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 1 2010年全国钛白粉产能产量集中度分析 ............................................................................................................................... 5 2010年钛白粉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 6 我国钛白粉市场简析 ................................................................................................................................................................ 8 2010年国内钛白企业新增产能情况 ....................................................................................................................................... 9 钛白粉现状 .............................................................................................................................................................................. 10 我国钛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11 国际钛白粉市场供求状况 ...................................................................................................................................................... 13 2010年:钛白粉业群雄争霸 ................................................................................................................................................. 14 钛业的困境与未来 .................................................................................................................................................................. 16
钛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 18
201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0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能继续增加。根据行业主要14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海绵钛的产能达到103500吨,其中遵义钛厂产能为24000吨,占全国产能的23.2%;与2009年相比,增加产能30.0%。
根据23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钛锭的产能达到89200吨,其中宝钛股份的产能为25000吨,占全国的28.0%;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7.6%。
海绵钛同比增长41.6%
2010年,中国有14家企业生产了海绵钛共生产海绵钛57770吨,同比增加了41.6%,比以前产量最高的2008年,增加了16.4%。遵义钛厂的产量达到14248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7%。业内前7家企业的产量均在3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90%,海绵钛的生产有逐渐向较大企业集中的趋势。
钛锭同比增长12.4%钛粉同比增长36.6%
根据23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共生产钛锭46262吨,同比增加12.4%。其中宝钛股份生产钛锭20000吨,占全国产量的43.2%;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部材料和西部超导公司分别生产了2376吨和2000吨,合计4376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
根据5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钛粉生产量1713吨,同比增长36.6%。
1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钛加工材同比增长53.5%
根据33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共生产钛加工材38323吨,同比增长53.5%,比以往产量最高的2008年增长38.2%。
2010年宝钛集团的产量达到13010吨,同比增长39.2%,占全国总产量的33.9%。上海宝钢特钢钛加工材的产量也改变低位徘徊的局面,达到1934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部材料和西部超导公司分别生产了2746吨和1267吨钛材,合计共生产钛材4013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5%。
从分类统计看,除其他项外,其余项钛材产品均有大幅度上升,其中板材上升幅度最大,达到74.5%。
钛设备制造同比增长39.8%
根据11家企业的统计,2010年中国主要钛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值达148992.7万元,同比增长39.8%;用钛量4738.9吨,同比上升40.7%;设备台数为1991台,同比上升24.8%。
钛制品呈现进出口两旺的状况
2010年,中国进口海绵钛3370.581吨,出口3554.38吨,净出口183.799吨;中国进口钛加工材6133.515吨,出口7551.3吨,净出口1417.785吨;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一举扭转了2009年双双净进口的局面。但从过程来看,2010年上半年,海绵钛仍呈净进口状况,而下半年进口下降,出口增加,得以实现了全年净出口状态;加工材则全年呈现进出口两旺的状况。
我国进口钛加工材的主要品种仍是钛焊管和钛薄板。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2010年下半年,国外对海绵钛的需求开始增加,这说明国外对钛制品的需求开始复苏。
中国钛工业呈现明显的回升态势
