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作者:刘慧佳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07期
摘要:通过再次阅读玛丽亚别墅,体会的不仅仅是建筑带来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转变后,玛丽亚别墅以及阿尔瓦·阿尔托的精神和设计情怀带来的感悟。民族的,本土的建筑设计,需要每一个建筑设计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坚持。 关键词:阿尔瓦·阿尔托;玛丽亚别墅;地域性;民族性 前言
玛丽亚别墅(Villa Mairea in Noormarkuu),这个名字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学的时候,做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也曾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拜读过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这个经典作品,可能自己当时过于浮躁,亦或自己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能力着实有限,或者其他什么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努力回想起来,当时的阅读对于我来说好像仅仅是将玛丽亚别墅的建筑形态、名字与阿尔瓦·阿尔托联系起来。其他任何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或者感想,哪怕是一些详细的信息竟然什么都没留下来。偶然听人提及。我忽然想起玛丽亚别墅这个作品。决定重新拜读一番,同时感谢现在便利的网络,不用再去翻箱倒柜去找作品的相关资料。 1关于设计师
读一位建筑师的一批作品,可以了解这位建筑师,而针对性的阅读和介绍一位建筑师的一件经典的作品,从格式上,还是先要了是对建筑师做个简单的介绍。
玛丽亚别墅的设计者是阿尔瓦·阿尔托(Hugo Alvar Herik Aalto),芬兰设计大师,我个人认为,对于阿尔瓦·阿尔托,冠以设计大师要比建筑大师更为准确一些。因为它不仅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的代表人物。(做为一名建筑设计从业者,令我惭愧的是,在这次重新阅读之前,我对aatlo savoy vase比Villa Mairea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关于阿尔瓦·阿尔托,从网上随便搜索一下,便会弹出无数的介绍,在此就不过多的赘述了。基于阿尔瓦·阿尔托终生倡导的人性化、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我想尝试行地谈谈自己对于再次阅读玛丽亚别墅的感想。
2关于玛丽亚别墅(Villa Mairea in Noormarkuu) 2.1设计背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玛丽亚别墅的业主是古里申夫妇(Harry and Maire Gullichsen),玛丽亚是但是芬兰最大的工业家族之一—阿尔斯托姆(Ahlström)的继承人,哈里则是这家公司的董事。玛丽亚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早年在巴黎学习绘画,拥有大量艺术收藏品。古里申夫妇和阿尔托一样,深信以理性与技术进步为基础,势必能建设出一种理想的社会乌托邦。
由此可见,一座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建筑作品,不仅需要一位优秀的建筑师的倾心设计和完美的表达,拥有一位与设计师信念相同,多金且文艺的业主是多么的重要。 2.2对作品的阅读
玛丽亚别墅在芬兰马库镇,位于一个长满松树的小山顶,处于茂密的树丛之中,幽静而舒适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建筑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同时对建筑也是一种约束。
阿尔瓦·阿尔托将建筑与环境有机的融合。建筑以“L”型布局,并通过屋面覆土植草的半开敞通廊将建筑与形态自由的露天泳池相连。从形式上完成了人工与自然的过渡,从空间上将场地围合成“U”型的半开敞场所。“L”型的建筑布局及“U”型场所,形成了两种人工与自然的态度或者说是表情,外侧建筑与自然形成较为明确的分隔。内侧则形成了一个吸纳的态势,将自然景观以较为主动的引入到庭院中来。
建筑单体采用竖向的原木对凸出的弧形画室外檐进行装饰,同时在凸出的建筑体块之外还攀爬着大量的植物,形成自然到建筑的过渡。建筑弧线形的雨棚由一个单独的混凝土柱和一个木材绑扎的柱子共同支撑,侧墙则由细长的原木阵列构成,形成室内外空间过渡。
阿尔瓦·阿尔托在室内也引入了大量自然的要素。门厅正对的矮墙,室内的楼梯,均以竖向木杆作为装饰,强调自然对室内空间的渗透。起居室内的大玻璃窗也很好的实现了室内与室外的互相融合。使建筑形成天然的生命力,并满足业主对建筑的心理需求。
在玛丽亚别墅的设计中,我们同时不难看出地域性与民族化的隐喻。自由曲线的露天浴池,暗示着芬兰海岸线轮廓。(这中手法aalto在其工业设计产品aalto savoy vase中也有应用),壁炉与桑拿房的乡土化设计,也是对民族的一种诠释。 3结语
通过这次对玛丽亚别墅的再次阅读,拟补以前未能仔细对这间作品进行阅读遗憾的感觉却不是向阅读以前那么强烈,取而代之的,最为强烈的缺是,利用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思考带给自己心灵上欢愉和一些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建筑从业者,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对设计精神追求,逐渐的被各种浮躁的因素渐渐的淡化,磨灭,大多数人都很难不陷入其中。建筑在业主的眼中更多的被当做产品而不是作品去对待,从业者则更多的是生产而不是创作。在创造了一个个时间上的“设计奇迹”的同时,设计理念和精神却被远远的落下,我们已经很少从真正的人性化、民族化去理性的考虑一个建筑去如何设计,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去归结原因,毕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在设计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民族化的探索和传承,多一些对细节的把控,我们所设计的建筑就可能兼顾产业化需求和一些艺术上情趣。
用在《现代主义建筑潮流中的人情化建筑设计大师》中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对建筑具有挑战意义的不仅仅是为生产过程提供一个建筑的外壳,而是完整的城市环境,以及人性化与技术要求的和谐问题,而不能只是孤单地建造一所与城市没有对话关系、生硬的房子。这是一个负责的建筑师对待设计的负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薛恩伦.阿尔瓦·阿尔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意)杰尔米尼编著,王宝泉译.阿尔瓦·阿尔托(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点评丛书)(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