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索窑探微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20年第17期职业院校旅游教育校企文化融合路径探索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冤揖摘要铱推动学校和企业更深层次的合作袁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就业的无缝衔接袁实现该最终教育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校企文化融合袁使学校和企业间的文化增强补弱遥有针对性的共同培养专业旅游型人才袁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遥通过深化校企文化的融合袁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袁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实训设施袁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教育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袁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尧社会旅游业认可的全面高素质旅游人才遥刘邓揖揖关键词中图分类号铱职业院校铱G64旅游教育揖校企文化融合文献标识码铱A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有利于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袁符合当前就业形势袁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遥学校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袁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实训基地袁为在校学生积累了宝贵实习经验袁帮助学校解决缺少实训硬件的重大难题遥其次校企文化的融合袁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优势互补袁使得校企合作的质量大大提高袁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袁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袁真正将文化培养融入到教学中遥一1.有利于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教学相互匹配尧职业院校旅游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不管是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文化建设系统中重要的部分袁校企文化的融合不光存在取长补短的作用袁更重要的会推动职业院校发展袁要深刻意识校企文化融合带来的巨大好处遥校企文化的融合将使院校更加清晰企业需求人才的类型袁在教学中会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袁可以使学生在结束学业后更加快速的融入到企业中袁避免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与企业无法衔接的现象遥校企文化融合是指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将旅游企业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课程中袁使学生在学习时就接受旅游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袁在投入工作后会快速接受旅游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文化理念遥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以职业院校发展为主体袁企业文化为辅助的管理模式袁通过两种文化的互相渗透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袁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2.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快速到对口旅游企业就业遥职业院校旅游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学生快速就业袁为校企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遥大部分毕业生因无法接受旅游企业的管理观念和文化理念袁在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袁造成了职业院校培养大量人才袁但社会旅游行业缺口依然很大的就业现象遥校企文化的融合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将旅游企业的文化尧管理慢慢对学生进行野渗透冶袁使学生在毕业后到旅游企业工作接受企业文化教育时不会感到突兀袁更容易接受旅游企业文化袁企业管理规定遥可在教学中开设旅游企业文化展示课堂尧邀请旅游企业领导到校给学生实地讲解企业文化袁企业管理等尧还可邀请毕业后的在该旅游企业任职并且做出成绩的校友回校做经验分享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学习优秀企业文化袁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袁在学习中慢慢接受企业文化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袁最终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遥旅游企业同样会为职业院校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袁为职业学校解决面临缺少实训基地和就业的难题遥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文化融合为深层次合作袁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即以企业文化为辅的对学生进行熏陶袁引导学生在价值观上与企业所倡导的相符合袁职业院校将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类优秀旅游人才袁旅游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袁解决职业院校的就业问题袁双方互惠互利袁战略共赢袁为校企未来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遥二1.两种文化的互相渗透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前提尧职业院校旅游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具体路径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输送旅游人才和提供就业岗位的简单层面袁仅存在这种层面的合作是窑240窑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20冤17-0240-02无法真正培养出旅游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遥真正深层次的合作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种文化互相渗透袁相互取长补短袁融会贯通遥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符合院校发展袁兼顾旅游企业文化精神传播的教学路线袁将旅游企业的文化袁价值观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各个环节中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旅游企业应和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袁旅游企业在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袁积极引导教学方向袁传播企业文化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慢慢接受自己企业的文化袁促进校企在教学环节的相关对接2.校企联合革新教学模式袁最终做到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即是企业所需要的袁打造校企文化融合载体遥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袁也是对学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袁因此通过对教学的革新袁在课堂授课中加入旅游企业文化元素袁让旅游企业文化有效渗透到教学内容袁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去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进步袁更能促进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遥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共同确定课程内容袁课程内容要根据旅游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袁高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确定遥双方共同制定的课程内容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全面素养的培养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情景相结合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袁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袁以及对待职业的态度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袁每个学习任务包含旅游行业所需要的服务和管理活动袁将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融入到学习任务中袁学生在完成每个学习任务后逐步掌握工作技能袁在过程中领悟理论知识袁经过实践动手袁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会更加深刻袁通过课堂逐步打造出优秀的旅游人才3.打造校企一体化的实训平台遥袁促进校企文化融合通过打造校企一体化的实训平台袁实现企业和院校资源共享袁促进校企文化的深入融合遥学生通过在实训平台的实践袁增加对企业文化的接触袁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袁提高了对企业文化的接受度遥旅游企业接受院校的学生到企业里去实习袁在实际工作中领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切身感受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袁经营理念和文化传承袁对学生自身的提升和对企业的认可都有很大的帮助遥院校应加强和旅游企业的沟通联系袁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学习袁使学生清楚今后的工作流程袁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方式有深入的了解遥邀请企业高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袁企业经营管理展示袁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袁为学生以后工作时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遥建设校企一体化的实训平台主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场所袁校内实训基地应模仿旅游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建设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袁职业规范和职业制度等袁校内实训基地的办公用品摆放可仿照旅游企业内部进行陈列袁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有一种正式到企业内部上班的感觉袁提前适应工作环境遥校外实习场所的建设可以邀请高职旅游教育导师亲身对学生进行指导袁与学生一起进行实践训练袁在实习中与旅游企业的专家共同处理问题袁在实习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袁增强自身职业素养遥渊下转第243页冤.