2010年,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中国经济继续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国际航空业也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回升的态势,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钛工业呈现明显的回升状态。
2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与2009年相比,海绵钛的进口稍有下降(7.0%),而出口则大幅增加了7.1倍,达到3554.38吨,全年实现净出口183.799吨;钛加工材则继续保持高的进口量(6133.515吨)和高的出口量(7551.3吨),全年实现净出口1417.785吨;2010年,中国钛工业一举扭转了2009年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双双净进口的局面。但是,从进口的主要产品来看,中国钛薄板和钛焊管的生产能力仍不足,仍需较大量地进口。
2010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价格缓慢回升,海绵钛从年初的5.8万元/吨,上涨到年底的6.5万元/吨,涨幅为12.1%。钛加工材(吨A2级厚3.0mm标准板)从10万元/吨上涨到11.5万元/吨,涨幅为15.0%。但是,考虑到原料(高钛渣、四氯化钛和金属镁等)和能源(如电力等)价格的上升,钛制品的价格仍处在成本线附近,中国钛企业的经营利润率不高。
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在国家刺激内需宏观政策的拉动下,2010年,中国化工、航空航天、冶金、真空制盐等行业用钛有大幅增长,从而使中国钛制品的销售量达到创纪录的35636吨。特别是化工用钛量已近2万吨,成为中国用钛的绝对第一大领域。国际航空市场的复苏,也给钛市场注入了利好因素。
另一方面,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能在惯性的作用下,仍在不断上升,其中海绵钛的产能已突破10万吨,达到103500吨。因此,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升缓慢。今后几年恐仍呈这种状态。
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说,2010年中国钛工业在国家刺激内需和“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拉动下,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持续增长也积累了一些价格上涨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是输入了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
2010年又是一个“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年,在这一年里,党和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大政方针,这项政策对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对钛行业来说,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有两方面的机遇,一是全社会的产业升级,对于作为新材料的钛制品而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二是企
3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业本身要更注重技术投入和技术进步,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减少三废排放,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大的发展。
大力推进钛材的应用
高的需求量和低的价格,既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又给钛行业的大发展带来机遇。因为钛的低价格和高性能使钛材的性价比进一步提高,钛材在化工等耐腐蚀性环境下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扩张,这是2010年中国钛材产销量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
在今后几年里,我们应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把钛材的应用推广工作做得更好,迎来行业的更大发展。
技术进步得到大幅提升
遵义钛业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电子级高纯钛的研发取得突破,已试制出20Kg纯度达4N5的高纯钛。
洛阳双瑞万基的海绵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全流程生产并将产能扩大到10000吨/a,由于采用了多极电解槽等新技术,其海绵钛的吨电耗已降至约26000kwh。
宝钛集团的幅宽1400mm钛带生产线项目已进入安装阶段,宝钢特钢的1400mm钛带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
宝钢特钢的电子束冷床炉已进入生产阶段,等离子冷床炉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宝钛集团的高速棒线材生产线已投入生产。
西北院4500吨快锻机组投入使用,已能轧制出直径400mm至600mm的大规格棒材。 西北院2800mm热轧机组加1780mm冷轧机组已投入使用。 洛阳船舶研究所1450mm热、冷轧机组已投入使用。
宝钛集团残废料回收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每年可回收3000吨至4000吨残废料,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直面中国钛工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2009年的“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中”,提出并分析了中国钛工业5个方面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不够;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合作;钛冶炼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钛加工仍有重大缺
