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1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31,2013 总第213期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213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探析 程 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摘要: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外竞争的加剧,中N ̄_r-贸易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加工贸 易路在何方?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从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出发,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加工贸易观, 引领加工贸易的分级化发展。 关键词:加工贸易;对外贸易额;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90—03 受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很快。 离岸外包将其部分业务分散到世界各国,利用每个国家的比 与以往平均两位数的增长不同,尽管商务部编制的《对外贸 较优势来拓展自己的全球经营理念。而中国则刚刚开始改革 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只不过将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定为 开放的步伐,资金技术极为缺乏,经济基础较为落后,存在大 10%,但2012年对外贸易的表现却远低于这一增速预期。海 量闲置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加工贸易“两头在外” 关数据显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不仅 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资源互补问题,从 比重下滑,而且总量也开始下降。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相继 而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同时 关闭在中国的制造_丁厂相对应,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的这一 迎合了中国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需求,使得这种贸易模式 表现,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不必大惊小怪。 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不仅成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本文认为,目前形势下,中国仍然要重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 也为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斐然成绩奠定了基础。 长的重要作用,政策调整宜分类对待,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加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加工贸易既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贸易在空间上的梯度转移。 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仍然不可或缺 (一)加工贸易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通过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加工贸易发展有所下滑, 表1  ̄a-r"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 单位:% 年份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额 加工贸易出口额/总出口额 加工贸易进口额/总进口额 2001 47-39 55.44 38.58 20O2 48.70 55.28 41.40 2003 47.58 55.19 39.47 2()04 47.64 55-32 39.49 2005 48.58 54.69 41.52 2006 47.27 52.69 40.61 2o07 45-32 50.6O 38.53 2008 41.11 47.20 33.42 20()9 41.20 48.86 33.06 2010 38.94 46.94 29.89 20l1 35.85 44.01 26.94 数据来源:根据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成。 收稿日期:2013—08—17 作者简介:程敏(1978-),女,安徽宣城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290—— 但不可否认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独特地位。从2001—20o9 大国,劳动力的就业更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民生问题,与社 年,加工贸易为中国对外贸易做出的贡献均在40%以上,即 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加工贸易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 使有所下滑的2010年和2011年,加工贸易的贡献率也在 集型的,需要大量的简单劳动力进行组装业务,跨国公司在 35%以上。由此可知,当初在总结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外 中国设立工厂,正是要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以求达到降低 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承接加工贸易的战略在中国取得 产品工资成本,增强全球竞争力的目标。与此相对应的则是 了巨大的成功。对外贸易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也发 中国原本大量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选择新的工作岗 舳 ∞ ∞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出口总额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o6.4 位,实现了从农民到农民工身份的转换,解决了大量农村劳 亿美元发展为201 1年的36 420.6亿美元。 动力的就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 同时,由上页表1还可以看出,直到2007年,加工贸易 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通过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人员等的溢 出口额对出口额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2008—20l1年虽 出效应,有效推动了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今后加工贸 有所下降,贡献率也在44%以上。由此可以判断加工贸易对 易的转换升级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支持。 出口创汇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随着中国外汇储 (三)加工贸易对于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备量的激增,贸易顺差的加大,对外贸易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加工贸易虽然是“两头在外”,即原材料从国外进口,产 很多人对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量有了很多的质疑,但不可否 成品又出口至国外,但其加工是在国内完成的,这就为加工 认出口创汇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与腾飞有似 贸易带动全国其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基础设 “定海神针”,同时也保证了进口的资金来源。 施的完善,经济建设的发展完备,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也愈发 (二)加工贸易对于人力资本的贡献 增加,这也说明了加工贸易对于其他产业发展起到了应有的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 带动作用,中国的加工贸易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组装阶 平衡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 段,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 200l 2002 2003 20o4 2005 20o6 2007 2008 2o09 2010 201l 图1加工贸易增值率 由图1可以说明,除个别年份外,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 1989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出现的“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直趋于上升,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从20o1年56.93%增加到 力进入城镇打工,到2005年起,东部沿海部分地区开始出现 2011年77.81%,这足以说明中国的加工贸易已经摆脱了简 的“民工荒”现象,说明了中国人口结构的悄然变化,我们已 单的组装阶段,开始向着产业链的两端发展,跨国公司纷纷 经接近“刘易斯拐点”,这是劳动力从过剩向稀缺变化的转折 在中国设立研发部门就足以证明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 点。