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禁毒社工对吸毒人员自杀行为的识别与干预

来源:东饰资讯网
禁毒社工对吸毒人员自杀行为的识别与干预 ——刘洁瑜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是禁毒社工对吸毒人员自杀行为的识别与干预,包括了解自杀行为的分类,识别自杀行为倾向、建立预防自杀行为的工作机制等,以供禁毒社工在实操时作为参考。

根据《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我国现有240.4万名现有吸毒人员中,吸毒人员的自杀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有资料表明吸毒人员自杀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15倍。吸毒人员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中。他们时常受到戒断症状的折磨;他们时时为如何获得下一次毒品而谋划和忧虑;他们营养不良,时时忍受吸毒引致并发症的痛苦;他们众叛亲离,被家庭和朋友所抛弃;他们时时受到执法人员的监察;他们经常受到贩毒者的威胁;有时,他们还会受到自身后悔、内疚感的折磨。另外,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会让服务对象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导致自杀,药物依赖的服务对象会产生戒断综合征等都可以引起自杀。以上种种原因常常会驱使吸毒人员选择自杀来了结自己年轻却是可悲的生命。禁毒社工在遇到吸毒人员有自杀行为时应该如何介入呢?

第一步,评估自杀的类型。自杀( suicide)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自杀行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①自杀意念( suicide ideation):指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但无具体自杀行动,意念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②自杀威胁( suicide threat):指口头上表达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自杀行动;③自杀姿态( suicide gestures):指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④自杀未遂( uncompleted suicide):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有相应的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被救、手段不坚决或懊悔而自动终止等),未造成死亡:⑤自杀死亡( completedsuicide.):又称完成自杀或成功自杀,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付诸于行为,最终造成死亡。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吸毒人员跟社工说,他想自杀,社工急坏了,赶紧通知有关部门,该人员的亲友,然后那个吸毒人员就非常生气,说他只是说说而已,然后不理社工了。该人员属于自杀威胁,只是口头上表达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自杀行动。也有些吸毒人员因为要达到向亲友要钱的目的,会采取自杀姿态,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所以,自杀的分类是评估的第一步。

第二步,进行自杀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约80%有自杀倾向的服务对象在实施自杀行为前都曾表现过一定的自杀征兆,具体来说,以下一些征兆可能预示着服务对象的有自杀倾向: 1.有企图自杀的历史。 2.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无望、经常哭泣。 3.失眠,体重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 4.将自己与他人隔离,特别是将自己关在隐蔽的地方或反锁于室中。 5.存在幻听,幻听的内容可能是命令服务对象去自杀。 6.对现实的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 7.存在被迫害、被折磨或被惩罚的想法或言论。 8.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 9.显得非常冲动、易激惹,行为比较突然,在预料之外。 10.间一些可疑的问题,如“这种药要吃多少才会死”、“这窗户离地面有多高”或“流血死亡需要多长时间”。 11.谈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果。如服务对象可能会说“我不想活了 没什么值得我活下去了”或“这是你最后一次见到我”。 12.对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表示出异常的兴趣,并开始分发自己的财产。 13.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 第三步,掌握服务对象的自杀行为的干预措施:自杀具有可预防性,这是因为所有自杀者对于生命的取舍都是矛盾的。

1) 动员服务对象的亲友、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建防自杀小组,预防自杀不是社工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2) 保证环境安全,有自杀意念的服务对象应被置于安全的环境中。那些自杀意图明显并且有明确计划的服务对象应该接受住院治疗,因为住院环境较为安全。服务对象不太容易接触到危险物品。许多服务对象能够意识到住院治疗对于保护自身的重要性,但也有部分服务对象可能需要强制入院。

3) 家人或朋友陪伴有自杀倾向对象,进行持续性观察或间隔性观察。密切的观察及照顾会带给服务对象这样一种感觉:在服务对象能重新获得自我控制之前,外界会帮助其控制自己的行为。陪伴时需要注意,在采取自杀行动之前服务对象可能会出现情绪好转,因为当自杀的决心已定,计划都安好时,服务对象会

有一种情感得到释放的感觉。因此,在确定自杀危机过去之前,都应该保持警惕。

4) 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融治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预防自杀的措施。在真诚、接纳、理解、支持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专业服务关系,经常倾听服务对象诉说,了解其内心感受,与其一起分析导致痛苦或自杀企图的原因,探讨可以提供帮助的潜在力量,如亲人或朋友等。这对经历着无用、无助及无希望感觉的服务对象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当服务对象在一种开放、无偏见的氛围中与所信任的人说出自杀想法时,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5) 使用安全契约不伤害或不自杀契约。在此契约中,服务对象要同意(口头上或书面上)在一定时间内不会采取自杀行为、如果有自杀冲动应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大多数治疗者认为当服务对象乐意接受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伤害自己的条件时,危险会降低。当这个时间段过去时,再重新商定一段时间。这种做法给了社工一段时间来帮服务对象。最后,服务对象的亲友也应该参与制订契约,因为他们都是帮扶服务对象的重要参与者。

6) 给服务对象提供希望,自杀的人都将生命看作毫无希望,没有改善的可能性。他们无疑对生死持矛盾态度,但看不到好转的希望、才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在倾听了服务对象对痛苦情感的表述后,社工应鼓励其接受一些乐观的信息,不会总有像现在这样的感觉引导服务对象用正念减压等方式来认识接纳自己的痛苦情感。并注意与其讨论解决困难或矛盾的方法,告诉服务对象尽管过程可能比较困难,但存在希望。

7) 提高自尊,企图自杀者一般自尊都较低,社工应将其看作值得关注的人来对待。为此,社工应留意服务对象的优点、并直诚地给予表扬,以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正向的感觉和自信。但凭空称赞会让服务对象觉得虚伪,自身并无可取之处,从而使其自尊下降,此外,向服务对象强调生活的意义,帮助其建立对现实的期望也可提高服务对象的自尊。

8) 参加有益活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帮助释放紧张和愤怒的情绪,如洗衣服、打扫卫生、修理家具等。让服务对象独立参与日常活动也很重要,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服务对象对生活的参与,增加其成就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 9) 调动社会支持。社会资源对于自杀服务对象的长期帮扶也非常重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如:美国的自杀预防中心或危机干预中心。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了专业性危机干预机构,许多城市设立了热线电话、危机干预或心理咨询门诊,这对预防自杀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工可以将这些社会资源介绍给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此外,还可以对公众及卫生保健提供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杀的早期征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进行干预。

第四步,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对自杀者的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重新评价和判断目标是否达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服务对象能否自己述说不会自杀或出现自杀意念时,能积极寻求帮助;2)服务对象的抑

郁情绪是否好转,能否建立和保持一个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3)服务对象是否学会更多的向他人表达情感的有效方法,人际关系是否成功;4)服务对象是否有良好的支持系统,感觉被他人接受,有归属感。

终上所述,对吸毒人员的防自杀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团队型的工作,社工掌握自杀行为的识别与干预措施,动用团队的力量,对提高服务效果非常有帮助。 参考书籍: 《精神科护理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