4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项,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素质需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述5个问题虽在逐步改进,但依然存在,需要发展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除上述问题外,中国钛工业的过度投资问题也日渐突出。尽管我们遭遇了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的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量双双下降,企业的效益大幅下滑,很多企业处于零赢利状况,但在前几年大幅投资的惯性作用下,2010年中国海绵钛的产能达到103500吨,同比增长30.0%,钛锭的产能达到89200吨,同比增长7.6%。中国钛工业产能的过快增长,将造成业内的过度竞争,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任何企业在向钛行业投资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注意对钛行业投资的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2010年全国钛白粉产能产量集中度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的钛白粉总产量共1474286t,较之上年增加427679t,增长率为40.9%。
2010年,钛白行业共有3个企业的产量超过10万t,它们分别是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和四川龙蟒钛业,三者的产量之和为322886t,占全国总量的21.9%,占当年全国金红石型产量的38.3%。
2010年,钛白行业前1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675495t,占当年全国总量的45.8%;前2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963833t,占全国总量的65.4%;前3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1182146t,占全国总量的80.2%。
由于2010年全行业各企业的产量同比均在上升,尤其是中等规模企业上升幅度更明显,致使2010年行业前3名、前10名、前20名、前30名生产商产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较上年分别下降1.7、5.6、8.1和8.9个百分点,这表明行业的产量或产能的集中度有明显程度下降。
5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钛白粉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市场需求上升,企业产销两旺。
随着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各种措施的推进,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尤其是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已率先进入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涂料、油漆、塑料、型材、房产、造纸、汽车、交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钛白粉市场的持续增长。2010年在各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钛白粉生产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势头。全行业16家具有全流程金红石型产品企业、9家金红石型粗品企业、3家专业表面处理型企业的开工率达到80%左右。
有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钛白粉总产能将达到225.5万t/a,其中金红石型占155.5万t/a,仅一年左右时间,行业总产能猛增了80万t/a。预计,今年全国钛白粉总产量将达到120~140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自2009年钛白粉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以来,今年钛白粉市场销售形势继续看好,无论是锐钛型产品还是金红石型产品都保持了畅销,且产品价格是逐月攀升,各企业盈利水平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2、产品品质提升,替代进口能力增强。
随着国际上的先进装备、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以及国内钛白粉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代表生产企业综合能力的金红石型产品比例在逐年提高,品种也由数个通用性发展到近百个功能性的品种。企业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产品物理性能指标的状况,更多地关注了产品的高分散性、高遮盖力、高耐候性等应用性能指标,给用户创造了新的价值。
目前,钛白粉行业摒弃陈旧的品牌观念,不断开拓代表企业特色,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fit~f611-,逐渐适应国际潮流。如东佳的SR-2400、SR一2377;龙蟒的R一971、LR一108;佰利联的BLR一699、BLR一621,攀钢渝钛白的R.248、R一258、R一298;镇钛的ZR·940+、ZR一969、zR一965等品牌在市场都取得显著效果。可以说,大中型企业的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的质量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一流水准,个别品种甚至达到现今国际上中上水准,并能部分替代进口产品用于中、高端领域。
6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这些变化说明,国内钛白粉企业对技术和产品要求不断提高,开始从国际和国内行业竞争力方面思考企业自身定位。
3、进口稳步增加,出口大幅增长。
随着国产钛白粉,特别是金红石型钛白粉质量、产量的提高,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平均每年增长3.05%,近年来,我国钛白粉进口量平均年增长率为7.53%,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1.9%。
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1~9月,我国共进口钛白粉20.2万t,hI~DH 2.62万t,增幅为14.9%;共出口钛白粉17.9万t,同比增加10.7万t,增幅150%,其中上半年钛白粉的出口量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92.4%。l~tltlt)l-('Jl出口量连续急剧增加的情况,预计今年钛白粉出口量将达到20万t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
