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来源:东饰资讯网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丁俊

班级:城规一班

学号: n070102103

秦皇岛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序言:

1.实习地点:秦皇岛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纬39度22分-40度37分、东经118度33分—119度51分,地处燕山脚下,东与辽宁省接壤,西与京津唐相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京哈铁路线上,是著名的海滨工业城市和天然良港。 相传公元215年秦始皇巡“碣石”。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此得名。

秦皇岛全市辖山海关、海港、北戴河3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青龙4个县,总面积7721.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6公里,1997年全市总人口261.87万人。市区分为三城,秦皇岛居中,东北面有山海关,西南面有北戴河,各距15公里左右。

2.实习时间: 2008年5月11日~2008年5月17日 3.实习地点及路线:

时间 5月12日 5月13日 线路 南京——秦皇岛 张崖子—东部落 —潮水峪—沙锅店 内容 前往实习基地 用车 接站 单斜地貌与岩溶地貌、岩层观察等 送点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17-27日 北刁部落—蟠桃峪;鸡不同类型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河冠山—大平台; 流水文特征、河流地貌 送接 上庄坨—小傍水崖—流水地貌、河流水文,岩石类型及(吴庄) 地质构造 北戴河海滨 海洋水文现象、海蚀、海积地貌 一天 山海关—南京 海岸地貌等观察,返回学校 送站 整理资料,完成并上交实习报告 4.地貌野外实习路线

⑴从上庄坨村西至195高地路线——流水地貌 (2)从上庄坨到沙锅店村东,沿村东小路到东山坡

(3)鸡冠山

(4)秦皇岛至北戴河海滨公路,到鸽子窝,煤矿工人疗养院

5.水文实习路线:

(1)上庄坨村西大石河

(2)北刁部落——潘桃峪水文路线 (3)北戴河海滨路线

6.实习目的:了解各种野外地质,地貌,水

文,扩展书本知识,

主要为认识性实习,包括地貌野

外实习 水文野外实习.

二:地貌野外实习

1.石门寨地区地貌类型: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行政上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本区地处我国燕山山脉的东麓,渤海之滨,北、东、西三面为低山,地势陡峻,区内山峰(西部大平台)的最高海拔636.2米,一般海拔低于500米。属于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该区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沟岭纵横,脊峰重叠,岭脊走向南北为主。发源于青龙境内的大石河从北向南蜿蜒流经该区,成为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汤河从北向南流经该区的西南隅,为区内第二大河。两河分别在山海关和秦皇岛注入渤海。 新生代以来,本区发生频繁的间歇性升降运动,总趋势为上升运动,从构造上看,这是一个构造剥蚀山丘陵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内外营力的长期塑造,形成了本区形态各异,规模不同,成因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貌特点。

2.地质:

柳江盆地南端鸡冠山、北戴河海滨区海关、老龙头一带基岩均由太古界(Ar)岗岩组成,其中常见暗色矿物较富集的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条带状混残留体(在金山嘴、老虎石、小东山、莲处均可见到)。混合花岗岩中广泛发育伟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为距今18.6~21.4亿

柳江盆地由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地南部、东部为混合花岗岩,西部为中生

直至山混合花黑云斜合岩的峰山等晶岩脉,年。 层构成。代花岗

岩,北部为中生代酸性喷发岩组成。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即柳江向斜。核部为侏罗系地层,翼部为古生界地层,并发育次一级小褶皱。两翼不对称,西翼陡(岩层倾角一般>45°,甚至>60°,有的地方发生倒转),东翼缓(倾角一般<30°).柳江向斜南北两端均为东西向断裂所限,向斜西翼走向新层及倾向断层较发育,东翼则以斜交断层为多。节理在区内亦较普通。本区矿产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以采煤、耐火粘土、石灰石为主,均为小型矿山。

3.地貌:

(1)构造地貌:本区构造地貌类型较齐全,主要有:

① 夷平面:自西向东,石门寨地区可划分为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西部地区的轿顶山及其以北的大平台一带,海拔600米左右,范围较小,形成于早(老)第三纪。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中部地区的青龙山、老君顶和大清山及其以西地区,海拔450米左右,形成于晚(新)第三纪。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于区内广大地区,海拔300左右。

上述三级夷平面受流水的侵蚀切割,其原始的完整连续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年代越老破坏越甚。

②褶皱地貌

本区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构造,中侏罗蓝旗祖的安山岩系和早侏罗世北票组煤系地层,不整合叠置在古生代向斜之上,并构成该区纵贯南北的主要山岭。这种

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称为逆地貌,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向斜核部的安山岩系较两翼地层岩石坚硬,不易风化剥蚀而致。

