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融合通信专业教学的探索

来源:东饰资讯网
教育信息化应用研发 高职院校融合通信专业教学的探索 谢莹/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向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及需 要,我们探究了通信专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将通信技术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探索 1通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以利于以后的升学和就业;部分教师希望保持器课 随 院校的人才培养。 1.2教学手段、方法落后 戆 程的连贯性,为了潮流,教材需不断地变化,教案的内容 也要经常变化,因而教师的备课就相对困难,这会影响课 堂教学质量;鉴于此,学校应不定期举行各类讲座,并取 得一定效果,另外还应适度地更新教材,使学生所学可以 跟上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如果更新教材难度较大,教师 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技术发展情况。 2_3强化实践教学 原理等方面的基本试验,很少涉及一些热门方向及新技 术,实训内容多以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项目为主,工程 操作类及综合性的内容较少,这种的“只看不练”的传统 实训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实验兴趣,不利于高职 2.3.1改革实训基地结构模式。通信规章、信道、设 备共同组成了现代通信这一有机整体,并与相连通的用户 中端设备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通信专业教学应具备叮以 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多种电信息传递的网络,例如经常使 传统教学的结构及内容均未形成独立的模式来适应 与通信行业相关单位的实际用人需要;教学评价机制多拘 泥于高校的评价标准,教师多注重于完成工作量,护士了 通信专业的操作性及应用性,进而导致了理论强、实际动 用的计算机通信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及电话通信 网等基本网络,通信技术是以上述网络为基础,与光传输 网络共同构成了现代通信的课程知识 ]。所以,规划建 设通信实训基地要将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数字通信原 手能力差的情况;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进入工 作单位后无法适应专业工程。实训指导书详细给出了实验 要求、步骤及其原理,学只需依照实验指导书就能按步骤 使用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 较小,且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通信专业的人才培 养,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及精力,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 就业难度。 理通信网络组网优化、计算机的网络基础知识、通信工程 安装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等融入在通信实训的教学设备之 中。在通信实训机房组建时,不能将实训设备简单地等同 于商用设备,加入简单地将商用设备搬来实验室,会出现 学生可动手的工位太少、转移效率较低、容量有限等问 题。更重要的问题是,现有各种通信网络在技术上过于个 性化,无法有效的利用传输资源进行互动式的实时通信, 所以通信技术应在不同的通信网之间实现系统集成、网络 融合、技术兼容等。另外,设计实训机房时也可以自行定 义、配置自己的教学任务特征,无需关心承载业务的终端 2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 始终坚持“就业为导向,做到产学相结合;培养学生 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身心、能力、品德等相关的综 合素质。注重技能培训的应用性、实践性,文化知识应以 类型及网络形式,提高通信实训设备在通信业务应用、学 习中的灵活度。 2.3.2合理设计通信专业实训基地。近些年,多数 专家均要求宽口径、厚基础,无需过多 过细地区分专 业,并将通信实训基地分为基础实验室、应用实训基地、 专业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基地四种类型: (1)基础实验 室:以数字通信原理、系统与信号、高频电子线路、数 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基础为代表; (2)应用实训基 工具性知识、专业技术性知识为主;培养途径方面要注重 实训、实践、校社结合、校企结合;要培养高技能、高素 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努力 做到青、中、老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结构;引入考核激励机 制,制定规范教学的响应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注 重社会资源的引入,将科研院所、企业、同行院校的专家 请进学校,病让本院校的教师走出去,做到相互促进,加 强交流,一起提高师资水平。 2.2适当的添加新知识、新技术 地:以移动电话测试系统、ARM实验、DSP实验、单片机 实验为代表; (3)专业实训机房:以网络与路由交换管 由于学生对尖端的通信技术了解较少,无法跟上技术 发展的潮流。学生通常希望在学校学习一些较新的技术和 卜—————————一 理、数据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为代表; (4)综合实训基地:以通信网络管理综合实训、通信设 中图分类号:TP3 下转第218页》》》》》》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l 2 1 6 教育信息化应用研发 例,教师让学生直接编程是不实际的,因此,教师的指导 仍是有必要的。给学生一个项目:比如:您正在上传一 个教学课件,而您有急事要出去,您会怎么办?停止上 项目相仿的教学问题,然后退出“指导者”的角色,仅 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学生如何主动地调用已经掌握的 知识、如何寻找资料并通过何种途径完成新的项目。