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3期 动物科学 小龙虾健康养殖技术 张泳涛何大庆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结合区域养殖的现状和实践经验.从虾池准备、苗种放养、水质管理、科学投饲、日常管理、捕捞上市等方面阐述了小龙虾健康 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龙虾;健康养殖;虾池准备;苗种放养;水质管理;科学投饲 中图分类号¥96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327—02 小龙虾也称为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属于外来 人侵物种.2O世纪80年代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广泛分 布,因其对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为野外的优势种 群。在小龙虾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可的经济价值之前,人们在 水产养殖上是将其作为敌害生物加以清除。现在,小龙虾已 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美食,并因对虾壳的综合利用,成为重 要的出口创汇产品。随着天然野生资源的锐减,小龙虾的人 工养殖日益受到重视,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继河蟹之后的又 一个亮点。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小龙虾品质下降的问题,如 个小、壳厚、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减弱等。结合区域养殖 的现状和实践经验,现对小龙虾的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以供养殖户参考。 1虾池准备 小龙虾对池塘没有特殊要求,可因地制宜对旧鱼池、有 水源的荒滩荒地或稻田进行改造。面积以3 000~6 670 m 为 宜,池塘坡度在1:3左右,保证注水后有足够的浅水滩,作为 小龙虾今后的栖息觅食之所,也可以防止小龙虾在堤岸上 打洞。还可以在池底设置一定数量的瓦片网架,或设置竹筒、 塑料筒等人工洞穴,作为龙虾的隐蔽场所,从而减少龙虾打 洞的机会。池塘中间搭建几条泥埂,埂长约为池长的4/5,两 头不要和堤岸相连,埂宽1 m以上,埂高出水面5~10 cm,为 小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在池底的中部挖1条水沟或 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1条沟,以便于水质管理和收虾时操 作。在虾苗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清淤整理,晒3~5 d,然后用 生石灰1 500 kg/hm。消毒。此外,还要彻底清除池塘中的鳅、 鲶、黑鱼和蛇、鼠等敌害生物。水源要方便安全,避免污染。 进排水口一高一低,用筛网过滤,最好呈对角线设置,以便 于换水。10月上旬,将水位控制在80 cm左右,在池塘泥埂 和没被水淹处种植豌豆和黑麦草。翌年开春后水温逐渐上 升,在池塘移植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及 茭白、慈菇等水生蔬菜,面积要达到池塘的60%以上,至高 温季节再慢慢将水位调节至1.5 nq左右。水草丛是小龙虾隐 蔽、栖息、觅食的理想场所,也是虾蜕皮的良好场所,饲料不 足时还可以作为饵料补充。在水草丰富的池塘养虾,成活率 和产量比较高【1】。在虾池四周要埋设聚乙烯密网片,地面上 露出约50 cm,顶上用塑料薄膜做成倒檐,宽约40 em,成 45。左右夹角。 2苗种放养 虾苗的选择对养殖成败非常关键[21。有的地方会考虑选 收稿日期2010—12—27 择投放抱仔亲虾自繁,其弊端是出苗不规则不同步,管理上 也不能保证出苗率,并且自繁虾苗容易形成近亲繁殖,造成 品质退化,因此苗种宜选择采购有信誉、有实力的专业公司 人工繁育的优质虾苗。10月中旬左右,结合自身养殖水平, 投放2.5 cnl左右的虾苗15万尾/tim ,虾苗投放之前不要立 即下塘,要先淋水2~3次,以适应池水温度,然后均匀投放 在靠近水面的堤岸上,让虾苗自由爬行,进入池塘,这样可 以提高成活率。在池中适当混养其他鱼类,投放白鲢1 500 尾,hm2,花鲢600尾/hrn2,可以起到调控水质的作用,并且充 分利用水体资源,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3水质管理 人们常认为小龙虾适应能力极强,在臭水沟里也能生 存。似乎水越肥越烂才好,其实不然。在野外小龙虾生命力 顽强,随处可见,但其也是经过了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密度 是有限的:在人工养殖模式下,人们追求的是高质高产,密 集生活的小龙虾对水质一样有要求,只是小龙虾在缺氧或水 质恶化时可以爬上水草或堤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避免了 大量的死亡。一般情况下虾塘溶解氧最好在3.5 m L以上, pH值保持为7.0~8.5,透明度在40 cm左右。因此,在小龙虾 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色的培养和维持13]。培育及维持 良好的水色,其做法:一是防止虾塘渗漏,水深要达到1 m 以上.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池水太浅会使阳光直射到底, 引起底栖植物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体营养元素,使水质寡 瘦。二是施肥。在初始阶段应施撒一定量的有机肥,如鸡粪 150~375 kg,hm ,或10:1混以无机化肥。养殖中、后期,水体 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他代谢物相对稳定,不需要再施肥。 三是水色的生长也有周期,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变成黑褐色、 酱油色、暗黄色等,就要换水。可以在日落前进行,换掉1/3 的池水,并施以2mf5,kg的漂白粉,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开动 增氧机。 4科学投饲 小龙虾为杂食性,偏好动物性饲料。在投饵上要尽量定 时定点,定质定量,同时勤于观察小龙虾吃食情况,灵活调 整。