③断层地貌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纵横交错。这些断裂构造破坏了向斜构造的完整形态,将该区地表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其主要地貌类型有:断块山、地垒、地堑及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如鸡冠山地堑、大平台断块山、鸡冠山断层三角面等。

④水平岩层地貌 在鸡冠山——大平台汤河北岸

谷坡,可见到由水平岩层构成的6——7级构造阶地。其成因与水平岩层的软硬互层结构密切相关。阶地面和阶地陡坡的上部,由坚硬的石英砂岩构成,陡坡下部由易被剥蚀的软弱页岩构成。

⑤ 单斜地貌

主要分布于本区中部和东部,成南北纵向排列。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为坚硬的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层面坡的坡度取决于岩层倾角大小,单面山和猪背岭的断崖坡上部由坚硬岩层构成,形成陡壁。下部由易剥蚀的软弱岩层构成形成平缓斜坡。

⑥ 火山及侵入岩地貌

中侏罗世裂隙式喷发的火山,其火山堆积物沿石门寨向斜的核部分布,形成南北向的脊岭,纵贯中西部地区,并成为本地区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主要分水岭。 各种不同产状侵入于地表之下的侵入岩体,后期被剥露出地表形成该区次成构造地貌。它们基本保持原侵入形态。例如:在沙锅店可见到沿断裂侵入的岩脉,形成岩脉丘陵。

(2)重力地貌

本区常见的重力地貌类型有崩塌地貌和滑坡地貌。 ① 崩塌地貌

本区崩塌地貌多见于单面山和猪背岭的断崖坡一侧,在河流凹岸和断层崖分布地段十分多见。崩塌物质堆积在斜坡或陡崖的下部,形成倒石锥和倒石裾。如在张崖子和柳江西南大石河右岸等单面山断崖坡的一侧,崩塌岸和倒石锥很典型。

② 滑坡地貌

本区的滑坡现象见于区内东南角潘桃峪村东大石河河谷东岸,此滑坡发生在大石河蛇曲凹岸的花岗岩岩体中,滑壁倾角陡,为深层基岩滑坡,保存

完好。滑体、滑壁、滑坡洼地、滑动面及滑动带等滑坡地貌形态均能看到。

(3)岩溶地貌

本区震旦纪和古生代石灰岩广布。地表和地下水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形成了多种岩溶地貌。主要类型有:溶沟、溶洞、石芽等。

① 溶沟和石芽

在本区沙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石灰岩地区发育完好,这里的石芽高1.5米左右,远远望去,如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石芽间凹槽为溶沟,沟中有少量岩溶堆积物。此外,在沙锅店村东小山坡上,发育在平缓斜坡下部的石芽,常被坡积物等松散堆积物埋藏或半埋藏,形成埋藏石芽或半裸露石芽。 ② 溶洞

本区溶洞十分发育,沿大石河凹岸发育,溶洞数量多、规模小。此外,在海拔170-200米左右,有一些规模较大的溶洞。

⑷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是本区普遍发育的一种地貌,大石河和汤河是石门寨地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汤河仅流经本区的西南角,流域面积很小,河谷地貌也比较简单。大石河为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支流众多,该河流经石门寨的广大地区,塑造了较复杂的河谷地貌。区内的韩家岭、大岭、大洼山、450高地及秋子峪

一线为两河流的分水岭。

汤河自柳观峪进入区内,经山羊寨、上平山、山口子、鸡冠山向南流去,境内全长约10公里。汤河鸡冠山河段,河流沿鸡冠山地堑流动,河床顺直,河谷狭窄,北岸谷坡发育有6——7级构造阶地。鸡冠山以南的河段,河谷十分开阔,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组成了河谷平原地貌。

汤河河谷中的堆积以砂砾为主,其粒度从上游到下游由粗变细,磨圆与分选亦愈来愈好。

大石河是本区最大的一条河流,这是由区内的多级支流汇舍而成的。大石河及其支流河谷蜿蜒曲折,流向频繁变化,它的许多河段蛇曲已深切入基岩;此外还可见到“V”形谷,谷地狭窄,谷坡陡峭,河床占据整个谷底或大部分谷底,由于本区属于大石河的上游,且是以正向运动为主的地区,因此,大石河河床具有坡降大、流水急,侵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的山区河流的特点,支流河谷多呈“V”形,谷窄坡陡,河谷中仅有一、二级阶地形成,且多分布于河流凹岸。阶地面狭窄,阶地陡坎高度较大,为基座阶地。地势平缓处可见堆积阶地。未见侵蚀阶地。 上庄坨——潘桃峪大石河河谷段,河流地貌类型齐全,有滨海床浅滩、河漫滩、心滩、牛轭湖及各种结构类型的阶地。

