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上期末试卷--地理(解析版) (11)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1.(3分)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西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3分)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3.(3分)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D.1/5000000

4.(3分)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下列数字表示地形正确的一组是( )

A.①陡崖 ②盆地 ③山谷 ④山峰 B.①陡崖 ②鞍部 ③山谷 ④盆地 C.①鞍部 ②陡崖 ③山脊 ④盆地 D.①陡崖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峰

5.(3分)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极点

6.(3分)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

1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3分)濒临印度洋的大洲是( ) A.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

B.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C.欧洲、非洲、南极洲和亚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8.(3分)主要处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南美洲

9.(3分)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森林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10.(3分)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3分)近年来,我国北方经常遭受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12.(3分)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13.(3分)下列的历史故事,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望梅止渴

B.程门立雪

C.负荆请罪

D.孔明借东风

14.(3分)早晨学校升国旗,小庄发现国旗朝西北飘扬,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

15.(3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罗浮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

A.1000米 B.3666米 C.2000米 D.600米

16.(3分)甘肃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7.(3分)“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18.(3分)既是人口密集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区的是( )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 C.欧洲西部

D.大洋洲

19.(3分)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20.(3分)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法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3分)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 . 22.(2分)地球表面广大的陆地为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 . 23.(2分)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 ,它有乡村和 两种类型。

24.(1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5.(2分)在地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 。

3

B.俄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26.(5分)读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2)从东西半球看,B点在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在 半球。 (3)A点在B点的 方向。

27.(5分)读图,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地降水量最多出现在 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 半球。

(3)从海陆位置而言,B地位于 (填“海洋”或“陆地”),理由是: 。 28.(10分)读图,回答:

(1)图中②、③两地中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四种典型地区之一的是 (填序号)。

4

(2)图中 (填数码)所在的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该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3)数码②所在地区通用的语言是 ,数码③所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4)数码④所在地区的主要人种为 种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 。

(5)图中数码⑤所在的板块为 ,⑧所在的板块为 。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内容,喜图中马拉雅山脉是由以上两个板块 运动形成的(填“挤压”或“张裂”)。

5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1.(3分)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西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考点】1B: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解答】解: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故A错误;

180°经线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

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西,故C正确;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度的划分及特点,牢记即可。

2.(3分)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由于地球公转平面与赤道所在平面有一定夹角,地球公转时正对太阳的区域会发生变化,

6

从而产生四季。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中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所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注意理解。

3.(3分)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D.1/5000000

【考点】22: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在图

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比例尺最大的。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A比例尺的分母是1600000,B比例尺的分母是2000000,C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是1:4000000,其比例D比例尺的分母是5000000.尺的分母是4000000,比较可得A比例尺的分母最小即该比例尺最大,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之间的关系.

4.(3分)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下列数字表示地形正确的一组是( )

7

A.①陡崖 ②盆地 ③山谷 ④山峰 B.①陡崖 ②鞍部 ③山谷 ④盆地 C.①鞍部 ②陡崖 ③山脊 ④盆地 D.①陡崖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峰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①陡崖。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②鞍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③山谷。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④盆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5.(3分)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极点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

8

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阳垂直照射的范围,理解记忆即可解答。

6.(3分)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考点】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它们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所有的经线在南北极相交,因此南北两极跨经度最广.

【解答】解:四个大洋中只有北冰洋跨北极地区,因此北冰洋跨经度最广,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时,观察地球仪上四个大洋的位置,筛选出正确选项.

7.(3分)濒临印度洋的大洲是( ) A.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

B.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C.欧洲、非洲、南极洲和亚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解答】解:印度洋周围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时,观察大洲大洋分布图,确定南极洲所处的半球位置.

8.(3分)主要处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大洋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南美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南美洲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9

【分析】地球上东半球、北半球陆地比较集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所以七大洲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南极洲位于南极附近.

【解答】解:七大洲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七大洲的海陆分布与半球知识的结合,半球的划分学生学习较困难,所以应加强读图练习.

9.(3分)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森林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考点】37:海陆变迁.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解: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水淹没森林形成海峡,属于海陆变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理解记忆即可.

10.(3分)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

10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等.

【解答】解:根据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间长,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气候。ACD的叙述中指的都是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属于天气现象。 故选:B。

【点评】学习中要认真理解天气和气候在本质上的区别.

11.(3分)近年来,我国北方经常遭受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考点】42: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分析】依据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对选项中四个天气符号一一判断,即可找到沙尘暴天气所对对应的符号.

【解答】解:A表示中雨;B表示晴;C表示雷雨;D表示沙尘暴。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天气符号的考查,解题的主要依据是对所示天气符号的认识及掌握.

