM,路基宽度14M,路面宽度12M,工程概算1008万元。

20、怀肖路

北起马连庄镇怀古庄村,南至河头店镇肖家庄村。全长13.2KM,路基宽度8M,路面宽度7M,若只硬化不拓宽,工程概算1110万元。

21、店夏路

南起李权庄镇埠西村与即墨市交界处,北至李权庄镇驻地。全长8.2KM,路基宽度10M,硬化路面宽度8M,工程概算787万元。以促进周边的经济发展。

22、西山路

北起夏格庄镇西曲格庄村,南至夏格庄镇山西头村。全长5.3KM,路基宽度9M,路面宽度7M,改建工程概算445万元。

23、道新路

北起马连庄镇道子泊村,西至南墅镇新村。全长23.7KM,贯穿马连庄、日庄、南墅三镇,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10M,改建工程概算2844万元。该路改建后,将拉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24、新北路(原太院路)

北起院上镇驻地,南至院上镇北大佛阁村。全长10.8KM,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10M,改建工程概算1296万元。该路改建后,对西南部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除此之外,继续做好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的建设工作,达到全面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是“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建设任务,根据现有公路建设情况“十五”期间很难完成,对完不成的公路建设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进行完善,达到既定目标。

(二)道路运输 1、发展目标

道路运输的发展目标是在适应国民经济,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运力,提高车辆档次,优化运力结构和加强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营运水平,实现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网络化、安全运营。到2010年,客运班车达到300辆,年均增长2%,旅游客车达到20辆,客车要以中高档车型为主,客运班车普通、中档、高档比例分别达到40:30:30,旅游客车的中档、高档比例分别达到55:45;到2010年建成一个一级汽车站,两个二级汽车客运站为枢纽的客运集散网络,同时在2008年之前,逐步取消市内简易站和零星小型客运汽车站点。

2、发展重点

(1)加快车辆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实施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通过车辆更新,提高车辆档次,客车要向中、高档型发展,货车要向集装箱、箱式、槽罐式、冷藏式、大吨位牵引车等特种专业车型发展。

(2)加快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和改造。要以改造现有设施为基础,结合莱西市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按照旅客的流量和流向规划,合理调整莱西市公路主枢纽规划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北部新区客货运一体综合服务区的新建(青岛路北端西与804线交接处,总面积8万平方米。到2008年,将农村客运站场与乡镇交通管理所建在一起,实现“站所合一”,改善客运基础设施条件。

(3)科学组织和提高班车密度,合理规划和调整线路布局。“十一五”期间,对20%以上的客运线路进行集约化经营改造工作,并合理开辟乡镇及跨市地线路,逐步建成辐射城乡、干支相连、长短结合、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

(4)适应发展出租货运汽车,使运力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有形市场建设,形成点线结合的货运配载网络。

(5)加强以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管理。在严把“三关一监督”(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做好汽车站的安全监督)的基础上,积极推行GPS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上的应用。

(三)城市公共交通 1、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要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共汽车营运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设成为以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共汽车按年递增6%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营运车辆达到130辆,新增营运线路8至10条,增加线路长度260公里。到2010年,公交线路达到30条,线路总长度达500公里以上,公交客运量按照每年4%-6%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达550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达8辆/万人。

2、发展重点

(1)加大运力的投入,拓宽公交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十一五”车辆的发展应不低于“十五”的发展速度,车辆新购和改造要提升档次,逐步淘汰旧车型,适当增加大容量的豪华车,积极发展环保型车辆,到2007年以后,现有公交车80%以上将予以更换。

(2)根据城市外围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适当增加线网覆盖范围与覆盖率,起到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辟调整贯穿老城区与新区的南北

公交线路(由烟台路南至市政府办公中心南北线路),并由城区中心辐射周边街道办事处,使公交线路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

(3)对部分公交停靠点进行合理调整,加快公交站场建设,“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在城区西部即温州商贸城周围、城区北部靠近804国倒处、城区东部(水蘑观)新建3座公交综合停车场,分别占地30—40亩。

(4)加强窗口文明建设,推荐创建文明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学习推广先进典型和优秀品牌,建设人民满意的公交。

(四)客运和物流中心建设 1、莱西汽车北站

新建。位于莱西城北,804线以南,潍莱高速公路入口附近。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2005年开始建设,2006年建成。