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已经表明了劳动力价格 变化。只是加工贸易受困于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缺乏 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中。一旦渡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价格 的限制,还没有形成最高端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链,因此 优势丧失后,我们的加工贸易应如何发展,已经是摆在加工 遭受的弊垢也较多,这也恰为加工贸易今后继续努力提出了 贸易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 前进方向。 优势不复存在,跨国公司势必寻求新的劳动力市场,以寻求 二、现阶段加工贸易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其产品的最大利润,资本的逐利性预示着跨国公司的工厂要 向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迁徙。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 现阶段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 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跨国公司不仅缩减了在华业务,而且 战,直接表现为加工贸易对对外贸易的贡献率的下降,加工 也出现了如阿迪达斯等把在华工厂迁出的现象。 贸易出口额对于总出口额的贡献率也急剧下降。2012年月度 其次,随着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出现及扩大,中国加工 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对于对外贸易的贡献率持续走低。同时很 贸易产品的出口市场出现萎缩,出口订单急剧下滑。美国和 多加工贸易产品属于“两高一资”类型,对于中国的环境产生 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出口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扩 了极大的负面效应,间接导致了人们对加工贸易的“另眼相 散,其消费水平与能力受到了重挫,势必严重影响中国加工 看”,尤其是如何与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相适应, 产品的出口与销售。因此,无论是从加工产品面对的外部市 是摆在加工贸易上的又一新的困难与挑战。 场,还是从自身的禀赋要素考虑,加工贸易在现阶段出现的 首先,中国的劳动力要素价格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从 困难都是难以避免的,加工贸易的转换升级迫在眉睫。 一291一 最后,加工贸易升级的人才储备欠缺。劳动力从过剩走 向稀缺并不意味着中国具备了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了人力 资本大国的人才储备。加工贸易要想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 目标的,不仅要培养大批的顶级高端人才,更要做好职业教 育、技能教育,加强必要的岗前培训,实现众多的非熟练劳动 力向熟练劳动力的转变,做好贸易转型升级和就业稳定之间 的衔接。 两端升级,即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及信息与 管理密集型,高级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但就目前 而言,中国的绝大多数劳动力仍然是属于资源型的,这就在 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转换升级,成为贸易发展 的一大“瓶颈”。 (三)政策引导,加强东、中、西梯度配合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本身东、中、西部之间各有 各的比较优势。其中,东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经 济实力已经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同时也成为 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中部承接东、西,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为 三、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思考 没有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自然没有对外贸易的转型升 级。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一旦丧失,加工贸 易应如何面对?一走了之不是根本解决之道,最终还是要着 落在转换升级上,不断地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加工贸易观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就业依旧是头等民生 低廉,基础设施比西部完善,也具备必要的资源储备;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更是濒临东南亚,随着中国劳动力价 格的上涨,一些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搬至东南亚等劳动力 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从而对中国加工贸易提出了新的挑 战。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比东部要低,但是由于 中、西部大多处于内陆,陆运成本要大大高于海运成本。因 此,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应加强物流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减少货物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回车空车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 问题。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健 康发展。而产品组装及简单零部件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 动力,这与中国的国情相吻合,必须坚持以往。作为发展 上减少运输成本的损耗,提高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国家在竞 争加工组装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四)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加强政策上的引导 虽然近两年加工贸易在内外双重困扰下,迅猛的发展势 中的人口大国,加工贸易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及信息与 管理密集型的转型升级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并存并不矛 盾。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来 解决劳动力的收入增长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努力提高 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国际分工中不仅要占有一定的位 置,更要积极占据最优的位置,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最 大的贡献。 头有所减缓,但仍难掩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独特地位。因 此,在加工贸易发展的阵痛阶段,无论是在出口退税方面,还 是在海关的通关手续上等等,都应该尽量争取最大的优惠待 遇。一方面从出口退税上,避免双重征税引起产品竞争力的 下调,进而导致减少使用国产中间产品,要鼓励加工贸易加 大在国内的采购力度,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深加工链条, 争取最大化加工贸易的产业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海关要配合 (二)培养人才、鼓励研发、创造自主品牌 实现从OEM向ODM、OBM的转变,即从简单的贴牌生 产向设计及设立自主品牌转型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必然 方向。无论是设计、还是创立、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人才都 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大量高、尖端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 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工作及监管效率,减少非经济 因素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同时对于加工贸易也要加强政策 上的引导,绝不以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来换取加工贸易 是加工贸易能否最终成功升级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考虑到 中国的人口基数,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也应当是多层次、多 参考文献: 的发展,加工贸易也需加强低碳、环保的理念,走一条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 正确认识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贸易,2008,(4) [1】 裴长洪.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1.国际贸易,2008,(12). 【2] 隆国强.王晓红.积极发展b_v--贸易 着力推进升级转型[J].国际贸易,2010,(1) 【3] 黎国林,江华.中国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及其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4). [4】 孙楚仁,沈玉良冲国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J.世界经济研究,2011,(8) [5】 [责任编辑陈鹤】 ——-—292--——