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词]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3篇)

来源:东饰资讯网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词]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3篇)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3篇)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1

1、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3、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

4、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张炎《疏影·梅影》 5、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7、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9、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0、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1、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12、一枝先破玉溪春。——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3、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14、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5、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6、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

17、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18、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

第 1 页 共 7 页

字》

19、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0、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2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2、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23、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24、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辛弃疾《念奴娇·梅》 25、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26、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2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8、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29、等闲老去年华促。——孙道绚《滴滴金·梅》 30、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

3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32、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33、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34、夜阑风细得香迟。——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5、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36、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7、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8、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第 2 页 共 7 页

39、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2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5、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6、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王十朋《红梅》

7、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9、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齐己《早梅》

10、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

1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张道洽《岭梅》

第 3 页 共 7 页

14、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15、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3

1、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有关梅花的名言或古诗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作者简介: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作者简介: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气色云中改,云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内将军 ”之职。

4、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第 4 页 共 7 页

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作者简介: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作者简介: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作者简介: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8、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9、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宋·晏几道《虞美人》

第 5 页 共 7 页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10、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1、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宋·侯真《踏莎行》

作者简介:[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彦周,东武人。晁说之(一作谦之)之甥。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绍兴时,以直学士知建康。所交多当时名流。真著有娴窟词一卷。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

第 6 页 共 7 页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4、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1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