通常每天可投喂2次,以傍晚日落前后1次为主,投喂 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左右。平时主要投喂米糠、麦麸、豆 饼以及嫩的青绿饲料、南瓜、山芋、瓜皮等,辅以动物性饵料 如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 严把饵料质量关,减少小龙虾发病和携带病原菌的机会。小 龙虾蜕壳是其生长的特点和重要标志,通过投饵、换水等措 施.可以促进小龙虾大批量蜕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因蜕壳 327 动物科学 不同步引起的同类相残。在大批龙虾蜕壳时,要减少投饵,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3期 料,及时清除病死虾.在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6捕捞上市 避免人为干扰,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促进龙虾顺利蜕 壳 大批龙虾蜕壳后,要及时投饲优质饵料,严防因饵料不 足而引发相互残杀。 5 日常管理 翌年6月针对市场情况。开始用地笼、虾笼捕捞,捕大 留小。在捕捞过程中要注意操作得当,尽量减少损伤,有损 伤的不能继续留在虾池,要及时清除,以免感染发病,造成 传染。 7参考文献 (1]曹丽丽,周祖波.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中生态环境的营造和设置[J1. 科学养鱼.2010(10):27. [2】丁立付_,J、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55. [3】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j.渔业致富指南,2008(6): 55—56. 实践证明,小龙虾要获得高产,日常管理非常关键 。巡 塘主要是做日常的清理、观察工作。休整堤岸,拔除枯枝杂 草,清除敌害生物;蜕壳虾的管理;溶解氧,pH值;投饲情 况,小龙虾健康状况,药物防治等,都是日常需要维护的地 方。小龙虾抗病力强,在粗放模式下基本无病害发生。在高 密度精养虾塘中,其病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 平时要加强目常管理,主要是注意调控水质,投喂优质饵 (上接第319页) 德镇地区雷暴发生次数逐时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时次为 北京时间)。 『4J4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辞 紧 嬗 , 磷鲁 临 潞 恤 营 方向 图4 2004 ̄2007年景德镇地区雷暴方向分布 月、目分布的气候特征及影响方向,主要结论如下:一是景 德镇市年均雷暴日数为52d,大部分雷暴是连续出现的,占 时J司 图3 2004--2007年景德镇地区逐时雷暴次数分布 总雷暴数70%以上。二是1954—20o7年出现雷暴目数最 多的年份分别是1954年(77 d)和1987年(74 d)。最易发生 从图3可以看出,景德镇地区在一天中易出现雷暴的 时间有3个高峰期。一是6:O0—7:o0,均占一天中雷暴总次 数的5.O%;二是16:00,占总数的6.8%;三是18:O0~21:o0, 分别占总数的5.3%、5.8%、6.O%、5.7%。景德镇地区雷暴发 生最多的是午后至傍晚,此时气温升至最高点,对流发展 最旺盛,但值得注意的是,6:00—7:o0气温已下降至最低 雷暴的月份是7月和8月。而一天中最易发生雷暴的时段 是6:o0—7:00、l6:0o、18:00—2l:0o。景德镇市雷暴以西南 和西北方向影响的最多。 7参考文献 …1张超美.江两省2004年lO一12月气候特点概述fJ].江西气象科技, 2005,28(1):64. 点.也是雷暴的频发时段。第1个高峰与第3个高峰还与大 气的晨昏潮汐有关。 5雷暴方向统计 [2】尹洁.江两省2003年4~6月重要天气过程评述【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3(3):48. f3]文绮新.江西省2004年1~3月天气特点概述明.江西气象科技,2004, 27(2):48. 雷暴方向的变化在预报中也很重要,上海市气象局已 开展了这项业务[6- 。为研究景德镇雷暴地区的雷暴出现方 向,普查了景德镇市2004--2007年4年中所有雷暴的出现 方向(图4)。 从图4可以看出,景德镇地区以西南和西北方向雷暴 发生频率最多,均占总数的17.4%。这也反映了造成对流天 气的2个主要的影响系统,一是从东北向西南锋面系统,二是 f4]尹洁.江西省2003年1O~12月重要天气过程评述[J].江西气象科 技,2004,27(1):48. f5】郑丽杰,陈霞,高博.哈尔滨机场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J]_中国科技 纵横,2010(20):260—235. f6]陈翔,禹继华,王月林,等.洪泽地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科技 信息,2009(34):360—361. f7】刘梅,魏建苏,俞剑蔚,等.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lJ]. 热带气象学报,2010,26(2):227—234. 刘任翔,许伟彬,李会玲.三水近50a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JJ.气象 研究与应用,2010,31(1):98—101. [9】王化玲.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J1.现代农业科技, 2010(4):313-314. 从西南方向上来的低槽、切变系统。而除了这2个方向以 外.其余6个方向的频数分布都非常接近,北、东北、东、东 南、南、西分别占总数的11.8%、11.6%、11.3%、10.0%、11.6% 和9.O%。 6结语 【1O】孙丽,于淑琴,李岚,等。辽宁省雷暴目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1.气象与 环境学报,2010,26(1):59—62. [11]戚平.湖南省邵阳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fJJ.现代农业科技,2010(2): 299-300,302. 本文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景德镇市雷暴的发生频度,年、 328 【12]黄彦彬,赵酉龙,林文实.海南岛雷暴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1.热 带作物学报,2009(12):1887—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