2、姜山汽车站

新建。位于莱西市姜山镇,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建成。

3、南墅汽车站

新建。位于莱西市南墅镇,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建成。

4、莱西物流中心

新建。站址位于莱西城南蓝烟铁路线与G204交汇处附近。规划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能力100万吨/年,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规划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建成。

五、“十一五”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在完善大的交通网络,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主要线路和行政村通油路工程相结合,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程。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为21亿元。其中:公路建设需要投资19 .6亿元,包括完成

县乡路428.6公里,投资16.6亿元;完成村道510公里,投资3亿元。如此多的建设资金,全靠我市自行解决是相当困难的。对此,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争、借、贷、摊“四个一点”的做法筹措建设资金。争一点,就是在每条路的建设过程中,市镇两级政府及莱西市交通局想方设法向上级争取部分建设资金补助;借一点,就是在遇有工程急需建设项目时,向有经济承受能力的企业或单位借用部分修路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贷一点,就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重点项目开支列出计划,由交通部门向有关银行贷一点;摊一点,就是遇有电力、通讯、广播、水利设施等需要拆迁时,由所在单位各自分摊一点。通过改制增效和引进外来资金,增加项目投资,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六、保障措施

交通体制改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费改税”后,势必打破当前的交通局面,对当前的交通管理体制产生影响,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也将改变,需要由财政统一调配,很难从根本上保证各项投资的需要。这就需要交通部门制订详细的政策,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交通基金,作为交通各项投资的专用资金,专款专用,由政府财政每年按比例对交通基础建设进行投资,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公路建设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使交通基础设施走在前列,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市交通局、市公路局)

电 网

一、“十一五”电网规划的目标

到“十一五”末,莱西市电网应达到潮流分布合理,各电压等级的电压合格率基本达到100%,短路电流符合变电站设计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农网电能损耗高、

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供电能力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电网,努力实现“一强三优”供电企业,达到安全、优质、经济的供电目标,为未来电力市场运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规划重点 (一)优化电网结构

调整网络布局,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提高电网整体装备水平,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建立新的科技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

(二)优化电压等级

在做好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加速城区配网改造,确定切合实际的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建设切实可行的城区电力通信系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110kV电网结构,使10kV、0.4kV线路的供电半径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

1、高压配电网。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座35kV以上变电站并实现环网供电,新建变电站应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坚持占地少、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按户外式、紧凑型、无油化、智能化建设。

2、中、低压配电网。实现城区配网自动化,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利用科学手段有选择的迅速切除故障,减少停电户数,缩短停电时间。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开关设备,逐步实现以自动重合与自动分段器和熔断器配合的农村馈线自动化。提高设备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水平。

三、规划目标

(一)220kV系统应满足电网规划设计导则“N-1”的要求。变电站主变不超过经济负荷,容载比应达到1.8~2.0。

(二)110kV系统均应不超过经济负荷,容载比应达到2.0~2.2,达到城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并满足:

1、任何一个220kV变电站停电时,每个110kV变电站可达到不停电、不限电;

2、每个110kV变电站任何一回电源线停电,变电站不停电、不限电。 (三)35kV系统均应不超过供电半径,无迂回供电现象,不超过经济负荷,容载比应达到2.2~2.5。变电站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将大大提高,增强了各站之间的功率交换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应满足:

1、任何一个110kV变电站停电,35kV线路不停电。 2、35kV变电站任何一回电源线停电,该站对外不停电。

(四)10kV系统均应不超过供电半径,无迂回供电现象,无卡脖子线路,不超过经济负荷。城区应达到环网供电,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逐步杜绝无计划停电。乡镇达到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发生大面积停电。

(五)0.4kV系统

1、城区:供电半径、电压合格率、电能损失率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实现用户一户一表及远程抄表。

2、农村:供电半径、电压合格率、电能损失率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实现用户一户一表。

四、规划建设项目

根据负荷预测,莱西电网2005年电力负荷为19.3万kW,2010年为37.9万kW,电网电源容载比按最低1.8计算,规划末期220kV电网电源主变总容量2005年为27万kVA,2010年为68万kVA。

(一)220kV电源

1、2002年下半年,位于姜山、李权庄两乡镇的釜山、昌阳工业园相继开工建设,大批韩资企业陆续落户园区,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园区负荷将迅速增