4、“三废”,治理投入加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各级环保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钛白粉行业在环保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质的进步。一些骨干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区域经济要求,逐步做到了“三废,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在资源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工艺过程中采用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注意产业链延伸,走循环经济之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施精细管理,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生产过程逐步向节能、清洁、环保、安全方面发展。如山东东佳集团、河南佰利联等企业致力于硫酸法钛白粉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硫酸法钛白粉清均洁生产体系,为行业其它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当然,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企业环保压力不同,“三废”治理效果有差异,但总体看,行业“三废”治理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5、行业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合理的产品集中度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规模,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有钛白粉生产企业60多家,以中小企业偏多,从总体分布看,东多西少,布局较不合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但2009~2010年,行业整合有了实质性的变
7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化。湖南永利控股中核272钛白、攀钢集团即将控股镇钛、江苏金浦曾计划重组中核华原等,都在业内起到深远的影响。
此外,无锡豪普近几年扩张迅速,在江苏盐城福泰、句容亚中化肥、山东龙口道恩和安徽马鞍山都有投资。应该说,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整体提升中国钛白粉产业的竞争实力。
6、氯化法钛白的产业化已开始起步。
氯化法钛白产业的的发展在我国走过了一个漫长道路,随着锦州钛业已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1.5万吨氯化法钛白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意味着锦州钛业氯化法工艺已经成熟,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条件。锦州钛业在现有3万吨钛白产能的基础上,正在新建一条年产3万吨沸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计划于2011年底投产,届时氯化法钛白粉总产能将达到6万吨。
同时,攀钢钛业、云南新立、洛阳新安电力等一批氯化法钛白装置正在或将要建设。我们相信在未来不久,氯化法钛白技术和产业化在我国必将获得突破。
我国钛白粉市场简析
目前,中国钛白粉(TiO2)总产能占世界的30%,截至2010年6月产能达到198.6万吨/,2010年上半年产量超过67万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同时,由于欧美市场的供应紧缺,中国钛白粉出口呈快速增长并于2010年5月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此外,中国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钛白粉消费国,2009年,中国钛白粉消费量超过120万吨。受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材下乡的启动带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钛白粉需求量还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已然成为钛白粉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生产强国。截至2010年6月,中国共有63家钛白粉生产企业,并还不断有新的行业介入者出现。本报告的撰写人张超认为:随着总产能的不断扩张,行业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其中,钛矿供应短缺已
8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经成为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其次,日益严格政策要求也将影响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必将借助整合及市场优胜劣汰规律淘汰部分落后产能。
此外,报告还选取部分企业进行成本分析。西美信息研究员林贵贤表示:那些拥有矿产资源以及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钛白粉企业必须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并参与国际竞争。因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钛白粉的供应依然紧缺,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中国钛白粉出口依然大有可为。
2010年国内钛白企业新增产能情况
1. 山东东佳新增5万吨工程于2009年底已经竣工投产,2010年元月全线贯通出产品,使集团的钛白总产能达到每年15万吨。
2. 四川龙蟒钛业的扩产工程相继投产,2010年总产能由此升到每年达18-20万吨。 3. 河南佰利联化学公司的已有产能为10万吨/年新增5万吨工程已于2010年3月竣工。目前的总产能已达每年15万吨。
4. 武汉方圆在潜江新建的每年2万吨金红石型工程2010年初已经竣工投产,目前新产品已经面向市场。
5. 江西添光化工10万吨/年金红石生产线的首期每年5万吨工程2010年底前将竣工投产。
6. 安徽马鞍山金星钛白8万吨/年金红石型全流程生产线首期3万吨/年工程2010年5月底前竣工投产,其余5万吨/年内完成。
7. 济南裕兴在关闭每年3万吨原厂区生产线后,10万吨金红石型生产装置中的一条线已于2010年3月初投料生产,余下产能将在年内实现。
8. 锦州钛业扩产至3万吨/年工程2009年已经到位,2010年产能增加1.5万吨/年。 9. 广东云浮惠沄钛白新增产能的5万吨/年金红石型工程2010年6月底已完工投产。 以上项目使2010年新增51万吨/年产能,全部是金红石型。
9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钛白粉现状
钛白粉是一种白色颜料,学名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折射率和理想的粒度分布,因此以其良好的遮盖力、着色力广泛应用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许多领域,如涂料、油墨、塑料、橡胶、纸张、陶瓷和合成纤维等。目前世界钛白粉的消费近60%用于涂料,16%用于塑料,14%用于造纸,3%用于印刷油墨,7%用于其他(包括橡胶、化妆品、医药、搪瓷和化纤等)。
