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2
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多年来持续干旱。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北部地区,从1999年以来连续干旱,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以后,将有效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市内配套工程是连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和北京水网的纽带,利用南水北调来水调节北京市的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建设63km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m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m/d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以及输、供水系统的通信、调度、监控和水质监测预警、管理设施等项目。 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完成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一期),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改造,具备接纳河北向北京应急供水3亿立方米的能力,目前已完成。截至4月27日早8时,应急引河北水1.8亿方,日引水量150万方,占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的60%。 第二阶段,2013年年底完成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等输水环线,完成团城湖调节池以及郭公庄等七座水厂的工程建设。2014 年汛后实现年接纳长江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 第三阶段,2020年完成三座新建水厂,六座扩建水厂、亦庄调节池、295公里配水管网,全面实现配套工程规划。具备年接纳长江水14亿立方米的能力,构建全市安全供水格局。 配套工程建成后,北京将形成以两大动脉(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密云水库至第九水厂输水干线)、六大水厂(即现状第九水厂、田村水厂、第八水厂、第三水厂、规划的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两个枢纽(即团城湖调节池和大宁调压池)、一条环路(即以五环路为环带的供水环路系统)和三大应急水源地(即怀柔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平谷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和张坊应急供水工程)构成的“26213”供水格局,进一步完善北京城市供水系统,实现本地水、外调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市内配套工程的总体建设安排,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两项工程作为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开工建设。
3
3
大宁调蓄水库调蓄库容3753万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在承担原防洪任务的同时,为安全调蓄南水北调来水、建设永定河生态屏障发挥巨大作用。
南干渠工程位于丰台、大兴两区,起点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永定河倒虹吸末端,终点为亦庄调节池,全长27公里。承担为北京市东部及南部地区的郭公庄水厂、黄村水厂、亦庄水厂、第十水厂和通州水厂等提供水源的任务,日供水量236万吨。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将不辱使命,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国调办、水利部的大力指导下,会同市南水北调建委会成员单位及相关区政府、广大建设者,弘扬奥运精神,坚持南水北调建设“敢打必胜的拼搏精神、勇于争先的开拓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坚持“机制创新保效率、科技创新保质量、管理创新保安全”,又好又快、高质量地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水资源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