长到10万kW左右,仅靠110kV姜山变电站(8.15万kVA)无法保证园区供电的可靠性。为此需在2006年在姜山镇前保驾山村附近新建莱西市第二座220kV变电站,主变两台2×180MVA,作为园区和莱西市南部地区的主电源,工程总投资8500万元;电源由500kV莱阳变电站出线,线路长36km,投资2880万元。

同时,随着负荷的增长,220kV莱西Ⅰ站缩小供电范围,主要向莱西市中、北部地区供电。

到2007年,莱西市220kV主变容量达到63MVA,负荷预计为26.2万kW,主变容载比达到2.4,满足“供电导则”要求。

2、根据负荷预测,2010年莱西电网最大负荷为37.9万kW,要满足全市用电需求,计划2009年投资9000万元在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凤台埠村附近,新建220kV莱西Ⅲ站,主变两台容量2×180MVA。为增加莱西电网由系统220kV网的受电能力,相应需建设220kV莱阳站、220kV莱西Ⅱ站至莱西Ⅲ站两回线路,线路长20km,投资1600万元。

若实现上述方案,2010年全市最大负荷为37.9万kW,主变总容量为990 MVA,主变容载比达到2.6,可以满足“供电导则”要求。莱西电网至2010年,220kV电网已形成可靠的双电源供电。

(二)110kV网络

1、计划投资1600万元对110kV水集变电站搬迁,更换两台50MVA主变、站内充油设备及控保设备,进行无人值守改造。投资325万元新上电源线6.5km,2006年投入运行。

2、2006年投资420万元扩建姜山变电站2#主变,将容量由31.5 MVA增容为50MVA,该站容量为2×50 MVA。

3、为实现莱西市110kV网络环网运行,计划在2006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110kV南墅变电站第二电源线,由220kV莱西Ⅰ站到南墅站,线路长30km,导线LGJ-240。

4、为满足釜山工业园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负荷发展的需求,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计划在2007年建设110kV釜山工业园输变电工程,变电站投资2358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50MVA,10kV12回出线。投资350万元新上电源线7km。

5、随着莱西市政府的北迁,城区北部的经济发展将异常迅猛,为保证该地区的用电需求,计划在2007年将35kV韶存庄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2187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31.5MVA,10kV10回出线。投资20万元新上电源线0.4km。

6、2008年将35kV李权庄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2251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31.5MVA,10kV10回出线。投资550万元新上电源线11km。

7、2008年将35kV开发区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2251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50MVA,10kV10回出线。投资475万元新上电源线9.5km。

8、2009年将35kV城东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2251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31.5MVA,10kV10回出线。投资775万元新上电源线15.5km。

9.2009年投资420万元新上望城变电站2#主变,容量50 MVA,该站容量为31.5+50 MVA。

10、2010年投资1983万元新建110kV武备变电站,电源线由110kV南墅Ⅱ线开断,工程内容:主变两台容量2×31.5MVA,10kV12回出线;投资100万元建设电源线2km,导线LGJ-240。

11、2010年将35kV城西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2251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31.5MVA,10kV10回出线。投资675万元新上电源线13.5km。

12、2010年将35kV夏格庄变电站扩建为110kV变电站,投资1983万元,工程内容:主变容量2×31.5MVA,10kV10回出线。投资580万元新上电源线11km。

十一五期间,新建110kV变电站8座,扩建2座,搬迁1座,投资19935万元;新建110kV线路128.4km,投资6450万元;110kV项目总投资26385万元。至2010年莱西电网拥有110kV变电站14座,主变28台,容量为1044 MVA。

(三)35kV网络

1、投资174万元新建35kV绕岭变电站,主变容量2×8MVA;35kV二回进线,单母线分段结线,35kV西姜线在站外开断,一进一出,线路2km。

2、投资300万元对35kV西水、热水、昌华、东方四回线改造,改造线路5km,导线采用LGJ-150,其中昌华线采用LGJ-185。

3、投资120万元改造35kV马连庄线7km,导线采用LGJ-150。

4、投资70万元对原有35kV北墅线进行改造,从南岚变电站出线到唐家庄变电站,改造线路5km,导线采用LGJ-120。

5、2006年投资710万元建设35kV河里吴家变电站,主变容量2×6.3MVA;由110kV南墅变电站出电源线路,线路8.5km,导线采用LGJ-150,需投资160万元。

6、根据各地负荷发展情况,优化负荷分配,对各变电站进行调换增容、扩建,计划如下:

