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总结
(团委部分)
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一项本科生创新教育资助计划,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本科及高职学生。
我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审批部门,由教务处和校团委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团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立项,校团委代理基金资助项目的具体管理,教务处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验收。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制订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今年是我校实施计划第三年,2008年申报审批30个项目,2009年申报审批66个项目。全校师生对此项计划关注度高,积极参与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促进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始终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下,学校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按照夯实基础、复合交叉、特色创新、面向国际的思路,积极探索基地班、试验班、国际
1
班、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该计划旨在发扬我校本科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的传统,继续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总结各类基地班、试验班、联合培养班创新经验,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扩大教改受益面。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精神,经过较长时间探索,我校建立了校团委牵头把关,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大力支持,各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具体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组织运行体系。同时,把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建立评优奖励机制。针对学生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拓宽工作平台。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制订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本科)课外科技活动基金管理办法》,并以“本科生基金资助项目”为活动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学生科研活动进行关心、支持、帮助和指导。近几年我校本科生科技活动基金申请项目达318项,经专家评审确定198个资助项目,809名本科生参加研究活动,135名教师参加指导工作。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我校学生科技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努力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一步营造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外部环境。该计划将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自主项目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和探索,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各类优质资源(包括开放各类实验室、名师指导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探索科学前沿,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产生一批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成果。
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建设
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建设计划,旨在通过开展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启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本学科、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校
2
外学习、创新和实践,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开发自主性学习、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校构建了以团委为组织者的科技节和学生科研立项活动,以各学院为主的特色活动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每年举办学生科技节活动,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科技竞赛、文化艺术大赛及科研立项研究等活动,广大学生踊跃参与。同时,借助实验室开放,形成了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多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舞台。学校根据学科布局,设立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工业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程序设计、大学生英语演讲、广告创意设计、智能汽车等10类校级竞赛项目。学校将适当扩大竞赛范围,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教学促进竞赛,建设一批示范竞赛训练基地,24小时开放,满足全校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参与竞赛训练活动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了国家、市级和校内的学科竞赛,建设了相关的学科竞赛训练基地,取得了系列好成绩,为大学生竞赛训练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该计划将精心设计学科竞赛项目,成立竞赛训练指导团队,开设专题学术讲座,将专题训练和阶段训练有机结合,严格竞赛训练过程,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近六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1374人次,其中特等奖12人次、一等奖133人次。毕业生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市属高等学校校外名师讲学计划
3
2007年,北京市首次设立了“校外教学名师讲学计划”。该计划的设立旨在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从国内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聘请 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知名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作为讲座教授,使市属高校学生有机会领略高水平学生的教学风采,经受高水平的学术熏陶,为市属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增添新动力,促进市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设立“大师讲堂”,引进学科首席专家、聘请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校外教学名师讲学,同时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著名高校教授、国内211、985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以及优秀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邀请提供各方面优越的条件。讲学计划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使学生领略高水平教授或学者的学术风采和教学风采,接触学科前沿、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进一步积淀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为学校教学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从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