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双语能力调查分析与培养策略
在国际汉语教师的选拔、培养培训和评测中,对教师的双语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语能力的专项调查,分析该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现状及双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确保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要加强提升双语能力的意识。
标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双语能力;调查;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顺应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形势,适应“加快汉语国际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对于满足不断升温的“国际汉语热”而产生的对海外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能力指的是语言使用者能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必须既熟练掌握汉语,又能使用至少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双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成为培养工作考评的一个重要项目,该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掌握与运用是重要培养目标,也是考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要指标。
然而,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双语能力培养的总体情况来看,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双语能力明显关注不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评测手段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认识的误区。例如汉语课堂教学中不一定需要使用双语等。其二,双语能力的理论不完善。对诸如双语概念的界定究竟是什么、二语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拥有双语能力、双语能力如何测评等问题难以作答。其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在校外语能力的培养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明显,师生皆有劳而无功的抱怨。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语能力的调查,管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语能力培养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策略。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双语能力的现状调查
(一)調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面向全国已开设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调查对
象为不同年级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在读学生及部分已毕业的该专业硕士。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通过问卷调查的专业网站“问卷星”进行,共收回问卷163份,除部分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3.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设计与问卷编制
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共有26道题目,主要为选择题形式。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的调查,旨在了解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对双语的认识及使用态度情况,并对学生汉语能力做简单调查。第三部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掌握和学习情况的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要部分,该部分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目前的外语水平、学习动机以及外语课程的设置情况等方面来设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对双语能力的认识和汉语能力情况
根据表2调查数据显示, 70.4%的学生对双语能力这一概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29.6%的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96.71%的被调查者认为双语能力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或“重要”。可见,学生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双语能力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国际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使用外语作为媒介语的调查中,76.97%的人选择不常用外语,侧重于用汉语教学。
在被调查的152名汉硕学生中,通过普通话二甲水平及以上的等级考试的同学占96.71%。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具备的汉语交际能力能够胜任汉语国际教师这一职业需要的占93.42%。学生认为自身目前所具备的汉语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分析能力情况“好”或“比较好”约占60.53%,不太好的占39.47%,不好的为0%。调查表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对自身的汉语能力评价较高。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外语水平调查分析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第一外语水平自测情况。因为部分学生就读期间学习的外语不止一门,从调查的科学性出发,我们对外语能力的调查区分了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学生对第一外语自测的情况如表3所示。
表3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第一外语的五种技能中,说、写和译能力较差,自我评价不太好的超过了一半,而这三项自我评价很好的都没有达到5%,可见学生外语输出能力,或者说应用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学生对第一外语的自我评价不高。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第二外语水平自测情况。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生修读的第二外语以日语、韩语为主。在对学生第一
外语和第二外语水平的对比情况调查中,67.76%的学生第一外语比第二外语要好,认为自己第二外语更好的只占2.63%,可见学生外语的学习与应用主要以第一外语为主。高达82.89%的学生认为最欠缺用外语说的能力,有50.66%的学生认为听的能力也非常欠缺,从这两项可见,学生对用第二外语进行口语交际的需求最为强烈,对读这一能力的需求相对而言最不强烈。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动机方面有其特点。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中选择率最高的是 “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日后工作需要”;其次分别为“个人兴趣” “学习需要”;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外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可见学习外语的动机是多元的,存在一定功利性。学生学习外语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可见,学生认为,外界环境和个人素质对学习外语有着重要的影响。(4)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课内外学习外语的情况调查。如果要提高外语应用能力,仅靠大学课堂上常规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课外练习和实践不可或缺。学生学习外语的课内外学习情况见表5。
表5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通过研究生外语课程学习对其自身外语能力“提高不明显、没有提高”,认为有显著提高的不到4%。外语课堂教学中“讲练并重”情况不到一半,外语教学中被诟病已久的“讲多练少”“只讲不练”依然超过三成。在外语课程是否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上,认为“一般”的超过一半,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对课程是否满足自身学习需求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值得反思,学生课外“偶尔”和“几乎不”学习外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三,经常在课外学习外语的不到四分之一。
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研究生外语课程的开设对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还不足;外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问题;研究生外语课程学习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还不够明显;学生普遍期望能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学生在课外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外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外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受国内长期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学氛围的影响,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外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讲练失衡的情况还未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个人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少,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双语能力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该作为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未体现出专业特色。培养单位对学生双语能
力的培养和关注不够,外语教学对专业性关注不够,较少涉及专业层面的外语运用。总的来说,目前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对双语能力的培养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学生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
受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态度不积极,对学习应付了事,关注的多是考试考核问题。尽管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外语交际能力不强,却少有课外主动练习的行为,通过其他途径自主学习外语的情况也不普遍,这反映出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赖培养单位,缺乏外语学习的自觉性。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培养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
双语能力强的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时更能理解第二语言发展的过程,更明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有效运用双语辅助教学,也更有办法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国际汉语教师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师双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各培养单位应突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特色,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外语语言素养,适当增加外语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加强外语口语训练和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达,有针对性地开设小语种课程,拓展学生的外语学习领域,为培养和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确保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雙语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渠道,教师应优化教学模式,内容讲解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小组话题讨论、专题演讲、课件展示、辩论等形式。此外,对学生双语能力的考试考核方式也应注重灵活性。考核可以包括课堂提问、专题演讲、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等。
(三)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外语来交流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课外合理有效地利用其他资源、通过其他途径和渠道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培养单位也可以组织双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辩论赛、学科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以此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要加强提升双语能力的意识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要具备双语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双语能
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具备双语能力的教师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的双语能力,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整体师资水平,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是多层架构体系,需要考虑各方,还需要各方合作,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在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中,不仅要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提升双语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更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去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高效运作,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力.高效双语教学学生语言能力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2]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3).
[3]刘俊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理论导报,2014(10).
[4]孙中华.高效双语教学教师外语水平调查与能力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吴坚,刘立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基于X大学的案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