⑴2007年投资80万元将朴木变电站主变更换为2×6.3MVA; ⑵2008年投资80万元更换马连庄变电站主变为2×6.3MVA;

⑶2009年投资80万元更换毛家埠变电站主变为2×6.3MVA; ⑷2009年,投资80万元将院上变电站主变更换为2×6.3MVA。

7、针对几条35kV线路运行年限长、线径细、供电质量差,而且大多数为瓷横担线路,绝缘状况差、需定期清扫,计划如下:

⑴2007年投资85万元改造35kV朴木线6km; ⑵2009年投资160万元改造35kV院里线10.5km; ⑶2009年投资170万元改造35kV院上线14km; ⑷2010年投资155万元改造35kV毛家埠线10.2km。

十一五期间,35kV变电站投资1204万元,线路投资1220万元,总投资2424万元。新建35kV变电站2座,扩建4座;新建35kV线路10.5km,改造线路57.7km, 35kV变电容量为149.25MVA。

(四)10kV及以下网络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城区10kV线路将逐步进行入地改造。乡镇10kV线路也将根据负荷变化进行改造。

1、城区线路改造投资7301万元,改造线路84km

2006年投资602万元改造水集4#线7km; 2006年投资435万元改造水集5#线5km; 2006年投资696万元改造水集1#线8km; 2007年投资1218万元改造水集3#线14km; 2008年投资2088万元改造城东线24km; 2009年投资435万元改造冷库线5km; 2009年投资696万元改造水集2#线8km; 2010年投资1131万元改造城西线13km;

2、乡镇10kV线路投资1750万元,改造线路320km

⑴2006年投资400万元,改造城区周边农村10kV线路50km;

⑵2007年投资75万元改造望城10kV线路15km;投资150万元改造姜山10kV线路50km;投资75万元改造李权庄10kV线路15km。

⑶2008年投资75万元,改造孙受10kV线路15km;投资75万元,改造店埠10kV线路15km;投资75万元,改造院上10kV线路15km;投资75万元,改造武备10kV线路15km。

⑷2009年投资150万元,对日庄10kV线路改造,线路长30km;投资150万元,对南墅10kV线路改造,线路长30km。

⑸2010年投资150万元,改造马连庄10kV线路30km;投资150万元,改造夏格庄10kV线路30km;投资150万元,改造河头店10kV线路30km。

十一五期间10kV线路总的投资9051万元,改造线路404km。 3、0.4kV规划

十一五中将对0.4kV架空线路进行改造,对低压配变、配电室、电表箱及电度表等进行更换、改造和新建,新建小区集中抄表系统等工程,预计投资6088万元,其中各年度分别是:1154、1228、1237、1202、1267万元。

4、其他专项

⑴通信系统:1469万元

2006年安装新大楼交换机系统320万元,网络布线160万元; 2007年安装光端设备投资348万元、光缆220万元; 2008年光缆投资421万元。 ⑵调度自动化:1116万元

2006年投资220万元安装调度自动化系统、投资300万元安装显示屏; 2007年投资200万元安装视频会议,投资136万元安装变电监控; 2008年投资260万元进行调度自动化系统扩容。 ⑶配电自动化:896万元

2006年投资180万元用于增加设备;

2007年投资316万元用于增加办公设备;

2008年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扩容需用资金400万元。 ⑷信息系统:804万元

2006年投资360万元用于硬件软件系统建设; 2007年投资444万元用于数据库、硬件的建设。 ⑸营销系统:2747万元

2006年投资800万元用于硬件部分建设,317万元用于系统软件及工具软件部分,250万元用于应用软件部分。

2007年投资1380万元,更换计量校验装置、电能计量装置等。 ⑹一户一表:660万元

每年度分别是190、190、120、80、80万元。

(市供电公司)

广播电视

一、莱西广播电视“十五”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宣传工作成绩显著,调频广播三套节目,分别转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经济、交通频道。自办节目开设了《莱西新闻》、《莱西纵横》、《音乐新空气》、《路路通》、《乡村季风》、《你点我播》等14个栏目,每天共播出约51小时,人口覆盖达99%。有线网络传送31套电视节目,3套调频广播节目,每天24小时传送;无线电视转播青岛一套、青岛三套、公共频道,自办节目有:《莱西新闻》、《与法同行》、《教育卫生在线》、《田园季风》、《服务驿站》,包装类节目《娱乐眼》、《周末综艺》、《健康时空》、《世祥文化》、《时尚》

