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捐书活动(1) 尚海燕 年级 复备人 三年级 备课时间 课时 9、11 2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在引导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研备流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贫困山区”图片 师:观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呀?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复备 教 学 环 节 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捐书活动”的课件。 师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表,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 最后三年级比四年级多7,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 教 学 环 节 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教 学 环 节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 教 学 环 节 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三、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四、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材18页2,3题。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118+104+95=317(本) 100+100+100=300 118+104+95 1 1 8 18+4-5=17 =222+95 1 0 5 300+17=317 =317 + 9 5 1 1 8 2 2 2 3 1 7 + 1 0 4 + 9 5 2 2 2 3 1 7 教学反思 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1、课堂语言缺少激情,整节课的语言缺少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不太好,学生好像有点压抑。所以在今后,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说话语气,锻炼抑扬顿挫,突出重点。 2、细节问题,没有妥当处理好。由于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还有很多细节不会处理,导致再算四年级的时候,那个进位进2时,我束手无策。以后,在多媒体方面要多多学习。 3、小组合作有点形式化,因为我刚刚接手三年级,学生还不习惯,我让他们讨论,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我想以后慢慢会好起来的。 4、很多学生不会估算,所以让说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就不会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