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施工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年第6期 ENVIRO 垒 墨 璺 垒旦 垦 垦 Q 垦 ! —————— :: 建筑施工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张智慧 吴凡沈永明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北京,100084)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对环境产生诸多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 阶段环境影响,指导清洁施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本文基于建筑施工过程工序流程的特 点。建立了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案例测算,得到以支付意愿表示的环境影响指标值。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建筑施工;环境污染 中圈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07)06—0051—03 建筑施工过程是建筑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 sturction Pollution Index,CPI)是针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的环节,消耗大量能源与材料,对环境有着不可低估 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3】。该模型将施工阶段划分成一 的影响。建筑施工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固 些简单的施工过程,对各施工过程评定单位时间内污 体废弃物等,并形成噪声、光污染等环境问题。统计 染量级,以时间长度作为权重累加得到环境污染指数。 表明,30%~40%的城市垃圾来源于建筑活动,施工过 CPI模型给不同的污染类别提供了定量化的比较依据, 程还产生了超过30%的城市噪声…。 但是对于污染量级的确定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对 鉴于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提高施工活 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而且对于各类污染对整体环境 动的环境表现,控制环境污染。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 的影响程度没有相应的权重指标,无法综合衡量施工 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IS014000认证体系在国 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程度。 内逐渐推广。对于建筑施工活动来说,应该采用适当 1.3绿色施工评价 的方法进行施工可持续性分析,认识施工过程环境影 香港城市大学的c.M.Tam等,提出“绿色施工 响的客观规律,建立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才能 评价”(Green Consturction Assessment,GCA)方法¨j,考 更有效地实现对施工环境影响的控制,指导清洁施工, 虑了建筑施工的两类环境要素:管理表现要素和执行 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 表现要素,作为评价施工阶段环境表现的指标。利用 多标准决策体系——非结构的模糊决策支持系统,并 1施工阶段的环境表现评价方法 确定了每个标准和子要素的权重,从而提供了评价建 1.1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筑施工阶段建筑活动环境表现的尺度。GCA方法从施 美国Colorado—Boulder大学的Seung—Hyun Lee等, 工管理的角度进行环境表现的评判,对管理表现要素 于1999年提出了施工过程分析(Construction Process 和执行表现要素中共13项环境表现要素进行加权累积 Analysis,cPA)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量化高 评价,实现对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影响绿色程度的定量 度重复性的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和时间浪费 】。CPA方 化指标。GCA方法是对施工阶段环境影响控制能力和 法根据精益生产的理论,将生产作业过程分析应用到 力度的评价,而非针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分解细化成若干可量化的基本 步骤,对施工过程改进前后每个步骤投入材料和设备 2基于工序的施工阶段环境影响评价 的移动、人力和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从而 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识别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CPA方法采用 基于工序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建立在生命周期 的工序分解方式,提供了进行施工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分析和过程分析基础上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其 的有效方案,但其研究的目的是识别施工过程中的资 思想是将施工过程细化,分解成单元工序连接的过程, 源与时间浪费,没有对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进行探讨。 通过对单元工序的分析,识别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因 1.2 CPI评价模型 素。以施工阶段全过程为系统分析对象,环境影响因 香港的Zhen Chen等,提出的环境污染指数(Con— 素生命周期分析的边界为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到竣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e 52・ 收尾阶段。同时,对材料和资源的分析,则从材料成 形运出工厂开始,直到材料在施工阶段投入使用形成 最终产品和废料排出处理完毕止。将施工阶段分解成 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O7年第6期 可以得到三个工程样本的环境影响数据,如表2。 表2耗能耗水的环境影响 项目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系列互相连接的单元工序之后,单元工序即为环境 因素分析与识别的对象。 l单元工序分析示意图如图1 材料 圈1单元工序分析示意 通过单元工序分析,能识别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 资源消耗、材料使用及环境产出等。从而实现对环境 影响因素的识别,为进行定量化的分析提供条件。单 元工序分析过程中,材料、能源和资源的投入量,以 及各类环境产出数据是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2.2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 本评价模型考虑了十二个环境影响类别:气候变 暖、臭氧层损耗、酸化、富营养化、大气悬浮物、固 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水体毒性、水体悬浮物、水 资源消耗、化石能源消耗、矿物资源消耗,吴星等为 这十二类环境影响建立了基于社会支付意愿的权重系 统。考虑施工活动的特殊性,在环境影响类别应加入 人类健康等类别 】。 2.3案例评价 通过对北京市三项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实地调查, 发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耗能和耗水是产生环境影响 较大的两类。并采集了这两类环境因素的相关数据如 表1,进行了定量分析。 表1单位体积浞凝土施工耗能耗水 项目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运输车的耗油量(L/m3) 1.25 0.571 0.45 清洗运输车耗水量(L/台/m3) 12.5 14.286 12.5 混凝土输送泵运输每m3混凝土的耗电量(k聊t) 4.4 1.5 3.056 清洗泵的耗水量(L/台/m3) . 4 3 2.778 振捣棒振捣每m3混凝土的耗电it(kWh) 0.231 0.333 0.25 每m3混凝土养护的总耗水量(L> 300 300 500 每m3混凝土合计耗电量(kWh) 4.461 1.833 3.106 每m3混凝土合计耗水量(L) 316.5 317.286 515.278 每m3混凝土耗油量转化为标准煤盼质量(kg) 1.287 0.588 0.464 阳晓敏建立了我国每lkWh电力、每1 m2建筑供 暖、每1吨燃料、每lm2绿化面积、每1 m3自来水等环 境影响的基础数据【 。