等。每天共播出节目18小时,人口覆盖率达到92%。外宣工作夺得省广电局、省电台先进集体记者一等奖18连冠。安全播出工作夺得省安全播出优胜台站16连冠。连年被青岛电视台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有线网络迅速发展,已架设下联16处乡镇办事处的光缆干线多于1000芯公里,发展终端用户13.5万,入户率达到62. 8%。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媒体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局经济创收连续四年以年均64%的幅度递增。机关改革稳定推进,连续多年实施对中层干部及一线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聘任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04年底,全局在编干部职工达到278人,人才(大专以上)总量占全局总人数的80%以上。人才结构逐步改善,高学历,高职称和青年人才所占比例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广播电视发展给予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广播电视事业是一项重装备、高投入的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广播电视事业作为公益性服务事业,收费很低,因而市及乡镇各广电部门目前经费困难、资金紧张,网络改造速度慢,高新技术含量低。

体制改革步伐不大,滞后于广电发展水平。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现状与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十一五”规划

(一)宣传工作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水平。

1、大力实施新闻宣传精品工程。内宣方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超前宣传,深度宣传,突出时效性、地方性,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推出一批反响好、影响大,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在

外宣方面,突出莱西工作的亮点,加大外宣力度,扩大莱西的知名度,塑造莱西的对外新形象,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2、打造品牌栏目。要提广播高电视节目质量,努力抓好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传播方式的创新,突出个性化、追求平民化、增加活动化、增强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和亲和力,电台、电视台争取各自形成3个以上在全市叫的响、立得住、影响力大的优秀栏目。

(二)体制机制改革

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省、青岛广电局的工作要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结合莱西广电的实际,紧紧抓住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由青岛市广电局、莱西市政府组建合资公司,通过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资产整合、资产重组,建立起协调高效的新体制。

2、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公司干部职工均转为企业化管理,全面推出工作人员聘用制和岗位聘用制,实行职称评聘分开,改革用人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按照企业化薪酬体制发放工资和奖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技术事业建设

1、构建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广播电视的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水平,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2、巩固“村村通”广播电视成果。实施“户户通”广播电视工程,使全市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9%以上。力争2010年实现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

3、进一步改造提升有线电视网络。以局前端机房为中心,在局域内建立小型环网,使部分乡镇分前端信号传输具备一定的自愈功能,光纤芯数实现每分前端4芯以上配置。城区增加光接点40个以上,每一个光接点覆盖200—500户。把现有的

550MHZ带宽的有线电视网升级到860MHZ的HFC双向预留网,城区主干线路全部管道化,农村主干线全部实现光缆化。

4、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十一五”期间,根据青岛市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用数字模拟同步传输方式,以城区为主,采用整体平移的模式发展数字电视。2006年,在积极争取行政推动,加大宣传力度的前提下,以光接点为单位,在城区率先进行数字电视平移。在部分经济和网络条件较好的小区率先进行数字平移。在新建小区建设的有线电视网络,全部实现光接点到小区,直接开通数字电视信号。到年底力争完成城区3万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转移。2007年底,城区力争实现关断模拟信号,在农村试点开通数字信号。到2010年,力争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率达30%以上。

5、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老化设备更新改造。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更新一部300W调频广播发射机;两部1000W、一部300w电视发射机更新为全固态电视发射机。

6、加快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审、播、存储数字化、网络化。到2010年前,电视所有的摄像机、录像机等采录设备全部数字化,实现广播电视采集、制作、播控、存储数字化水平达到90%以上。实现广播节目采集、录制、播出数字化。 7、建立数字化影像资料存储管理系统。利用广播电视行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信息资源为基础,建立各类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产业经营

紧紧抓住广电行业结构调整和机构改革的机遇,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局经营收入翻一番。

1、大力发展广告产业。通过开拓市场,开辟广告增收新渠道,确保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年均 10%的增幅持续增长。

2、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和网络产业。整合有线数字电视有线网络资源,有线网络在巩固基本业务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增值业务,到2006年底,在城区率先普及数字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开;2006年全面提高农村有线电视收视费;到2010年新增加有线电视用户5.5万户。 (五)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建功立业的人才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逐步完善人才机制和环境。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大本以上人才总量占全局总人数的60%以上,宣传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5%以上,技术人才占40%以上,35岁以下年轻人才占人才总量的55%以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市广播电视局)

