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7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l1月第l8卷第ll期 Chin J Ht A(h ̄ifn,Nov 2002,、ol l8, 0.1l ·护理管理· 加强临终关怀护理 李映兰 欧阳玉燕 【摘要】阐明了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服务重点,指出疼痛控制和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是目前临终关 怀的重点内容 建议根据中国国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首先,要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其次,加强对病 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自身的死亡教育;第三,对护士进行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第四,培养护士的高 尚道德情操,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开展心理学教育,掌握心理学的护理技能,做好临终关怀工作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 Strengthening nursing in termmal car 4ilfiat ̄od to Zhongnan University, LI , 咖 ,ObTANG Yuyan.,V“ , Department ofXiar ̄/a Hospiad 410008,Ch/na 【Abstract】The authors expound the idea and sen,ice prioirties of terminal care,making it clear that apin con— trol and emotional support of relatives after het death of the patient are the major content of temfinal cre ata present. hey suggestT that nursing in terminal care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ar COunt1)'.Firstly,institu— tions for terminal care need to be established.Secondly,education of patients,their relatives and medical workers henrtselves regarding death ought to be strengthened.Thirdly,training in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nsol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among nuf’ses.And fourthly.BIM'SeS should be encore'aged to eultivate noble moral sentimenks,enhance traiing inn clinical skils.receive education in psychology.and master nursing skills in psychology s0 as to do a good job of terminal care。 【Key Words】Terminal care; Nursing 凡是生命,都有生老病死,有死必有临终阶段。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临终阶段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 是尽量围绕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 ②尊 重生命尊严和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2一:临终病人是 有生命的人,理应获得尊严、关怀和照顾:他们有权 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 工作人员应以病人的要求为服务宗旨,根据病人不 同的年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满足病人不同的临终 性。故让濒死者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为 临终者的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学的支持,是每一个 医护人员应重视的问题。 、临终关怀的理念 根据世界公认权威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 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 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_】j。临终关 怀的焦点是生活,而不是死亡。它强调的是对临终 病人实施姑息性照护(care),而不是治疗性照护 需求。③重视生命品质:临终关怀的重点不再是延 长寿命,而是丰富生命,追求生命品质,提供安适、有 意义、有希望的生活。 二、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 (一)疼痛控制:有调查显示:87%的晚期肿瘤病 (cure):其目的是:①希望帮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 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②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 予其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 来临的问题 人和60%的其他疾病末期病人主诉疼痛一随着疼 痛加剧和疼痛时间延长,病人可以发生人格的改变! 同时,痛苦的哭啼或呻吟,使每一个接近病人的亲友 都处于继续接近还是撒手不管的矛盾之中,也使参 与治疗的有关医务人员承受内疚和失职的压力 因 临终关怀的理念包括:①以照顾(care)为中心 的理念:现代医疗体系注重以治疗为主,医护人员往 往立足于抢救生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治疗或 延缓生命,而忽视了病人的情绪变化和身心需求。 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 作告单位:410008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 此,实施临终关怀的关键是解除疼痛,缓解病人肉体 痛苦,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同时也安慰了 家属一 。疼痛处理的原则是主动防治,而不是被动 压抑,并依据疼痛情况不断予以调整剂量一 (二)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丧偶或失去家庭成 员是人牛最痛苦的经历。科研调查表明:为失去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11月第l8卷第11期Chin J Hosp Admin,Nov 2Q , l()l , . ·679· 常亲近的人而悲伤,会造成严重的疾患,甚至死亡 (包括自杀)。失去亲人的强烈而持续的压抑会产生 许多副作用,包括大幅度削弱工作能力和降低效益。 因此,在病人死后积极给予家属安慰疏导,能减轻悲 伤痛苦,使其接受死亡的事实,并尽快度过居丧期。 目前在国外,在病人死亡后的两周、半年甚至1年 内,临终关怀机构一直通过信件、电话或访视,与家 属保持联系。 三、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建议 (一)建立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有 独立的、附属于医院的、社区的和家庭的等几种形 式。根据我国国情,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因设施条 件要求较高,宜少量逐步建立。医院附属的临终关 怀病房和家庭护理形式均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在对 有关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培训 后,组成服务团队,对医院的临终病人进行集中照护 是可行的。关于家居护理,近年来我国家庭病床的 飞速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_4 J。 (二)加强死亡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人 们的思想,使其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 度,甚至不能在言语中对死亡有所提及,因为死亡是 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临终关怀无疑是一个帮助病 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它使死亡在病人、家属和医务人 员之间公开化,使人们适应强烈的情感冲击。死亡 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包括对临 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 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 受死亡”。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可帮助其 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 痛程度。有人指出:在我们的整个科学及教育体系 中,只有生的教育,而没有死的教育;只有优生学而 没有优死学..-…·只有生的崇高而没有死的光荣,这 是不正常的。而许多医护人员也缺乏正确的生死 观。有研究显示:随着病情的加重,医护人员花费在 病人床边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 医护人员把病人的死亡看成是治疗、护理的失败;另 一方面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恐惧死亡而害怕接 触临终病人。因此,在我国实施临终关怀,必须加强 死亡教育,这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本身。 (三)增加抚慰教育:病人安静而有尊严地死去, 是临终关怀的结果,但不是终点。面对亲人的逝去, 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对已故者的感觉由悲转 怒,进而出现抑郁等强烈过度的哀伤。在中国现今 缺乏社会工作者的情况下,丧亲辅导的任务就落到 了护士身上。长期以来,我们只单纯注重护士的职 业道德培养,却忽略了对“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当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 因此,丧亲辅导的课程培训势在必行。 (四)提高道德要求:临终阶段,以医疗为主的治 疗(cure)已转变为对病人为主的照护(oare)。因此, 护理是临终关怀的基石,护士是临终关怀的主要角 色。自然,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1.加强道德教育,使护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和高尚的道德水准,懂得尊重病人,尊重生活的价 值。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 量。死亡亦需要高度熟练的医护照顾。积极有效地 控制疼痛,细致入微地实施基础护理,为病人创造一 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才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开展心理学教育,掌握心理学的护理技能。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是 十分复杂的,从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到接受。 而且这些反应还受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背景 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要缓解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 安,护士必须接受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掌握心理学的 基本理论l5 J,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及疏导E6]。 总之,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这是不容置 疑的客观事实 。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 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应的医学、护理、心理、社会和 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国内外 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和重视。因此,大力倡导 和推广临终关怀是我们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护理临终关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 出版社,1998. 2陈蕃.对临终关怀与自愿“安乐死”问题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 志,1998,14:508.509. 3吴立荣,王文妍,张昱,等.对40例老年癌症患者负性心理的多元 文化护理体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31. 4梁淑怡,魏立平.我院1986 1998年家庭病床病人的调查报告.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346.347. 5程金莲,韩世范,董新寨,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状况调查.中华 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15-617. 6罗灿辉,谢啸平,冯梅,等.200例住院临终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 理需求.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736—738 7李风英,赵丽,惠容,浅谈从事临终关怀工作护士的培养和教育, 中阁医学伦理学,1998,1:152. (收稿日期:200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