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来源:东饰资讯网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指卧病在床。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③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④夜阑:夜将尽。 [1]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2]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3]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______)

1 / 6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______)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__________________),他与孟浩然合称(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篁:竹子,竹林。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可用诗中的一个字“__________”来概括,诗人选择竹林而坐,也足见其品格之__________。

5. 古诗欣赏。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

2 / 6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7.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8. 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 / 6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1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 , 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

4 / 6

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古诗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

连:___ 友:____ 洛:____

[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最后一句诗用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5]这首诗的作者是:__,表达了诗人____的思想感情。

[6]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亲人分离是很伤感的,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送别的诗,你能默写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______)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______)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______)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