网 通

一、发展现状

目前莱西网通公司已有汇接局1个、端局2个,模块局、接入网点186个。交换容量23.6万门,实装18.9万部,实装率达到80.1%;无线市话装机容量达到10万门,发展小灵通用户4.9万户,实装率为49%;宽带ADSL容量16598端口,实占10110端口,实占率为60.91%;主干电缆出局线对3811百对,配线电缆线对4511百对;中继光缆669.29条公里,45367.42芯公里;用户光缆1117.1条公里,18272.19芯公里;通信管道192.5管程公里,1101.95孔公里;小灵通基站1310个。莱西电话普及率达到25部/百人。

依靠先进的网络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我公司不仅在传统固话业务占绝对优势,在数据、图像、宽带、无线市话、其他新业务各方面均得到快速发展,为莱西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近几年电信行业出现的无序竞争,扰乱了通信市场的正常秩序,急需国家和政府部门规范,避免和减少重复投资。

(2)固定电话发展已达到高峰期、成熟期,并受小灵通发展的影响,发展缓慢。

(3)小灵通网络覆盖存在盲区,需要进一步网络优

(4)宽带、网吧存在出口速率低、带宽不足和交换能力不足的问题。 (5)部分接入网点未形成环路,不具备自愈保护功能,对网络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6)目前莱西只有一个汇接局,影响至青岛的网络安全保障,需在北部新区建第二汇接局。

(7)传输网不够完善,容量不足,需要扩容。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

规划首先要适应莱西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满足城市及镇(办)通信需求为前提。规划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市场需求为首要出发点,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实现投入与产出,规模与效益的有机统一,提高投资效益;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可延续性”与“可管理性”;充分考虑为大客户和行业客户提供通信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重视运营支撑系统的规划建设,注重网络优化和组网合理性,因地制宜,安全可靠。

三、规划重点领域 (一)交换网规划

现在莱西网通已有完善、庞大的本地电话网,汇接局1个,端局2个,模块局、接入网点186个,本地电话网延伸到千家万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进一步网络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根据本地电话网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和发展本地网络。

在机线均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快速放号,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市场潜力大,用户密集的新建小区,提高做好局所规划,便于尽快形成能力,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发展。

建设农话网要坚持以满足农村用户基本通信需求为出发点,优化网络结构,尽量少增设接入网点,局部装机盲区用增设电缆和交换设备扩容来解决。目前农村通信发展需求基本趋于饱和。

近几年来市区发展迅速,特别是莱西正在建设的北部新区,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2010年规划人口5.6万人。为满足北部新区的通信需求,计划在2006年-2007年新建通信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5000M2。计划在此建设端局一个,容量4万门,并根据需求在其周围建设2000门模块局2-3个,设备型号为S1240。

根据市政府南部组团发展规划,计划2006年-2007年在姜山釜山工业园建设2000门交换机一处,采用华为接入网设备。

本地网局所规划方案

局所名称 设备容量 局所性质 水集办院庄村 接入网 0.2 北部新区 端局 4 香港路 模块局 0.2 长岛路 模块局 0.2 釜山工业园 接入网 0.2 序号 1 2 3 4 5 备注 2005年 2006年-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7年 建设时间 (二)无线市话网络规划

莱西小灵通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其网络已覆盖市区及周围村庄、各镇(办)驻地及周边村庄,主要交通道路及沿途村庄,RAIU设备101套,小灵通基站1310个,目前仍存在较多的信号盲区。“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增小灵通用户8万户。在小灵通盲区增设RAIU设备25套,增加小灵通基站300个,做好小灵通网络优化工作。

(三)传输网规划

根据用户预测,2006年至2008年将2个622M SDH环路升级为2.5G环路,根据现有网络设备,拟采用华为设备,将乡镇设备全部割接到SDH2.5G环路上,解除安全隐患,确保本地网网络安全升级。

(四)数据通信网规划

1、ADSL方面

现有ADSL设备类型有三种,即:诺基亚、华为、UT。ATM上尽量不要再增加ADSL用户,将诺基亚D50E设备上的用户割接到华为设备上。

2、宽带IP方面

增加出口带宽,优化路由,提高交换设备的性能。

加速完善城域网节点的建设。根据市场预测,“十一五”期间共需新增ADSL端口4万个,拟采用华为、UT设备。城域网的规划新增40个交换机,增加端口1920个,解决日益增加的网吧、行业用户的需求。

