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期 (总第168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 No.2,2008 (Sum No,168)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析 霍丽敏 (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摘要:从路基填土与压实、排水、路基防护、软土地基处理、黄土陷穴处理等方面分析路基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008—3383(2008)02-0034—02 关键词: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C Brief Analysis on the Highway Roadb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UO Li—men (Hengshui Highway Engineering Parent Company)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highway删ldb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8 of foundation earth一出Ilg, compacting,出 Ilage,protection of highway subgnde,treatment of soft subgrade,treatment floess sionking,and 80 Oil. Key words:roadbed;protection;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1 路基填土与压实 1.1路基填料 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和粗粒 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 1.2路基压实 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5)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 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 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 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当前路麦 i缸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 2排水 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 排水对于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显著的 定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伽部分的上路堤 影响。排水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 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 其压实度必须≥ %,对其他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 减少地下水、度亦墨黼速公路和—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 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 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 1.3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 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 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 第一类排水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 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 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 设置40 13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 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 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 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 第二类排水一般包括: 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1)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 1.4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排出路基以外; (1)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 (2)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 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 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 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 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3)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 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 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 (4)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  (2)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 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 3路基防护 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 3.1坡面防护 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 (3)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 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 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 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 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 石框格(方型、菱形、拱型、M型)种草防护。 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 cin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 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 (4)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 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 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 m的路堤,应 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 收稿日期:2007—11—30 作者简介:霍丽敏(1973一),女,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工程师。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霍丽敏: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析 总第168期 有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 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 境,美化景观,叉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3.2冲刷防护 应用洛阳铲全部取出来,按规定重新填夯灰上,达到设计要 。 嘞 啪 埘 求。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灰土要按配合比称量,搅拌要均 匀,干湿要适度;每次下灰厚度、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要 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 抽样检验。 4。2轻质路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 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 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 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 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 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 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 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 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4软土地基处理 4.1灰土挤密桩 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 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 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或成孔后下套管;含 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 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 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 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孔填料前应先夯 打孔底3~4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 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和均匀,并控制其 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符合;夯锤重不 宜小于100 kg;锤型以梨型或枣核型较合适。有利于夯实边 缘±,不宜采用平头夯锤,落距一般应大于2 m;如地下水位 较高,应降低水位后再回填夯实。已出现疏松、断裂或夹层, (上接第33页) 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 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 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 12 kN/ 。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 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 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粗粒士封闭厚O.3~O。5 m。 4。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浅层(一般小于3 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 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 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软土层厚度3~5 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 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 cm减薄至30 em。也有在路堤下面 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 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 予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5黄土陷穴处理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黄土陷穴 处理范围,应视具体I陪况而定,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边坡外, 上侧50 m,下侧lO~20 m。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 m以 外,仍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珠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处理 时,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 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处理好的陷穴,其上层表面均应用石灰与土比例为3: 7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老黄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 石灰土厚度应按设计严格执行。如原设计未要求时,其厚度 不宜小于30 em,并将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弓l离,防止形 成地表积水或水流集中产生冲刷。 《 毯 定 眷l 图l2路基中线下地基土水平应力 3 结囹9堤底地基土竖向应力 论 ’ 性. 距 芒 《 R 秘 磐_ * (1)土工隔栅加筋使土体位移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软土地基通过土工隔栅加筋有效地限制了堤底位置地基浅 部土体的水平位移,特别是加筋使地表的最大水平位移不发 生在堤趾处,对路堤填筑施工监测有一定借鉴意义。并且加 筋使得地基±最大侧向位移发生位置移向地基深处,从而增 加了滑动体的抗滑力,使路堤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2)加筋对于减小和均衡沉降有一定的作用,使路堤的 变形更趋向于整体下沉。 (3)加筋的效果主要是通过约束堤底地表水平位移来 实现的,通过约束堤底地表位移来改变软土地基中的应力场 和位移场,从而达到减小位移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凰l0堤底地基土水平应力 圈n路基中线下地基±竖向应力 [1]苗英豪,王秉纲。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机理研究进展[j].中外 公路,2007,27(3):45—49。 [2]童怀蜂.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机理及优化设计[D].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杨庆剐,黄晓明,柴建峰.土工格栅路堤加筋效果的影响因素 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oo6,I4(01):131—137. [4]徐少曼,洪昌华.土工织物加筋堤坝软基的非线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1999,21(4):439—443. [5]朱湘,黄晓碉。有限元法分析加筋路堤效果的几个因素[j]。 土木工程学报,2002,35(6):86—92.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