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2020年第17期考索窑探微2.专业因素的影响表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渊X依SD冤教学质量冶金矿业材料专业建筑机械化学电气信息F检验FP4.074±0.4243.971±0.5824.076±0.3843.872±0.6023.859±0.6573.751±0.4433.971±0.5543.811±0.3521.9420.063教学态度4.000±0.5693.930±0.6943.976±0.7543.852±0.7583.788±0.9103.675±0.5843.978±0.6413.406±0.8722.4530.018教学内容4.075±0.5714.026±0.6934.114±0.4713.900±0.7133.964±0.7253.780±0.4914.053±0.6863.892±0.4531.1170.352教学方法4.125±0.6174.115±0.7084.083±0.4963.968±0.6434.053±0.7393.883±0.5604.052±0.6394.052±0.6350.6630.703教学效果4.097±0.6833.799±0.7054.119±0.5103.764±0.6323.606±0.6593.658±0.5393.779±0.6303.875±0.5573.3740.002由表5可知袁学生对老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满意度均在一般以上袁说明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遥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袁化学和信息专业的学生在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上是相对较低的袁部分原因在于化学和信息专业女生相对较多且对教学态度的评价较男生偏低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袁P<0.05袁不同专业学生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两方面有显著差异袁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在于课堂的到课率和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解遥通过调查可知袁学生的到课率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很大的相关性袁学生对教师前沿知识讲解评价与不同专业学生的科研方向有一定的关系遥三尧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研究生叶数理统计曳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分析袁发现我校工科研究生对此门课程教学的评价存在一些差异院1.在教学态度上袁板书问题是评价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遥调查结果显示袁很多教师认为对于研究生的课程讲解袁由于课容量较大袁所以不再过于关注板书问题遥但对于学生来说袁大部分人都把教师的板书当作他们课程学习的主线袁板书的好坏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袁尤其是女生袁对板书的要求较男生有更高的标准遥2.不同专业的学生袁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遥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袁有个别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并没有学过相关的课程袁因此也就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遥针对叶数理统计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袁提出以下改进措施院1.教学态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遥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袁还必须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遥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能因学生专业不同而出现差异袁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袁对课程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遥2.叶数理统计曳作为一门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袁其考核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期末考试袁要把理论知识和统计项目的实践相结合进行考核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遥3.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袁学校可以对教师实行野授课免评冶制度遥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者袁暂停其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学习,且不得申报下一年度的教师职务晋升评聘曰对于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好或连续两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的教师袁经学院推荐尧学校教学建设委员会审批后可获得授课免评荣誉遥参考文献院[1]伍度志,但琦,吴松林,等.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数理统计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50-151.[2]冯敬海,鲁大伟,杨剑,等.工科研究生叶数理统计曳课程教学内容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124.[3]隆茜.数据素养能力体系构建及高校师生数据素养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15(12):51-56,62.渊上接第240页冤.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量4.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管理制度袁打造执教能力过硬师资力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拥有各自的管理机制袁但在校企文化融合的深层次合作下袁校企双方应在管理体制上互相结合袁共同商讨出适合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袁引进旅游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袁优秀的文化传承袁科学的培训技术袁打造出一套适合当下旅游教育袁人才培养的先进教学体制遥职业院校内的教师同样是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一股力量袁学校应积极安排执教老师到旅游企业内进行实践学习袁学习旅游企业先进的技术袁实现在校内教学内容不与行业发展脱轨袁与时俱进遥学校应积极联系旅游企业内部的优秀旅游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讲课袁培训学校内的老师遥企业和职业院校人员的双向流动有效的刺激了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袁促进了校企文化的融合遥三尧结语校企文化的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袁有利于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遥校企文化融合可直接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袁提高学校了教学质量袁同时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遥在职业院校旅游教育中融入旅游企业文化元素袁渊上接第241页冤人可能也有成效袁但离开野根基冶理论的支持袁实践成果难以得到长久的发展袁教学理论与实践建设在实践体系构建时缺一不可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袁为实践操作提供平台袁自身资源的利用是高校人才培养最便捷的方式遥结合学校需求袁寻找适合本校的校外合作机会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树立创新意识袁提升创新技能袁最终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遥参考文献院促进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袁在双方长期的合作中不断取长补短袁互相吸收对方先进的技术尧理念袁促进旅游人才培养教育方面的教学改革袁解决目前教育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袁真正为社会袁为企业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遥参考文献院[1]卢利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09)[2]周静,张莹,刘福军.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7(26)[3]孙健,臧志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融合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4]吴戈.高职校企文化渗透融合的探索及实践要要要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26)[5]孙静华,胡冬艳.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6]张勇.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作者简介院刘邓(1980.6-)袁男袁汉族袁湖北武汉人袁硕士研究生袁讲师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遥[1]关少化.叶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尧价值与理论期待曳,叶北京教育曳高教袁2015渊5冤.[2]李德骏等.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曳,叶纺织服装教育曳袁2014渊4冤.[3]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4]陈劲.协同创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5]项子微.新疆综合性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要要要以石河子大学为例[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窑243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