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培训
一、消防安全原则:
1、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 3、消防安全检查日常化,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三检查
车间人员应做到:
二、四懂四会
一懂: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a.电器老化、短路、超负荷易发生电器火灾;b、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气体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c、使用可燃物【纸箱、塑料、泡沫等】遇有明火易发生火灾;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易发生火灾)
二懂: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a、努力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防御、扑救火灾的本领不断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不得将火种带入生产工作场所;b、认真遵守执行《消防法》及公司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c、加强对电器设备、线路的检查维修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线路陈旧设备,及时关好水电器;d、加强消防安全岗位自查、及时整改火线隐患)
三懂:懂得灭火方法(a、隔离法:将正在发生燃烧的物质与其周围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靠近火源处的可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等等。b、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
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黄沙等不燃物或难燃物覆盖在燃烧物上,封闭起火的建筑或设备的门窗、孔洞等等。c、冷却法:将灭火剂(水、二氧化碳等)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把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着火点。此法为灭火的主要方法。d、抑制法(化学法):将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并参加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目前使用的干粉灭火剂、1211等均属此类灭火剂)
四懂:懂得火场逃生的办法(1、自救逃生时要熟悉周围环境,要迅速撤离火场;
2、紧急疏散时要保证通道不堵塞,确保逃生路线畅通;
3、紧急疏散时要听从指挥,保证有秩序的尽快撤离;
4、当发生意外时,要大声呼喊他人,不要拖延时间,以便及时得救,也不要贪婪财物;
5、要学会自我保护,尽量保持低姿势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6、当身上的衣物着火时,不要惊慌乱跑,就地打滚,将火苗压住;
7、当没有办法逃生时,要及时向外呼喊求救,以便迅速的逃离困境。)
一会:会报警(给相关领导打电话)
二会:会使用灭火器材(a、不能颠倒使用;b、占据火势上风或侧上风方向;c、保持适当距离,(一般4-5米,干粉2-3米);d、拔去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
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e、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由远及近,水平喷射;f、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注意: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
三会:会扑灭初期之火(扑救要及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灭火)
四会:会疏散自救(a、疏散自救时不要为穿衣或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b、不要想狭窄的角落逃避;c、不要乘坐电梯;d、不要重返火场;e、采用毛巾或者口罩捂住口鼻,低姿势撤离火场;f、要利用建筑物本身剂附近的自然条件自救。比如尽量向有水源的地方转移;g、在非跳不可的情况下,跳楼时要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软的物品,选择王楼下车棚、草地、水池或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不得万不得已时,一定要坚持等待消防对的救援)
三、火灾分类及灭火器的选择:
1、分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性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 乙醇、沥青等;
C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E类
火灾:指电器火灾。
2、不同类型的火灾灭火器的选择
(1)干粉类的灭火器。又分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灭火剂。碳酸氢钠灭火剂用于扑救B、C类火灾;磷酸铵盐灭火剂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救B、C、E类火灾。
四、消防栓的使用方法
1、打开消防栓2、取出消防水带,向着火源点延伸展开3、接上水枪4、连接水源5、手握水枪头及水管,打开水阀门,即可灭火
五、口罩
1、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空气中粉尘或有机废气进入人体呼吸器官从而保护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
2、注意事项:(1)必须正确使用,这不仅包括按照使用说明书佩戴,确保每次佩戴位置正确(不泄漏),还必须在接尘作业中坚持佩戴。
(2)无论防毒还是防尘,任何过滤元件都不应水洗,否则会破坏过滤元件。
六、安全帽的作用
“小小安全帽,蕴藏大道理”。工程塑料安全帽光滑的表面和帽顶上一道隆起的顶筋,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坠落物冲击力而特制的。帽里边连着一根扣带的网状帽箍,是安全帽的一个关键部分,它能够延迟并减少传递到头部和颈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吸收由撞击带来的大部分能量。
举例:曾有一工地的一个工人走出施工区刚摘下头上的安全帽时,他突然被从高处坠落的一颗铁钉击中脑门心,直达头颅颅骨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虽然铁钉是很小的物体,但从几十米高处坠落时,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碰到人体要害部位,也要成为致命伤害。
使用规范:电力建设施工现场上,工人们所佩戴的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到伤害。它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护人的头部不受伤害或降低头部伤害的程度。 (1)飞来或坠落下来的物体击向头部时;(2)当作业人员从2m及以上的高处坠落下来时;(3)当头部有可能触电时;(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锐、坚硬的物体时。
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帽:1、安全帽在佩戴前,应调整好松紧大小,以帽子不能在头部自由活动,自身又未感觉不适为宜。2、必须栓紧下颚带,当人体发生坠落或二次击打时,不至于脱落。3、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中,不得将安全帽脱下,搁置一旁,或当坐垫使用。
实际案例
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一、事故发生经过。
6月3日5时20分至50分左右,宝源丰公司员工陆续进厂工作(受运输和天气温度的影响,该企业通常于早6时上班),当日计划屠宰加工肉鸡3.79万只,当日在车间现场人数395人(其中一车间113人,二车间192人,挂鸡台20人,冷库70人)。
6时10分左右,部分员工发现一车间女更衣室及附近区域上部有烟、火,主厂房外面也有人发现主厂房南侧中间部位上层窗户最先冒出黑色浓烟。部分较早发现火情人员进行了初期扑救,但火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火势逐渐在吊顶内由南向北蔓延,同时向下蔓延到整个附属区,并由附属区向北面的主车间、速冻车间和冷库方向蔓延。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主厂房西北部的1号冷库和1号螺旋速冻机的液氨输送和氨气回收管线发生物理爆炸,致使该区域上方屋顶卷开,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火势蔓延至主厂房的其余区域。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
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主厂房内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和聚苯乙烯夹芯板(聚氨酯泡沫燃点低、燃烧速度极快,聚苯乙烯夹芯板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二是一车间女更衣室等附属区房间内的衣柜、衣物、办公用具等可燃物较多,且与人员密集的主车间用聚苯乙烯夹芯板分隔。三是吊顶内的空间大部分连通,火灾发生后,火势由南向北迅速蔓延。四是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是起火后,火势从起火部位迅速蔓延,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大面积燃烧,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同时伴有泄漏的氨气等毒害物质。二是主厂房内逃生通道复杂,且南部主通道西侧安全出口和二车间西侧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被锁闭,火灾发生时人员无法及时逃生。三是主厂房内没有报警装置,部分人员对火灾知情晚,加之最先发现起火的人员没有来得及通知二车间等区域的人员疏散,使一些人丧失了最佳逃生时机。四是宝源丰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员工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二)间接原因。
1.宝源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本不落实。
2.公安消防部门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不力。
3.建设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管严重缺失。
4.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不到位。
5.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不力。
三、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要切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要切实强化以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消防安全工作。
(四)要切实强化使用氨制冷系统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五)要切实强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监管工作。
(六)要切实强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
(七)要切实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孙培元
2018年5月2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