三:水文野外实习

1.秦皇岛地区水文类型

(1)河流 发源于青龙县境内大石河是石门寨地区的一条大河。雨季多水,由于山区地势坡降大,降落到地表的雨水很快汇集到河槽中去,短时间内河水水位急剧升高,河水漫溢两岸,河水的流速、流量也随之增大。而在枯水季节河道干涸或仅有少量的水占据河槽。这一方面是因为大石河的汇水面积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区岩溶地形发育,大量的地表水从落水洞渗漏于地下暗河中,运移到河流下游,以造成地表水干涸或少水现象。

大石河是由区内多级支流汇合而成的,这些支流与主流构成树枝状水系展布于石门寨广大区域。多条支流分别在杨山、傍水崖和潘桃峪构成三个大的汇流点(段)聚水于大石河主谷之内。这些汇流点(段)许多是受地质构造或构造运动控制的。或是断裂和断裂带,亦或是新构造运动的下降区。

大石河及其支流河谷蜿蜒曲折。大石河平面分布轮廓新展示的特点,显然是与石门寨地区地质构造不相符合的。也即是说

大石河的发育并不受石门寨地区地质构造控制。这是发生在上部构造层,遗留在下部构造层的一条上层遗留河。

上庄坨以上河段属于大石河的上游,该河段河谷多呈“V”形河谷,谷窄坡

陡,河床坡降大,流水急,侵蚀作用占绝对优势,河床基岩裸露或多为砾石。 上床坨——潘桃峪大石河河段,为大石河中游,河谷开阔,河水流速减少,流量增大。原来上游以下切作用为主,逐渐改为侧蚀作用为主。淤积及侧蚀相互作用,河槽中由原来的砾石过渡为粗砂。河谷中可见到河床浅滩、河漫滩、心滩、牛轭湖及各级阶地。

潘桃峪——秦皇岛为大石河的下游。此河段地势平缓,河谷宽阔,水流缓慢,但河水流量更大。淤积作用占主要优势,河床质为中细砂及淤泥,多浅滩沙洲。

大石河河口位于秦皇岛。在河口地带有三角洲的形成。随着海岸带不断上升和海面的不断下降,河口不断向海方向延伸,河口三角洲也不断向海方向推进,并且在河口三角洲上形成许多叉河。

(2)海洋

①海洋水文及地貌

纵观秦皇岛地区海岸不难看出,它一部分凸向海中,一部分凹向陆地,构成了一种弯曲波状的岬角式海岸,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分别位于海岬部位。在海岬地带,海岸基岩裸露,水深坡陡,坡能聚合,是海蚀作用为主的地区,海水动力(主要是波浪作用)强烈掏蚀撞击岸岩的基石,在海岸带形成各种海蚀地形,如海蚀洞穴、海蚀崖等。

介于山海关、秦皇岛和北戴河之间的海岸部分,凹向陆地,构成秦皇岛地区的海湾,海湾地区波能辐散,海蚀作用较微弱,海积作用比较发育,形成各种海积地形,如海滩、砂堤、砂坝、砂嘴等。

河口是海岸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河口地带,在河水动力和海水动力交互作用下,形成了河口地形。包括河口三角洲及许多叉河。 ②海水波浪及地形效应 秦皇岛地区海水波浪多为风成波,海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前进波,即沿着波射线前进,波浪前波陡于后波,越接近海岸,受海底磨擦力影响,波浪前波越陡于后波,如遇到礁石,形成破浪。在海岬地带,由于波能集中,波浪形成拍岸浪。在海湾地带,波

能逐渐衰减,波浪所搬运的泥沙在此带沉积下来,波浪越接近海岸,波峰线越同海岸线平行。由于受海底影响,越接近海岸,波浪后坡赶上前坡,形成波浪的倒卷和破碎。

(3)地下水

石门寨地区地下水如按空隙条件分类可分为基岩裂隙和岩溶水。如按埋藏条件则大部分为潜水,局部地区为承压水及上层滞水。

①地下水特点

与平原地区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相比较,在山区基岩地下水不论在其埋藏分布方面,还是水动力性质方面,都是非常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下水主要储存于岩石的裂隙或溶洞之中,而裂隙溶洞在岩石中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有些地方岩石裂隙或溶洞很发育,即裂隙或溶洞又大又多,如在石门寨可看到较大的溶洞,这些地方含水就多,岩石透水性也强,地下水就丰富;另有些地方岩石裂隙,溶洞不发育,这些地方岩石含水就少,透水性也弱,地下水就贫乏。