利用这一基础数据库进行分析, 耗 耗电(kWh) 4.461 1.8330 3。1O6O 能 耗煤(kg) 1.2870 0.5880 0.4635 co2(kg) 7.4834 3.2009 4.2889 NOx(kg) 0.0285 0.0120 0.0178 s (kg) 0.0611 0.O259 0.0370 耗 CO(kg) 0.0034 0.0015 0.0012 能 c (kg) 0.o006 0.0003 0.0002 环 境 O(kg) O.0002 O.0001 O.0001 影 标准煤(t) O.0031 0.0013 0.0017 响 水(m3) O. 0.O022 0.0037 固废(kg) O.o892 O.0367 0。062l 烟尘(kg) 0.0129 0.0o59 0.O046 COD(kg) 0.00O1 0.00o0 0.0001 总耗水量(m3) 316.500 317.286 515.278 耗 C02(kg) 67.4145 67.5819 109.754 水 NOx(kg) 0.3165 0。3173 0.5153 环 s (kg) 0.6330 0.6346 1.0306 境 标准煤(t) 0.0260 0.0260 0.O423 影 水(m3) 316.563 317.349 515.381 响 固废(kg) 0.0013 0.0013 0.O021 得到三个样本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环境影响社会 支付意愿,见表3。 表3环境影响的社会支付意愿 编号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气候变暖 11.119 10.5697 17.0774 臭氧层损耗 0.2291 0.2175 0.3513 酸化 0. 0.6326 1. 9 富营养化 0.26o8 0.2489 0.403 大气悬浮物 0.0024 0.0011 O.00o9 光化学污染 0.O0【】3 0.0002 0.0001 固体废物 0.0813 0.O783 0.1274 水资源消耗 177.278 177.717 288.615 化石能源消耗 0.11O2 0.1037 0.1667 合计(元/m3) 189.746 189.569 307.765 结果表明,三个样本中浇注lm3混凝土产生的环 境影响支付意愿分别为189.7、189.6、307.8元,而水 资源消耗的社会支付意愿占到总值的93%以上,由于 混凝土的养护基本采用浇水养护的方式,因而水资源 消耗占相当大的比重。另外,由于能源消耗造成的气 候变暖也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其社会支付意愿为所有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年第6期 ENVIRONMENT AND SUSTAIN 垦 .! :鱼! ! 鸭绿江下游感潮河段水质评价 王极刚 赵 杰 (1.丹东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丹东, 118002;2.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1—2005年期间鸭绿江下游的感潮河段水质的监测数据的统计和评价,得 出这一河段目前的污染现状水平,指出这一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描绘出十五期间这一河段水质的 变化规律,并用灰色理论数学模型预测出2006—2010年期间这一河段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鸭绿江;感潮;污染物;功能区;评价;灰色理论;预测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07)06—0053—03 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河流全长790km, 环境监测中心站在鸭绿江感潮河段设置了荒沟、江桥、 流经丹东境内到江海分界线的长度为235km,并于朝鲜 文安和厦子沟四个监测点位,每月对鸭绿江的水质进 的薪岛入北黄海。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 行监测,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上述4个监测断面, 山南麓的白泊子,主要支流有爱河、蒲石河和浑江等。 荒沟断面为对照断面,江桥和文安断面为控制断面, 鸭绿江最大洪峰流量17 200m3/s,多年的平均年迳流量 厦子沟断面为削减断面。每个断面设置左、中、右3 89亿m3。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受黄海潮汐作用的控 个采样点,其中文安和厦子沟断面在涨潮时加采深层 制,鸭绿江下游每天有一大一小两个潮周。丹东市区 水。 以下江段为感潮河段,与丹东市隔江相望的是朝鲜平 安北道的首府——新义州。在这个江段我国一侧,建 1监测结果 有几十个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口。这些排放口的污水 根据鸭绿江水质的监测结果,将累计综合污染指 大都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鸭绿江,对鸭绿江的水体造 数较大的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生化需氧量、 成污染。而对岸朝方一侧的排污状况目前不详。丹东市 高锰酸盐指数5项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结果见表1。 境影响类别的社会支付意愿的5、5%~6%。 Press.2004:2255—2259、 2 LEE S H,Diekmann J E,Songer A D,et a1.Identifying Waste:Applica— 3结论 tions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Analysis[C]//Uuiv、of Berkeley.Proceed.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实行绿 ings of IGLC一7.CA: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1999:63~72. 色施工,提高建筑施工阶段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共识。 3 CHEN Zhen,LI Heng,WONG C T C.Environmental Managemem of Ur— 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体 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Journal f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系,有些考虑了施工环境影响,但专门针对施工环境 nad Management,2000,126(4):320—324. 4 Tam C M,Tam V W Y,Tsui W S.Green construction assessment for envir. 影响评价的研究很少,形成成熟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 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Hang Kong[J].Inter— 较少。本文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几类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national Journal ofProjectManagement,2004,22(7):563—571. 研究成果,并基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工序 5 WU Xing,ZHANG Zhihui,CHEN Yongmei.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的建筑施工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进行了实际案例的测 impacts based on the“green tax”一印plied to several types of building ma. 算和分析,得到以支付意愿表示的环境影响指标值。 terials[J].Builidng nad Environmem,2005,4o(2):227—237. 6阳小敏.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D].北京:清华大学,2003. 1 LI Xicadong,ZHANG Zhihui,YANG Xiaomin.Quantitative Life—cycl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uilding[C]//Harbi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O278o43)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作者简介:张智慧(1963一),男(汉),山西,教授,博士 Management Science&Engineering.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建筑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