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在现如今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的问题,并且安全风险也无法控制。因此,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控制方法进行探析。首先,通过工程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安全应对措施不严谨两部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其次,创建多核心的风险控制结构,明确对应的风险范围,在此基础上,优化施工安全管理团队,施工安全管理团队明确风险控制目标,进而完成组中风险控制方法的探析,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的控制水平。
关键词:施工安全;建筑工程;问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耗时长、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这样的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误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也提升了 管理的困难性。所以,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如果想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并且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就势必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实地勘察与调研,并且对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影响作出预测,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方案,明确相关的责任1]。还需要对建筑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类以及发生频率进行准确地评估与判断,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对策,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其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的细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项目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需要较大人力物力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尽量降低各项成本,同时对于工程相关的材料也需要作出精细化地管理与核查,确保材料的正常损耗,控制材料的
[2
有效支出,进而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一系列风险管控措施也可
[
2
以极大地降低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与事故,这对于传统建筑行业的结构与体系也是一种优化,使其逐渐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严谨化的方向发展,非常有效地将风险性降低至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风险管控水平。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述 1.1工程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
目前阶段,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实施的时候并未建立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相关管理人员也未作出专业地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而最终导致整个建筑企业的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相应的管理问题。此外,还存在很多建筑施工人员忽视风险管控机制与体系的重
[3
要性,认为是耗费时间的工作,不具有作用]。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
专业性质不足的体现,侧面也表示了这些施工人员建筑知识的匮乏。最终使得风险管理机制的形成相对不完善,造成整个工程管理质量不高。这样的施工模式在我国被应用的实践时间相对较久,使得建筑行业整体的风险管控结构相对较为单一、落后,仅仅能够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阻碍了其长远地发展。
1.2安全应对措施不严谨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建立相对较为完善、严谨地安全应对措施,以此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近几年来,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于安全措施以及设备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这也使得施工场地的事故频发,增加了各项成本。出现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管理者对于相关规范不够熟悉,重
[4
视程度不高,致使其未认真执行,造成这一现状]。一些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可
能会涉及到高强度、高距离的工作,如果施工人员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对于其人身安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威胁。此外,还存在施工安全资料造假、脚手架违规搭建、模板工程基坑支护不重视、施工用电不规范以及日常防护用具的缺乏等,上述问题都非常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整个建筑工程的风险性,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2施工风险控制方法探析
2.1创建多核心的风险控制结构
通常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安全技术的相关要求都会很高,这不仅仅是对施工人员安全的一种保证,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避免给施工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立科学严谨的风险控制结构是建
[5
筑施工的基础]。可以先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施工风险进行预测与推算,计
算标准的风险控制范围,如下公式1所示:
(1)
公式1中: 表示标准的风险控制范围, 表示基础预测协同系数, 表示风险误差实际值。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标准的风险控制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建筑施工工程的预测与推算。并依据此范围,建立相对应的多核心风险应对手段,以此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控制结构。所谓多核心风险控制,是一种相对较为灵活的风险管控模式,主要是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风险应
[6
对方法的变化]。需要先设立多个风险目标,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风
险应对对策。施工时,将每一个风险目标落到实处,对于安全系数较强的区域进行定期核查,薄弱区域加强管理。每一个核心风险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所以,在这个结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事故,便可以灵活性应对,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总系数。
2.2施工安全管理团队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目前阶段,存在很多的建筑企业,员工的建筑施工技术都未能达到规范,管理工作就无法落实到实处,这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并实施建筑施工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之前,可以先对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进行设立,如下表1所示:
表1 风险控制目标标准表
相关指标 固定目标流动目标
标准 标准
极限风险范围
7
0.25~0.6
6
0.13~0.2
实控系数 42.18 52.17
误差比值
5
0.21~0.3
下
0.15以
根据表1中的风险控制目标标准,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目标的设立。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设立目标,需要专业的施工团队共同讨论。可以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培训与锻炼,使其对于工程作出一定的基础性了解,尤其是安全知识的培训,更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开展安全管理,并对不同的安全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可以保证风险控制目标的真实可靠性。对于一些较为危险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应用施工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来操作,同时也做好一系列的安全防护工作。另外,专业的工程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高效完成,进一步提升工程的质量。
2.3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实现风险控制方法设计
施工材料对于建筑行业施工的安全管理其对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如果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就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安全不过关,这样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未来的应用都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不仅对于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打击,也不利于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需要更加谨慎。首先,可以先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
建立相对应的材料控制标准,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随后,依据标准的承载力以及强度,计算出相关的安全风险指数,如下公式2所示:
(2)
公式2中: 表示安全风险指数, 表示风险总范围, 表示期望风险系数。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安全风险指数,将其作为安全风险的标注范围,对施工材料的安全性以及极限承受能力进行推测,进而完善风险控制的手段。此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依据材料的具体类型以及调整,进行分类存储和运输,这主要是避免在使用之前建筑原材料受到损害。相关施工人员可以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特性进行细化地分析,在保存时对原材料进行防水以及固结的处理,进一步保证材料的可使用性。至此,便完成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完善风险控制的分析讨论,推动建筑行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有效提高施工效果,以此来为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便是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控制方法的分析。其实,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风险识别与预测归纳是一个相对较为关键的管理环节,要对其作出精准地把握就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控制,积极地做好建筑工程前期的预测推算工作,并对相应的项目管理的风险作出基础性的识别以及风险规避,加强各个阶段项目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这样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整体的质量、效率,更加高效地促进了建筑行业对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赵铁红.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1(15):99-101.
[2]韩俊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初探[J].房地产世界,2021(15):105-107.
[3]李青青.建筑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学习,2021(17):112-113.
[4]陈少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42+145.
[5]粘一平.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J].居舍,2020(19):190-191.
[6]马中新.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及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139-1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