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这首诗是北朝乐府诗集的代表作。《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辞,兼及秦至唐末的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第二课时 文本研读 课文整体把握 1.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2.这篇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 3.主要写了 、 、 、 等四件事。 4.诗中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 A.坐立不安B.安敢如此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3)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6.划分朗读节奏。 可 汗 问 所 欲 ,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 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8.回答问题 (1)画线的句子是 描写,表现木兰的特点: (2)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4)“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了 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6)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9.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 2.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重点语段阅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走。( ) 主题分析 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 写作亮点 1.叙事完整,详略得当 本文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本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这这首诗不是重在
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军帖(tiē) 机杼(shū) ...B.赏赐(cì) 辔头(pèi) 阿姊(zĭ) ...C.可汗(hán) 胡骑(jì)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红妆(zhuāng) ...(2)选出和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 )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归来见天子,天子座名堂 C.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D.双兔榜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 (3)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愿为市鞍马(市:买) B.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C.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 D.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2.填空 (1)诗歌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 (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3)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3.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 。 4.同学们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活动中,看到自己所在的县同时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政府并为此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同创”指挥部。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①损害群众利益。②有碍科学发展。③极易滋生腐败。 答:“助长形式主义”应插在 和 之间。 (2)关于“同创”指挥部的名称问题,在开始确定的阶段,有人想过用“统创指挥部”,也有人想过用“通创指挥部”,最后听取了语言专家的意见,才确定用“同创指挥部”这个名称。你觉得,语言专家的意见有道理吗? 答: 二、类文阅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 数( )建奇功 .7.辨析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B.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9.“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0.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 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2)甲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 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 习保尔的什么精神? 三、中考实战 11. 名著阅读 (2011·四川乐山) (3)乙段中的主要人物杨志,后来也被逼上梁山, 也成为了108个英雄好汉中的一位。请根据这个人【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物的相关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下联。 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上联: 保 尔 呕 心 沥 血 写 小 说
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 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下联: 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 瞧吧!” 12.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2011·湖南郴州)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 ①《故乡》《孔乙己》都出自 (作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者)的小说集《呐喊》。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乙】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金是一个 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 (用短语概括“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人物精神品质)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③《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给读者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指的是 。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 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四、作文训练 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12.请同学们改写《木兰诗》第六段,表现出木兰回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家团聚时的热烈欢乐气氛。要用生动的语言,切忌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简单的翻译原文。 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例文:大团圆 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药麻翻了!” 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 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1)填写表格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段语段体现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落 人物性格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语段11.的内特征(用作 品 作者 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容概括 四字短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语) 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奥斯特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 保尔术后安甲 洛夫斯 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 慰妻子达雅 基 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水乙 小心谨慎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浒》 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第10课 木兰诗
第一课时 文本感知
诊断性测试
1.zhù jiān jì tuó xūn cì 辔 朔 雌 姊 鬓
2.chāi拆卸 zhé 折磨 tuò 金柝 xī 分析 ròng 戎机 shù 戍守 wù 戊戌 xū 戌时 3.(1)只 (2)愿意 买 (3)早晨 (4)只 (5)记功 有余 (6)扶持 4.(1)D 点拨:“十二卷”并非确数“十二本”,而是指多数。 (2)B 点拨:“帖”通“贴” (3) D 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 5.(1)排比 (2)对偶 (3)互文 6.(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2)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第二课时 文本研读
课文整体把握
1.C 点拨:应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苦。 2.时间
3.从军、恋亲、辞官、还家。 点拨:注意归纳、概括、总结。
4.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是详写,是为塑造木兰形象的不同侧面 略写战斗过程,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爱国爱家爱亲人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重点语段阅读
5.(1)A 点拨:“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
(2)B 点拨:“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3)B 点拨:“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A.夸张B.对偶C.排比D.互文
8.(1)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2)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5)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9.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1)A 点拨:“帖”应读tiě,“杼”应读zhù。 (2)A 点拨:B项“座——坐”,“名——明”;C项“伙——火”;D项“榜——傍”,“辩——辨”。 (3)D 点拨:“强”应为“有余”。
2.(1)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2)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3)动词表明:木兰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3.示例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示例二: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点拨: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意对即可 4.(1)放在②和③之间。 (2)示例一:有道理。“统创”和“通创”侧重于统一管理,全面管理,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强迫的意味;而“同创”侧重于共同创建,齐心协力,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意味,让人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示例二:有道理。“统创”是“统一创建”,意思是大家都一致行动,含有自上而下的意味;“通创”是“通通创建”,含有强硬、强制的意味;而“同创”是“共同创建”,显得平等、和谐。
二、类文阅读
5.D 点拨:应为:换 6.háng shuò
7.因为 因而(所以)
8.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9.C 点拨:注意根据原文内容理解。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三、中考实战
1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施耐庵 杨志阻止手下买酒喝 乐观豁达、坚强乐观 。
(2)写作(或文学创作) 应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
(3)示例:山穷水尽卖宝刀 、走投无路上梁山 点拨:要求内容必须与杨志的故事有关,要符合对偶(联)的要求,宽对也可。
12.①鲁迅 ②能为理想而献身、有钢铁般意志、有顽强奋斗精神 ③宋江
四、作文训练
13.例文:
大团圆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