在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使用到小组学习的方式, 因此教师应注意控制课堂,使项目的进行不会混乱:另 外,分析项目完成的效果相当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给出 合理的评价,以巩固项目教学法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 心理有所成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种种问 题,而项目教学法则是能够使学生学习态度发生改变、 传?太可惜了!继续?下载完后电脑怎么关闭?您可以使 用该命令解决:针对整个项目,教师应先给学生呈现c:\ windows\system32\shutdown.exe—S一代码的使用方法,在观 察学习之后,教师应协助学生完成shutdown—S—t3600(系 统在3600秒后关闭计算机,时间白定);出现RPC漏洞而 导致倒计时自动关机,使用该命令取消倒计时自动关机: shutdown—a(方法:”开始”一>”运行”一>”shutdown— a”一>”确定”);利用Shutdown命令实现网络统一关 机。 3.3师生共同分析项目完成的效果。在完成项目 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是对项目完成 的效果进行分析,这是学生在项目结束之后,对学习过 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发展出来的学习心理进行巩固和 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呈现给学生另一个与之前 参考文献: 改善计算机技术课堂模式、完善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主要 方法。设定项目目标、使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任务、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项目的效果是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基本 过程,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对课堂的合理管 理以及及时的评价。 [1]刘长青.项目教学在高职 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9. [2]刘海龙.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05):225—227. [3]章露.计算机嫩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于思考[J】,2 014(01):2 33-2 35. [4]蒋英.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科学中国人,2014(05):1 05-1 07. [5】万欢.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O14(06):11 5-11 7. 作者简介:周颖(1 975.05一),女,山东费县人,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和研究。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山东临沂《《《《《《上接第216页 2734 0O 备使用维护综合实训、通信生产安全教育实训、综合布线 工程实训、通信机房设备安装工程实训、通信传输线路工 程实训及学生毕业项目课程设计为代表 】。 2.3-3强化实训中心机房建设。我校通信实训平台由 接入平台、综合(窄带、宽带)、传输平台、PHS平台、 程控平台、移动通信平台等平台构成,各个平台间既相互 联系,又相互独立;以IP传输及网络为承载,经过各业务 文素养较低已经成了理工类学生的通病,虽然学校规定理 工类学生应取得一些文科类课程的学分,但是这些科目均 为选修课,许多学生混个学分了事,或者只是选而不修, 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将社交礼仪、心理学、诗词鉴赏、 音乐等课程作为基础课,并作出不懈努力,可以显著改善 该种情况 J。 3结束语 平台的处理,使各平台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借助“学 生终端与服务器”模式,学生能够直接维护与调试设备, 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又能了解各种设备 】。 2.4强化人文素养 综述所述,高职类院校应该认真落实“以人为本” 的原则,依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 人才培养方式及计划,力争实现通信专业知识既精又通、 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理与论并重、的培养目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不足,多数学生成 天面对逻辑性较强的通信知识,接受着理性思维训练,人 参考文献: 标,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真正地把通信专业学生 培养为应用型人才。 [1】邵艳清.网络融合背景下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 2(27):275+30 3. . [2】孙锦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一一以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 3(08):6卜62. [3】李昕,冯丽丹.高职通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4(19):7O一71. [4】张赵辉.关于通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 014(09):329. [5杜庆波,于宝明.企业大学与高职院校互动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 008(2 7). 作者简介:谢莹(1 98 3-),男,讲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融合通信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 512 3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l 2 1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