2003年,世界二氧化钛(tio2)的总产能约为470.0万t/a,其中北美地区的产能为162.0万t/a,南美地区的产能为7.0万t/a,西欧地区的产能为137.5万t/a,东欧地区的产能为23.9万t/a,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产能为13.5万t/a,亚太地区的产能为82.9万t/a,其它地区35.2万t/a。
2004年全球二氧化钛产能为488万吨/年,其中杜邦占22%、莱昂德尔占14%、Kerr-McGee公司13%、亨兹曼11%、Kronos公司10%、日本Ishihara Sangyo Kaisha公司4%、其它26%。钛白粉生产工艺有两种:即硫酸盐工艺和氯化物工艺,硫酸盐法的技术比氯化物法简单,可以用品位低和比较便宜的矿物。世界上约有47%产能采用硫酸盐工艺,53%产能为氯化物工艺。
2004年由于全球经济强劲增长,钛白粉需求增幅高达8%。全球二氧化钛需求增速平均为2.2%/年,亚洲增速则为6.3%/年,中国需求增速更是高达10%/年,北美和欧洲预计增速为1.4%/年。经过2004年8%的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钛白粉需求增速将回落到2%~3%。虽然需求增速减慢,但因为缺少大量的产能增加计划,2005年钛白粉的生产开工率还将升高,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增高。
2004年钛白粉价格也上涨了10%-15%,2005年一季度生产商再次调高价格约5%-7%,一季度美国市场交货价格为1980-2200美元/吨,欧洲价格为2050-2060欧元/吨,亚太地区现货价格2200-2300美元/吨(成本加运费)。2004年一系列产能整合以及需
10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求转强是装置开工率高达95%,预计2005年将达到98%,2009年之前将继续维持高开工率。全球需求按2%-3%/年增速计算,每年需新增9-13万吨产能方可保证供需平衡。中国钛白粉需求快速增长已达到40万吨/年,且半数依赖进口,预计未来新增产能将集中在中国。
2005年上半年我国钛白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2239万元,同比增长15. 62%;有19家盈利,共实现利润 7194万元,比2004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18家企业共出口钛白粉27068 吨,与2004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未来 2 ~ 3 年内,国内钛白粉市场容量增长速度将至少相当于 GDP 增长速度,很可能在10%以上,将大大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05年全年钛白粉需求量将达到75-80万吨。
由于涂料、塑料这两大工业用户(造纸业对钛白粉需求变化不大)继续走强,未来5年内世界钛白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为2%~3%,亚太地区为5%~6%,中国为10%~15%。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钛白粉工业来说,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数字。
我国钛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钛业三强优势:
在我国百家钛材生产企业中,够规模、够水平的只有宝钛、西北院和宝钢三家。 这三家有“钛材混料布料系统”以及相关技术,保证了钛铸锭的合金元素可均匀分布,因此可以生产出高端的钛材和钛合金。军工用钛材皆出自这三家,其它企业没有这项设备和技术。
2、钛业三强不足之处:
三家订货量要求大,对用产品照顾不周,其余百家企将每公斤钛材推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3、三大钛材加工区域竞争优势:
宝钛、西北院为中心的钛材加工基地代表着全国最高技术水平,生产出我国80%以上
11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的高端(军工、核电)产品。
上海地区的宝钢特钢,已投资60-80亿元建设钛材和特种钢材生产线,其设备先进性要超出西北地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其设备可以兼容,可以随着市场的景气程度分配钛材和钢材的生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由于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化工、造船、大飞机、汽车制造和核电发展的重要基地,这些领域都是钛材重要的下,宝钢特钢在地利上无疑占据优势。
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企业之间协作紧密,灵活性强,经营能力突出。该区域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链长,每个企业负责一个环节,是高效协作化的区域。
钛材下游需求分析主要观点:钛材加工材近两年需求处于恢复阶段,但是强烈看好中长期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航天、海洋和电力等领域的应用。
1、航空航天领域:
世界范围50%钛材用在航空领域,美、俄均超过50%,而我国仅不到20%,未来空间很大。
08下半年空客A380和波音787试飞后推了一年半至2010年,预计2011年这两种型号的飞机将会量产,这将会带动世界航空钛材的需求。未来大型飞机取代支线,宽体取代窄体将成为趋势。空客380钛材使用量为90吨/架份,波音787为100吨/架份。
2004-2020年美国四代战机将取代三代战机,四代战机F-22钛材使用比例为40%,而苏-27、F-15等三代机用钛比例仅为17%。
中国大飞机、航天空间站、嫦娥计划都会大量使用钛材。尤其是大飞机项目,未来几年将会得到实施,钛材应用量将逐步加大。
2、海洋领域
舰艇用钛。我国未来潜艇(潜艇通海系统)和航母(10000吨/每艘)建设将会大量使用钛材。
海水淡化。以钛为材料的海水淡化技术在日本和阿拉伯地区得到充分发展。相对于南
12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水北调工程,海水淡化更为经济。环渤海地区相关技术已做好储备,等待未来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机遇。
海洋石油开采。这方面在美国应用较为成熟,未来石油向深海开采将成为趋势。 3、电力领域
08年南方冻灾凸显北煤南运的不足,南方和沿海城市将大力发展核电和火电。 中国核电计划,2020年核发电量将占发电总量的4%,目前仅占到1%,这意味着每年将增加3-4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核电站的冷凝器需要“全钛”。2007年核电用焊接钛管进口为1800-2000吨,而2008年达到3322吨,未来几年的需求将会逐年上升。
