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苏教版
)月( )日,星期( )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索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资源学生: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教师:有关情境图。预习作业设计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2~3分钟)
1、(1)读题: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数有关的信息? (2)思考:你觉得他带的钱够买其中哪一样文具? 结合已有经验,学生通常会给出练习薄和橡皮两个答案。 2、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第 1 页 共 4 页
1、呈现情境:货架上摆放着四样文具,练习薄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
1、25元。小明带了0、5元,他能买到其中的哪一样文具? 2、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带的钱够买一块橡皮的?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唤醒三年级所学的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随后进一步探索多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打下基础。
3、揭示课题: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较复杂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5分钟)
1、思考:小明带的钱为什么够买一本练习薄?
学生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如下方法:比如借助元、角、分进行思考,或者从小数的组成上进行分析,也可能借助图形给出解释。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随后组内交流。交流时,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以丰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教师应认真参与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为随后的全班交流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10分钟) (1)第一层次:结合生活经验,给出直观解释。
学生交流:将0、5元和0、48元化成几角和几角几分,然后进行比较。
学生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新问题,并交流。
第 2 页 共 4 页
(2)第二层次:借助直观图形,初步构建模型。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不是所有小数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如果没有了具体的单位“元”,又该如何比较呢?
交流方法。
利用这一方法比较0、5元和0、 65、0、5元和 1、25的大小。
(3)第三层次:摆脱直观束缚,逐步抽象概括。 从中任选两个小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1、教师有组织引导学生按如下顺序展开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将新知转化成以前所学的旧知,然后巧妙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明带的钱不够买一块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吗?
2、引导:有时,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抽象的小数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变得既有趣,又简单。
3、出示0、 32、1、
16、0、9、0、88。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12分钟) 1、“试一试”。 2、“练一练”。
第 3 页 共 4 页
3、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练习六中6~11题中的部分习题。 五、课堂作业(10分钟) 1、《补充》20页第1~4题。 2、拓展:用
9、5、6三个数字和小数点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
1、交流时,注意引导归纳比较的方法。
2、交流时引导体会: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从而强化比较的方法。
3、有关题目的点拨:
(1)第6题还可引导用小数表示图中空白部分,并比较大小。
(2)第7题第一组,还可引导继续看图思考:还有那些小数也比0、1小,发展数感;第二组还可引导借助中间的参照数0、3进行比较…… (3)第11题:这里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最大和最小的各是哪一个?如何有序地寻找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