12.(3分)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48: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4O: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

11

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解:从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A地终年高温多雨;B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属基础题.

13.(3分)下列的历史故事,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望梅止渴

B.程门立雪

C.负荆请罪

D.孔明借东风

【考点】LB: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学习时要认真理解。

【解答】解:认真分析可知,题目四个选项ABCD中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意思是说,孔明算好三日后有风,用火攻加上东风,火会更大。这样攻打曹兵就容易了。 这很好地说明了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理解答题。

14.(3分)早晨学校升国旗,小庄发现国旗朝西北飘扬,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考点】25: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国旗迎风朝西北方向飘扬,说明风是由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是东南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风向的辨别,解答时要注意:风向和国旗飘的方向相反。

15.(3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罗浮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

12

A.1000米 B.3666米 C.2000米 D.600米 【考点】26: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根据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6℃=6℃,6℃÷0.6℃×100=1000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根据气温差来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要理解答题。

16.(3分)甘肃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UJ:甘肃省.

【分析】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位于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该地区是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答】解:甘肃敦煌壁画能够保存至今,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敦煌的气候类型,据其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17.(3分)“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考点】79: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13

【解答】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北对话的概念,牢记即可。

18.(3分)既是人口密集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区的是( )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 C.欧洲西部

D.大洋洲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解答】解: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欧洲西部人口增长缓慢,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分布地带和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多结合教材加强记忆,方可灵活运用.

19.(3分)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考点】67: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解答】解:根据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则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结合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自然增长率的公式。记住公式即可。

14

20.(3分)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法语

B.俄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解答】解: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是英语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像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把英语作为母语。 故选:D。

【点评】考查世界语言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3分)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陆地 ,蓝色表示 海洋 ,白色表示 云雨区 . 【考点】43: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分析】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最关注的是白色的位置,因为它表示云雨区.

【解答】解: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 故答案为:陆地;海洋;云雨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看卫星云图的能力.只有了解卫星云图上各种颜色的含义,才能看懂卫星云图.

22.(2分)地球表面广大的陆地为 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 岛屿 . 【考点】31: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了解大陆和岛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解答】解: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

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三面临海,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叫半岛.

15

故答案为:大陆;岛屿.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岛屿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23.(2分)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 聚落 ,它有乡村和 城市 两种类型。 【考点】6B: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分析】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表现出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适应性。

【解答】解: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故答案为:聚落;城市。

【点评】考查聚落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24.(1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解答】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故答案为:西班牙语。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要理解记忆。

25.(2分)在地图上,把 海拔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 等高距 。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

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6

【解答】解: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海拔;等高距。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与等高距的概念,牢记即可。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26.(5分)读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 40°N,120°E B: 40°S,30°W

(2)从东西半球看,B点在 西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在 北 半球。 (3)A点在B点的 东北 方向。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N,120°E;B点的经纬度是40°S,30°W。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在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在北半球。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40°N,120°E;40°S,30°W;(2)西;北;(3)东北。

17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5分)读图,回答: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1 月,B地降水量最多出现在 7 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 南 半球。

(3)从海陆位置而言,B地位于 陆地 (填“海洋”或“陆地”),理由是: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 。

【考点】48: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4O: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解:(1)通过分析A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属于南半球,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7月;

(2)A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冷月在7月,处于南半球;

(3)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通过对B地的分析(最热月是7月)可以判断B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 故答案为:(1)1;7; (2)南;

(3)陆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

【点评】此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分析,认真解答。

18

28.(10分)读图,回答:

(1)图中②、③两地中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四种典型地区之一的是 ③ (填序号)。 (2)图中 ④ (填数码)所在的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该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

(3)数码②所在地区通用的语言是 英语 ,数码③所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雨林气候 。 (4)数码④所在地区的主要人种为 白 种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 基督教 。

(5)图中数码⑤所在的板块为 印度洋板块 ,⑧所在的板块为 亚欧板块 。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内容,喜图中马拉雅山脉是由以上两个板块 挤压 运动形成的(填“挤压”或“张裂”)。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3A: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63: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②、③两地中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四种典型地区之一的是③(亚马孙平原)。

(2)图中④所在的大洲是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该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数码②所在地区为北美洲,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数码③所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4)数码④所在地区的主要人种为白种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

(5)图中数码⑤所在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⑧所在的板块为亚欧板块。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内容,喜图中马拉雅山脉是由以上两个板块挤压运动形成的。

19

故答案为:(1)③;(2)④;温带海洋性气候;(3)英语;热带雨林气候;(4)白;基督教;(5)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挤压。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多结合教材、地图熟练记忆即可。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