4、化工和冶金作为国内钛材应用最大领域,化工和冶金用钛不会长期衰减,会随着经济的恢复逐步回暖。
5、汽车用钛随着国产汽车中高化,汽车用钛将逐步增加,日本有6%的钛材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6、未来新应用领域将会出现例如人工植入材料,近期有较快增长。美国每年消耗300万件,中国仅20万件。
国际钛白粉市场供求状况
全球钛白粉的消费量和产量与国际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其发展也是呈波浪式前进。
二十世纪60年代是全球钛白粉工业较平衡发展时期,年均增长速度为5.8%。70年代进入最不稳定的时期,1973年和1979年出现两次 “石油危机”的冲击,世界钛白粉需求量急剧下降,1975年消费量仅156万吨,几乎与1968年水平相当,1976年反弹到191万吨,1980年世界消费量又下降8.6%,降至约200万吨。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钛白粉工业就出现了较严重的供大于求的不景气局面。
13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进入80年代,钛白粉迎来一个兴旺发展时期。由于初期关闭了部分钛白粉厂(如 NL公司和湾西公司等),使80年代后期,世界钛白粉市场呈现了一个黄金时代。1982 年消费量仅208万吨,到1985年消费量猛增7.9%,达245万吨。接着4年需求量年均增长率达5%,1989年钛白粉年消费量已增至307万吨。1985年至1989年,虽有总产能18.6万吨/年4座新建钛白粉厂投入生产,但世界钛白粉工业开工率还是史无前例地达到95%以上,而客户最高还只能收到钛白粉订单吨位的90%,出现了少有的供不应求局面。
90年代钛白粉进入了低迷阶段,1990年需求量又开始突然下降,由307万吨降为 291万吨,下降率约5.3%,开工率也由95%降为85%。1991年进一步走向低谷,需求量下降至286万吨。后二年开始缓慢恢复,1993年需求量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在这期间有6座总产能34.3万吨/年新建厂相继投产,全球总生产能力增至385万吨/年,使开工率走向了低谷。1994年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年景,全球钛白粉需求量反弹至 340万吨,平均开工率也回升至85%以上。1995-1996年,年消费量停滞在338万吨, 但价格严重下滑,给钛白粉市场投下了阴影。1997年开始复苏,当年销售量骤增至360 万吨,1998年为355万吨,1999年恢复到360万吨或更多些。
回顾90年代世界钛白粉市场,变化多端,供过于求,价格疲软低迷。对新世纪钛 白粉工业发展形势和前景,业内人士仍显忧虑,好在持续三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走出衰退,全球经济形势有所改善,特别是1999年下半年,钛白粉价格走向复苏,2000年钛白粉的消耗量一跃升为400万吨左右,总产值达70亿美元,前景出现乐观迹象,预计今后五年世界钛白粉需求量可能有缓慢的增长。
2010年:钛白粉业群雄争霸
记者从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钛白专家会了解到,今年以
14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来,国内经济环境稳定向好,钛白行业产销非常平稳。除2月份因春节、严寒、燃气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停产检修以外,开工率大都保持在90%以上。由于硫酸的价格延续了上年末的上扬趋势,钛矿、燃气和能源价格也在上升,这些成本的增加导致钛白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到5月底,锐钛型价格大致为10500~11000元(吨价,下同),金红石型价格为12500~13300元。目前钛白粉供求关系比较平衡,与上下游行业协调同步发展,预测6月份开工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准。
产业结构两极泾渭分明
据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钛白粉行业将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山东东佳集团股份XXX持续多年的行业老大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攀钢钛业公司(含攀钢钛白粉厂、渝钛白、东方钛业、镇江钛白、攀枝花天伦化工)、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公司、四川龙蟒钛业股份XXX的产能都已超过东佳集团或与之相当。而随后的济南裕兴化工、江苏金浦集团、无锡豪普钛业XXX等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钛白分中心主任毕胜给记者分析说,可以预见,到“十二五”末期中国钛白粉行业长期存在的一片散沙式的混乱布局将有实质性的变化,行业首尾两极泾渭分明,15~20家较具发展潜力的生产商将逐渐产生,3万吨/年以下的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
2010年中国的钛白粉行业将呈现巨头争霸的局面,山东东佳连续6年的行业老大地位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因为,攀钢钛业(含攀钢钛白粉厂、锦州钛业、渝钛白、东方钛业、镇江钛白)、河南佰利联、四川龙蟒钛业的产能都已超过东佳或与之不差上下。随后的济南裕兴、江苏金铺、无锡豪普等也非等闲之辈,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可以预见,到2015年,中国钛白行业长期存在的一片散沙式的混论局面将有实质性的变化,行业首位两级泾渭分明,15-20家较具发展潜力的生产商将逐渐产生,3万吨/年、甚至5万吨/年产能以下的企业就爱你过面临生死抉择。
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15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毕胜告诉记者,虽然中国近5年来在提高钛白行业的技术含量方面取得一系列的进步,但客观地说,那只是相对于过去而言。当今,各钛白粉生产企业所谓的扩产或推出的新品,无论是锐钛型或金红石型,其档次和性能质量,基本都属同一层次,各企业的产品之间差距还只是在于某项或某几项指标。业内迄今还未产生能与国际上中上水平产品(如日本R-930)全面相抗衡的产品。如以2009年的行业平均开工率(产能利用率)70%计,2010年的全国钛白粉产量有可能达到120万~140万吨。如到2015年时的扩产计划都能实现,届时我国钛白粉的年总产量将在160万~190万吨。由于并未有直接证据能表明这些扩产项目产品将有本质性的突破,则未来大多数新增产能的产品仍将与现时相类似。这么多中低档次同类型产品涌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更为残酷,企业的综合性实力将会逐渐体现。
生产主流工艺仍将是硫酸法