(五)“3G”移动网络规划

在2006年-2007年期间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若能拿到“3G”移动牌照,莱西网通公司将利用现有的光缆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延伸,投资8000万元建设移动基站约120个,建设移动基站机房,开通移动交换、传输设备。这样莱西网通公司将真正成为涵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据通信、无线市话全业务通信运营商,可为莱西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通信线路网络规划

1、通信管道方面

在莱西北部新区新修道路、各大工业园区、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地下通信管道,不出现架空通信杆线。在老城区配合市政铺设人行道板、扩建通信管道,进行架空通信线路迁移地下,逐步消灭架空杆线。

2、光缆方面

我公司在现有良好的光缆网络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加快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的速度,满足行业用户、网吧及其他用户对光缆资源的需求。

3、电缆方面

根据莱西北部新区、各大工业园区、新建住宅小区的需求,及时将通信电缆布放到建筑红线内,满足用户通信需求。

4、加强线路设备整治,确保通信畅通。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争取上级公司建设资金,做好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上报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今后国家频发的《电信法》等法律法规。

(三)依靠政府部门规范通信市场秩序,有序竞争,共同发展。

(四)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中国网通莱西市分公司)

移动通信

一、“十五”回顾

莱西移动分公司自1999年电信分营以来,经过5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05年底,网上用户已经突破12万,服务网点17个,已经建立室外基站73处,全年新建基站13处,市区3处,村镇新建基站10处,传输网络管线40公里,连接城区与乡镇的杆路360公里,每百人移动手机普及率达到16%,实现销售收入8300万元,创税200万元,基本保证了莱西市工、农等各项产业发展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

但从整个行业看,未来3G发展仍然不够明确,仍然处于导入期阶段;3G投资高,存在较大风险;竞争对手快速发展,促使当前竞争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由于企业用户规模、企业规模的急速增长与扩张,对于用户需求的多层次差异化满足以及企业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 指导思想与原则

对于莱西移动分公司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分公司将充分考虑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国家信息产业部、青岛、莱西市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思路,同时结合省、市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本着立足公司实际,立足莱西市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原则,制定本次5年规划方案;本着企业与莱西地区经济同步发展,服务于莱西地区经济的指导思想;本着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融入到莱西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去,将企业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 发展目标

在对我公司过去发展数据、当前市场以及未来社会与行业发展分析的同时,预计在未来的5年,网上新增用户继续保持顺猛增长势头,年新增用户数保持30%左右,到2010年在网用户数新增15万,用户总量超过25万人;移动百人手机持有率由当

前的16%上升到25%;继续保持行业的龙头地位,服务网点在当前的17个基础上,再新建30处,全面提升对莱西市城区以及所属乡镇的服务情况;销售收入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翻,力争到2010年达到1.5亿元,利税达到480万元。

继续争取香港公司投资,继续加强城域网、乡镇杆路建设,在未来5年中全面实现第三代移动网络的建设,未来2—3年的时间内3G完全投入使用,预计到2010年网络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为全面建设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保证。

企业在业务发展同时,企业规模达到服务业的中型企业标准,预计到2010年企业在册员工数将达到200人。在解决社会劳动力的同时,引领莱西市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十一五”发展重点与措施

莱西移动分公司“十一五”期间将根据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从业务拓展、业务形式、内容提供、服务提升、管理提升等内部企业管理与外部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加以发展。继续加大网络建设投资,加快第三代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在莱西地区的应用。

重点从服务网点、通信网络、数据业务形式、企业内部管理几个方面加强建设。其中,网络工程将分阶段进行投资、施工,在加快管道、杆路建设的同时,根据省公司规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3G的建设与商用。其主要措施是:

(一)继续争取香港公司与省公司的投资,通过稳定的资金保障来确保网络建设规划;

(二)加快市场服务渠道的建设,通过对莱西城区与乡镇服务网点的分步骤、分阶段的建设,确保对现有市场、农村市场的服务提升;

(三)在现有业务种类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业务内容与形式,加快莱西地区数据业务的使用范围,结合3G移动通信技术的投资商用,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业务形式;

(四)在争取新增用户“增量”市场的同时,提升对现有在网用户的服务,力求“增量”与“存量”市场同时增长;通过以上2项的同步发展,确保营业收入、利税按预期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