由于岩石中空隙分布的不均匀,含水层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与地

层层位一致的层状似层状的含水层,也有不受层位限制的带状的、脉状的、暗河状的含水带。

地下水动力性质较特殊。埋藏在同一地层中的地下水,不一定具有一个统一的地下水位。有时承压水与无压水交替出现,运动状态复杂,有层流也有紊流。在地下溶洞中还常驻有管道流和明渠流等运动形式。这是由岩石裂隙和溶洞特殊形态所决定的。

②地下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这种补给就其局

部来说其补给量并不大,但因接受补给的面积往往很大,所以总的来说其补给量还是很大的,这种补给形式在地下水形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补给量的大小决定于降水量的大小、岩性、地形及透水岩层出露面积(补给面积)等条件。地表水体渗漏补给——大石河、汤河及石门寨地区水库,当该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表水即通过其下部的透水岩层渗漏于地下,补给地下水。河流或渠道的渗漏补给段特点是其流量沿途逐渐减小甚至断流。这种形式的补给虽然常常发生在有限的范围内,补给面积不大,但因其补给时间长,所以补给量也往往很大。

③地下水的排泄

排泄区是水文地质单元内排泄地下水的地区。它通常位于地形较低的地

方。例如河谷、洼地、山前地带等。地下水的排泄途径和方式:形成泉水集中排泄——这种排泄方式及排泄范围,在石门寨地区山前地带可见到。排泄较集中,易于寻找和利用。河流排泄——河流排泄地下水的现象,我们从地表上可观察到,排泄区沿沟谷河流呈线状分布,河流自上游往下游沿途在没有支流汇入的情况下,流量自行增加。在封冻期河床中出现局部河段不冻或晚冻、早融等现象;丰水期在混浊的河水中出现局部清流现象。这些都说明河流排泄地下水。蒸发排泄——排泄区呈面状分布。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浅的地方。地下排泄——地下水并不都排出地表,而是在地下排泄到与基岩含水层直接接触的第四系松散岩层,转变为孔隙水。人工排泄——即人工取水或人工排水,如供水井及排水井。

四:结束语

这次秦皇岛实习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在这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省,第一次看海,第一次来到并看到地貌类型齐全的柳江盆地。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大自然的高超智慧和大自然的奥妙!

在去实习的途中,我感触颇深,我们是晚上一点十七分的火车,我们在火车站等了许久后上了火车,而在上了火车之后我的心情由原来的兴奋突变为那刻的疑惑,我疑惑为什么在车厢入口处躺着个人呀,一动不动的,我心想:他没有死吧!进入车厢,我疑惑,怎么我们的座位上都坐着人的啊,而且叫也叫不动,有的甚至要和你吵架似的,我们只好麻烦列车长来处理了,经过一翻周折,我们终于坐上了属于自己的座位,。直到此刻,我才知道那些人买的是站票,到晚上都累了,也就随地坐随地睡了,我很理解他们也很同情他们,可那时我们也很累了呀,而且都拎个大箱子,我想他们是不是应该理解一下我们的啊,而不是要和我们吵架!那刻的我感叹中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感叹中国的一部分人的实在是太自私了啊!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我们来到了实习基地,而正在迎接我们的是艰苦的住宿条件,第一夜的我感觉就是来到了一个穷乡僻壤,这里的管理模式,住房设施都是80年代流传下来的。后来听老师说,该地区原来很繁华的,是柳江煤矿,他有自己的剧院,自己的医院,反正一切设施齐全。接下来的几天我算是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没有了任何的抱怨,也许是我适应能力强,也许是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开心盖过了不满的缘故吧!

我们在那呆了四天,两天地貌野外实习,两天水文野外实习,在那,我看到了基本上书上都介绍的地貌类型,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褶皱地貌,当我一下汽车,看见那垂直的褶皱山崖时,我直立不前了,我自语:好神奇的啊!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和书上的图片太象了啊!后来听老师说,这是长期地质构造形成的,这是我才明白,在我眼前的石头都是经历多少万年甚至亿年的历史考的呀!两天的水文野外实习,我也感悟很深,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当我看见它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脱掉了鞋袜,和大海来了个近距离接触,此刻的我感受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含义,大海一望无际,我想我的胸怀也该像大海那样的宽广。 在这四天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也看到了不少东西。学到了许多课内外的知识,学到了许多做人的知识。看到了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性,看到了有着保存远古时代的大自然的面目。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可我想,它将是我人生记忆中永远不会被抹去的一段难忘经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