虽然世界上钛白粉氯化法工艺产能在多年前已占优势,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氯化法由于技术垄断和开发难度大等原因,在世界其他国家一直难以普及。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成锦州氯化法装置后也因此原因而无实质性进展。从2005年起,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已将氯化法列为鼓励发展类,但还是没有见有明显效果。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云南新立氯化法装置,最终的运行效果如何,尚难预料。其他几个酝酿中的氯化法方案(除杜邦公司项目外)现在看来还只是纸上谈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定和颁布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争取将氯化法的产能提高到钛白总产能的15%。毕胜分析认为,如届时扩产方案都能实现,钛白总产能将为280万吨/年,则氯化法产能将为40万吨/年,比率为14.3%,此举能否实现,即使能够实现,运行能否成功顺利,还都是未知数。
因此,根据目前国情现实,完全可以预计:未来5~10年,中国钛白粉工业虽然不会再是硫酸法工艺一统天下,但总体态势还将是硫酸法当家,氯化法辅之。
钛业的困境与未来
16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开始活跃,航空金属类股票飙升,随着波音公司产量的增加,航空贵金属合金走强,航空用钛倍受瞩目,很快就波及到了中国股市。业内人士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复苏,对钛行业未来前景满腹希望。国内各类会议开始在各地、各个时间蜂拥而上。
五月初遵义钛业开始上调海绵钛报价,从三月份开始国内平稳的海绵钛价格出现一次大幅度波动,后来又传出宝钛继去年下半年连续两月亏损后今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的好消息,业内人士喜上眉梢,我们都愿意去相信国际航空钛材和我国工业钛需求正在回暖。
在此期间,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厂家开始扩大产能,加足马力去借机赚一把。但好景不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海绵钛、四氯化钛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一周内价格能够调整两次或者更多,钛行业到底是遇到了瓶颈还是市场经济发展没有达到预期需求?
近两年钛行业发展受到终端需求、市场饱和等各种因素影响,市场发展出现停滞、萎靡等现象。去年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铁合金各个产品都遇到了困境,经济复苏是迟早的事,但是他需要一个预热缓冲阶段,也许去年大家都压抑的太久了,我们都愿意市场能够平稳向前的发展,到了今年四五月份,当国际市场稍有动静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想此机会能够把价格炒上去,可是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市场终端需求量到底有多大,我们在加足马力去生产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市场饱和后对后期产品销售和产品价位的影响。
然而预期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市场上终端用于对钛产品的需求还处于萎靡段,现在市场上库存远远大于预期,海绵钛、钛材厂家签单量也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分析,钛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今年我们可以看作一个起点期,如果想迅速发展也需要几年的缓冲阶段,我们平心以待,一定会否极泰来。从长远看波音787试飞成功以及空客A380的交付使用,市场对国际客机两大巨头恢复钛材需求的预期愈来愈强。此外,波音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也是迅猛上涨,让投资者看到其对上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再加上民用钛材需求也在在逐步回升,化工、冶金、电力、制盐有望企稳回升。对
17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于钛产品来说前景依旧光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钛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航天领域。扩散到化工冶金和体育休闲行业,未来十几年内,钛材需求都能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2020年,我国航空运输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及货邮运输量将分别达到2010年的2.5、2.6和2.2倍,届时全行业将拥有4100架飞机,比2010年增加2475架。在此期间内,我国大飞机计划也开始实施,预计累计产量将达到2300架,按照平均每架用钛40吨计算,共需9.2万吨钛材。
钛产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期待他能够昂扬向上,我们更渴望它更够健康稳步的发展。
钛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钛白粉产业已经处于全球的制造和消费中心,将进入由大变强的发展时期。
l、产能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钛白粉的产能、产量迅猛增长。钛白粉产能从2000年的34万t扩大到2009年的150万t;钛白粉产量从2000年的29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4万t,这期间的递增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同期增长速度。特别是金红石型产品的增速更快,从2000年的2.73万t,增加到2009年55.25万t,占钛白粉总产量的比例从9.41%大幅提高到52.3%。2010年我国钛白粉产能已超过200万吨,成为全球钛白粉产能最大的国家。
同时,我国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布局逐步合理。进入21世纪,我国钛白工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钛白粉行业重心逐步向钛原料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近年中西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攀西地区陆续新建、扩建钛白粉装置20多家,产能超过70万t。目前,国内钛白粉产能增加量的70%集中在中西部原料产区。
18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产业集中度较低
总体看,我国钛白粉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据统计,目前,行业中有30多家企业的产能在2万t/a以下。国外可统计的21家硫酸性钛白粉厂平均产能7.11万t/a,产能大于6万t/a的工厂占67%,而国内产能大于6万t/a工厂只有9家,只占总数的13.43%。
2009年在全国现有57家全流程型钛白粉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为53.84.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1.4%,与目前国际上前7大生产企业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8%相比,集约化程度仍然偏低。
3、进出口大幅增加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钛白粉进口量为24.49万t,比2000年同期增长67.73%。近几年,我国钛白粉进口的绝对量保持快速增长,进口量占到国内消费量的35%以上。进口钛白粉占消费量保持较高比例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钛白粉因质量原因很难进入国内高档钛白粉市场。在进口的钛白粉中,以金红石型产品为主,其份额大约占到近80%。
长期以来,我国钛白粉出口量增长缓慢,特别是2007年7月1日国家取消钛白粉出口退税后,国产钛白粉的价格优势减弱,出口量明显缩减。2000年我国钛白粉出口量为5.6万t,2007年出口13.8万t,2009年出口10.36万t。但今年,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我国钛白粉出口快速增长,l一9月份全国出口近18万吨,中国已成为钛白粉净出口国。
3、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企业普遍重视技术进步,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整体上提高了钛白粉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国内钛白粉产品结构逐年改善,进口替代能力不断增强,但高档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仍然比较低,与国际上的差距很大。
应该看到,尽管积极向上是我国钛白粉行业发展的主流,但近年来我国钛白粉行业同质化、低水平盲目扩大产能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原来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更加失衡,造成行
19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业内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过大,市场份额扩张速度低于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导致优势产能的扩张,没有得到有效的市场实现,造成低端产品市场过剩,高档产品国内市场短缺,进口量进一步加大。
4、市场消费逐年增长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钛白粉市场需求得到空前繁荣,从2000年的38万t上升到2009年的122.1万t,增长221.3%,我国已成为全球钛白消费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钛白粉消费市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据粗略统计,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市的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广东和福建市场容量大,进口所占比例较高;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消费量的35~40%,华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今后,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强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兴建,中西部地区消费量将会增加。
5、原料依赖进口程度不断上升
我们生产钛白粉的两个主要原料钛精矿(含高钛渣)和硫磺,硫磺主要靠进口,而国内钛精矿(含高钛渣)的发展远没有跟上钛产业的发展速度,进口量逐年增加。r2010年1~9月,我国共进口钛精矿153.8万t,同比增加62.9万t,增幅为69%,依据1~9月份钛矿进口量趋势,全年钛矿进口量有可能突破200万t。
6、发展趋势预测
近几年,由于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动,纷纷扩产和新建装置。有信息表明,2010年现有钛白粉企业的9个工程,产能达5l万t/a;业外企业2010年竣工的项目5个,产能达28.5万t/a;预计2015年前能完成的其他钛白粉工程项目有lO个,产能达llO万t/a。截止2010年,国内钛白粉总产能将增至230万t/a,其中金红石型产能近160万t/a,如近期待实施的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到2015年我国钛白粉总产能将达到340万t/a,其中金红石型产能为270万t/a。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扩产项目在技术上未有实质性提高,有些甚至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必将导致国内钛白行业发展的不够规范,对行业集约化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20 / 21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钛白工业最具发展活力的国家,钛白工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并未完全消退;原材料价格上升趋势明显;同质化重复建设的现象有增无减;产品内在品质提升的步伐依然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要;产品的性价比难与进口钛白粉相抗争。
这一切说明,我国钛白粉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形势下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就我国国情来看,下阶段我们要高度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从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此外,专家预测中国氯化法的工艺发展任重道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争取将氯化法的产能提高到钛白粉总产能的15%,能否实现,还都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未来5~10年,虽然不是硫酸法工艺一统天下,但总体上还是硫酸法为主,氯化法为辅。
21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